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五日(四)

今天游览的第一站是应县木塔。到应县下车,就看到一个大土堆,那是应县古城墙遗址。应县西汉时置县,古城墙始建于唐朝乾符年间(公元874——879年),是个历史悠久的地方。

应县木塔,全称佛宫寺释迦塔,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应县城西北佛宫寺内。建于辽清宁二年(宋至和三年公元1056年),金明昌六年(南宋庆元一年公元1195年)增修完毕,是中国现存最高最古的一座木构塔式建筑,2016年,释迦塔获吉尼斯世界纪录认定,为世界最高的木塔。

该塔与意大利比萨斜塔、巴黎埃菲尔铁塔并称“世界三大奇塔”。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国家AAAA级景区。

该塔高67.31米,底层直径30.27米,呈平面八角形。全塔耗材红松木料3000立方米,2600多吨,纯木结构、无钉无铆。塔内供奉着两颗释迦牟尼佛牙舍利。

该塔由辽兴宗的萧皇后倡建,田和尚奉敕募建,至金明昌四年,增修益完。以作家庙,彰显家威,并有礼佛观光和登高料敌之用。

全塔没有一钉一铆,全部用纵横交错的主柱、木环、深架、斜撑与斗扶相互搭连,全塔共用斗拱54种,每个斗拱都有一定的组合形式,堪称世界一绝。

明成祖、明武宗都曾登塔宴赏功臣,书写了“峻极神工”、“天下奇观”赞美木塔。

1926年,冯玉祥军队向山西发展,遭盘踞于此的阎锡山的死命抗拒,冯阎大战在山西爆发。此次战争,木塔共中弹二百余发,大受创伤。1948年解放应县时,守城的国民党军队以木塔为制高点设立了机枪阵地,木塔被12发炮弹击中。

应县木塔,巍峨壮观又不失端庄秀丽,连同它传奇般的经历,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木构建筑的高超技艺和辉煌成就。

第二站游览位于忻州市代县县城以北约20公里处雁门山中的雁门关。未到关前,山脚下一溜战将容貌矜严,策马前行。

雄关雁门,自战国时期的赵武灵王起,历代都把此地看作战略要地。赵置雁门郡,此后多以雁门为郡、道、县建制戍守。

雁门关及其所在的代县是古代塞北少数民族入侵内陆的通道,所以,雁门关自古就是边防战略要地。自公元前4世纪至20世纪,发生在这里的战事,据不完全的统计就有140多次,可见它确实是兵家必争之地。

来到雁门关前,关道连着石拱关桥接围城,围城城门座南向北,上筑有宁边楼,俗称明月楼,为明代嘉靖年间所建。

石拱关桥下的小河沟,几近干涸。然去冬留下的冰瀑依然壮观。遥想古往雄关漫道,千里冰封,“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雁门关,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以“险”著称,有“天下九塞,雁门为首”之说。

雁门关南控中原,北扼漠原,是中国古代关隘规模宏伟的军事防御工程。向以关山雄固,北塞门户著名,是中国长城文化、关隘文化之瑰宝。

雁门关的重要性在于它是古时塞外北方民族入侵内部的渠道,所以,自古为边防戍守要地。雁门关北通晋北重镇大同,远至蒙古高原,南通晋中重镇太原,可转达古代政治中心区中原和关中,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派遣大将蒙恬率兵三十万,从雁门出塞,“北击胡,悉收河南之地”(即河套地区),把匈奴赶到阴山以北,并且修筑了万里长城。

汉武帝时,下诏发卒整修雁门关。汉朝名将卫青、霍去病、李广等都曾驰骋在雁门古塞内外,多次大败匈奴,立下汗马功劳。“猿臂将军”李广在做代郡、雁门、云中太守时,先后与匈奴交战数十次,被匈奴称为“飞将军”。

汉元帝时,王昭君就是从雁门关出塞和亲的。从此以后,这一带出现了“遥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的安定局面。

北宋初期,雁门关一带是宋辽(契丹人)激烈争夺的战场。爱国将领杨业(又称杨继业)及其他杨家将士都曾在这里大显身手,为国立功。

1937年10月18日,在阎锡山弃关南撤以后,八路军一二零师七一六团挺进雁门关大同公路附近,伏击了日军汽车运输队,一举摧毁敌人汽车四百余辆,赢得了震惊中外的大捷。

关道之中有一亭,亭中有一井,名豹突泉。明万历版《代州志》载:“平地突起,若猛兽然”,故名豹突泉。泉水北出塞口,流入桑干河,旱不涸而涝不溢,千百年来滋养了无数守边将士。

在位于雁门寨与瓮城门之间,一条边贸街依山势而建。边贸街牌楼正面书“边贸街”,背面书“达漠北”。

明清两代这里是边关贸易最繁华的地方。大街用青石板铺路,街道两边均为砖木结构的六檩鞍架瓦房,青砖砌墙,再现了明清边贸街的风采,成为展示边塞贸易和销售销售纪念品的商贸街。

雁门关北门未建楼顶,门额嵌镶一方石匾,书曰“雁门关”三个大字,左右嵌镶砖刻对联一副:“三关冲要无双地,九寨尊崇第一关。”

走进北门,是座瓮城,紧连着西门——地利门。之上筑有杨六郎庙,门额镶嵌一方石匾,书曰“地利”,为武则天所题。

瓮城位于关城北侧地利门外,城高及关城之半,设有暗门。瓮城门俗称小北门,石券门顶。城门上有楼,砖木结构,谓瓮城门楼。

门洞内的青石板为明代原物,上有600多年间清晰车辙。

城门上观雁门关长城,为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巡抚都御史李景元在古长城基址上复筑而成。现存完整敌楼数座,此外还置烽火台、壕堑,是中国明代长城的代表作。

地利门和天险门之间的关署(守备衙门)。

关署设有正门、东西厢房、正堂、兵弄工科、科签房、幕厅、斋屋等。

关署正堂。

天险门为关城南侧之门,是关南第一道城门,石基砖券,高12.5米。其主体为明代所筑,残缺部分已于2010年整修如初,恢复了明代风貌。门洞上方额匾刻 “天险” 二字。

天险门上建有关楼,又名雁楼。原建已毁于1937年,现存主体为1989年重建,2010年补修。雁楼面阔5间,进深4间,重檐歇山顶式,四周设有回廊。楼内空畅,历史上的主要功能是供兵丁巡察、了望,现为雁门关古代博物馆。

雁楼之上,题有“中华第一关”。

出天险门东侧有镇边祠,初为1506年(明正德六年)纪念战国时赵国的守关大将李牧而建,称武安君庙,俗称李牧祠。李牧守边十余年,使匈奴不能越雁门半步,因此成为后世守关将士的楷模,而后建祠奉祀。

清代,雁门关内外归于一统,兵戈止息,军防遂撤,李牧祠逐渐堙废。1937年日军占领雁门关后使镇边寺遭到毁灭性破坏,再加之文革等多次劫难,寺院地面建筑尽数遭毁,仅存地基。2009年按原样复建后改名镇边祠,成为展示李牧、薛仁贵、杨家将等西周至明朝2600多年间的守关名将事迹的主题展馆。

祠宇建筑规模宏大,山门前有石砌平台,上竖石制旗杆一副,配设石狮一对。正中左右各筑踏朵台阶,并配以石雕石栏柱石栏板。山门两旁建有钟鼓二楼。

偃公堂。供奉目前已知镇守雁门关之最早大将(公元前1022年)西周文王之子、武王之弟—— 姬幸(号偃),其因镇守雁门有功,被成王赐名为姓,从而成为全球幸氏之祖。

忠武堂:主塑以杨业为首的杨家将;武安堂:主塑战国时期赵国的守将李牧,同时供奉历代武功治世、安邦的大将如汉将李广、隋将李景、唐将李靖等6人;群英堂:供奉西汉卫青、霍去病,西晋刘琨,唐将薛仁贵,明将徐达、李文忠等人。

关道北通塞外高原,南接中原腹地,在数千年的历史中,始终为中原汉民族北出和草原游牧民族南下之咽喉要津,战时为军防戍守之关卡,平日为商家营输之必经,行人往来之通衢。

人云:"不到晋祠,枉到太原。"晋祠,位于太原市晋源区晋祠镇,原名为晋王祠,初名唐叔虞祠,是为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后被追封为晋王)及母后邑姜后而建。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皇家园林,为晋国宗祠。祠内有几十座古建筑,具有中华传统文化特色。

步入晋祠,可见唐槐。那唐槐,腰粗三围,苍枝屈虬,老干上却发出一簇簇柔条,微风拂动,一派鹤发童颜的仙人风度。

背靠水镜台,“三晋名泉”始建于明朝,所悬匾额“三晋名泉”,是清康熙武举杨廷翰所书,书体清秀,笔力遒劲。

水镜台是明清戏台,面向圣母殿,三面开敞。戏台分前后两部,从建筑形制来看,后台为明代建造;前台是清代补建。前台立十二根明柱支撑卷棚式屋顶。台基高出地面1.3米,前沿排列六十公分高的石望柱。

上悬“水镜台”横匾。“水镜”二字,取于《前汉书·韩安国传》中“清水明镜不可以形逃”的句子,意为忠奸是非,在清水明镜中昭然若揭,显现原形,故曰“水镜”。

会仙桥,中轴线的一座桥,横跨于晋水上游的智泊渠,正对水镜台,古人看戏的好地方。起名“会仙”,关乎明朝嘉靖进士第一人——翰林院罗洪先的一个传说。

金人台共有四尊铁人,因铁为五金之属,人称之为“金人台”。西南隅的那尊铁人,铸于北宋绍圣四年(1097年),保存完整。

据说,铁人忍受不了夏天的炎热,走到汾河边想过河。见一条小船,铁人要求船家带他渡河,船家道破了铁人的本相并把它抬回金人台。圣母令手下将领,在铁人的脚趾上连砍三刀,作为对不服戒律的惩罚,金人脚上迄今还留着三刀印痕。

对越坊在晋祠景区中轴线上的金人台西,建于万历四年(1576年)。相传,明代书法家高应元的母亲患偏头痛顽症,百医无效,后在吕祖面前求得一签,签上写着“添砖加瓦”,高应元在祠内仔细观察,发现殿、堂、楼、阁、亭、台、桥样样都有,惟独缺少牌坊,所以便选择在金人台西造了这座牌坊,并亲手书写匾额,悬于中央。“对越”语出《诗经·周颂·清庙》“对越在天”一句。“对越”的 “对”,意为报答;“越”,即扬,意为宣扬。“对越”两字合起来,在此处意为“宣扬母德高尚”。

献殿,面阔3间,进深4架椽(3间),单檐歇山顶,位于晋祠圣母殿、鱼沼飞梁之前,过去,凡祀圣母牲膳均献于斯。

鱼沼飞梁建于宋代,呈十字桥形,如大鹏展翅,在圣母殿与献殿之间,形状典雅大方,造型独特。

鱼沼飞梁是我国古代桥梁中的孤品,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曾评价:“此式石柱桥,在古画中偶见,实物仅此一例,洵属可贵。”其结构虽不复杂,宋代重建的乳白色的汉白玉的桥上部分的底下是保持原貌的木质桥底。已逾千年,木质桥底依然坚固不朽,还能承载住上面数十吨的汉白玉与众多游人的重量,不免让人叹其神奇。

圣母殿。这是全祠的主殿,是为虞侯的母亲邑姜所修的。建于宋天圣年间(1023年—1032年),重修于宋崇宁元年(一一○二年)。殿外有一周围廊,是我国古建筑中现在能找到的最早实例。殿内宽七间、深六间,极宽敞,却无一根柱子。原来屋架全靠墙外回廊上的木柱支撑。廊柱略向内倾,四角高挑,形成飞檐。屋顶黄绿琉璃瓦相扣,远看飞阁流丹,气势雄伟。

木雕盘龙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盘龙雕柱,雕于宋元佑二年(1087年)。八条龙各抱一根大柱,怒目利爪,周身风从云生,一派生气,虽已近千年,鳞甲须髯,仍然像要飞动,不能不叫人叹服木质的优良与工艺的精巧。

圣母殿前两尊高约4米的站殿将军分立左右,据传说是《封神演义》中的方弼方相。这尊宋代原塑虽历经千年颜色褪尽,却依然威猛,乃不可多得的佳作,只是光芒被43尊侍女像掩盖住了,不为人注意。

圣母殿是晋祠最主要和最古老的建筑,殿内供奉着姜子牙的女儿、周武王的妻子、周成王的母亲邑姜,塑像头戴凤冠、身着蟒袍,面部静谧慈祥。每年农历七月初二,当地民众都会举行盛大仪式祭祀圣母。

在大殿正中幔帐内的圣母,头戴凤冠,面部静谧慈祥,双腿盘坐在木制的方座上,一只手放在胸前,一只手放在腿上,手指隐在袖内,身上穿着的蟒袍沿着膝盖垂向座位下边,整个塑像形态显得稳定而端庄。

43尊侍女像色彩稳重柔和,表情迥异,服饰及形态都各不相同,是古今中外历史上最伟大的雕塑之一,可谓巧夺天工。她们或梳妆、洒扫,或奏乐、歌舞,人物形体丰满俊俏,面貌清秀圆润,眼神专注,衣纹流畅,匠心之巧,绝非一般。

右起第二位身材纤弱的中年侍女,双手捧心,神情落寞,匠师用正侧两面看都是S型的大线条,刻画出其倔强的气质。这些塑像姿态之活,表情之细,让你在惊艳之余无以言表,正可谓“妙处难与君说”。

最著名的是左起第二尊头扎红饰唱花旦的侍女,这位神秘侍女竟半哭半笑,梅兰芳大师曾痴迷观赏三个月才离开!如今她被红布遮住脸,就是怕你痴迷而驻足不走!呵呵,个见。

周柏唐槐,二者都是晋祠千年古木的代表。周柏位于圣母殿北侧,传说是唐叔虞封晋时亲手栽种,树龄已有2800年左右,因呈卧倒的姿态,又称“卧柏”。令人称奇的是,唐朝时卧柏下又长出一棵翠柏,撑住了倾斜的古柏,这株翠柏被称为“擎天柏”,树龄亦在千年以上。

那周柏,树干劲直,树皮皱裂,冠顶挑着几根青青的疏枝,偃卧于石阶旁,宛如老者说古。

难老泉俗称“南海眼”,出自断岩层,终年涌水,北齐时有人据《诗经鲁颂》中“永锡难老”之句起名“难老泉”。当年李白至此,曾赞叹道:“晋祠流水如碧玉,百尺清潭泻翠娥。”在难老泉亭上方,有一座水母楼,俗称梳妆楼,别号水晶宫。

泉上有亭,亭上悬挂着清代学者傅山写的“难老泉”三个字。

泉水,晶莹澄澈,喷涌不断。

泉水溢出,成一挂细泉垂下,而下却立了一个汉白玉的石雕小和尚,光光的脑门,笑眯眯的眼神,左手托着一个石碗,那水正注在碗中,又溅到脚下的潭里,却总不能满碗。和尚就这样,一天一天,傻呵呵地站着。

这里的水,多、清、静、柔。在园内信步,那里一泓深潭,这里一条小渠。桥下有河,亭中有井,路边有溪,石间有细流脉脉,如线如缕;林中有碧波闪闪,如锦如缎……

晋祠就是这样,以她优美的身躯来护着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她,真不愧为我国锦绣河山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2018年3月摄)

(0)

相关推荐

  • 【山西】张卫平丨散文/悲情雁门关

    作家新干线 作者简介 张卫平:山西代州人,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主要著作有长篇小说<给我一支枪>.<歌太平--萨都剌>.<永不放弃>等,长篇散文<走马雁 ...

  • 【散文】孙宗信/边塞的风

    让我们以阅读的方式相遇相知 孙宗信 如果不是亲历,我们对边塞的概念是模糊而遥远的,毕竟那入梦的冰河铁马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的景象是写在发黄的绵纸上的诗,那种悲怆和豪迈的情调,因了层层叠叠时光长久的 ...

  • 郭进拴|雁门关抒怀

      [郭进拴原创]雁门关抒怀 金秋时节,我们慕名来到了雁门关. 我国有十大名关,顾名思义是我国历史上起到重要作用的十大著名军事关口,在历朝历代的保卫战役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赢得了地位,它们分别是山海关 ...

  • 行走丨西行笔记

    [美岱召,敕勒川]    去年10月,我在京藏高速路上北望大青山下的这片寺庙,青砖黑瓦,没有在他地所见的琉璃金黄,占地面积较大,东临像是村镇,觉其神秘.当时想,待什么时候来这里游览拜访.今年6月19日 ...

  • 藏着辽代灵魂的灵丘觉山寺塔,比山还高

    中国的古建筑 塔应该是留存数量最多的 也是样式最为丰富的 塔的材质不局限于木料 以砖石建造的塔 因其坚固难以破坏而大量幸存 在50多年前的动荡年代 破坏一座木建筑只需一把火 而破坏石塔则用到了炸药 不 ...

  • 雁门关、雁门郡、代郡、上谷郡,有多少人还在傻傻分不清楚?

    雁门关、雁门郡、代郡、上谷郡,有多少人还在傻傻分不清楚?

  • 清山西“咸丰四年月·介休县·公元和”五十两银锭一枚

    清山西"咸丰四年月·介休县·公元和"五十两银锭一枚,重:1848.8g,锭形完美,戳记打制工整清晰,文字饱满立体,原味醇厚包浆,银光粉嫩柔亮,原始状态

  • 山西大同四牌楼

    大同四牌楼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城区旧城中心大北街.距大同纯阳宫东北340米.由四个相连的牌坊组成的建筑. 四牌楼建于明代洪武年间,当时大将军徐达受命修筑大同城,为壮军威.颂功德,在城中心修筑了这座建筑.大 ...

  • 山西五日(一)

    搭团山西全景游,名为8日,掐头去尾,在山西呆的时间也就只有5天.此记以<山西五日>为题,来一次走马观花山西行. 由河南入山西,第一站便是参观八路军太行纪念馆.该馆位于山西省长治市武乡县城, ...

  • 山西五日(二)

    今天要去的是的乔家大院和五台山.第一站却先来到清徐县的宝源老醋坊参观.一进厂区,就闻到好闻的醋香味儿. "自古酿醋数山西,山西酿醋数清徐."作为山西老陈醋的发源地--清徐,在300 ...

  • 山西五日(三)

    夜宿五台山,虽寒意袭人,次日早起,却是神清气爽.山林中远近的寺庙也都青烟袅袅,给这座佛教名山平添了几分神秘. 环顾群峰众寺,唯觉山巅之上有一寺气魄雄伟,它叫大显通寺,始建于东汉时期,是我国最早的佛寺之 ...

  • 山西五日(五)

    今天是在山西游览的最后一天了.第一站,游览常家庄园,这是被称为"儒商世家"的榆次东阳镇车辋村常氏家族的宅院建筑群.始建于乾嘉年间,有房屋4000余间.楼房50余座.小园林13处,建 ...

  • 清代山西“祁县”四两腰锭一枚

    清代山西"祁县"四两腰锭一枚,重量:153.8克

  • 魅力太行 ‖ 山西长治——四方山游记

    文/宁儿 我骨子里是个淡漠的人,没有特别挚爱的东西,没有一定要得到的事物,也没有非做不可的事.在朋友眼里,我是个散漫一事无成的人,我却感觉活的轻松自在.闲了,就喜欢去爬山,喜欢山的厚重感.听说黎城有个 ...

  • 山西(四)五台山

    吴靜娟 阅读 236 关注 五台山风景区位于太行山脉,是融佛教文化,自然风光,建筑艺术,生态休闲,民俗风情于一体的世界著名风景名胜区,为世界五大佛教圣地之一,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是全人类的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