关于水气病的验案讨论
编辑整理 邢思明
关于水气病的验案讨论
今天我们来探讨下面这个病案,这也是我的一个老病号,或叫铁杆粉丝。
杨艳x,女,48岁,2018年5月3日就诊。诉:两眼视物昏花,憋胀,发酸,干涩,有些微少许流泪,口中淡,无汗出,大小便正常,时而上身轰热,月经不正常已二年。舌质淡苔薄,脉弦缓。
这就是那种西医诊断很明确,但疗效却不好的病。这个病人,之前来看病,我基本上都是用的当归四逆汤、半夏厚朴汤、理中汤、外台茯苓饮什么的,故而对她平时的体质还是大致了解的。这次病人口中淡、舌淡苔薄、脉弦,为内有饮邪,加上寒也多。这是个真水亏虚、阴寒上逆的眩冒。饮寒之气上冲于目,故有两眼昏花,寒饮郁久化热,故有身轰热,眼干涩。辨六经为太阳阳明太阴合并,兼内有饮邪,饮气上冲。方用苓桂术甘汤合苓甘五味姜辛夏杏汤治饮邪上冲,又考虑正处于更年期中,化热之势难免,少加当归、黄芪、生地、黄柏。则构成一方。
处方:桂枝12 茯苓15 白术12 甘草6 五味子12 干姜6 细辛6 半夏12 杏仁10 当归12 黄芪15 生地15 黄柏5 三付。
服药三剂,目眩,轰热停,遂暂停服药。
关于水气病,在《伤寒论》、《金匮要略》里,“水气”有两个含义:一是指水肿,一是指水饮。此水饮与“四饮”的含义不同,它具有上冲的特性。继仲景之后,历代医家对“水气”这一概念的认识,颇不一致。有认为“水气”是指水之寒气,如成无己注“水气上冲”曰:“水寒相搏,肺寒气逆”;又有认为“水气”即水饮,如钱天来云:“水气,水饮之属也”。我认为成氏、钱氏的见解,似乎只各自说对了一半。因为水与寒、水与饮,往往协同为病,“水”乃言其形,“寒”乃喻其气,“饮”则指其邪。所以,“水气”的概念,应既指水饮,又包括水寒之气,这样理解似较为恰当。
治疗水气病,防己黄芪汤和越婢汤是两个很重要的方子,如何区分鉴别这两个方呢?
《金匮要略.水气病》第22条:“风水,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腹痛加芍药。”
《金匮要略.水气病》第23条:“风水恶风,一身悉肿,脉浮不渴,续自汗出,无大热,越婢汤主之。”
乍看无法区别:相同之处,都有恶风、脉浮、身肿、身重、汗出。其实,你仔细对比,仅从方药就差别很大,还不难区分。《金匮要略》治疗水气病的原则是“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这两个方正是这两种治法的典型代表。一偏虚,一偏实。一偏寒,一偏热。黄芪是表虚不固,汗出,可有渴、怕风;麻黄剂是表有热,反不能渴,汗出不断,也怕风。石膏量必大于麻黄,形成小发汗法,利尿。黄芪,固表止汗又利水,突出一个虚字,恶风重,敏感。
《金匮要略.水气病》第5条:“里水者,一身面目黄肿,其脉沉,小便不利,故令病水。越婢加术汤主之。假如小便自利,此亡津液,故令渴也。”后面这一段是另起炉灶,不能用越婢汤的。因为他告诉了你:此亡津液了。由小便频利导致亡津液,则只能病渴而不能病水。辨证首辨阴阳,阴阳不分,则用药不灵。要过好这一关,恐要把基础打好,否则,终将是空中楼阁,空有一腔热血的良好愿望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