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写诗十五:如何欣赏新创诗词

转自:论诗与文

现代人开始喜欢古诗并有大量新创作诗词问世,这是好的风尚,但良莠不分也是事实。那么如何欣赏这些新创诗词,而不被滥竽充数者混淆视听呢?

主要的方法是:一看二读三断四推五敲。

一看。即凭直觉看诗词的整体面貌。如字词的选择倾向。过于奥涩的,看不懂,也不好揣度出作者为什么这么遣词造句,就没法欣赏。若你想搬着字典读这些诗词,必大受其当,因为有这个时间不如去攻下一首真正的古诗词,那会更有益。

再如语句的风格。是否太华丽,太华丽必不实,没必要在其上面花费时间。否则,这样的东西看多了还会降低人的鉴赏力。还有,看词语间的搭配。诗词是讲意趣的,比如古语和时下语是不允许在一首词里混搭的,所以不伦不类的诗词千万不要欣赏,也没的欣赏。

二读。诗词因其本身的格律美而具有极强的可读性,要欣赏一首诗词就必须要读读看。

琅琅上口的才是好诗词,而且节奏越清晰越好。再有,通过读还可以体会出诗词对于你是否有隔代感。有隔代感就免不了是搔首弄姿之作,没必要读下去了。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你要欣赏有隔代感的作品,还是到某个时代里去搜寻那个时代较优秀的作品来读好了,没理由跟自己同时代的不实之作发生矫情。

读还可以体会作者诗词里设置的意境,好的诗词被人读一遍,意境就可以抓人,尽管你还不大通晓整首诗词的意思。注意,一读足矣,否则,最好离它远点。

三断。即判断一首诗词的价值。好的诗词要么是情感浓郁,要么是寓意深远,要么就是气场强大,不具有这些就算不上好诗词。欣赏平庸之作,作为读者的你是很吃亏的。

1、如情感浓郁的:

诗,杜甫《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词,李清照《点绛唇·寂寞深闺》: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倚遍阑干,祇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芳草,望断归来路。

2、如寓意深远的:

诗,李白《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从兹去,萧萧班马鸣。

词,杨万里《昭君怨·咏荷上雨》:

午梦扁舟花底,香满西湖烟水。急雨打蓬声,梦初惊。

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聚作水银窝,泛清波。

3、如气场强大的:

诗,毛泽东《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词,岳飞《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4、再有就是那些轻松而富妙趣之作。

往往这类作品给人以意外之美的享受,也是极具价值的好作品。如:

诗,李白《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词,苏轼《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长记平山堂上,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当然,从写诗填词者的角度出发,不管他写的东西如何,只要在这个过程里他得到了快乐、得到了宣泄,他就收获了诗词的价值。这和别人的欣赏行为比较起来,是两码事。

四推。即推测。诗词虽然可以有各式各样的风格,或现实与浪漫,或婉约与豪放,但首先须推测作者是否真情实感。

真情实感的作品都是有感而发,里面含有作者要告诉你的一些真实信息,这是诗词的本质意义。没有真情实感的作品也会有信息存在,但那是作者牵强附会所得,谁相信这个信息谁就是被骗。即便你认为有一点共鸣,也不足取,因为你很可能被误导了。

其次推测诗词里的人物或意象和作者的时代距离,如果有生疏感或生硬感,自然就不值得欣赏了。当然有时作者是故意借用远的事物来表达其现实意义,给人以似远而近的感受,那又是有欣赏价值的。但如果作者只是借远说远,就属于假托情感,有卖弄诗词之嫌,自然也就没有了欣赏的必要。

三是由诗词推测作者。诗词里是可以见到它的作者的,比如他的价值观念、人生态度、社会责任、心理情趣、人格风尚等,这些都代表着作者的胸怀,如果发现不了这些,或很肤浅,你便可以把它当作无病呻吟的诗词垃圾扔掉。

五敲。即“推敲”之义。好的诗词是经得起人反复琢磨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细细推敲:

1、起兴。即诗词的起首。好的起兴是引出真情实感的依托,起兴不好,诗词归为烂头,无法读下去。仔细读一下上面列举的诗词的第一句话,就知道起兴的重要了。

2、逻辑关系。不论是诗的起承转合,还是词的立意和收篇,都应自然合理,不牵强、不过度跳跃,更没有东拉西扯的感受,相反,要让人能够收获水到渠成、余味无穷的美感。

3、立意。作者的立意其实在写诗填词之前就已成熟,而对读者而言只有通过体会作者精妙的诗词技巧才能知晓作者的立意,仅此而已。立意即是一个过程,也可看作一个点,往往抓住这个点对读懂诗词更重要。通常作者的真实立意的这个点,往往置于诗的“转”和词的结句之前,再读一下上面几首诗词,一一体会,便可握其要害。

4、结句。假如立意是作者有意形成的一把“锁”,那么结句就是作者打开这把锁并统领全篇的钥匙。因此结句不仅要有洞开的感觉,还要给人以更深的视野由读者去想象和探源。请体会上面诗词的最后一两句话。

5、用典。诗词用典以需用则用为出发点,不是为用典而用典。好的用典应丝毫无生硬之感,似不为人知。对不懂其典的人也不影响阅读,即没有“隔”的感觉,否则不如不用。

像上面苏轼《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不知道这句有典的人,也大体能够明白苏轼的意思。这段话实际上是作者在借战国时楚国兰台令宋玉所作《风赋》来发议论。宋玉将风分为“大王之雄风”和“庶人之雌风”,在作者看来十分可笑,是不解自然之理,他认为庄子所言天籁本身无贵贱之分,只有人精神境界高下之别。

当然有的典是知识典,如这里的“兰台公子”,不属于生硬不生硬的问题。在一首诗或词中用典以不超一两处为宜,过多则乱,当归为恶习了。

6、自信。主要指通过推敲、分析而判断出作者是否对自己的创作有自信。

这怎么看呢?看作者的文风是否自然而不忸怩,看作者的语言是否独到而少雷同,看作者选取的角度是否别具一格,看诗词中的意趣是否协调一致,看诗词的结语是否自然贴切或出人意料,等等。这是综合考量一个诗词作者最要命的地方,因为只有对自己创作自信的人,才会写出好的诗词。

最后说,欣赏不同于批评或评价,不应过多的去拘泥于形式,只要按照上述的方法获得了很好的认识和感受就可以了,吹毛求疵的做法对自己的欣赏和吸收是无益的。

最后,附鄙人小作以供垂唾:

一、贺新郎 秋日书怀(时间2010-10-18)

秋气多舒爽。看长空,高天万里,日和风畅。皎皎晴色盈身舞,四海由人追往。引万段豪情较量。天意随人当如此,任神州百姓心宽敞。这番景,不须访。

沧桑人世从来广。只因为,贫穷窘迫,屡经凄怆。赤县人民多磨难,回首心寒恨涨。盛时到,人人福旺。数尽千年荣辱事,岂如今万众心朝党?为祖国,拭新掌。

2010年10月,上海世博会还没有结束,在我的眼里,秋色之中到处都是令人欢欣鼓舞的丰收景象,一种不得不将心情抒发出来的躁动便油然而生。自然我要选择从这美好的气象开始。

上片以天气景象引出对时空的判断,抒发自己作为神州百姓一员的自豪之感。

抒怀之作往往由于集中于心情、少有记叙,而常导致内容空泛,所以下片的立意必须有所着落。因此我以“沧桑人世从来广”作转,进入对历史的思考和今昔对比,开始说理。“广”,广泛,指世事变化难以预料。

邓公说“落后是要挨打的”,而落后的根源是贫穷。所以有了接下来“只因为,贫穷窘迫,屡经凄怆”的判断。紧接又以“赤县人民多磨难,回首心寒恨涨”将人们熟悉的历史不争事实加以概括,对比今天“盛时到,人人福旺”的美好景象并与上片的意境相扣。由此我的感受就表达了出来,并顺利得出了“数尽千年荣辱事,岂如今万众心朝党?”这一结论。这个结论是我的真实立意,也是我从整个意境得出的推理。

结句“为祖国,拭新掌”又回到抒怀,继续表达自己的意愿以期共鸣。

二、武陵春 昆仑(时间2010-3-18)

天叫昆仑高挺起,不让岭低头。日暮寒风过远丘,此处正深幽。

须使余霞充妙笔,画就一飞鸥。四海搬来底下流,令此土,做渔舟。

起兴,即起头和兴起。但这首词题目虽为“昆仑”,我却没有以先说昆仑怎么样,然后再说开去的方法开头,而是从对昆仑特征的主观推断开始,即昆仑的高高挺拔乃天意,而非人为或别的什么力量所促成。这虽然显得突兀,却能使意趣直出,有先声夺人之势,从而为以昆仑自喻表达人近暮年却绝非衰老的意思,找到了一个很好的理由。

接下来用“日暮寒风过远丘,此处正深幽”来表达自己的真实胸怀:人老了虽然总面临有如寒风不断从远处高高低低吹过来,恰恰让自己体会到了“正深幽”的妙处。

下片是我给自己画出的一幅晚年画卷。其中“须使余霞充妙笔”是我对将来的打算,“画就一飞鸥”是我的浪漫想法,“四海搬来底下流”是我敢于面对一切的人生观,“令此土,做渔舟”是我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其实,我和暮年还有很长的一段距离,只是人事更迭在即,我必须面对。离开岗位让与比我更年轻的人,似乎让我有了一种垂老的感觉,突发所思而已。这便是我常说的真情实感是也。

以上特地拿来自己的两首旧词以供探讨,真正的诗词评家是很少这么做的,我只是想通过自己的创作来谈谈自己的感受,仅此罢了。

(0)

相关推荐

  • 诗心|第三节如何写好(1)

    第二章  诗心 第三节 如何写好--诗歌创作中的若干问题(1) 前面我们从红楼梦香菱学诗的故事中总结出一些规则,又给大家说了一个简便的三段法,似乎写诗就是这么一回事,但是真的自己动起手来,一定和香菱一 ...

  • ​我心中有一粒种子

    "恭喜恭喜!小诗人,这次诗歌比赛又获奖了!"同学的祝贺声在我耳畔响起.我知道,我心中诗词的种子,已经萌发,正在茁壮生长. 小时候,常能听到邻居姐姐的咏诗声:"青青子衿,悠 ...

  • 学诗难有惊人句

    我喜爱文学创作始于诗.那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在乡耕劳之余,伏在炕上写些短小的民歌.其中一首<浇麦>发表在<唐山劳动日报>的副刊,由此激发了我的创作热情.之后,陆续在其它报刊发表 ...

  • 【诗词微塾】格律诗写作之立意

    一.立意的重要性. 写好一首诗(词)的关键是情.意境和立意.尹俊认为,"情是诗的基础和支柱,情乃诗之魂,无魂则是僵尸;意乃诗之骨,无骨则不成体态".注意这里的诗包涵词.情是诗之根, ...

  • 闲话写诗十六:关于诗词的语句

    转自:论诗与文 语句是构成诗或词的基本意义单位,除了要受格律控制外,还要受作者语言运用能力的左右.所以写诗填词不仅要钻研格律形式及韵法,还应在遣词造句和结构篇章上给人带来美的享受. 一.语句的作用与任 ...

  • 闲话写诗十:词牌变体的特征及词牌别称

    转自:论诗与文 一.变体的特征和变化的种类 1.平仄与押韵.这是填词时最容易出现变化的地方.由于字词选择困难和词句本身的局限,平仄格式是最容易被突破的,所以观察词的平仄与词牌原有格式的关系,最容易发现 ...

  • 在快手写诗的五旬农妇:用诗句为生活开个透气孔-中新网

    在快手写诗的五旬农妇:用诗句为生活开个透气孔2021年03月18日 07:48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参与互动在快手写诗的农妇:用诗句为生活开个透气孔本报记者刘梦妮韩仕梅的一天从清晨6点开始.起床后,她 ...

  • 写诗十讲之三:怎么欣赏和分析诗歌

    (当我们理解了什么是"美",知道"美"的实质是技术和思想后,也就知道了怎么欣赏.分析诗歌.) 学会欣赏和分析诗歌,是创作诗歌不可或缺的基础,也是从名诗佳作中吸取 ...

  • 闲话写诗(接十)

    闲话写诗一:律诗的特点与对仗方法 闲话写诗二:律诗创作与律诗欣赏 闲话写诗三:律诗平仄的基本格式与基本句型 闲话写诗四:律诗的用韵与对仗 闲话作诗五:古诗写作.格律分类及注意事项 闲话写诗六:学习写古 ...

  • 快递小哥写诗获奖五万,被狗追后又写一首,是不是一首打油诗呢?

    历史酿的酒 历史酿的酒出品 文编辑/留凌轩 民间有很多俗语非常有道理.例如"读书多负心,屠狗多仗义",当然这句话也有偏颇,不能概况全部读书人,也不能概况屠狗辈.另一句俗语就更加深入 ...

  • 今生遇见你,是上天最美的成全 ——写给十五年

    十五年,当我在键盘上敲下这三个字的时候,不得不感叹时光的飞逝竟是如此匆匆.妻,十五年前的今天,我们走进婚姻的殿堂.千年前的一段缘,成就了我们俩个人的今世情.执子之手的感动,与子偕老的温情.十五年的婚姻 ...

  • 第二十五章 新儒家:理学

    程颐死后只有二十二年,朱熹(1130-1200年)就生于今福建省.这二十年中,政局变化是严重的.宋代在文化上有卓越成就,可是在军事上始终不 及汉.唐强大,经常受到北方.西北方外部部落的威胁.宋朝最大的 ...

  • 写诗十讲之四:诗意和诗艺

    我们写诗,首先得有"诗意". "诗意"也叫"诗情",就是"诗情画意"那个"诗情",有时,也叫&qu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