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露成年人的“不伦”关系!一部享誉世界的经典之作! 2024-06-21 12:01:27 国际院线 全世界最新的电影39篇原创内容公众号1999年的诺贝尔文学奖,颁发给了德国作家君特·格拉斯。君特·格拉斯获奖的代表作《铁皮鼓》,自上世纪50年代起,就作为当代经典从而享誉世界。《铁皮鼓》的主人公们,都是一些最为平凡的人物,例如农民,普通的公务员,小商人等这些城市当中的普通一员。君特·格拉斯对于他们自身生活的描述,真实的反映了在那一时期的社会情况极其现实的情境。这部作品的出版,也标志着在战争之后的德国新一代的青年作家的问世,在战争之前与战争之后,德国文学中间产生了一段空白时期。以格拉斯为代表的青年作家登上文坛,表现出德国这一历史时期的高度反映。并且,因为其亲历过战争,认识到战争对于人的毁灭性及其残酷性之后,他们再次开始创作时就拥有了新的切入点。 德国电影《铁皮鼓》是电影史上一部无法忽视的经典之作。 从主人公奥斯卡的视角讲述了那个充满矛盾的时期的故事,而奥斯卡也用不长大的方式对抗着当时复杂的社会。其中,奥斯卡、奥斯卡的母亲、父亲、舅舅都在这个故事当中有所指代,他们个人的命运变化隐喻着战争格局的变化。比如,奥斯卡的舅舅,实际上的生父,杨,象征的是波兰,有点胆小,有些懦弱,深爱母亲,却没有和母亲结婚,甚至有些不堪一击。奥斯卡的名义上的父亲,粗暴又愚蠢,其形象和希特勒又相近,代指的就是纳粹。奥斯卡的母亲,代指着但泽,在到底归属父亲还是杨的问题上纠结痛苦。而奥斯卡,则是德国那一段历史的人格化身,他从反抗到迷失再到最后决定恢复成长,都象征着德国的变化。奥斯卡出生之前和出生之后,整部影片的色彩都是低饱和度的,让影片时刻处在低调画面当中,酝酿着战争之下的压抑,奥斯卡出生到三岁时,奥斯卡钻到桌子下面之前想要钻到外祖母的大裙子底下,其实是想要钻回母腹,寻求一种安全感。但外祖母却拒绝了他,于是奥斯卡钻到了桌子下面,发现舅舅和母亲正在调情,由此产生了不想长大的心,而在奥斯卡付诸实践后,他敲着母亲给他的铁皮鼓上街,也遇见纳粹的人正在敲着鼓游街。在纳粹真的开始进行侵略和谋杀之前,导演一直在用奥斯卡的鼓声和尖叫声营造一种让我们烦闷不安的感觉,而这种感觉,不仅是奥斯卡的个人感受,也是当时德国人的感受。奥斯卡用鼓声和尖叫声反对了父亲,因为父亲要从他手中拿走铁皮鼓;奥斯卡用鼓声和尖叫声反对了老师,破坏了上课时应有的宁静和秩序;奥斯卡又用尖叫声反对了要给他看病的大夫,将医院搞得一团乱。而在战争一触即发,马上开始之前,奥斯卡和他的铁皮鼓,也或间接或直接的害死了他的母亲和舅舅。在母亲死亡之前,导演有意给了一幕但泽的天空,虽然有大片的黑色,天空上的亮光和温暖也被挤压着、剩下不多,但好在还不算太糟糕,总归还是有些光亮的。而地上的母亲,在一片主要是黑白的场景中穿上了红色衣服。母亲的红衣服除了象征着母亲和舅舅杨之间的激情,也是在暗喻但泽的希望和光明。同时,导演还安排了一场让人深思的场景,母亲同父亲吵架,父亲让舅舅去安慰一下母亲,母亲和舅舅举止亲密,而镜子当中就映照着父亲,虽然父亲不在同一个空间当中;但画面利用镜子让本不应该在的父亲存在了,给了我们一种父亲会随时发现并立马冲进来的不安全感,也是在隐喻但泽、波兰和德国当时一触即发的关系。而在舅舅杨死亡之前,导演又让我们看了一眼但泽的天空,此时的天空下的但泽几乎全是黑暗,天空上的光明也被挤成了一条缝隙,意味着战争全面的爆发,此时的德国已几乎陷入了完全的黑暗。母亲的死,是但泽的沦陷,舅舅的死,正好是波兰的抵抗失败,而奥斯卡,则从冷眼旁观者,变成了主动参与到事件当中的人,就像德国也参与到了战争当中。但令人悲哀的是,在战争的最后,在阴暗的地下室中,奥斯卡的父亲举手投降,但奥斯卡却将父亲之前的纳粹党徽交到了父亲的手上,父亲紧张之下吞了进去,而后死亡。这样一幕,与波兰人的舅舅死之前颇为相似,都是举手投降,左手中握着一个东西。这种相似感造成了一种命运轮回的宿命感,也侧面说明了一个中心思想——战争所带来的的残酷,并不是只有被入侵者深受其害,某天某月入侵的一方也会自食恶果。而在父亲死后,拒绝长大的奥斯卡将自己珍爱的、从不离身的铁皮鼓扔到了坟墓当中,自己再次跳下,选择了长大,选择了面对这个残酷的现状。还有奥斯卡的父亲虽然支持纳粹,但在纳粹让奥斯卡去特殊福利院住着的时候,却心痛的表示他是个父亲,他不能让自己的儿子去那样的地方。看着人物身上的偶尔迸发出的人性光辉,会在我们的心里打上一个问号:是不是兴战国的国民都是邪恶的?与好莱坞影片不同,故事不是闭合的,不是以事件的开始和结束为电影的始末,它始终没有让我们的情绪完全进入到电影当中。在奥斯卡的主观叙述中,我们在看《铁皮鼓》时,也颇有一种冷眼旁观的感觉,情绪上一直没有完全爆发,但也正因为冷静,才让我们对战争的反思更深了一步。1 《铁皮鼓》剧情、战争 | 162分钟 | 波兰 | 1979年 导演: 沃尔克·施隆多夫 主演: 马里奥·阿多夫 / 安吉拉·温科勒 豆瓣 8.3 —--The End--— 赞 (0) 相关推荐 拜早年 旧历年二十九,冒着大雨陪母亲去给舅父拜早年.母亲前天就说要去给舅父拜年,那天不下雨,但舅父因为前一天晚上睡眠不好精神不佳,需要卧床休息,便推辞了.母亲昨天又打电话给舅舅,约好今天再去,却又冷又下雨.但 ... 自私的歌声,不过是在给暴行伴奏|书故事 第25个"世界读书日"到了,我们"佛系公号部落"这种本来就因读书写作结缘的松散联盟,当然也要来凑个热闹. 这个部落,每天为您带来一篇佛部成员撰写的"书 ... 不可错过的经典魔幻现实主义电影(国外篇上) 魔幻现实主义是指从20世纪30年代到80年代盛行约半个世纪的拉丁美洲的一个文学流派,至今在世界文坛上有着广泛的影响.而且逐渐扩展到电影和其他艺术领域. 既然说是魔幻现实主义的电影,即将现实魔幻化,然后 ... 女性地位低下的印度,却有一部享誉世界的女性电影《孤独的妻子》 女性地位低下的印度,却有一部享誉世界的女性电影《孤独的妻子》 成年人结束一段关系的方式:从不过问、不打扰、不纠缠开始 文/墨然 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感受,突然一个人就离开了你的世界,变得沉默,或者形同陌路了. 其实,一个人的离开,从来都不是突然造就的,而是日积月累的情绪到一个人点的触发. 一个人真正离开,他不会去愤 ... 成年人结束一段关系的方式 主播/童童 来源/洞见(ID:DJ00123987) 你有没有这样一种感觉: 人和人的缘分消失是一瞬间的. 没有歇斯底里的崩溃,也没有声嘶力竭的挽留,而是一种默不作声的疏离. 一个不问,一个不说,心照 ... 成年人结束一段关系的方式 洞见 不是每一种观点,都可以叫洞见 1292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作者:洞见land 来是偶然,去是必然,尽其当然,顺其自然. ♬ 点上方绿标可收听洞见主播简宁朗读音频 你有没有这样一种感觉: 人和人的 ... “这才是成年人最舒服的关系” “这才是成年人最舒服的关系” 夜读 | 成年人结束一段关系的方式 名家画廊 | 莫里茨·科内利斯·埃舍尔(1898年-1972年),荷兰版画家,因其绘画中的数学性而闻名,在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到数学概念的形象表达. 一叶浮萍归大海,人生何处不相逢. 有时,人和人的缘分消 ... 成年人最舒服的关系,永远是这四个字 十点读书原创 在朋友圈看过这样一段话: 很喜欢这种朋友,有事就联系,没事就人间蒸发. 各自忙碌,互相牵挂,这种关系不需要维持,但是很铁. 成年人之间最舒服的关系:亲密而不讨好,自然而不刻意. 不慕名而 ... 成年人最舒服的关系,是不必秒回 人与人的关系真是奇妙. 有的人一段时间不见面.不联系,就陌生得如同从未相识:有的人很长时间不说话.不聊天,再见面,依然熟悉,就像从未分开. 能有后者这种朋友,是一件多么幸运的事.只要偶尔联系,看到对方 ... 成年人发生一段关系的最好姿势 作者:北叔 来源:北叔有约(ID:beishu2016) 有位读者问了我一个问题: "和男友交往了三个月,现在他提出了同居的要求,我要不要答应他?" 我的看法是:姑娘,不要 ...
国际院线 全世界最新的电影39篇原创内容公众号1999年的诺贝尔文学奖,颁发给了德国作家君特·格拉斯。君特·格拉斯获奖的代表作《铁皮鼓》,自上世纪50年代起,就作为当代经典从而享誉世界。《铁皮鼓》的主人公们,都是一些最为平凡的人物,例如农民,普通的公务员,小商人等这些城市当中的普通一员。君特·格拉斯对于他们自身生活的描述,真实的反映了在那一时期的社会情况极其现实的情境。这部作品的出版,也标志着在战争之后的德国新一代的青年作家的问世,在战争之前与战争之后,德国文学中间产生了一段空白时期。以格拉斯为代表的青年作家登上文坛,表现出德国这一历史时期的高度反映。并且,因为其亲历过战争,认识到战争对于人的毁灭性及其残酷性之后,他们再次开始创作时就拥有了新的切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