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吴菱仙与艺术大师梅兰芳(吴富友、吴明钊、吴宗麟)


为梅兰芳启蒙教戏时的吴菱仙 (右)

    吴菱仙是我们的祖父,本名吴永明,是京剧大师梅兰芳的开蒙老师。他师从于清同光梨园十三绝之一的旦角时小福。时小福有八位弟子,艺名的最后一个字都是“仙”,又都爱饮酒并饮酒即醉,故称“醉八仙”。
    1902年,只有八岁的梅兰芳由吴菱仙开蒙教戏(梅先生的夫人福芝芳也是吴菱仙的一位女徒弟)。当时,吴菱仙已有五十多岁。因曾与梅兰芳先生的祖父梅巧玲共事多年,交往甚厚。教戏时特别认真,每天天不亮,就带着梅先生到北京中山公园等处去喊嗓子,喊完嗓子又叫着梅先生回到家里吃早点,再到梅先生堂姐夫朱小芬家教戏。教唱腔时,先讲剧情,再解释唱词;学唱疲倦了,就教身段;练累了再坐下来学唱;唱得打磕睡了,就用戒方(教戏和打学生用的板子)轻轻地拍一下。
    从学第一出戏《战蒲关》开始,四年中共学习了《二进宫》、《桑园会》、《武家坡》、《霸王别姬》、《天女散花》、《玉堂春》、《嫦娥奔月》、《御碑亭》等三十多出戏。
    1904年初秋,有一班社在前门广和楼演出《天河配》,祖父和班主商议好,叫当时只有十岁的梅先生演《鹊桥密誓》中的织女。这是梅先生首次登台,无论是扮像,还是唱、念、表演都很好。祖父非常高兴,更增强了“课徒”的信心。
    为了早日让梅先生挑起家庭重担,祖父打破了梨园子弟“先学戏后登台”的常规,在梅先生离开“喜连成”科班后,就叫他随搭班,随学戏,在实践中提高,所以梅先生很早就搭大班社演戏了。
    梅先生离开祖父吴菱仙时,依依不舍地说: “这四年多的时间,多亏您对我的栽培和教诲,将来不知怎样报答您老人家。”祖父叹了口气,眼圈红润地说: “你用不着报答我,我竭力精心地教你,是为了报答你祖父(梅巧玲)当年对我的恩情。”
    原来,我们家有一次发生意外,急需用钱,但祖父又不好向班社开口。后来梅巧玲先辈知道了,在一次散戏时,远远地向我们祖父招手说: “菱仙,给你个槟榔吃! ”祖父接过一看是个纸团,打开后原来是一张银票,它解脱了我们家当时的困境。从此吴、梅两家建立起深厚的友谊。
    梅兰芳先生没有忘记吴菱仙对他的培养,每当对剧目进行修改加工时,总要先征求祖父的意见并共同商议修改方案。对我们吴家,也始终关怀备至。
    1919年和1935年,梅先生首次东渡日本和赴欧洲演出,就叫我父亲吴玉玲随同出国演出,并担任重要角色。
    我们祖父去世时,梅先生不但亲自守灵送葬,而且祖父的整个后事都是由他给办的。祖父去世后,梅先生对我们家更是关心照顾。除了我父亲吴玉玲在梅先生班社里工作外,就连我们的三叔
(伯)吴玉海虽然对戏剧外行也被安排到梅家去管事。记得我小时候的一个除夕,父亲拿回一口袋馒头,还有肉和钱。父亲对我说: “这是梅大爷给的! ”否则,那一年除夕真不知怎样过。是梅先生让我们过了个顺当的年。
    北京解放之初,我们弟兄分赴西北、华东参加革命。父亲多次来信讲,梅先生经常询问我们在部队生活工作的情况,还托父亲给寄来梅先生的《廉锦枫》剧照以示鼓励。
    1955年,我们弟兄先后复员转业回京,梅先生得知后很是关心,经梅先生介绍,安排我到北京戏校继续学习深造。
    由于梅、吴两家关系十分密切,梅先生不但叫我的父亲吴玉玲在梅剧团工作,还托我父亲每天给梅葆玖、梅葆玥练功,教把子功,同时教戏的还有徐元珊、贾世珍二位老师。
    不仅如此,父亲还把他的学生王啸梅、俞志清介绍给梅先生,梅先生都欣然地收为徒弟。
    父亲对梅先生和梅派艺术是十分真挚和尊重的,对梅先生的戏路也很清楚。梅先生给徒弟教
《霸王别姬》时,总由我父亲先教虞姬的剑套子,然后再由梅先生点睛加工。
    父亲教自己的徒弟也是如此,总是一丝不苟地照梅派艺术的风格,规范教授。
    1960年十月梅先生诞辰时,我们北京实验京剧团在北京人民剧场演出《雏凤凌空》后,一些青年演员去看望梅先生。他特别高兴地问大家学习工作的情况,随后把我叫到一旁,特别询问了我父亲在安徽艺术学院患病的情况,并问我们家有什么困难,叫我不要客气。这是我最后一次见梅先生,也是梅先生和我最后的一次谈话。
    1964年,我们弟兄把抱病的父亲从安徽接回北京。父亲百般遗悔地说: “梅先生逝世,我因病在安徽没能看上他一眼。”随之流出了眼泪。他嘱咐我们“要记住梅先生和梅家对我们吴家的恩情。”
    1978年,有一次我去梅家看反映梅先生生平和舞台艺术的电影,梅夫人福芝芳见到我十分高兴,她关切地对我问长问短,然后说: “我们梅、吴两家几十年的关系很密切,你的祖父教梅先生,你父亲又教葆玖,梅、吴两代人教两代人……”这次谈话也是梅夫人和我最后的一次谈话。我至今记忆犹新,这使我想起,我们的二伯母说过: “梅先生和福芝芳结婚还是由祖父吴菱仙和诗人罗瘦公介绍作的媒。”并由二伯母做接娘到福家接的亲。
    吴、梅两家的祖父辈有着深厚的感情和密切的关系,作为吴菱仙的后人,在纪念梅兰芳先生诞辰百年之际,观看电视连续剧“梅兰芳”之后,我们回想起这些往事,感到十分甜蜜。
(0)

相关推荐

  • 温如华:《霸王别姬》诞生百年杂感

    温如华艺事感知录(81) 梅兰芳<霸王别姬>年画 一百年前生活在中华大地的人们,正赶上了辛亥革命十年之后的动荡岁月.这对于我们当时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华民族整体来说,是个颜面尽失的时代,但是 ...

  • 一生只为京剧来——我的父亲王琴生

    王琴生(1913-2006) 我的父亲王琴生(1913年-2006年)生长在一个崇尚学养的家庭,自幼勤奋好学.因受到身为书法家的祖父王观云的严格教育和长期熏陶,父亲青年时期在书法方面曾下过不少工夫,多 ...

  • 独家专访|赵珩先生谈文人与戏

    时逢中秋,有幸拜访赵珩先生.赵先生在他的彀外堂接待了我们,赵先生的彀外书屋装饰典雅,一面书柜藏书甚多,墙上书画.架上陈设都透露出浓厚的文人气息.赵先生精神矍铄,和蔼健谈,为我们详述了文人与戏曲的奇妙缘 ...

  • 张德林:靳以谈梅兰芳

    一 文艺界中年以上的人士,大都知道靳以是位著名的小说家.散文家.编辑家.复旦大学中文系资深教授,曾任中国作协理事,书记处书记,华东作协副主席:但很少有人知道,靳以酷爱京剧,称得上是个学者型的戏迷.他是 ...

  • 赵松樵:在北京“喜连成”搭班的日子

    在80多年前,经过辛亥革命风云,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1912年建立了中华民国.在这新纪元的第一年,我父亲赵鹏飞接受北京"喜连成社"科班的邀请,从外地到了北京,在" ...

  • 梅兰芳回忆录:第三章幼年学艺的过程(一)开蒙老师吴菱仙(二)开始了舞台生活

    开蒙老师吴菱仙 过了几天,梅先生又开始述说他在幼年学戏的过程了. "我家在庚子年,已经把李铁拐斜街的老屋卖掉了,搬到百顺胡同居住.隔壁住的是杨小楼.徐宝芳两家(宝芳是徐兰沅的父亲,兰沅是梅先 ...

  • 书评A340:傲骨从来耐岁寒——读《勤奋与天分:艺术大师梅兰芳》

    文/望月听雪 "小汤仕女美无伦,画作梅花也可人.寄与玉郎时顾影,一丛绛雪媚初春."这阙七绝<以汤乐民画红梅寄畹>,题中的"畹"即是梅兰芳的字&quo ...

  • 江苏泰州2021年10月22日启用《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自助邮资机戳2枚

    江苏泰州市邮政将于2021年10月22日启用"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自助型邮资机宣传戳2图,计划设置0.8元.1.2元.3.8元.4.2元和6.2元五种邮资金额. .

  • 国家一级艺术大师-杜春富

    杜春富,男,山东肥城人,1938年2月生,中共党员,曲阜师大毕业,历任语文教师,汉语写作教研室主任,卫生报刊主编和健康教育副主任技师.现为中央国家机关书协会员,新华艺术网艺术委员会执行副主席,中国书画 ...

  • 国家一级艺术大师-吴玉献

    吴玉献,1944年生,山东定陶人.现为县老年书协会员.中国当代书画艺术研究会副会长,言鼎字画网签约书法家.作品多次参加国家级市县展出并收藏.作品被编入<荷泽市老年书法作品集>和<中国 ...

  • 梅兰芳成为艺术大师是这些原因的

    长按二维码,即可购买 一代艺术大师梅兰芳之后,中国很难再有所谓的大师.艺术家.好声音舞台上的天籁之音,各种等级考试出色的技艺,总是缺乏点什么,让他们仅仅是个明星,演员,而不能成为一代大师.那么,梅兰芳 ...

  • 中国国宾礼艺术大师——吴春福

    吴春福,号南山闲人,1959年3月生于浙江省义乌市南山脚下之大元村.著名书法家.国家一级美术师(书法),中国国宾礼艺术大师(书法),自幼受营销文房四宝的家严之熏陶,七岁始习书,至今五十余载,临池不辍, ...

  • 中国木雕艺术大师吴尧辉作品欣赏

    中国木雕艺术大师吴尧辉作品欣赏图片来源于:互联网吴尧辉,浙江乐清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木雕艺术大师.中国传统工艺大师.中国木雕博物馆国家级木雕艺术研究员,浙江省"万人计划 ...

  • 吴祖光:导演《梅兰芳的舞台艺术》对我是多么大的负担

    1953年春天电影局再给我安排任务,要我导演<梅兰芳的舞台艺术>,又是蔡老找我谈话的.说心里话,我惟一的愿望就是别让我做电影导演了,这个职业对我说来是如此之格格不入,一听说就头疼.但蔡老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