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道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

中国国家历史

人民出版社《中国国家历史》连续出版物唯一官方号52分钟前

  全文共3188字 | 阅读需7分钟

  再也没有像脱脱这样忠心的贤臣站出来,替濒死的帝国左支右绌、艰难腾挪。衰朽的帝国终于彻底崩溃、走向灭亡。

  前文链接:蝴蝶效应:一场暴雨,帝国崩溃的序章

  三、治河“利在千秋,祸在眼前”

  “莫道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治河期间,这首民谣迅速在大河两岸流传开来。没过多久,黄陵岗附近的河道上果然挖出一具独眼石人,背刻两行汉字:

  “莫道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

  大河南北顿时人心浮动。韩山童与刘福通等人趁机发动起义,苦于大役的流民纷纷响应,正式拉开了元末农民战争的序幕。

  

  独眼石人

  很快,全国各地的红巾军群起响应,来势之猛令元朝政府始料未及。

  

  红巾军起义

  脱脱陷入了十分尴尬的处境。成遵的反对之言音犹在耳,此时想来则更多了几分讽刺意味。为挽救局势,脱脱派枢密院同知赫厮、秃赤以及阿速率军前往镇压,但这三名将领却只想着纵情酒色,手下军士则只想着劫掠百姓,临阵对敌之时,赫厮见红巾军势大,竟吓得望风而逃,把严肃的战争变成了一场笑话。

  不久,脱脱又派自己的弟弟也先帖木儿等率十余万军进兵河南,结果又在沙河不战而溃。

  这成为脱脱心中难以言说的痛。在很长一段时期,朝议之时,脱脱总是讳言兵乱之事。陕西行台监察御史十二人弹劾也先帖木儿丧师辱国之罪,脱脱大怒,将迁西行台御史大夫朵儿直班贬为湖广行省平章政事,一时间,朝廷里人人噤声,再也无人表示不满。

  但是,雷霆手段掩盖不了脱脱内心的焦虑。

  面对接二连三的失败,元顺帝对脱脱的不满达到了极限,忍不住发飙:

  “汝尝言天下太平无事,今红军半宇内,丞相以何策待之?”

  脱脱一时间汗流浃背,竟然无言以对。

  而让他感到焦虑的,还不止这一件事。治黄工程引发的另一个连锁效应,是国家的财政危机。

  由于历届政府滥发纸币,以应对日益增长的财政需求,整个国家一步步陷入了经济崩溃的恶性循环。到了至正年间已是积重难返,国家面临着空前的财政危机。这时开河工程的实施又是一笔巨大的耗费,政府的财政压力顿时备增。

  脱脱所能想到的解决方案,是变更钞法,发行新币。为了迎合他的想法,左司都事武琪建、吏部尚书偰哲笃积极配合,并提出了以纸币一贯文省权铜钱一千文为母,而钱为子的大胆方案。

  

  至正通宝

  集贤大学士兼国子祭酒吕思诚坚决反对。他与众多支持变钞的官员展开了激烈辩论,到最后甚至不顾丞相的面子,直戳其痛处,提及脱脱当初强开大都金口河、最终劳而无功之事,痛心疾首地说道:

  “丞相勿听此言。如向日开金口河,成则归功汝等,不成则归罪丞相矣。”

  这一次,脱脱犹豫了。但朝中官员大多赞同变钞方案,财政危机迫在眉睫,除此之外再无其它出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他必须做出选择。在众多官员们的怂恿下,此事很快拍板。

  至正十一年,新钞法正式施行,结果很快就出现了通货膨胀。根据《元史》中记载:

  “(变钞)行之未久,物价腾踊,价逾十倍”,“京师料钞十锭,易斗粟不可得”,“所在郡县,皆以物货相贸易,公私所积之钞,遂俱不行”。

  变更钞法失败,不但没能消除财政危机,反而让帝国的经济状况更进一步恶化。主持者脱脱难辞其咎,正如吕思诚所料,无论这是否是脱脱的本意,作为宰相,这口锅必须由他来背。

  当时,有一首名为《醉太平》的小令在民间广泛流传:

  “堂堂大元,奸佞专权。开河变钞祸根源,惹红巾万千。官法滥,刑法重,黎民怨。人吃人,钞买钞,何曾见。贼做官,官做贼,混愚贤,哀哉可怜。”

  曲中将“开河”与“变钞”视为元朝亡于红巾军的根源所在,脱脱、贾鲁更被指为“奸佞”,虽有失公允,却体现了当时舆论的真实看法。这两口锅牢牢地扣在脱脱的头上,再也取不下来。

  在这一连串的失败以后,脱脱与元顺帝之间已经渐行渐远,元顺帝的锐气亦被现实磨光,也不再有至正之初的那种勤政朝气,开始宠幸佞臣康里人哈麻,终日被一帮奸邪小人围绕,沉缅享乐。哈麻想方设法离间皇帝与脱脱的关系,并联合太史监丞,捏造“连夕相星犯帝座”的说辞,元顺帝终于开始对脱脱产生猜忌。

  失去了皇帝的信任,脱脱的处境更为艰难,但他并未就此认输。

  四、人臣冤死、帝国崩塌

  这时,芝麻李等人已攻克徐州,占据徐州附近州县,保障大都物资供应的漕运因此被红巾军切断。

  至正十二年八月,脱脱亲率大军出征,九月便攻克徐州。为了达到震慑之效,脱脱下令屠城,对徐州城进行惨无人道的血洗。徐州一战,红军巾大受挫败。在脱脱的主持下,元军联合各地地主武装趁势对北、南、西各部红巾军进行了疯狂扑杀,起义暂时陷入低潮。

  以雷厉风行的手段,脱脱在皇帝和同僚们面前扳回一局。但喜悦只是暂时的,战场上的辉煌挽救不了元王朝的颓势,甚至也挽救不了脱脱本人的命运。他不会想到,这次胜利将是他人生中最后的高光时刻。

  至正十三年底,盐贩张士诚起兵攻破泰州、高邮,并自称诚王,国号大周,改元天佑。六月,张士诚破扬州,南北运河再次梗塞。脱脱再次救火,领兵出征。

  

  张士诚

  双方战于高邮城外,张士诚不敌,退入城中,很快被元军包围。脱脱指挥大军夜以继日攻城,张士诚顿时陷入孤军作战的境地。随着弹尽粮绝,起义军内部甚至出现了主张投降的声音。

  但历史却在这时上演了极为老套的一幕:仿佛每一个在外浴血奋战的忠臣良将,背后的朝堂之上总藏着一个奸邪小人的影子,在关键时刻站出来搅局。

  脱脱背后的小人,正是他一手提拨起来的哈麻。说起来,哈麻还算是脱脱的救命恩人,在脱脱首次罢相落难之际,哈麻在元顺帝面前为说过好话,使脱脱幸免于对手的陷害,最终得以复出。脱脱一直对哈麻心存感激,对他加以提拔升迁。但最终,哈麻却因未能得到进一步重用,而对脱脱心生怨恨。

  曾经的救命恩人,现在想要脱脱的命。

  脱脱出征后,哈麻便唆使人奏劾脱脱,说他

  “出师三月,略无寸功,倾国家之财以为己用,半朝廷之官以为自随”。

  元顺帝一听,觉得有道理,于是下诏削去脱脱的兵权。

  诏书到达军中时,正值高邮城已被围困日久,义军难以支撑。胜利唾手可得,却在转瞬间灰飞烟灭,军中人人不忿,一片大哭之声。手下有人劝脱脱: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诏书且勿开,开则大事去矣。”

  脱脱拒绝了这一劝告,摇了摇头,淡然回答:

  “天子诏我而我不从,是与天子抗也,君臣之义何在?”

  一直以来将儒家思想奉为信条的他,自然不可能做出违背皇帝旨意的举动,“君君臣臣”的理念早已深深浸透到他的灵魂。服从,是他能为元帝国履行的最后一项职责。

  平静地听完诏书,脱脱跪伏于地,顿首谢恩,以一个忠臣的标准姿势结束了政治生命。

  他手下的客省副使哈剌答愤愤不平,激动地说道:

  “丞相此行,我辈必死于他人之手,今日宁死丞相前。”

  言毕,自刎而死。

  遭此变故,高邮城下的元军立即陷入混乱,再加上哈麻暗中派人离间,动摇军心,“大军百万,一时四散”,困守城中的义军趁机冲出城反击,致死元军伤亡过半,轻松扭转局势。

  从此,起义进入更大规模的高潮阶段,元朝廷彻底失去战场优势,再也无力扳回局面。

  至于脱脱本人,被元顺帝的一纸诏书流放到云南。但哈麻仍不放心,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很快便将一杯毒酒送到脱脱面前,宣判了他人生的死刑。此时,脱脱年仅四十二岁。

  失去了脱脱的元帝国,以更快的速度崩塌瓦解。直到几年以后,帝国行将灭亡之时,元顺帝这才念起脱脱的好,替他平反昭雪。但一切都已来不及,再也没有像脱脱这样忠心的贤臣站出来,替濒死的帝国左支右绌、艰难腾挪。衰朽的帝国终于彻底崩溃、走向灭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