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PI考核的越细,意味着管理上越没有重点
我现在很少谈到KPI,但我发现,在我们的周围,总有各种企业各种人跟我谈到KPI。我想,这也是好事,就当是一场头脑风暴。也是自我学习的一个过程。
在谈论KPI之前,我想谈下我个人在运营管理中对KPI的认知。在我有限的认知里KPI都是基于结果导向,进而形成的具备可量化的管理工具,这是KPI出现之初所期望的结果。请注意,KPI的结果导向。但是,很多企业在执行KPI的时候,恰恰又忽略了结果导向,寄希望通过KPI来监管导致结果的过程,即在KPI当中加入了过程管理。这就意味着,管理者往往将自己的注意力过多的放置到过程的同时忽略了结果。
而且KPI本身,我在最近几年有一种切身感受,那就是,KPI经过许多企业如此这般改造,不但没有实现其管理结果,反倒为失败结果的出现自我寻找到一种“合理的解释理由”。从而导致需求结果的效率低下和不尽人意。
比如,我今天与某位老板见面,他举了个例子,讲到他的销售团队。为了挖掘更多客户,可能在KPI中加入了一项“每天手机加微信数”,但结果并没有变的好起来。我当时就感觉这个KPI可能有问题。我们假设一下,为什么要让员工拼命加不熟悉的人微信,其结果就是为了营销,是为开单做准备的。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今天的员工其实变得更为聪明,他们知道,只要我加了足够多的人,但没有开单,这不怪他,他会将理由编造为自身产品本身不过关,或者价格不够吸引人。貌似,我们是在为其好,给他们方法,但员工不这么认为,这种做法恰恰为其提供了辩解的理由。而且,辩解的时候,作为管理者自己都会去反思和思考,是不是自身的产品真的有问题,往往会让你陷入自我怀疑的阶段,尤其是初创型公司。进而被带偏到本身要讨论的话题:为什么没开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没开单?请注意,开单才是结果,员工是要为结果负责,过程是其自身控制的,作为管理者,只需知道开单了没有,开了多少单即可,如果再加入一点,那就是回款情况。
换言之,作为一个销售团队,如果一定要讲究KPI,那么只有两点:第一,是否开单?开了多少单?第二,回款情况。至于过程,一个要靠销售人员自身控制,另外一个就要靠销售团队的负责人去监管与控制,只有如此,才能相得益彰。当然,怎么才能让员工更有动力,那就变成了另外一个话题:积分制管理。
我之所以谈到与该老板的聊天,就是想明确的说,其一,KPI是结果导向,为结果负责的;其二,正因为结果导向,所以,在KPI制定中,尽可能的去弱化过程,我们必须相信,优秀的团队与员工,永远都是为成功找方法的。这也意味着,本文的标题:KPI考核的越细,意味着管理上越没有重点。当管理的重点不明确,那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意味着没人会对公司经营的成败负责,如果一定要有人负责,那就是老板自己负责。
我个人的运营管理中,我有一个明显的感受是:作为管理层,尽可能的去做减法,而不是做加法。毕竟你不会面面俱到,你也不可能在每一项技能上都超越你的员工。这一点就与我两年的一篇文章观点相似,从夫妻店到企业,如果要落到实处,是从你招聘员工开始的。
如果一定要再换个说法,我想,那就是: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这会让你的工作越做与顺!作为高层管理者,永远关注的是结果而不是过程,请务必注意。
作为管理者,如果还是不放心你的下属,那么我给你一个建议,你要考核的永远是结果,而你想要知道过程的时候,请注意,一定不是控制,而是监管,是过问,是给建议,最终的决定权,请交还到员工手里。这会让你既了解了过程,还起到了间接培养员工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