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涉:唐代毫无名气的诗人,写下一首千古佳作,最后7字堪称神来之笔
提到唐代诗人,下意识想到李白、杜甫和白居易等人,他们的知名度非常高,才华也令人望尘莫及。从小就学习唐诗,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长大后又读他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小学会背诵杜甫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而后又懂得“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感叹。
白居易的“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描述了唐明皇与杨贵妃的凄美爱情,那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更是令人感同身受。无论是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还是有诗王之称的白居易,他们的诗作流传千古,同时名气也难以企及,可谓诗红人更红。然而,也有一些才子,诗写得很不错,知名度却比较低,甚至不为人所知。比如唐代的高蟾,多数人都没听过他的名字,但他的诗句“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称得上家喻户晓。宋代文人苏麟,留下的诗作极少,其中“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几乎妇孺皆知。
每个朝代都不缺乏才子,只不过大火大紫的不多,毕竟古代文人太多,想要被史书狠狠记上一笔相当困难,有时还需要贵人相助,运气也是一方面。中唐时期诗人李涉,可以说没有任何名气,仕途也非常坎坷,在贬官流放外地期间,李涉写下一首千古佳作,最后7字堪称神来之笔。《题鹤林寺僧舍》唐:李涉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李涉,自号清溪子,出生在洛阳,具体生卒年月不详,只知道他是中唐时期的文人。安史之乱后,曾经的大唐盛世一去不复返,藩镇割据逐渐形成,战乱从未停止,洛阳成了兵家必争之地。李涉为躲避战乱,果断背井离乡,前往庐山隐居,后来才结束隐居生活,找了一份幕僚的工作。
作为胸怀抱负的有志青年,李涉很想建功立业,也为此不懈努力。唐宪宗时期,李涉入朝为官,曾任太子通事舍人,结果没过多久,就因他人牵连,从长安贬到峡州(今湖北宜昌)。本以为疏通一下关系,加上自己努力,过段时间就能官复原职,让他没想到的是,这一去就十年之久。《题鹤林寺僧舍》这首诗,就是李涉被贬峡州期间的作品。首句“终日昏昏醉梦间”,说明他自从被贬之后,精神状态一直不佳,整天浑浑噩噩,只好借酒消愁,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消极情绪充满心头。第二句“忽闻春尽强登山”,时光如逝,看到春天即将过去,李涉幡然醒悟,强行打起精神去爬山。
山上有一座寺庙,李涉不自觉走进去游览,敲好遇到一位高僧,两人交谈很久。最后一句“偷得浮生半日闲”,是此诗的重点,短短七个字,犹如神来之笔,高僧寥寥数语,就让诗人大彻大悟,消极心态一扫而空,看淡了喜怒哀乐,坦然面对得与失,笑对人生,活在当下才是自然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