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1498

参附汤
【方源】:《校注妇人良方》
【组成】:人参30克,附子15克。
【用法】:加姜、枣、水煎,徐徐服。现代临床只用人参、附子二药,水煎服。
【功效】:回阳益气救脱。
【主治】:元气大伤,阳气暴脱,手足厥逆,汗出,呼吸微弱,脉微。
【方解】:方中重用人参甘温,大补元气,以固后天;附子大辛大热,温壮元阳,大补先天。二药相配,具有上助新阳,下温肾命,中补脾土之功。本方力专效宏,大温大补,最能振奋阳气,益气固脱,确为急救垂危之良方。
【按语】:本方以手足厥逆,呼吸微弱、汗出、脉微为辩证要点。现代常用于治疗休克心动过缓,心力衰竭、以及妇科暴崩、外溃疡后、手术等血脱亡阳者。如手足厥冷,大汗不止,脉微欲绝,加生龙骨、生牡蛎、炙甘草、白芍;肺肾阴阳俱虚。加五味子、蛤蚧尾;肾不纳气、喘急不得卧,加黑锡丹。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参附注射液能显著提高小鼠耐缺氧的能力;可明显增加离体兔心的冠状流量;能显著对抗由垂体后叶素引起的大鼠心电图第二期ST段的下移和各种不同类型的心律失常;对乌头碱所致室性或室上性多种快速心律失常有显著治疗作用;能减弱休克运动的乳酸和血浆组织蛋白酶性活性水平,具有一定的抗休克作用。
【同名方】:《世医得效方》参附汤,即本方加肉豆蔻构成。功能益气回阳,温中涩肠,主治下利鲜血,滑泄不固,欲作厥状者。
【附方】:
1、来复汤(《医学衷中参西录》),由萸肉、生龙骨、生白芍、生牡蛎、野台参、炙甘草构成。功能益气敛阴固脱。主治寒温外感诸症,大病瘥后不能自复,寒热往来,虚汗淋漓;或喘逆,或怔仲,或气虚不足以息;或但热不寒,汗出而热解,须臾又热又寒,目睛上窜,势危欲脱,诸症若见一端,即宜急服。
2、参附龙牡汤(《方剂学》),即本方加煅牡蛎、煅龙骨构成。功能回阳益气,敛汗固脱。主治汗出肢冷,阳气暴脱,面色浮红,脉虚数或浮大无根。
3、阴阳两救汤(《医醇剩义》),即本方加熟地黄、菟丝子、枸杞子、紫河车、茯神、远志、炮姜炭构成。功能益气回阳,救阴固。主治中风中脏虚症,昏不知人,四肢懈散,遗尿酣睡。
4、救脱汤(《类症制裁》),即本方加黄芪、麦门冬、熟地黄、五味子构成。功能益气回阳,敛阴固脱。主治纵欲,走阳精脱者。
六味回阳饮
【方源】:《景岳全书》
【组成】:人参30~60克,制附子6~9克,炮姜6~9克,炙甘草3克,熟地15~30克,当归身9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益气回阳,滋阴养血。
【主治】:阴阳将脱。
【方解】:方中人参益气固脱,制附子、炙甘草、炮姜、回阳救逆,熟地黄、当归身养血滋阴。诸药配伍,有益气回阳,滋阴养血之功。
【加减】:如泄泻或动血者,去当归,加白术;泄泻者,加乌梅,或五味子;肉振汗多者,加炙黄芪,或白术;虚阳上浮者,加茯苓肝经郁滞者,加肉桂。
【按语】:主要用于治疗阳气晕脱,血虚不足。本方为四逆汤加人参、当归、熟地黄构成。方用四逆汤回阳救逆,佐以人参、当归、熟地黄补益气血,为其配伍特点。临床应用以亡阳暴脱,吐衄崩漏,或素体气血不足,又见亡阳暴脱之症,为其辩证要点。
原书注笔名:“泄泻或血动者,去当归,加白术。”此外,临床如见素体气血不足,而见亡阳暴脱,加黄芪、白术、阿胶、鸡血藤;吐衄崩漏,气阳暴脱,可加陈棕炭、大蓟炭、籍节炭、侧柏炭。
回阳返本汤
【方源】:《伤寒六书》
【组成】:熟附子9克,干姜6克,人参9克,麦冬9克,五味子6克,炙甘草6克,腊茶3克,陈皮9克,蜂蜜5匙。
【用法】:水煎服。
【功效】:回阳救阴,益气固脱。
【主治】:阳气衰微,阴津不足,四肢逆冷,大汗出,面赤烦热,烦躁口渴,舌光滑少苔,脉微欲绝。
【方解】:方用生脉散益气养阴,四逆汤回阳救逆,二方配合,有回阳救阴,益气固脱之效。
【加减】:若面赤戴阳者,加葱白、黄莲。
【按语】:主要用于治疗肾阳衰微,肢冷烦热,阳气不足。方用四逆汤回阳救逆,合以生脉散益气养阴,回阳救阴相兼并行,为其配伍特点。临床应用以四肢厥逆,脉微欲绝,兼有虚热、面赤、烦躁口渴、舌光少苔,为其辩证要点。
临床如见大汗亡阳、汗出不止,加煅龙骨、煅牡蛎;阳虚较甚,加玉竹、天门冬;暴吐暴泻,加黄莲、半夏、灶心土;口渴甚,加石斛、天花粉。
阴虚火旺,四肢不冷及阴寒里盛,虚阳不守,症见戴阳,格阳而舌不光滑者,均不可用。
【附方】:益元汤(《伤寒六书》),由干姜、炮附子、艾叶、黄莲、知母、人参、麦门冬、五味子、甘草、葱白、生姜构成。功能回阳救逆,养阴清热,益气固脱。主治戴阳症,面赤身热头疼,不烦而燥,饮水不得入口,舌光少苔,汗出肢冷,脉微欲绝。
高良姜汤
【方源】:《备急千金要方》
【组成】:高良姜15克,厚朴6克,当归9克,桂枝6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温中祛寒,理气止痛。
【主治】:寒凝气滞,心腹胀痛,两胁支满,烦闷不可忍,恶心嗳气,不思饮食,舌苔白滑或薄白,脉象沉弦。
【方解】:本方重用高良姜温中祛寒,理气止痛,配伍桂枝则温中祛寒之力更胜;再用厚朴以理气除满,当归以和血养营。诸药配伍,具有温中止痛,理气散寒之功。
【按语】:本方以心腹胀痛、得温通减,畏寒喜暖,遇寒痛增、舌苔白、脉沉弦为辩证要点。现代常用于治疗慢性胃炎、溃疡病、肋间神经痛、冠心病心绞痛等。若挟食滞,加神曲、鸡内金;寒甚者,加肉桂,去桂枝、吴茱萸。
【附方】:
1、二姜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良姜、干姜构成。功能温中祛寒,理气止痛。主治冷物所伤,心脾疼痛。
2、桂香散(《杂病源流犀烛》),由草豆蔻、白术、高良姜、砂仁、炙甘草、煨姜、厚朴、青皮、大枣肉、诃子肉、肉桂构成。功能温中祛寒,理气止痛。主治脾脏久冷腹痛。
当归汤(《备急千金要方》),由当归、厚朴、芍药、半夏、桂枝、甘草、黄芪、党参、干姜、蜀椒构成。功能温中补虚,
1、止痛祛寒。主治心腹绞痛,诸虚冷气满痛。
大生地酒
【处方】 杉木节50g 牛蒡根120g 地骨皮30g 大麻仁60g 生地120g 丹参30g 牛膝50g 防风20g 独活30g 白酒1500ml
【炮制】 1. 将上述药材一同捣成粗末,装入纱布袋内;
2. 放入干净的器皿中,倒入白酒浸泡,密封;
3. 7日后开启,去掉药袋,过滤去渣,装瓶贮存。
【功能主治】 清虚热,祛风,活血,消肿。主治足胫虚肿,烦热疼痛,行步困难。
【用法用量】 每顿饭前,将酒温热随量服用。
【备注】 (1)杉木:活血止痛,主治脚气,痞块,骨节疼痛,带下,跌扑血瘀。牛蒡根:祛风热,消肿毒。防风、独活:祛风除湿,行痹止痛。丹参:活血。地骨皮:清热。生地:滋阴补血。牛膝:强筋壮骨。麻仁:润肠通便。
【摘录】 《太平圣惠方》
大慎火草散
【处方】 慎火草2两,白石脂2两,鳖甲(炙)2两,黄连2两,细辛2两,石斛2两,芎2两,干姜2两,芍药2两,当归2两,熟艾2两,牡蛎(熬)2两,禹余粮2两,桂心1两,蔷薇根皮4两,干地黄4两。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妇人崩中漏下,赤白青黑,腐臭不可近,面黑无颜色,皮骨相连,月经失度,来无常,小腹弦急,或苦绞痛,上至于心,两胁肿胀,令人倚坐,气息乏少,食不生肌肤,腰背疼痛,痛连两脚,不能久立,但欲得卧。
【用法用量】 每服方寸匕,空腹酒调下,1日3次,稍增至2匕。
若寒多,加附子及椒(用椒当汗,去目及闭口者);热多,加知母、黄芩,加石斛两倍;白多,加干姜、白石脂;赤多(1方云青黑),加桂心,代赭石各2两。
【摘录】 《千金翼》卷八
大神验木通散
【别名】 木通汤
【处方】 木通1两半(锉),泽泻3分,苦瓠子1两半,猪苓1两(去黑皮),汉防己3分,海蛤1两(细研)。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水肿,遍身肿满。
【用法用量】 木通汤(《圣济总录》卷八十)。
【摘录】 《圣惠》卷五十四
温经化气汤
【方源】:《医方囊秘》
【组成】:党参18克,焦白术15克,炮姜9克,附子12克,吴茱萸3克,补骨脂6克,益智仁9克,砂仁3克,白豆蔻3克,粳米3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温阳祛寒,理气止痛。
【主治】:脾胃虚寒,胃脘疼痛,以及五更泄泻。
【方解】:方中炮姜、焦白术、党参、吴茱萸温中健脾,祛寒止痛;益智仁、砂仁、白豆蔻温运脾阳,理气止痛;附子、补骨脂温补肾阳,补火生土;粳米和胃养脾,为诸药之使。诸药配伍,共收温阳祛寒,理气止痛之效。
【按语】:本方以胃脘冷痛,畏寒肢冷、喜温喜按,溲清便溏、或五更泄泻、舌淡苔白、脉沉迟细弱为辩证要点。现代常用于治疗慢性胃炎、慢性肠炎、消化性溃疡等。
霹雳散
【方源】:《随息居重订霍乱论》
【组成】:附子90克,吴茱萸90克,灶心土60克,木瓜45克,丁香30克,丝瓜络150克。
【用法】:上药共研为细末。每服6~9克,日服2~3次,用人参煎汤送服。亦可改作汤剂水煎服,各药用量按常规剂量酌定。
【功效】:温阳祛寒,和中化湿。
【主治】:阳虚中寒,腹痛吐泻,转筋肢冷,汗淋不渴,苔白,脉微欲绝。
【方解】:方中附子回阳救逆,并能社除在里之寒湿,为君药;配以吴茱萸、丁香温中暖胃,散寒止痛,降逆止呕;灶心土温中止呕;木瓜化湿和胃,舒筋活络;丝瓜络通利经络;人参益气固脱。诸药配伍,有温阳祛寒,和中化湿之效。
【按语】:本方以腹痛吐泻、汗淋不渴、转筋肢冷、苔白、脉微欲绝为辩证要点。现代常用于治疗急性胃肠炎、婴幼儿腹泻等。
【同名方】:《温病条辩》霹雳散,由桂枝、草果、公丁香、川椒、小茴香、韭菜、良姜、吴茱萸、降香、五灵脂、乌药、干姜、石菖蒲、防己、槟榔、毕澄茄、附子、细辛、青木香、薏苡仁、雄黄构成。功能扶阳抑阴。主治中燥吐泻腹痛,甚则四肢厥逆,转筋、肢麻、腿痛,起卧不安,烦躁不安、甚则扶阳抑阴。主治中燥吐泻腹痛,甚则四肢厥逆,转筋,肢麻,腿痛,起卧不安,烦躁不宁,甚则六脉全无,阴毒发斑,疝瘕等症,并一切凝寒痼冷积聚。
【附方】:木瓜汤(《仁斋直指方论》),由木瓜、炙甘草、炒茴香、吴茱萸、生姜、苏叶构成。功能温中散寒,化湿和胃。主治霍乱吐泻,转筋闷乱。
敦复汤
【方源】:《医学衷中参西录》
【组成】:野党参、补骨脂、山茱萸各12克,熟附子、核桃仁各9克,山药15克,茯苓、鸡内金各3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温肾补脾。
【主治】:肾阳虚弱、脾气不振所致的黎明泄泻,腹痛隐痛,形寒肢冷等。
【方解】:临床上用本方加味,可用于治疗慢性结肠炎腹泻属脾肾虚寒者。方中党参、补骨脂、山茱萸健脾益气;熟附子、核桃温阴补肾;山药、茯苓、鸡内金健脾补肾。全方共奏温肾补脾之效。
清心明目,宽胸活血,养气暖膝。主风湿诸痹,筋骨疼痛,腰臂疼痛,口眼喎斜,行步艰辛,筋脉拘挛
大神效活络丹
【别名】 活络丹、大活络丹
【处方】 白花蛇2两(酒浸,焙干),乌梢蛇半两(酒浸,焙干),麻黄2两(去节),细辛1两(去土),全蝎1两半(去毒,炒),两头尖2两(酒浸),赤芍药1两,贯芎2两,防风2两半,葛根1两半,没药1两(另研),血竭7钱半(另研),朱砂1两(另研),乌犀屑半两,地龙半两(去土)甘草2两(去皮,炙),丁香1两(去枝),白僵蚕1两(炒),乳香1两(另研),麝香半两(另研),片脑1钱半(另研),官桂2两(去粗皮),草豆蔻2两,川羌活2两,虎胫骨1两(酥炙),玄参1两,牛黄2钱半(另研),威灵仙1两半(酒浸),天麻2两,藿香2两(去土),天竺黄1两,败龟版1两(炙),人参1两,何首乌2两,白芷2两,乌药1两,安息香1两,青皮1两,黑附子1两(炮,去皮脐),香附1两,白豆蔻1两,骨碎补1两,黄连2两,茯苓1两,黄芩2两,白术1两,熟地黄2两,松香脂半两,大黄2两,当归1两半,木香2两,沉香1两,金箔(为衣)。
【制法】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 清心明目,宽胸活血,养气暖膝。主风湿诸痹,筋骨疼痛,腰臂疼痛,口眼喎斜,行步艰辛,筋脉拘挛。
【用法用量】 活络丹(《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大活络丹(《中药制剂手册》》。
【摘录】 《奇效良方》卷二
治风湿诸痹,筋骨疼痛,清心明目,宽胸溢血,养气暖膝,腰臂疼痛,口眼歪斜,行步艰辛,筋脉拘挛,年四十已上。每服一丸,至老不生风疾,大有神效
大神效活络丹
【处方】 白花蛇(二两.酒浸.焙干) 乌稍蛇(半两.酒浸.焙干) 麻黄(二两.去节) 细辛(一两.去土) 全蝎(一两半.去毒 炒) 两头尖(二两.酒浸) 赤芍药(一两) 贯芎(二两) 防风(二两半) 葛根(一两半) 没药(一两.另研) 血竭(七钱半.另研) 朱砂(一两.另研) 乌犀屑(半两) 地龙(半两.去土) 甘草(二两.去皮.炙) 丁香(一两.去枝) 白僵蚕(一两.炒) 乳香(一两.另研) 麝香(半两.另研) 片脑(一钱半.另研) 官桂(二两.去粗皮) 草豆蔻(二两) 川羌活(二两) 虎胫骨(一两.酥炙) 玄参(一两) 牛黄(二钱半.另研) 威灵仙(一两半.酒浸) 天麻(二两) 藿香(二两.去土) 天竺黄(一两) 败龟板(一两.炙) 人参(一两) 何首乌(二两) 白芷(二两) 乌药(一两) 安息香(一两) 青皮(一两) 黑附子(一两.炮.去皮脐) 香附(一两) 白豆蔻(一两) 骨碎补(一两) 黄连(二两) 茯苓(一两) 黄芩(二两) 白术(一两) 熟地黄(二两) 松香脂(半两) 大黄(二两) 当归(一两半) 木香(二两) 沉香(一两) 金箔(为衣)
【炮制】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 治风湿诸痹,筋骨疼痛,清心明目,宽胸溢血,养气暖膝,腰臂疼痛,口眼歪斜,行步艰辛,筋脉拘挛,年四十已上。每服一丸,至老不生风疾,大有神效。
【用法用量】 每服一丸,细嚼温酒茶清漱下,随证上下服之,头风擂茶下。
【摘录】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疳泻,渴饮无度
大神丸
【处方】 芦荟1两,诃子皮半两,肉豆蔻(面裹2味,火煨,以面熟为度)。
【制法】 上为末,枣肉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 疳泻,渴饮无度。
【用法用量】 方中肉豆蔻用量原缺。
【摘录】 《普济方》卷三八○
敦复汤
【方源】:《医学衷中参西录》
【组成】:野党参、补骨脂、山茱萸各12克,熟附子、核桃仁各9克,山药15克,茯苓、鸡内金各3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温肾补脾。
【主治】:肾阳虚弱、脾气不振所致的黎明泄泻,腹痛隐痛,形寒肢冷等。
【方解】:临床上用本方加味,可用于治疗慢性结肠炎腹泻属脾肾虚寒者。方中党参、补骨脂、山茱萸健脾益气;熟附子、核桃温阴补肾;山药、茯苓、鸡内金健脾补肾。全方共奏温肾补脾之效。
大秦艽汤
【方源】:《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组成】:秦艽90克,甘草60克,川芎60克,当归60克,白芍60克,细辛15克,羌活30克,防风30克,黄芩30克,石膏60克,白芷30克,白术30克,生地30克,熟地30克,白茯苓30克,独活60克。
【用法】:上药研为粗末,每次30克,水煎去滓服。现多作汤剂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功效】:祛风清热,养血活血。
【主治】:风邪初衷经络。症见口眼歪斜,舌强不能言语,手足不能运动;或兼恶寒发热,肢节疼痛,苔白或黄,脉浮紧或弦细。
【方解】:本方为“六经中风轻者之通剂”,适用于风邪初中,在经在络,尚未深入脏腑者。由于正气先虚,络脉空虚,卫不固外,风邪乘虚入中经络,致血气痹阻,脉络不通。血弱不能养筋,筋脉失于荣养,故见口眼歪斜、言语不利、手足不能运动等症,风邪外袭,正邪相争,营卫不和,则见恶寒发热,肢节疼痛;风邪郁而化热,故见苔黄,脉浮弦为风邪初中之征,脉弦细则为兼有营血不足之象。
治宜祛风通络为主,配合养血活血益气、清泄里热之法,秦艽为风中之润剂,祛风清热,通经活络,为主药。羌活、独活、防风、白芷、细辛均为辛温行散之品,能祛风散邪,搜风通络,俱为辅药。其中羌活散太阳之风,白芷散阳明之风;防风为诸风药之军卒,随风所引而无处不到,独活祛风止痛,善治下部之痹,与羌活善治上部之痹,相得益彰;细辛芳香最烈,内能宣络脉而疏百节,外可行孔窍透肌肤。五药相合,加强秦艽散风之力。然言语和手足运动的障碍,于血虚不能荣养筋脉有关,风邪侵淫血脉,易于损伤阴血,而血虚生燥,更使筋脉失于濡养,且方中诸多风药,性温燥,易伤津血。故佐以当归、川芎、白芍、熟地养血柔筋,使祛风而不伤血,即所谓“疏风必先养血”(《医方集解》),寓养血于疏风之内,以济风药之燥,且川芎于当归相伍,可以活血通络,使“血活则风散而舌本揉矣”(《医方集解》),深合“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旨。而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故用白术、茯苓益气健脾以化生气血,且使风邪去而正不受伤,寓有扶正御风之意;风邪外中经络,郁而化热,故配生地、石膏、黄芩清泄郁热,并可制诸风药辛温行散之太过,以上均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全方各药相合,共奏祛风清热,养血通络之效。
【加减】:如心下痞,加枳实;遇天阴,加生姜。
【按语】:本方以风邪初中经络、舌强语蹇、口眼歪斜、手足不能运动为辩证要点。现代常用于治疗面神经麻痹、脑血管意外等病症。如无内热者,去黄芩、石膏;有风热表证者,去防风、羌活、当归、加桑叶、薄荷、菊花;口眼歪斜,加白附子、全蝎、僵蚕、呕逆痰盛、苔腻脉滑,去地黄,加半夏、橘红、南星;手足麻木,肌肤不仁,加指迷茯苓丸;年老体衰者,加黄芪。
本方风药较多,过于辛燥,有耗伤阴血之弊,临床应用宜斟酌加减。
【附方】:
1、疏风汤(《寿世保元》),由当归、川芎、白茯苓、半夏、陈皮、乌药、香附、羌活、防风、白芷、麻黄、甘草、细辛、生姜构成。功能疏风散寒,通络舒经。主治风邪中府,手足拘急不仁,多着四肢,面色如土,恶风寒者。
2、疏风饮(《杂病源流犀烛》),由人参、黄芪、白芍、当归、秦艽、升麻、防风、苏木、葛根、钩藤、红花构成。功能通络疏风,益气养血。主治卒中,筋脉拘急,血液耗损,无以养筋,口眼歪斜者。
降压膏
【方源】:《新医学》
【组成】:夏枯草、草决明、石膏各30克,槐角、钩藤、茺蔚子、黄芩各15克。
【用法】:加水煎煮3次,过滤去渣,去滤液加蜜30克,浓缩成膏约120克,瓶装。以上为1日量,3次分服。亦可制成丸剂,或用作汤剂均可。
【功效】:平肝潜阳,降压清热。
【主治】:原方性高血压病。症见头晕,头痛,心悸失眠,舌红,脉弦等。
【方解】:本方由较好的镇静安神作用,对于高血压病以及头晕失眠者治疗效果较好。方中夏枯草、草决明、石膏清热平肝;槐角、钩藤、茺蔚子、黄芩平肝清热潜阳。全方共奏平肝潜阳,降压清热之功。
牵正散
【方源】:《杨氏家藏方》
【方源】:白附子、僵蚕、全蝎、各等分。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每服3克,日服2次,热就送服。也可该做汤剂水煎服,用量按原方酌情增减。
【功效】:祛风化痰,通络止痉。
【主治】:风痰阻络。症见口眼歪斜。
【方解】:本方证为风痰阻于头面经络所致。《巢氏病源》云:“风邪入于手足阳明、手太阳之经,遇寒则筋急引颊,故使口眼喎噼,言语不正,而目不能平视。”足阳明之脉挟口环唇,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眦。阳明内蓄痰浊,太阳外中于风,风痰阻于头面经络,则经遂不利,筋肉失养,故不用而缓。无邪之处,气血尚能运行,筋肉相对而急,缓者为急者牵引,故口眼歪斜,此即“邪气反缓,正气即急,正气引邪,喎噼不遂”(《金匮要略》)
本方症病机为风痰阻络,经脉不利,故治宜祛风痰,通经络,止痉挛。方中白附子辛温祛风只痉,尤长治头面之风,且能燥湿化痰,为主药。全蝎、僵蚕均能祛风止痉,其中全蝎善于通络,僵蚕兼有化痰之功,功为辅药。更用热酒调服,酒性善走,宜通血脉,助药势直达头面受病之所。诸药相合则力专效著,使风散痰消,经络通畅,则诸症自愈。
本方适用于风痰阻络之症。临床以猝然口眼歪斜,舌淡苔白为使用依据。若风邪上攻兼见头痛恶寒者,可加荆芥、防风、白芷,若风痰阻络较甚,兼见面部肌肉掣动者,可加蜈蚣、地龙、天麻等。
【按语】:本方药性辛燥,口眼歪斜偏于寒者较宜,若气虚血瘀或肝风内冬而致的口眼歪斜或半身不遂者,不宜应用本方。方中白附子、全蝎均为有毒之品,用量宜慎。
【附方】:
1、正容汤(《审视瑶函》),由羌活、白附子、秦艽、防风、胆南星、白僵蚕、制半夏、甘草、木瓜、茯神木、生姜构成。功能祛风化痰,止痛通络。主治仪容不正,口眼歪斜。
2、不换金丹(《成方切用》),由荆芥穗、炙甘草、天麻、防风、僵蚕、薄荷叶、川芎、羌活、白附子、乌头、蝎梢、藿香叶构成。炼蜜为丸内服,也可以末外涂喎出。功能化痰祛风,通络止痉。主治风寒外袭,痰多癃闭之中风口眼㖞斜。
麻疯
大神丸
【处方】 熟川乌(黑豆水煮)5钱,制草乌(姜汁、甘草水煮)5钱,大风子(去油壳,净)5钱,白僵蚕3钱,北全蝎(姜汁炒)5钱,北蝉蜕5钱,川山甲(土炒成珠)5钱,明雄黄2钱,台乌药5钱,漂苍术(童便浸1宿)5钱,北防风4钱,荆芥穗4钱,苏薄荷4钱,绿升麻2钱半,全当归5钱,大川芎4钱,大秦艽(酒洗)5钱,炙甘草(去皮)5钱,羌活7钱,生地黄4钱半。
【制法】 上以老米饭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麻疯。
【用法用量】 服小神丸后,尚未除根,服此以断根。倘服药欲呕,煮乌豆一勺食之。倘毒气再发,外复施针灸熏洗各法治之。若全愈,明年再服小神丸一料,连服二三年,病根永除。
【注意】 忌铁。
【摘录】 《疯门全书》
大神术汤
【处方】 苍术4两(制),羌活1两,防风1两,川芎1两,黄芩半两,枳壳(1作枳实)半两,甘草半两,白芷1两半,石膏2两,细辛3钱,知母7钱。
【制法】 上(口父)咀,石膏为细末入药。
【功能主治】 四时伤寒。
【用法用量】 水煎,欲汗之,热汤投服。
春,倍防风、羌活;夏,倍黄芩、知母;季夏淫雨,倍术、白芷;秋,加桂5钱;冬,加桂至1两亦可。
【注意】 非发热而渴,不可用石膏、知母;非里实心下满,不可用枳实。
【摘录】 《此事难知》
鬼疰、飞尸诸病
大麝香丸
【处方】 麝香3分,牛黄2分,附子2分,鬼臼2分,真珠2分,莽草2分,犀角2分,矾石2分,细辛2分,桂心2分,獭肝2分,藜芦2分,蜈蚣1枚,蜥蜴1枚,丹砂2两,雄黄1两,巴豆50枚,杏仁50枚,地胆7枚,元青7枚,亭长7枚,斑蝥7枚,礜石8分。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小豆大。
【功能主治】 鬼疰、飞尸诸病。
【用法用量】 《千金翼》有大黄,无莽草。
【各家论述】 《千金方衍义》:玉壳丸中加入斑蝥、地胆、芫青、亭长、蜈蚣、蜥蜴、獭肝以攻毒邪,犀角、牛黄、麝香、真珠以和药毒,杏仁、细辛、莽草、桂心、矾石、鬼臼以佐玉壶丸中六味,并毒虫野兽之药,共襄厥功。
【摘录】 《千金》卷十二
止痉散
【方源】:《方剂学》
【组成】:蜈蚣、全蝎、各等分。
【用法】:上为细末,每服1.5~3克,开水送服。
【功效】:祛风止痉。
【主治】:风中经络之痉厥。症见手足抽搐,角弓反张。
【方解】:止痉散仅用全蝎、蜈蚣两药,蜈蚣辛温有毒,性善走窜,截风定搐,为祛风止痉之要药,与全蝎配伍则止痉之效更显。
本方与牵正散均可祛风止痉,但本方止痉定搐之功强,故长于治痉厥,牵正散化痰之力著,故长于之风痰阻络之口眼㖞斜。
【按语】:本方以头痛、关节痛、四肢抽搐为辩证要点。现代常用于治疗癫痫、破伤风三叉神经痛、以及乙脑、流脑导致的抽搐等。如热极动风,加生石膏、钩藤、知母、地龙;破伤风,合用玉真散;神志昏迷,加广郁金、石菖蒲;小儿脾虚慢惊,合用附子理中汤。
现代药理分析证明,该方上具有弛缓神经挛急和镇静神经的作用。
【附方】:
撮风散(《证治准绳》),由炙蜈蚣、钩藤、僵蚕、朱砂、蝎尾、麝香、竹沥汁构成。功能祛风化痰止痉。主治小儿舌强唇青,手足抽搐;口撮如囊,吮乳不得,近代也用于小儿破伤风有以上症状者。
自拟降压汤
【方源】:《郑桥医案选》
【组成】:菊花12克,白芍、玄参、怀牛膝各15克,炒黄芩9克,石决明30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平肝镇静,滋阴潜阳。
【主治】:肝阳上扰的眩晕头痛,高血压病。
【方解】:方中菊花平肝潜阳;白芍、玄参、怀牛膝滋阴柔肝;黄芩清热平肝;石决明镇静平肝潜阳。诸药合用共起平肝镇静,滋阴潜阳之功。临床上若血压过高,加生地,代赭石;胃脘烦闷,加竹茹;头痛甚,加白蒺藜、蔓荆子;鼻出血,加藕节;目赤痛,加龙胆草、草决明。
解语丹
【方源】:《医学心语》
【组成】:炮白附子、石菖蒲、远志、天麻、全蝎、羌活、胆南星各30克,木香15克。
【用法】:共研细末,面糊为丸如桂圆大。每服1丸,薄荷糖送服。日服2~3次。现代多用作汤剂,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功效】:祛风化痰。
【主治】:中风、痰阻廉泉,舌强不语。
【方解】:方中炮白附子、石菖蒲、远志、天麻、全蝎、羌活、胆南星祛风化痰;木香行气开窍。该方临床上可用于治疗脑血栓形成、脑梗塞等所致之言语謇涩之症。
玉真散
【方源】:《外科正宗》
【组成】:南星、防风、白芷、天麻、羌活、白附子、各等分。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每服3~6克,日服2~3次,用热酒或童便调服;外用适量,敷患处;狂犬咬伤者,将伤处洗净外搽。亦可改作汤剂水煎服,各药用量按常规剂量酌定。
【功效】:祛风化痰,解痉止痛。
【按语】:破伤风,牙关紧急,口撮唇紧,身体强直,角弓反张,甚则咬牙缩舌。
【方解】:方中白附子辛甘温,有毒,入阳明胃经,善祛风痰,南星苦辛温,有毒,祛风化痰镇痉,二味共为主药;防风、羌活、白芷助主药疏散经络中之风邪,导邪外出,天麻助主药熄风镇痉,均为辅佐药;用热酒调服,取其疏通经络,引药通达周身,发挥作用,若病势更重,则用热童便调服,具有凉血化瘀之功,均为使药。诸药合用,使风散痉止,诸症自愈。玉真,谓仙人也。形容本方疗效显著,如同仙人所制,故名之曰“玉真散”
【按语】:本方以破伤风四肢抽搐、牙关紧急、角弓反张、脉弦紧为辩证要点。现代常用于治疗破伤风,狂犬病、面部神经麻痹、跌打损伤等。若治疗破伤风,可加蜈蚣、全蝎、白僵蚕;若作汤剂,则可加红蓖麻根、荆芥、蝉蜕。
本方中白附子、南星均生用,有毒,因此不宜过量使用。本方药性偏于辛燥,津气耗伤者,不宜使用。孕妇勿服。
现代药理研究证明,本方具有抗惊厥作用。
【同名方】:
《普济本事方》玉真散,由防风、天南星构成。功能化痰祛风解痉。主治破伤风和跌打损伤。
【附方】:
1、木萸散(《古今名方》),由木瓜、防风、吴茱萸、全蝎、蝉蜕、僵蚕、天麻、胆星、桂枝、藁本、白蒺藜、朱砂、雄黄、猪胆汁构成。功能镇痉解毒,祛风解肌,主治破伤风,角弓反张,手足抽搐。
2、五虎追风散(《方剂学》),由蝉蜕、制南星,全蝎、天麻、僵蚕构成,水煎服。另用朱砂1.5克,研细,加黄酒60毫升冲服。服后五心出汗即为有效,但无论出汗与否,应于第2日再次服用,连服3日。功能祛风解痉止痛。主治破伤风,手足抽搐、牙关紧急,角弓反张者。
3、蜈蚣星风散(《医宗全鉴》),由蜈蚣、天南星、江鳔、防风构成。功能化痰祛风解痉。主治破伤风之邪在表,口噤咬牙,寒热拘急者。
积年心痛,尸注蛊毒,症癖气乘心,两肋下有块,温瘴毒气,精魅邪气,或悲或哭,蛇蝎蜂等所螫
大麝香丸
【处方】 麝香1分,牛黄1分,藜芦(炙)1分,朱砂1分,蜀当归1分,茯苓1分,桔梗1分,鬼箭羽1分,金牙1分,乌头(炮)1分,桂心1分,吴茱萸1分,贯众1分,丹参1分,蜈蚣(去足,炙)2分,干姜2分,人参2分,虎骨2分,鬼臼半分,芍药1分半,雄黄1分半,巴豆20枚(去心皮,熬),蜥蜴半枚(炙)。
【制法】 上药治下筛,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积年心痛,尸注蛊毒,症癖气乘心,两肋下有块,温瘴毒气,精魅邪气,或悲或哭,蛇蝎蜂等所螫。
【用法用量】 以饮下3丸。至辰时下利。若不利,热饮投之,即利,2-3行后,饮冷醋止之,即定。然后煮葱食之,勿食冷水。明日依前服之,永愈。蛇蝎蜂螫,取1丸研破,和醋涂之。
【注意】 忌热面、生菜、柿子、梨、狸肉、生血物、猪肉、生葱、芦笋。
【摘录】 《外台》卷十三引《近效方》
水病。三焦决漏,水在胁外,腹独肿大,水在腹里
大麝香丸
【处方】 麝香3铢(研),雄黄6铢(研),甘遂12铢(熬),芫花12铢(熬)。
【制法】 上药治下筛,炼蜜为丸,如大豆大。
【功能主治】 水病。三焦决漏,水在胁外,腹独肿大,水在腹里。
【用法用量】 每服2丸,酒送下,1日3次。可至4丸。
【注意】 节饮食,禁肥肉、生菜。
【摘录】 《深师方》引华佗方(见《外台》卷二十)
大麝香丹
【处方】 麝香半两,粉霜(研)半两,朱砂(细研、水飞)半两,白矾(灰)半两,五灵脂1两,肉豆蔻仁1两,干蟾(涂酥炙)1两,干地龙1分(炒),夜明砂半两,干蜣螂7枚(去翅、炙黄熟)。
【制法】 上为末,与朱砂等同研匀细,炼蜜为丸,如黍米大。
【功能主治】 小儿羸瘦,腹大见青筋及丁奚。诸疳积癖,头重颈细,腹中有积,毛焦气急。
【用法用量】 每服3至5丸,温水送下。
【摘录】 《幼幼新书》卷二十二引张涣方
消风散
【方源】:《外科正宗》
【组成】:当归3克,生地3克,防风3克,蝉蜕3克,知母3克,苦参3克,胡麻3克,荆芥3克,苍术3克,牛蒡子3克,石膏3克,甘草1.5克,木通1.5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疏风养血,清热除湿。
【主治】:风毒湿热之风疹、湿疹。症见皮肤疹出色红,或遍身云片斑点,瘙痒,抓破后渗出津水,苔白或黄,脉浮数有力。
【方解】:本方所治之病症,是因风毒之邪侵袭人体,于湿热相搏,侵淫血脉,内不得疏泄,外不得透达,郁于肌肤腠理之间而发。风性“善行而数变”,“风胜则动”,痒自风来,故皮肤瘙痒;又因湿热慢淫,故疹出色红,抓破有津水流出;风毒从外而入,稽留肌肤之间,病邪尚浅,故舌苔白或黄,脉浮数有力。本方症病机为风毒湿热搏于肌腠。风毒宜疏散,湿热宜清除,又因风毒湿热之邪易伤人阴血,故治宜疏风养血,清热除湿。
本方由疏风、养血、清热、祛湿四法组成。方中荆芥、防风、牛蒡子、蝉蜕开发腠理,透解郁滞肌肤的风毒之邪而止痒,共为主药,乃“痒自风来,止痒必先疏风”之意。因湿热相搏津水流溢,故以苍术辛苦散风祛湿;苦参苦寒清热燥湿;木通,渗利湿热,共为辅药。风热客于肌肤,郁而生热,故以石膏、知母清热泻火;因风毒之邪于湿热相搏易耗伤阴血,而疏风药荆芥、防风、蝉蜕、牛蒡子和祛湿药苍术、木通等易耗伤阴血,加之风毒湿热相搏于肌腠,侵淫血脉,恐致气血运行不畅,故以当归和营活血,生地清热凉血,胡麻仁润燥养血,亦寓“治风先治血”之意,共为佐药。甘草解毒和中,调和诸药而为使。诸药相合共奏疏风养血,清热除湿之效。如此上疏下渗,内清外解,寓扶正于祛邪之中,则风毒湿热之邪自无容身之所。
本方用当归、生地、胡麻仁的意义:一因风毒之邪郁湿热相搏易耗伤阴血;二因荆芥、防风、蝉蜕、牛蒡子等疏风药和苍术、木通等祛湿药易耗伤阴血,三因风湿热邪搏于肌腠,易致血脉阻滞、气血运行不畅,甚或瘀滞;四因阴血虚又可加重身痒等。故用此三药养血活血,滋阴润燥,可使己伤之阴血得以补充,可制约疏风药、祛湿药,免其耗伤阴血,并可活血行血,有“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意。
【按语】:
本方为治疗皮肤病的有效方剂,常用于风毒湿热之症。以皮肤瘙痒,疹出色红或遍身云片斑点,脉浮数为依据。风热偏盛而身热,口渴者,加银花、连翘;湿热偏盛,胸脘痞满,身重乏力,舌苔黄厚而腻者,加地肤子,车前子、栀子等;血分热甚,五心烦热,舌红或绛者,加赤芍、丹皮、紫草等。

方中疏风药、祛湿药易伤阴血,虽有当归、生地、胡麻仁等养血滋阴,但终究为佐制之品,补养之力不足,故气血虚弱者不宜使用本方。服药期间不宜食用辛辣、鱼腥、厚味、烟酒、浓茶等,以免影响疗效。
【同名方】:
1、《儒门事亲》消风散,由川芎、羌活、白茯苓、人参、僵蚕、蝉蜕、陈皮、厚朴构成。功能祛风化痰。主治涎潮白不利,风痰风厥,半身不遂,失音不语,眩晕,口喎搐搦,留饮飧泄,痰实呕逆,僵仆目眩,小儿惊悸狂妄,胃脘当心而痛,上支两胁,咽膈不通,偏正头痛。
2、《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消风散,由荆芥穗、川芎、甘草、羌活、僵蚕、防风、茯苓、藿香叶、蝉蜕、人参、姜厚朴、陈皮构成。功能祛风理气,活血化湿。主治头目昏痛,风邪上攻,眩晕耳鸣,鼻塞多嚏,项背拘急,肢体烦疼,肌肉蠕动,皮肤顽麻,瘙痒瘾疹。
3、《类症制裁》消风散,由苍术、麻黄、荆芥、甘草、白芷、陈皮、葱白、生姜构成。功能祛风化痰,散寒解表。主治伤风,咳而咽痛,鼻塞吐痰。
《重订严氏济生方》消风散,由煅石膏、甘菊花、荆芥穗、防风、羌活、羚羊角、川芎、大豆黄卷、白芷、当归、炙甘草、茶叶构成。功能清热平肝,养血祛风。主治妊娠胎气有伤,肝脏毒热上攻,呕逆,太阳穴痛,头眩目晕,背项拘急,腮项肿核者。
【附方】:
1、荆防汤(《中西医结合治疗常见皮肤病》),由荆芥、黄柏、防风、黄芩、苦参、白鲜皮、生石膏、蝉蜕、连翘、甘草、升麻构成。功能祛风清热,利湿解毒。主治全身性丘疹样皮疹属于风热者,症见口干舌燥,怕热,热则痒甚,心烦不宁,舌苔黄,脉濡或浮滑。
2、荆防汤(《赵炳南临床经验集》),由荆芥、僵蚕、防风、紫背浮萍、生甘草、牛蒡子、生地、丹皮、黄芩、金银花、薄荷、蝉蜕构成。功能凉血解毒,疏风清热。主治㾦㿔,(急性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
3、四物消风饮(《医宗全鉴》),由生地、当归、防风、荆芥、赤芍、川芎、白鲜皮、薄荷、独活、蝉蜕、柴胡、红枣肉构成。功能养血祛风。主治血虚风燥所致的皮肤瘙痒。
(0)

相关推荐

  • 方剂学治风剂疏散外风剂的简单归纳(含方歌)

    第一节 疏散外风剂 川芎茶调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川芎茶调散荆防,辛芷薄荷甘草羌, 目昏鼻塞风攻上,偏正头痛悉能康. [组成] 薄荷叶不见火,八两(12g) 川芎 荆芥去梗,各四两(各 ...

  • 『常用方剂』治风剂>疏散外风>大秦艽汤

    大秦艽汤 出自<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组成] 秦艽三两(90g) 甘草二两(60g) 川芎二两(60g) 当归二两(60g) 白芍药二两(60g) 细辛半两((15g) 川羌活 防风 黄 ...

  • 5个治疗骨质增生的外用方,个个有来头,有一个是内服的

    5个治疗骨质增生的外用方,个个有来头,有一个是内服的

  • 【活血破瘀、温通经络、消瘤散结的外敷方】...

    [活血破瘀.温通经络.消瘤散结的外敷方]#输卵管不通# 莪术50g三棱50g当归尾 100g 艾叶 50g白芷50g皂角刺 50g 血竭 50g地鳖虫 50g没药 30g透骨草 100g 红花 30g ...

  • 颈椎病常用食疗方颈椎病患者在进行食疗时,...

    颈椎病常用食疗方 颈椎病患者在进行食疗时,主要遵循软坚散结.舒筋止痛的原则,按照发病情况及疾病分型的不同予以配方.     1.复方红花酒     原料:红花20g,当归尾15g,赤芍15g,川芎15 ...

  • 《金匮要略》之106方总结应用《完》

    麦门冬汤 麦门冬 半夏 甘草 粳米 大枣 主治:1.虚热肺痿.咳嗽气喘,咽喉不利,咯痰不爽,或咳唾涎沫,口干咽燥,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虚数. 2.胃阴不足证.呕吐,纳少,呃逆,口渴咽干,舌红少苔,脉虚 ...

  • 老人尿不畅,参考一下这个方

    I导读:老年性癃闭是一种临床常见病,作者以清·沈尧封所撰<女科辑要>之补气通脬饮加味治疗本病,取得了满意疗效. 补气通脬饮加味治疗老年性癃闭 作者/嵇明亚 老年性癃闭是一种以小便涓滴不利或 ...

  • 万方论文网_核心期刊目录

    医药.卫生 R 综合性医药卫生 1.中华医学杂志 2.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3.学报(改名为:医学争鸣)   4.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5.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6.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7.解放军医学杂志 8. ...

  • 一个外用方,治疗慢性鼻窦炎

    I导读:作者应用苍耳子散原方内服作外治法,比内服简便经济,收效快,疗效高.临床值得一试. 苍耳子散外治慢性鼻窦炎 作者/黄宗勖 刘××,男,32岁,干部. 患者自诉: 在初中求学时即患慢性鼻窦炎,十余 ...

  • 治疗心力衰竭,方选五苓散合补阳还五汤或者...

    治疗心力衰竭,方选五苓散合补阳还五汤或者真武汤! 治疗心力衰竭,首先要弄清楚患者是左心衰,还是右心衰?这个要了解二者的区别,再根据症状,选用选用五苓散合它方,或者真武汤. 一.左右心衰的区别. 心力衰 ...

  • 国医大师肖少卿:常用配穴主治方49类,涵盖100多种病症经验配穴

    大家好,我是九选艾的小九老师. 相信很多灸友日常艾灸中最困惑的就是关于配穴的问题,什么病灸什么穴位?当然,最好还是需要专业中医师详细辩证以后,方能给予有效合理的配穴方案. 前几日,朋友赠我一本国医大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