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板“回潮”背后:从场景切入,抢占用户所有时间
来源:懂懂笔记
作为这次苹果发布会上第一个出场的角色,HomePod mini相较于外界密切关注且“熟知”的iPhone12系列,不仅大大降低了入门门槛,似乎还与上一场秋季发布会推出的iPad 8和iPad Air 4以及Apple Watch有了一种更为紧密的联动关系。
显然,与iPhone系列每年数百亿美元的销售额相比,构建由智能音箱、平板和智能手表等组成的HomeKit智能家居生态,才是苹果未来决胜的法宝。
如今,各大IT通信互联网大厂对于智能家居都在不断发力,这其中,原本消沉的平板市场似乎也随着iPad 8和iPad Air 4的上市开始热闹起来。前不久,魅族手机在官方社交平台对用户关于平板产品的提问,做出了颇为“暧昧”的回答引发了不少魅友的兴趣。而在此之前,另一家在手机市场郁郁不得志的大厂联想,也已经开始了对于平板产品的预热。
另外,根据此前数码圈大V的爆料,vivo目前也正在准备自己的平板新品,预计明年会正式发布。在今年早些时候,产品线已经停更两年并且无数次被传会放弃平板业务的小米,也做出表态“不会放弃平板业务”。
这些举措自然让舆论重新开始注意到安卓平板——这个已经冷清的市场,难道平板又要火起来了?
平板是鸡肋?每块屏幕都不能落下
作为乔布斯生前发布的最后一款产品,10年前初代iPad的出现重新定义了平板电脑市场。当年1月份iPad发布,2月份谷歌就推出了Android3.0平板电脑系统。第二年,同样是在二代iPad发布后的一个月,首款安卓平板电脑“摩托罗拉X0OM”面世。
十年时间过去,Android手机和iPhone两大阵营在移动通讯领域依然斗得难分难解,但在平板领域,iPad却拥有非常明显的优势。根据Canalys公布的数据,今年二季度苹果公司的iPad出货量约为1430万台,占据38%的市场份额,位列市场第一;而排在第二的三星平板,出货量都不到苹果的一半(仅700万台)。
虽然从整体数据上来看,Android阵营在平板电脑市场依然有一定优势,但全球市场目前依然坚持定期更新Android平板设备的主流厂商,好像只剩下了三星、华为和联想。
曾经乔布斯给iPad的定位是填补iPhone和Mac之间空缺的产品线。不过随着智能手机屏幕越来越大、笔记本电脑越来越轻薄,平板电脑的生存空间在一定程度上是不断被挤压的。面对这个局面,苹果做出的应对策略是不断提升iPad的生产力水平。
就像今年3月份发布的新款iPad Pro的宣传语——“你的下一台电脑,何必是电脑。”苹果一直不断在强化iPad作为生产力工具的形象。所以,我们看到iPad的屏幕越来越大,并且苹果为它配备了专门的工具笔和键盘,在软件层面还推出了专属的iPad OS。
但反观Android平板阵营,处境就显得非常尴尬了。作为用户我们必须承认的是,仅从产品层面来看,iPad的用户体验是远远高于同价位的Android平板的。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并不是安卓厂商不舍得在硬件层面堆料,而是软件层面的巨大差距。
开发者的热情决定了一个软件生态是否繁荣,而促进开发者热情的最基本条件,就是用户基数。毕竟只有更大的用户基数,才能让开发者获得更多的利益。
相较于年销量十几亿台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市场的年销量只有一亿多台,细分到各个品牌旗下的销量就更少了。
所以,开发者对于平板生态适配的热情是要远远低于智能手机的,这也导致在软件使用上平板电脑的使用体验要远远弱于智能手机。即便是iPad,其也存在很多常用软件不适配的情况。好在iPad销量比较高,加上苹果对开发商的要求相对严格,所以才能保证大部分热门软件开发商能保持iPad的适配和更新。
而松散的Android阵营就只能靠开发商的直觉了,这也就导致其陷入“用户少、生态弱、用户少”的恶性循环。所以,虽然Android平板的问世时间和iPad相差无几,但很长时间以来无论是用户还是企业对其热情始终都不高。
但时代总是在变的,进入移动互联和万物互联时代之后,Android平板这个曾经已经被多数企业战略性放弃的产品线,似乎在2020年又迎来了自己的春天,而这背后的意义不止局限于其产品本身。
不知从何时开始,一众手机厂商都有了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占领用户身边的每一块屏幕。从这个概念诞生那一刻起,我们身边的每一个智能设备就不再是“独立”的存在,而是一个个生态组成部分。
平板电脑的“重获新生”也正是如此。过去各大企业对于平板电脑的追求是更大的出货量和盈利,而现在的要求则是组建完整的智能生态,用平板补齐自己生态链条的所有环节,以iPad为例,其就是苹果HomeKit的中枢构件之一。而这个互联生态可以把用户留在企业为它们画的“圈子”里,以实现生态内产品的互相拉动。
这些现象背后的逻辑,或许就像OPPO 公司CEO陈永明说的那样:“万物互联的时代,将不会再有纯粹意义上的手机公司。”所以,我们看到现阶段安卓阵营几乎都在全面转向IoT领域,从智能音箱、智能手表到智能电视再到平板,每一个环节都不能落下。
从平板到大生态:开抢用户时间
这其中小米可能是走的最快的那个。从2014年开始布局到2017年底,不到三年时间小米就成为全球消费级IoT市场的第一名。与此同时,华为、联想、海尔、格力等企业也都纷纷发力,不让小米专美于前。其实无论是小米的1+4+N还是华为的1+8+N,都代表了企业对IoT的态度——打通软硬件应用场景。
现阶段国内安卓阵营中,小米、华为冲在最前面,OV、一加甚至魅族等等紧随其后,各家都先后推出了智能手表和智能电视(OPPO电视最近也正式官宣推出)。据懂懂笔记的得到的消息,OPPO的笔记本产品预计也会在今年年底正式面世。鉴于此我们同样有理由相信vivo的智能电视、PC或平板等产品线也正在赶来的途中。
这一阵阵热潮的背后,是IT通信企业都预见到的生态流量威力。同时,这种生态流量的理论不仅仅在硬件企业中得到证明,互联网企业(软件和服务)同样乐此不疲。
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各个热门应用相继衍生出的极速版以及为社交应用所搭配的工具型产品:从抖音到抖音极速版再到剪辑应用剪映,从快手到快手极速版再到剪辑应用快影,很多互联网软件企业都在不断地优化自己的生态流量结构。
对此,相关互联网专业分析人士对懂懂笔记表示:“企业通过极速版体积小、能变现等特性,能够覆盖更多包括下沉市场这样的细分市场,同时在短视频领域,与其搭配的工具型剪辑软件出现,也能够将用户从拍摄、剪辑再到发布、浏览等整个社交流程都收拢在自身生态下,同时各个产品之间还可以互相拉动,带来更多的用户增长和商业化可能。”
更为重要的是,这些应用不是“一个人在成长”,其在快速成长的过程中也拉动了生态内其他产品的共同爆发。
根据《QuestMobile中国移动互联网2020半年大报告》显示,2020年6月移动互联网典型APP月活净增用户规模TOP 10排名中,快手极速版净增MAU高达1.2亿,抖音极速版和字节系的剪辑软件剪映净增数量也分别高达8840万和6145万。相关数据显示,抖音极速版、剪映等产品拉动了头条系7.1%的用户增长,快手及其极速版则拉动了快手系应用41.5%的涨幅。
回过头来看硬件公司的IoT生态,其实在某种意义上与互联网企业的极速版、工具型产品甚至小程序等生态流量搭建是如出一辙的。互联网公司需要极速版、小程序来完善生态流量结构,形成一个闭环覆盖目标用户的所有行为。硬件公司同样如此,只不过它们希望占据的是用户身边的每一块屏幕、每一个传感器、每一次互联网访问。
占据用户的每一块屏幕,与占据用户手机里更多的应用是一个道理——都是抢占用户时间,培养用户使用习惯。
用户时间是有限的,各大APP应用竭尽全力让用户在自己的应用上多停留一分钟,就能让其少去光顾其他应用60秒。硬件设备同理,更方便、智能、无缝的服务,让用户抬起手指、睁开眼睛、张开嘴巴都是与自己的设备进行交互,最终抢占的也是用户时间。厂家与用户在时间维度上的“斗智斗勇”无外乎落在这两点上:不断解决用户的痛点、节省用户的时间;填补用户的闲暇和空余时间。
最终,当用户习惯于把时间花在使用你的设备(你的应用和服务),也就养成了使用习惯,再转换成其他产品或者服务就会非常困难。尤其是一家硬件企业,通过打造各种让用户愉悦的使用场景,进而也就培养了用户对这种使用场景的依赖。场景的本质生活逻辑,用户愿意花时间持续享受你营造的应用场景,你就成功“占领”了用户心智。
早在几年前,苹果就应开始这样布局了——而且是软硬兼施:iPhone、iPad、Mac、Apple Watch甚至AirPods等设备之间的无缝连接就是一个完整的硬件生态,另外从App store 、支付到苹果电视再到游戏和泛娱乐应用,这个涵盖软硬件体系的生态不断在完善。当用户习惯并依赖之后,就很难走出去这个“圈”去,或许这也是果粉们拥有极高用户粘性的主要原因。
回过头来再看如今平板电脑的“回潮”,其实逻辑已经不在平板产品本身。现在安卓阵营大厂做的相关举措志不在某一产品线,它们的眼光已经放得更远、给用户画的“圈”也更大。
【结束语】
苹果华米OV,联想魅族一加,海尔美的格力……每一家企业都不再是局限于各个硬件设备之间的生态搭建,而是要覆盖智能化家居、出行、购物、外卖餐饮、娱乐休闲等用户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所以,平板电脑不会迎来所谓“第二春”,IT通信互联网企业看待它的角度已经和几年前完全不同,其肩负的任务不再是销量和利润,而是作为企业生态中的一小块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