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这个行业里面汇聚了很多各行各业的精英,它不是一个单纯的职业,大家一开始都是凭借兴趣或者热爱慢慢进入到这个领域,但是这个领域它还是需要一定的门槛,比如在资本积累还有知识储备上。
说到收藏的具体分类,我收藏主要分三个板块:明清官窑、近现代名家书画,还有石湾陶。当然,每个人会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品味来选择,比如说我现在收藏明清官窑,在明清官窑器里面我选择了单色釉这一门类,因为它符合我的审美,符合我的追求。我们都会沿着过去的收藏路子去走,但是会走得更精,走得更有自己的眼光。
从商业角度来说,收藏行业也是属于投资或者理财领域,那就要有一定的规划。艺术品投资有很多门类,无论多大的资金多大的盘子,你都不可能全部涉猎的。从这个角度来说你就要有一个自己的选择。之所以会把收藏结合到投资的概念,是想给大家一种观念,我们是因为喜爱而进入,我们深爱它,但是这种喜爱未来应该是给你回报的。当你进入这种观念的时候,你应该从理财的角度去建立喜爱。我因为喜爱它,但我如果建立一种序列,带着这种眼光和想法,对未来的这种回报也就会更明显。
常常遇到有人问我怎么买,我说买贵的就是最节省的,人家可能觉得我站着说话不腰疼,其实并不是。在你的能力范围之内,通过对的路子从高的地方去入手其实是最安全的,其实就是带着投资的眼光和观念进入艺术品市场,精品也就是说是经典的东西永远有这个价值,但是它又同时是能满足你精神上的东西。
▲冯玮瑜和她的收藏
我选择官窑,是因为在瓷器里面,真正的订立官窑即御窑制度,是从明代洪武时期设定的,那个时候在景德镇设置御窑厂,生产的瓷器专供皇家使用,对外是不能用的。所以官窑的存量极少,这就是精品概念。我们要买就是买存瓷量少的、精品的。
中国的瓷器是世界语言,它这种审美是已经被世界所公认的,是被美术史所肯定的东西,只要你通过好的途径,没买到赝品就是对的,它一定会回报你的,只是回报多少的问题。
收藏本身已经是一个精神愉悦的过程,在精神满足之余,如果还有这个利润回报不也是一件很棒的事情?你选的东西是别人认可的,这就证明了你的眼光。我觉得有同好是一件好事。
▲冯玮瑜收藏的部分黄釉器
其实对美的东西其实是趋同的,你也并不需要去美院报个课程学着怎么去审美,不需要别人教你,你也会选择。它是存在我们的基因里面,只是在这个美的领域里面再细分“我想要什么”。我觉得美没有那么生涩没有那么困难,只要你的审美不是那么另类。
进入这个领域,我经常听到的就是:交学费、水很深、看不懂......其实在我们日常里面是可以规避的,只是很多人一旦进入这个领域经常会忽略常识。
例如,广州一套别墅大概一两千万不等,当有人说现在急着放盘,一套别墅只需100万元,大家都不会相信,因为常识告诉我们别墅不会那么便宜,大家都不会上当。但如果有人拿一件艺术品来,说价值一千万,现在急着出手只要100万,加上一个言之凿凿的故事,上当的人可能还真不少。为什么呢?因为上当者往往会认为:万一故事是真的呢?说不定卖家根本不知道它真实的价值呢?那么低的价格,赚少一点再出手也划算得很……最后的结果就可想而知了。
▲冯玮瑜在为收藏爱好者做讲座
为什么大家进入房产行业或金融行业不会这样子,会懂得一定的规则,但是一旦进入艺术品市场就不一样?其实你愿意进入这个领域,进行一定的学习是能把握住一定的规律的。如果说被骗走的钱是交了学费,那么学习这个领域的常识是可以少交甚至不交“学费”的。
在这个领域,知识就是力量,你愿意去学习了解,你会发现价值。对于我来说,我是一个很理性的人,每一次入手我都会做足功课,我会给自己一个价格区间,哪怕很喜欢,过了这个区间我就会放手,我不会非要得到它。好的东西下次还会有,这是比较稳健的,但是你最好不要怀着捡漏的心态。有人认为,过于理性的人无法成为收藏大家。但我认为是否成为收藏大家,与感性和理性没有必然的联系。闻名天下的收藏大家,如明代的项子京、清代的陈介祺、民国的张伯驹以及孙瀛洲、仇炎之、徐展堂等人,各具个性,同样不影响其成为收藏大家。例如民国四公子之一的张伯驹,既有卖屋典当入藏的壮举,也会有在溥心畬原持有的《平复帖》开价20万大洋时不买入,而等其葬母急用钱时压价至4万大洋入藏的精明。
如何判断其人是感性还是理性的呢? 恐怕兼而有之吧。感性和理性都有可能成为收藏大家的。我本人是一个理性的人,不容易冲动,所以入藏价格不会盲目虚高,但回想起来,也错过了一些入藏时机,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但殊途同归,见藏品如见藏家,藏家的风格体现在藏品里。
如何能够在收藏领域取得成功,以我个人愚见,主要有几点:
第一,专注、成体系地收藏是成功的关键。中国紫檀博物馆馆长陈丽华女士收藏的紫檀系列、刘益谦夫人王薇女士收藏的当代系列和红色系列,都成为个人收藏的形象符号,在收藏界里是让人们印象深刻,赞叹不已的。收藏是有技巧的,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什么都收一堆,杂乱无章,而应按自己喜欢和设定的方向,形成某一收藏体系,假以时日,必有所成。
▲冯玮瑜收藏的部分黄釉器
第二,不功利,不要把收藏作为一种做生意,货如轮转,而是把收藏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寓投资于收藏,把收藏作为一种投资理财方式,一种中长线的投资。第三,最好还要进行研究,边收藏边研究,进一步提高自身的品鉴水平,提升收藏品质。腹有诗书气自华,日积月累,个人的修养也在品味收藏中获得提升。2017年10月16日,应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邀请,我与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三方联合举办“黄承天德——明清御窑黄釉瓷器珍品展”,这是国内首次由公立博物馆、民间收藏家、考古研究所联合举办的御窑瓷器展览,轰动海内外。
▲全国政协副主席马培华(右三)观展“黄承天德·明清御窑黄釉瓷器珍品展”有国家领导人、省市领导莅临观展,也有收藏爱好者闻风而至,更有各地博物馆和专家、学者光临指导,在展览期间专门举办“明清御窑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各位专家发表学术论文和学术见解,亮点纷呈,是一场高水平御窑黄釉展览和严谨的学术活动,推动了对御窑黄釉瓷器的深入研究。▲“黄承天德·明清御窑黄釉瓷器珍品展”上,故宫博物院器物部主任吕成龙、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秦大树等多位专家莅临。其实,第一次引起轰动效应的是在2016年5月11日由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和自得堂共同主办的“皇家气象——自得堂藏明清御窑黄釉器特展”,展出我潜心蒐集多年、成系列的明清黄釉御窑瓷器,这是中国大陆首次有以序列形式展出的明清御窑黄釉瓷器展,更遑论展品全部由同一私人藏家提供!这场展览开创了以黄釉作为系列收藏的先河,一时轰动了收藏界。
▲“皇家气象·明清御窑黄釉器特展”上,中国嘉德董事总裁兼CEO胡妍妍致开幕辞这两场大规模、高等级的展览举办过后,广大专家学者、收藏爱好者对我的藏品质量仍然赞许有加,经那么多鉴定家、藏家的法眼,没有人对任何一件藏品提出过异议,可见大家对我藏品的认可。这主要得益于我入藏时的严谨,我的藏品全部来自于拍卖公司的公开拍卖,而且绝大部分是名家旧藏、流传有序,在每场展览前,每件展品都要经过五位不同的专家进行鉴定及签名确认签名,是非常严谨认真的。▲“皇家气象·明清御窑黄釉瓷器特展“上展出的明嘉靖黄釉金钟杯自从我举办了黄釉展览后,促使市场对黄釉御窑瓷器有了新的认识。明清御窑黄釉瓷器的市场价格马上就上涨了,一只成化黄釉小盘由估价200万港币拍出了1000多万港币。我的收藏品一件也没有向市场释出过,暂时未能通过市场来检验其投资收益,但同类的藏品,其市场价比起我的入藏价已涨升不少。通过投资艺术品而获得收益的例子比皆是,否则就不会有那么多人从事艺术品行业,也不会有那么多人投资到艺术品里,更没有艺术品行业这门生意了。艺术品的投资理财这个话题不是三言两语就能把我的观点完整展现的,我在《你所不知道的中国收藏》《藏富密码》每篇文章后都有“玮瑜谈收藏与理财”,如果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去阅读,欢迎与广大读者共同探讨,也欢迎广大读者批评指正。▲2018年5月26日至29日,香港国际古玩展在香港会展中心开展。冯玮瑜也携畅销书《你所不知道的中国收藏》及重磅新著《藏富密码》亮相展会,著名英国古董商Marchant先生(中)在展会上与冯玮瑜合影。
▲香港国际古玩展上,苏富比中国瓷器及工艺品部主管Angela Mcateer女士(中)与冯玮瑜(左)合影艺术品投资有一个特点就是周期较长,所以做艺术品投资要做好资产配置,它是你资产配置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投资艺术品的资金,不应影响到你的生活品质。全球经济环境越来越复杂,投资必须要考虑分散风险,鸡蛋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由于资金偏好和流向的改变,收藏将成为继股市、楼市之后又一种投资理财方式,不信可拭目以待。
“她的成功有以下几点:聪慧、有天生的悟性、谦虚有涵养、勤奋爱学习。有这几点在收藏界已是凤毛麟角了,可她偏偏在地产行业历练出与众不同的收藏理念:不捡漏。不贪便宜、不迷信故事、不执著于虚妄,说易行难,这可不是普通人做得到的。
——摘自《你所不知道的中国收藏》推荐序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秦大树为《藏富密码》做推荐序(摘):
尤为可贵的是,文章的着力之处并未囿于收藏中的际遇与体验,更提炼出颇有见地的鉴赏知识与理论。一个好的藏家,其境界绝不止自得于私藏的绝世珍品,窃喜于藏品的价值增长,而是乐于藉古望今,甄辨文脉:这就是投资者乃至投机者与真正藏家的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