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中华第一文豪见到中华第一古物

近苏03 当中华第一文豪见到中华第一古物
苏轼在凤翔上任后,初时工作还算清闲,年轻人又喜动不喜静,只想四处游山玩水。
苏轼在凤翔参观到的第一个古迹,就是今天被誉为中华第一古物的石鼓。
这一组石鼓现世的时间足足比苏轼还要早四百多年,按今天的对标,大概相当于我们眼中明代嘉靖年间的的物件吧。
话说是在唐贞观年间,有人在长安城附近的陈仓祁山北阪(今宝鸡市)发现了几块奇怪的石头,体态庞大,径直一米,重达吨实,外形如鼓,圆且见方,上窄下宽,中有微凸。
人们一共发现了十块,自发现之日起即被称为“石鼓”。
最初大家只以为是几块普通的石头,但当擦拭掉石上泥土后却发现,每块巨石上都刻有时人无法分辨的奇怪文字,既不像西周金文,又不像秦小篆。于是,人们直接称其为石鼓文。
从贞观年间到苏轼所处的嘉祐年间,这些石鼓在四百多年的战火中遭逢多次劫难,先经安史之乱,被唐肃宗从岐山搬到了凤翔县。
唐宪宗即位后,韩愈曾经请求把这些石鼓转移到京城太学,但被朝廷否决,多年后,被凤翔府的官员运到凤翔孔庙存放保护。
唐亡乱世,十个石鼓又失散了,直到苏轼所在的仁宗朝,太平盛世,人们才会对文物产生兴趣。
时任凤翔知府的司马池几经寻访,终于将这些石鼓找了回来,重新放回到孔庙存放。
说起来这位司马大人,历史上寂寂无名,但他的儿子那就是星光熠熠了,他就是写就了中国第二牛史书《资治通鉴》的司马光砸缸兄。
这样说来,司马光和苏轼的渊源,其实是在凤翔。
初见石鼓,苏轼即对它的前世今生做了很深刻的了解,并效仿他的文学偶像韩愈写了一首《石鼓歌》,从篇幅到谋篇布局都很相似,两首诗均在前面长篇大论石鼓的来龙去脉,最后四句则为点睛议题之笔,特拿来比较一二:
韩退之《石鼓歌》末段
继周八代争战罢,无人收拾理则那。
方今太平日无事,柄任儒术崇丘轲。
安能以此尚论列,愿借辩口如悬河。
石鼓之歌止于此,呜呼吾意其蹉跎。
苏子瞻《石鼓歌》末段
暴君纵欲穷人力,神物义不污秦垢。
是时石鼓何处避?无乃天工令鬼守。
兴亡百变物自闲,富贵一朝名不朽。
细思物理坐叹息,人生安得如汝寿。
对于石鼓,韩退之说到最后也就是想劝皇帝出资保护文物,但被拒绝后徒自叹息。
而苏子瞻这最后四句,很难想像,一个年仅二十几岁的青年,竟然能有这样深厚的哲思。简单翻译一下,
当年那些暴君(指秦朝皇帝)再怎么征用民力为自己刻画,这些神奇的古物也不会为他们保存痕迹。
这些石鼓太神奇了,历经千年,只能感慨冥冥中自有鬼神的力量来保佑它们。
(下面两句是点睛之笔——)
人世兴亡,只有这些石鼓永生,那些高官显贵的荣耀也只是暂时的。
当我们凝视着这些石鼓时唯有一声叹息:人啊,如何才能像石鼓一样不朽!
《石鼓歌》是中国古诗中寄物予理的代表作品,苏轼之前,韩昌黎、韦苏州的同名作品名满天下,作为后世晚辈,苏轼以不世出的文采闻名于世,每遇文章比较,他不想输与任何人,所以在《石鼓歌》的行文中,可以非常明显的感受到他在刻意与韩、韦一较高下。
今人的评价体系中,虽然对于苏轼这种处处争奇的文风时有不以为然,但总体上讲,无论从文学意义,还是整体立意上,苏版《石鼓歌》实在略胜一筹。
最后说一句题外话,这一组石鼓在苏轼离世后再遇动迁,被中国历史上最文艺的皇帝宋徽宗转移到东京汴梁,并存放在皇宫里,亲自带领大臣临摹传拓。只可惜玩物丧志,金人围汴,二帝北狩,东京梦华,康王南渡,石鼓再次现世已是一个多世纪之后的元仁宗时期了。
自元至民国时期,石鼓一直被安放在元大都孔庙(明清为北京孔庙),历代文人学者视为珍宝。
时间来到了1933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中国历史上最壮烈的一次文物南迁之旅,自然少不了这一组中华第一古物,在国破山河在的十余年间,石鼓辗转沪、宁、渝,终于在新中国成立后回到了它出发时的地方——首都北京,自此在故宫博物院永久保存,供世人瞻仰。
当我走进故宫博物院,站在那一组穿越两千年历史的石鼓前,身为东坡门下,冥想之中,我与苏子,竟可时空相会。
这就是赏古、玩古、识古之趣。
谢谢观赏,再见
无犀 原创
(0)

相关推荐

  • 揭秘故宫文物南迁往事:珍贵文物如何运输?

    2021-02-07 00:46 华人号:中新网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2月6日电(记者 上官云)时光倒流几十年,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故宫博物院院史上曾有过一件大事,即"故宫文物南迁",马 ...

  • 一条成贤街记录着北京700年的文教历程(孔庙篇)| 仲冬时节逛北京

    今日签到:序号142 2020年11月19日,星期四,北京 雾霾指数:41,绿色(

  • 国子监,元明清三朝最高的国家学府

    北京国子监街是"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这里有孔庙和国子监两组建筑群,两组建筑始建于元代,它是依据"左庙右学"的古制建造的,分别作为皇帝祭祀孔子的场所和国家最高 ...

  • 山东成武县文庙,从这里走出过一位北宋宰相和一位明代状元

    在成武县博物馆内有一件国宝级的古碑,因古碑上刻有唐代书法家虞世南的<孔子庙堂碑记>而被称为"孔子庙堂碑",这件孔子庙堂碑是全国保留下来的仅存的两块孔子庙堂碑之一,另一块 ...

  • 【醉翁专栏】屈建修:破阵子·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前言]青铜器既是商周时期青铜制造文明发达的体现,也是商周社会状况的反映.这是因为在当时,青铜礼器的类型和数量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青铜器成为王公贵族身份地位的象征,甚至是国家权力的代表性 ...

  • 北京孔庙

    北京孔庙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国子监街,为中国元.明.清三朝祭祀孔子的场所.始建于元大德六年(1302年),大德十年(1306年)建成,明永乐九年(1411年)重建. 先师门 孔庙正门,门前立有琉璃牌坊及下 ...

  • 中华第一古物——陈仓石鼓,出土后的坎坷1300余年

    陈仓石鼓及拓片(部分) ​石鼓,亦称陈仓石鼓,是中国九大镇国之宝之一. 被清代学者康有为誉为中华第一古物. 石鼓材质为花岗岩,共有十只,均为高约三尺,直径一尺,上面刻有大篆文字,共七百一十八字. 石鼓 ...

  • 中华第一古物,竟是十块花岗石

    大家好,欢迎来到老郭说宝.今天我们来讲一个国之重器,被誉为是国宝中的国宝.但它既不是青铜器,也不是上古时期的美玉.它外表其貌不扬,甚至黑不溜秋的,却被历朝历代视为镇国之宝.这就是我们今天的主角--石鼓 ...

  • 马衡日记随摘

    按:观马衡先生(1881-1955)日记1949-1951年的部分,发现一个很明显的现象,传统文人生活方式依旧延续,而各种学习.审查会议则逐步开始,特别是1951年之后,后者的频率越来越密集.这种现象 ...

  • 故宫禁止出境文物(一)战国石鼓 01

    选这首由琼瑶女士根据<诗经>里<秦风 · 蒹葭>改编的<在水一方>为背景乐,是因为这组禁止出境文物也来自秦地,而且与古老的<诗经>也有师承关系.这就是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