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风故事

题记:这是孩子应市里征文写的一篇小文,文笔稚嫩,但是浓浓深情。我以我的孩子为自豪!全文如下:

我的家风故事

  孙伟文

家风,顾名思义,就是家庭的风气。家风又称为门风,家风其实就是在家庭里形成一个统一的道德标准。

我的家是一个普通的家庭,爸爸妈妈都是公职人员,我是一名高三的学生。在我成长的经历中,我从父母的身上,深深感受到“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

记得很小的时候,我曾几乎是每周随父母每到周末就回老家看望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帮忙做些家务、甚至下地干农活;也见过父母自己省吃俭用,在为地震灾区捐款。当地做志愿时候的毫不吝啬……我曾好奇的问爸爸:你们这样觉得累不?苦不?爸回答我:社会上做事,要先学会做人,然后才是当官和其他。我也曾问妈妈,妈妈回答我:一个人,身处社会,必须坦坦荡荡,堂堂正正,爱自己的小家和亲人,也要想着能帮谁一把的时候帮谁一把。做人,要做个有温度的人。

当时,我并不理解这些话,只是觉得他们两个对物质上真是没什么追求,吃饱穿暖就行;而对于对社会的公益、对工作的责任、对老人的孝敬、对周围人的不计回报的帮助却是远远高于和超出了他们对自己生活的物质追求。随着年龄的长大,我深深体会到:朴实的父母,是一种极其朴素的情怀,在践行着上辈对他们的教诲,也在言传身教的影响着我,感召着我。

每到春节,有副传统对联是很多人家的选择:“忠厚传家久,诗书济世长”。在我家,是不注重这些形式的,可是,这两句话却是深深的体现在我家的生活的每一个细节。爸妈在当地也算是小有名气,可是,他们总是那么的谦和,毫无“架子”,这是我无意中听到许多阿姨叔叔说过的,大家对他们的评价很有意思:不像个官员,倒像个邻家大哥大嫂般的厚道和热心。我不知道父母到底帮别人多少,只是每年的寒暑假做社会实践和志愿活动时候,经常听到人们这样背后议论他们两。另外,我的父母对穿着总是那么的随意,可是买起书来却是毫不吝啬,以至于家里到处堆满了书,客厅,阳台,卧室,餐厅甚至厕所,结果家里总是显得乱糟糟却总给人一种清爽安心的感觉。他们挂在嘴边的话说;看书还是有好处!你也多看看书!

还有一点,每到周末,他们除了回老家之外就是和一些温文尔雅的人小聚,好像在写写字、看看书、喝喝茶,聊聊天,家里偶尔会出现一两副新秀的字画,偶尔会听他们议论:咱得捧场,鼓励新人啊!少买件衣服就是了。估计他们又去拿着自己的生活费去鼓励那些文艺新秀了。

我不知道别人的家是什么样子,家风是什么,我的父母也许从来没有给我过正面的回答,从他们絮絮叨叨的讲着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的事情和他们的所作所为,我觉得我作为已经长大的孩子,应该给低调的父母总结一下家风家训了:做事先做人,做官先做人,做人要厚道,做人要坦荡,诗书继世,家国在心。

俗话说: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风的“家”,是家庭的“家”,也是国家的“家”。我的家很小,是中国千千万万家庭中最普通的一分子,可是,我以我的家为自豪,因为,我的家正在践行着“说的是“小家”,着眼的是“大家””。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一心可以丧邦,一心可以兴邦,只在公私之间尔。”我要继承好我家的家风,更要在自己的学习、生活中发扬光大,让我的家成为社会中一个有修养、有益于社会的家!

希望家家户户都能够形成一个良好的家风,让家风帮助我们学会做人的道理,在社会中形成良好的风气!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