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儿时的回忆

儿时的回忆

儿时的回忆,承载着很多美好、快乐与辛酸,只有将它珍藏在心灵的最深处,才是对我们失去青春的最好纪念。

———题记

时光匆匆如流水一般,一转眼,你便悄无声息地走了。当我已过花甲之年时,我才明白,童年、少年、青年、中年已变成过去式。但我还是谢谢你们,尤其是儿时,你所带来的快乐,是无知的快乐,是发自内心的快乐。这种快乐,是现在的我找不回来的。儿时经历的酸甜苦辣咸,它让我明白了很多,也知道了很多。

一位诗人曾说过,“谁会拒绝再体会一次儿时生活。”人真的是一种奇怪的动物,失去了,才懂得什么叫珍惜。就我而言,自然不会拒绝。但儿时终究只是回不去的曾经,我要感谢的,正是这回不去的曾经……

儿时,就像一个巨大的收纳箱,收录了我和他人的美好回忆。我的幼年正处于58年大跃进时期和59年至61年三年困难时期。由于出生在少衣缺吃的年代,日子过的非常艰难,那时吃的是大锅饭(集体食堂),每天要携带碗筷到食堂去排队打饭,供应的饭是分等级的,强劳力(年轻力强干重体力的)数量多,质量好点,半劳力(干轻一点活的人),要比强劳力数量少,质量差一点,而丧失劳动能力和无劳动能力的人(老人、残疾人、小孩)数量少,质量也差,基本上是清汤寡水。我每天要靠父母亲省下点稠的充饥和补充营养,经过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使我营养不良,导致面黄肌瘦,体弱多病。

记得一次外奶奶带我出去玩耍,看到集体食堂的人从马车上卸粮食,有几个十一、二岁的小孩将粮食袋子用小刀倒开小洞彺衣兜里装,因为“做偷”心虚,地下撒了一些,他们怕被大人们发现,顾不了撒下的麦子,就溜之大吉 。我和外奶奶发现后如获珍宝就马上蹲下拾捡 ,捡了有一小把,回家后外奶奶马上给我炒熟,让我吃的一粒不剩。有了这次经历后我就经常留神 ,只要看到食堂卸粮食我就拿上吃饭的小碗拾捡撒落的粮食,用来充填我饥饿的小胃。

学生时期,真是长身体,学知识的黄金时期。小学时期在本村就读,那时条件非常艰苦,但是可以说是无忧无虑,欢乐无比。哪里都是课堂,到处都可以写作业,一根铅笔写到无法抓住还舍不得丢,废电池里黑定是常用的文具。课外时间虽然没有电脑、手机、电动玩具,但玩老鹰捉小鸡、丢沙包、老爷围和尚这些最简单的游戏和欢笑声至今记忆犹新。

在众多游戏活动中我最喜欢的是老爷围和尚,因为老爷围和尚是一项有趣且开发智力的游戏。它似下象棋、围棋活动一样,要有一个似棋盘的“阵地”,有似棋子的“老爷”和“和尚”,两人就可以对弈。但玩老爷围和尚随时可以对弈,席地而坐划个城堡(棋盘),随便找几个石子或羊粪蛋就作为“棋子”。人多时就用 “打擂台”的方式,采取淘汰制,有时玩时竟忘记回家吃饭或干父母交代的事情,因此多次受到父母的训斥,至今也难于忘怀。

上初中的求学路更是艰辛。那时我只有12岁,而且属于走读生。学校离家有7里多路,是羊肠小道,不下雨还好,如果遇到雨雪天,因为没有雨具,不是一身水,就是一身泥。冬天御寒条件差,手脚冻的像小馒头一样,到了春天消肿后发痒难忍。中午饭不是干粮就是炒面,夏天口渴喝生水,冬天口渴就吃点雪。虽然求学路上充满了艰难荆棘,但泥泞不堪的乡村路上有我们求学路上的欢乐和嬉笑。

儿时是自由的,是美好的,也是值得用心珍藏的,不仅拥有快乐,更拥有那一段难以忘怀的经历。因为这份回忆,就像是昨天一样,永远都不可能回来……

插图/网络

作者简介

张志荣,1957年出生,1976年12月服役青海某部,1991年7月转业回原籍,长期从事政工、党务工作。退休赋闲,喜爱笔耕,以码字为快乐,偏爱散文,近百篇散文见与《中国工商报》《青海日报》《甘肃经济日报(副刊)》《工商时讯(甘肃)》及《冬歌文苑》《世界经典文学荟萃》《青藏线老兵之家》等网络平台。

长|按|二|维|码|关|注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法律顾问:  王    鹏

总编:琅    琅

副总:蔡泗明  倪宝元

监制:陈俊泽  吴秀明

编审:孟芹玲  何爱红

主编:孔秋莉  梁会娟  孙  丝

(0)

相关推荐

  • 散文|一碗粥的温度

    燕山诗文 史上大将军韩信年少时没有人可以依靠,常来到河边钓鱼,用鱼来充饥.一天,碰到一个老婆婆,见韩信面无血色,骨痩如柴,便把自己的饭分给他吃.韩信十分感激,对老人说,您这样照顾我,将来我一定好好报答 ...

  • 推荐|许永宁:和老九相处的日子

    和老九相处的日子 □许永宁 九田姓李,上海老三届高中下放知青.身高一米八四,肩宽体壮,英俊魁梧,声若洪钟.在校谈书时是校队航海运动员,运动项目是六桨舢板,因为他有四个哥哥.四个姐姐,他排行老九因此他的 ...

  • 那些排队“交公粮”的日子

    山东省滨州市作家协会 文学作品展示平台 我于1980年生于一个普通的农民之家. 从我记事的那天起,我的脑海中便有了一个我无法完全理解的词汇.它与我们这些农村家庭相依相伴,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决定着我们的 ...

  • 穷的岁月(散文)

    穷的岁月(散文) 美文墨夜 50年前的岁月,只有55岁以上的人才记忆犹新. 三级所有,队为基础,农民种地,收入很低.那是文革前的日子,"四不清"运动刚结束.我们小队有163口人,耕 ...

  • 1958!吃大食堂的日子!

    回忆过去,只是要珍惜现在.也要看到老一辈为了美好未来.进行的大胆探索和尝试! 五八年夏秋之际,各地如火如荼,跑步前进.人民公社,一大二公.只争朝夕,胜利似乎唾手可得. 那时,农村各地陆续办起了大食堂. ...

  • 高中生怎么才能快乐?

    早上五点半迷迷糊糊地被我爸叫醒,偶尔被夸几句"起真早真厉害",快乐. 昨晚的作业都写完了,大清早可以复习或者预习了,快乐. 发现早饭爸爸又煎三明治,快乐. 出门前,梳好我好看的马尾 ...

  • 南财大,65岁生日快乐!

    自谦 自信 务实 超越是她的校训 这里寄存着南财学子们 飞扬的青春与难忘的回忆 就在明天 南京财经大学将迎来她的第65个生日 六十五岁的你,生日快乐! 钟山巍巍攀绝顶,大江浩瀚万里浪 你拨开半个世纪的 ...

  • 五九年吃大伙合食堂的往事

    无论走多远,家乡总是我们最温暖的牵挂 Hometown Sheqi 给在外打拼的家乡游子一个寄放心灵归宿的地方   乡土文学    [NO.1995] 五九年吃大伙合食堂的往事 作者 | 黄秋杰 原创 ...

  • 【四川】康子涵《我有一个想法》指导老师:李翠萍

    我有一个想法 达州东辰小学部三年级 康子涵 我的家离学校非常的远,所以我每天都在学校的食堂里吃饭. 在学校里,有很多不节约的现象,比如说有的同学容易把碗打翻,白花花的大米饭就这样浪费了,还有的同学挑食 ...

  • 59年至61年困难时期——缅怀我的父亲时学谦(三)

    邮箱:3125136050@qq.com 父  亲 作者 时三文 1958年2月,父亲辞去陕西省第一劳动改造管教支队总会计之职,下基层锻炼. 1959年至1961年,自然灾害不断.当时,全国干旱持续, ...

  • 品读 | 陈恒礼:狸子

    石板街系列 狸子 陈恒礼 石板街人家养了许多的狗,全都是土狗,一条狗叫,一条街的狗都在叫.逢集日狗和人一起赶集,在人缝里钻,一不小心,感觉你好像撞了个人,急忙想道个歉,抬头张望,发现没有人注意你,低头 ...

  • [黄石文坛]马玉谦的散文《遥远的龙角山(11)不是芋头惹的祸》

    不是芋头惹的祸 1960年的深秋,家属公共食堂还在艰难地维持着.   这一天,矿行政科用矿里一台大卡车,拉回了一车芋头,分到了三个居委会的家属食堂.最叫人惊喜的是这些芋头蒸熟后,只用钱就可以买,不需要 ...

  • 【晋城土语故事】“ 七成 ” 的来历

    [晋城土语故事] "七成"的来历 在晋城,一个人想贬低羞辱另一个人,就说:"那是个七成!" 为什么说是"七成"?可能是不够数吧.那么,这个& ...

  • 食堂文化设计

    作者:叶华盛 (节约粮食)1.一饭一菜,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艰辛 2.俭以修身,经于养德 (食品安全)1.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美味诗词) 1.  鱼类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进山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