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略谈上海历史上的教会学校
因为圣诞节的原因,我们网点的不少朋友的话题都涉及西方宗教,我不甘寂寞,也来凑个热闹。不过,我在这里不想对宗教本身评头论足,只是简要地谈谈上海历史上的教会学校。
教会学校,顾名思义,就是西方教会办的学校。它是伴随传教士来华后的活动而产生的,也伴随传教士的离去而消亡。这里以上海为例。自从1843年上海开埠后,西方人就一批批进入上海,除政治、经济活动外,还开展了文化教育活动,教会学校的出现便是一个重要证明。据史料记载,到二十世纪初,上海共创立教会学校63所,其中小学33所,中学25所,大学5所。对于这些教会学校是如何开办、怎样教学的,就不罗嗦了。这里只简单说说一些中学、大学的变更情况。
上海1949年解放后,所有教会学校都被政府接管,改为公立学校,如:1、裨文女中。美国女公会办于1850年,现为市九中学,位于老西门方斜路,这是上海第一所教会学校;2、徐汇公学。天主教耶稣会办于1850年,现为徐汇中学;3、中西女中。美国卫理公会办于1892年,现为市三女中学,位于江苏路;4、圣玛利亚女中。美国圣公会办于1881年,现为东华大学长宁路校区;5、中法学堂。法租界公董局办于1886年,现为光明中学,位于西藏南路、金陵路口;6、晏摩氏女中。美南浸信会办于1898年,现为北郊中学,位于曲阳路;7、崇德女中。美南浸信会办于1906年,现为七一中学,今陕西北路461号;8、清心中学。美北长老会办于1860年,现为市南中学,位于大南门;9、清心女中。美北长老会办于1861年,现为市八中学,也在大南门;10、麦伦中学。英国伦敦会办于1898年,现为继光中学,位于虹口区兆丰路690号;11、惠中中学。美国安息浸礼会于1888年创办,位于肇周路420号,近徐家汇路,现名李惠利中学;12、金科中学。美国耶稣会办于1933年,现为江宁中学,原址胶州路734号,就是23010年11月15日发生名震中外的大火灾的教师公寓;13、启明女中。天主教拯亡会办于1903年,现为市四中学,地址天钥桥路100号;14、仿德女中。法国天主教办于1853年,今董家渡 第二小学,校址在国货路。以上是一些中学的情况。
上海的教会大学分别为1874年筹建的格致书院、1879年的圣约翰书院、1881年的中西书院、1903年的震旦大学、1906年的沪江大学。
格致书院,现在改为格致中学,格致书院是一所完全新型的近代学堂,在中西文化激烈冲突、国难当头之时,格致书院能突破旧教育之藩篱,引进西方学制和教材内容,延聘西人授学,实开风气之先。此后唐才常与谭嗣同主张在全国各地推广格致书院。1884年,傅兰雅离开上海后,格致书院由公共租界工部局接管,抗战期间改名为格致中学。大学的历史不长。
圣约翰书院,就是现在的华东政法学院,它是中国资格最老的教会大学,1879年美籍犹太人施约瑟在梵王渡(今万航渡路)创办,1896年改组成为沪上唯一高等学府。培养了顾维钧、宋子文、林语堂、荣毅仁、刘鸿生、贝聿铭、潘序伦、施肇基、王正廷、经叔平、邹韬奋等一大批优秀人才。1952年院系调整,圣约翰大学被拆散并入其他高校,文、理学院并入华东师范大学和复旦大学,圣约翰医学院与震旦大学医学院合并成立上海第二医学院(后改名为上海第二医科大学,2005年改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至于圣约翰大学原校址则交给新成立的华东政法学院。
中西书院,著名的来华传教士、美国监理会的林乐知创办,初名林华书院。随后,林乐知向美国募捐,几年后购买了35亩土地,改名为中西书院。地址位于今建设路。20世纪初,中国的海关、邮政、铁路以及实业界人才,大多数都出自该校。林乐知的办学方针比较开明,学生甚至可以自由发表爱国演讲。1911年该校正式并入苏州的东吴大学。
沪江大学,现在为上海理工大学。在历史上,沪江大学的名气很大,也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如徐志摩、李公朴、李道豫等。初名上海浸会大学,是地道的教会学校,1915年改名为沪江大学,并于1917年在美国弗吉尼亚注册立案。1929年正式成立文、理、商、教育四所学院。沪江化学系闻名全国,还率先创办了社会学系。1951年2月14日,沪江大学由人民政府接管。1952年,在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时,教育、音乐两系并入华东师范大学,中文、外文、社会、物理、化学、生物等并入复旦大学(谢希德原为沪江大学物理系助教,即由此进入复旦大学),政治系并入华东政法学院,物理系电讯专业并入交通大学,商学院并入上海财经学院。至此,沪江大学走完了她的历史,改名为上海机械学院。1906年,沪江大学校庆一百周年,在筹办校庆期间,当时的党委书记薛明扬(现上海市教委主任)曾向上海市、国家教委申请恢复沪江大学校名,上海同意,但教委不同意,只得抱憾终身了。
1903年,震旦大学由天主教神甫马相伯在卢家湾创建。所定学科为语文、象数、格物、致知四门。1905年,马相伯与耶稣会士的办学思想发生冲突,马相伯转而创办复旦公学,震旦则由耶稣会全面接管,校址位于现第二医科大学。1951年2月1日开始,所有传教士退出学校。1952年l0月,震旦大学医学院和圣约翰大学医学院、同德医学院合并组成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经济系、中文系、化学系和营养组并入复旦大学,法律系并入华东政法学院,电机系并入上海交通大学,土木系并入同济大学,化工系并入华东化工学院,托儿专修科并入南京师范学院,教育系并入华东师范大学。银行、会计、企业管理等夜专修科并入上海财经学院,从此震旦大学在历史上消失。
1952年秋,上海。一个“秋风秋雨愁煞人”的季节。圣约翰、震旦、沪江,上海这三所著名的高等学府走到了尽头……
转眼半个多世纪过去,教育界有识之士认识到:苏联教育模式培养的人才太“专”,缺乏适应能力和创造力,人文精神的培养更无从谈起。人们开始思考1952年那场院系调整的利弊得失。1992年,全国高校再次调整,又开始变“专业化”为“综合化”,如清华大学、交通大学、同济大学等理工科大学又纷纷增设人文社会专业院系,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综合性大学也开始兼并医学、农学等院校。这种趋势现在还在进行,可惜的是整整两三代莘莘学子给耽误了,真是“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