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亚勤:百度云不做最大的云,但一定要做最聪明的云

9月15日,张亚勤站在百度云智峰会上舞台的正中央,他代表着云计算市场中的一支新生力量,与同门师兄弟相望于云计算江湖。

懂懂第一次跟张亚勤聊云计算,大约是在2008年,那时候亚马逊的公有云还处于初级阶段,整个业界对于云计算都是懵懵懂懂,中国还没有企业正式涉足云计算。张亚勤时任微软亚太研发集团主席,他是微软亚太研发集团的创始人之一。而微软是继亚马逊之后,公有云市场最重要的玩家之一,所以微软也成为后来云计算领域最重要的人才库之一。

张亚勤代表的百度,在公有云市场是一支新生力量。为什么说新?回到2010年深圳IT峰会上,难得的马云、马化腾、李彦宏三巨头同时现身。

马化腾说:做云计算还为时过早。

李彦宏说:云计算是新瓶装旧酒,用云计算赚钱会比较累。

马云说:云计算是一种数据分享机制,如果阿里不做云计算,将来会死掉。

彼时的观点分歧,造成如今中国公有云市场的格局:阿里云已经一家独大,腾讯和百度都因为“迟到”而只能远望阿里的背影,亚马逊、微软两个来自美国的公有云在中国费尽心力,占有一席之地。

百度云是2015年开始对外开放,到2016年在市场上有了一点点声响,相比阿里、微软、亚马逊,当然算是新生力量,而且是非常新。

张亚勤带领的百度新军,在云计算市场还有机会吗?懂懂笔记认为,百度的机会恰恰就在于“新”。

公有云市场刚刚开启,是中局不是终局。

公有云到现在一共发展了十年多,前期更多的是技术储备和市场教育。现在全球来看,亚马逊和微软已经有领先优势,在中国是阿里云一家独大。但这样的格局还远不是终局。

如果用马拉松来形容现在的公有云市场,可能刚刚跑到5公里处,每个选手会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战术:有的会先发力,拉开距离;有的会采用跟随策略,一直紧贴着领跑者保证不掉队,在后半段发力超越;有的则按照自己的节奏往前跑,不领跑、不跟随,用耐力战速度。

百度云是2015年开始对外开放,2016年开始发力。尹世明是去年11月份入职百度,负责整个云计算的业务推进。有着SAP和苹果两家公司履历的尹世明恰好赶上百度在云计算发力的阶段,过去不到一年时间,百度云的团队从200人快速扩充到1100人,客户数是去年的11倍,流量是去年的8倍,收入是去年的4倍----发力不可谓不猛。

阿里云经过8年的打磨,今年预计收入达到100亿。面对巨大的差距,尹世明觉得这就如同大家都刚刚大学毕业,找一份1000元的工作和找一份10000元的工作,并不代表谁五年后或是十年后更有成就,是中局而不是终局。

懂懂笔记认为,过去多是中小企业和互联网企业上云比较多,而未来更多传统行业、大型企业将慢慢转移到公有云上,这对云的需求或许是过去的几十倍或是上百倍的爆发,现在处于一个需求放量的开始阶段。

对于百度来讲,一个机会在于后发优势。张亚勤认为从云架构的角度看,传统的云计算架构是基础云,而今天的基础云之上是ABC,这个云跟以前的云有很大的不同。

可以用智能手机的例子来讲。手机发展二十多年,但格局一直在变。在大哥大时代,是摩托罗拉排名第一,在数字手机时代是诺基亚称霸全球,智能手机来临的时候,HTC曾一度领跑,结果是苹果把手机带入智能时代,现在是三星在全球市场份额最高,而中国智能手机军团快速崛起,正在威胁着三星、苹果的地位。

懂懂笔记认为,这就是科技领域的无穷魅力所在,只要有创新,永远都有机会。特别是云计算,巨大的需求还在后面,现在只是中局而非终局。

1.0时代比的是规模和成本,2.0时代拼的是创新与变革。

去年11月百度云智峰会上ABC第一次被正式提出,即人工智能(AI)、大数据(Big Data)和云(Cloud),其中“A”处理逻辑,“B”处理数据,“C”完成计算。ABC三位一体,在新技术革命中互相协同。不过,那个时间点还不是算是公有云2.0的开始。

过去一年间,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普及,几乎所有企业都认同ABC的理念,公有云从C全面进入ABC的阶段,可以算是逐渐进入2.0时代。那么,2.0与1.0有什么不同?

1.0时代是成本与规模的竞争。在1.0时代,公有云就是标准化的商品,量越大技术越成熟,成本越低。亚马逊的公有云在过去十年间几十次降价,阿里云也是一直在进行价格调整,这与1.0时代的云特征有关。

2.0时代的竞争更多体现在应用层面,通过大数据、AI产生价值。用尹世明的话说:云不仅仅是可以节流的,更应该是可以开源的,而这才是百度今年提出ABC Inspire的核心。

以前的C,是帮助企业节省成本,而合体的ABC是赋能企业,帮助企业变革、创新。“ABC Inspire工业领域,让工业领域的质量检控不一样;ABC Inspire媒体,这对媒体的传统处理的方法是颠覆性的提升;ABC Inspire金融,金融行业领域开始走向大众化,用大数据方式提高、防范金融风险。”

在张亚勤看来,C是基础,一定要做好,但2.0时代打的仗更多是在A和B。C不可能驱动业务变革,A和B则可以帮助传统企业创造更多的可能性。传统的云只能降低成本,提升效率,而AI可以创造新的产业,或是改变传统产业的形态。

亚马逊、微软、阿里算是比较早的做公有云的企业,他们都是从C开始做。现在的新生力量中,谷歌和百度不容忽视,这两家是搜索业务起家,支撑搜索业务的天生就是云和人工智能,所以这两家应该说是也生在“ABC”上的企业。只是以前没有把这种能力拿出来作为公共资源对外开放。这两家企业A的实力也都很强,其战略打法是从A向C。

所以在公有云市场,可以用新旧势力来形容今天的局面,也可以用A与C两个阵营来形容。

C的优势在于规模与成本,A的优势在于变革与创新。百度或许在规模上很难快速追上阿里,张亚勤说:“百度可能不会是最大的云,但一定要做最聪明的云。”

当然,云计算市场不止这两股势力,还有从企业级领域杀过来的IBM、甲骨文、SAP,以及刚刚高调进入公有云的华为,以硬件设备起家的浪潮、联想等企业,他们的优势在于企业级应用,对大型传统企业的需求非常了解。他们也是公有云市场的变量之一。

无论是百度、谷歌,还是IBM、华为,都说明一点:云计算的竞争,只是刚刚开始。

百度云是百度AI通往企业的快车,但前面还有两大挑战。

百度的战略是All in AI。那么公有云在百度的战略中是一个什么角色呢?懂懂认为,没有云,AI就是无本之木。

张亚勤告诉懂懂:“百度云在新的AI战略中起到核心作用。百度云的一个重要职能是让百度的AI能力在更多的行业落地。”换句话说,百度云是百度AI通往企业的快车。

前面懂懂讲了百度云还是有很大的机会,那么挑战在哪里?肩负公有云重任,张亚勤认为自己前面主要有两大挑战:

第一,百度的基因是2C,而公有云正在大规模进入2B的领域。对于2B客户不了解是一大挑战。也正是这个原因,邀请在SAP有着丰富行业和企业经验的尹世明加盟百度。

第二个挑战就是起跑晚。“这是一个短期的挑战,在时间上百度还是起跑晚了,短期内很有可能会在品牌认知上有一定的压力。”张亚勤认为,从长期看,因为百度的业务本来就是生长在云上,一旦决定做,将自己的ABC的能力对外开放,一定会有机会拿到一张船票。“我认为中国至少有三朵云,BAT都能做成,每家的云也会不太一样。外资云包括微软和亚马逊在中国也会存在,但很难成为一线厂商。”

【结束语】

在全球来看,谷歌正在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谷歌云受到越来越多客户的喜爱。在中国,百度也是这样一支搅动市场的新军。

谷歌与百度的优势在于ABC,并不是说亚马逊、微软、阿里没有A没有B,几家老牌公有云企业也都是极具创新能力的企业。只是谷歌和百度有后发优势,他们可以直接从A和B的角度去考虑云、构建云,有机会给客户提供一个不同于过去的云服务。

但在云计算领域,最终能否像智能手机领域一样,一次技术升级就重写竞争格局,尚未可知,毕竟马拉松刚刚开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