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号征文作品展示——《年 》
年
文/林春江
徜徉在小城的“霞光路”,路灯上悬挂红红的中国结,店铺挑起红红灯笼,人们来来往往,喜笑颜开。一股浓厚的喜庆气氛氤氲弥散,可我却有点茫然,那个记忆中欢乐有趣的年,貌似一去不复返了。
每年春节前,爸爸都会从小卖部买回几挂小草鞭,一般都是一挂一百响,分给我和哥哥。叔叔有时也会给我们买几挂电光鞭。我总是迫不及待地将它们“肢解”,一股脑儿的全放在炕席下面,爸爸说了,要是受潮可都哑壳了。每天我都抓一把揣在兜里,跑出去,叫上几个小伙伴,一块儿“扔鞭”。将草鞭凑在细细的香头上点燃,火线“嗤嗤”的响,燃到一半时,迅速甩出去,“砰”,凌空爆炸,炸出一道电光,哎呀,实在太刺激了。有时反应慢了没来得及扔出去,“轰”的一声,在手心里爆炸了。耳朵嗡嗡直鸣,手指乌漆墨黑的,木木的,殷红的血喷涌出来。手指疼得抓心挠肺,急忙跑回家,撕一块火柴皮,粘贴在破损处。立时止血。过几天好了大半,听到鞭炮声心痒难搔,又抓一把小草鞭跑了出去。
腊月二十六,家家户户开始蒸大枣饽饽了。我家也不例外。妈妈让我烧火。家里的破风匣老态龙钟的,我拼命拽拉,出一身大汗,它才不情愿地挤出一缕微风。我只好找来大蒲扇,使劲挥舞,灶洞里的花生蔓着起来,塞进几块细木片,架在上面,火苗慢慢升腾,我丢掉蒲扇,猛地拉动风匣,“噗”,一股火星随着浓烟蹿出来,直扑我的面门。我啊的大叫,仓皇后退,妈妈跑出来,见到我狼狈的模样笑起来,我跑到镜前一照,原来我的眉毛被燎去大半。一家子人都笑起来。笑过后,接着干活。爸爸在大瓷盆里揉发酵好的面团,揉、搓、碾、挤、压,既需劲力又要技巧;妈妈从瓷盆里扯下一块揉好的面团,掷在面板上,均匀地撒上玉米淀粉,轻轻地揉一揉,用手揪下一个面团,在手中挤来挤去,不一会儿,雪白光滑的小饽饽诞生了;哥哥用双手的小指,沿着饽饽的中线,轻轻一提,提出一个“小耳朵”,从碗里拈起一枚枣片,插进小耳朵里。我站在一边看着,一边偷偷地捏枣片吃。哥哥发现后,就把我轰走,让我赶紧烧火别耽误“大事”。刚出锅的大枣饽饽,白白胖胖,松软暄透,香味浓郁,看了让人直流口水。
如今,生活越来越好,年味却变淡了,内心空落落的,遗失了什么呢?遗失了环境,囚禁在高楼;遗失了氛围,陷入了虚拟;遗失了心境,留下了淡漠。物质生活的富足满足不了精神的贫乏。希望,回到从前,过一个热闹快乐的年。
作者简介:
林春江,栖霞人,现就职于栖霞市庙后中学,热爱跑步和旅行,喜欢读书和写作。闲暇之余,背起行囊,踏上旅途,将自己的所见所闻倾诉于笔端,迄今为止,已在《烟台日报》《烟台晚报》《作家导刊》《北方作家》等报刊上发表文章二十余篇。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喜欢并践行着。
山东精短文学编辑部:
主编:张巧梅
副主编:王瑞伟 王晓光 尹延哲 李洪菊 祝全华
编委:张巧梅 王瑞伟 王晓光 尹延哲 李洪菊 祝全华 姚兴刚
黄旭华
美编技术:张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