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珐琅彩品鉴浅谈
珐琅彩料是添加了不同金属氧化物的彩色玻璃粉,用多尔门油做稀释调和剂,绘画时是什么颜色,入窑烧制后还是什么颜色。进口珐琅料中的金属氧化物氧化程度好,玻璃质感好,透光性强,里面没有杂质和斑点,所以覆盖在墨线上面以后,墨线清晰可见。而国产珐琅料中的金属氧化物氧化程度差,玻璃质感差,透明度不如进口珐琅料,里面有许多杂质和斑点,所以覆盖在墨线上面以后,下面的墨线模糊不清。进口料色彩艳丽;国产料没有进口料艳丽。这就是鉴别清三代进口珐琅彩料与国产珐琅彩料瓷器的最基本要领。
珐琅彩瓷启始于康熙末年,全盛于雍正朝,乾隆中期以后逐渐销声匿迹,它是清代宫廷艺术浇灌起来的娇美鲜花,伴随着封建帝王统治的稳固而繁盛,动荡而衰微。清宫珐琅彩的存世时间只有70多年,在近2000年的瓷器烧造史上犹如夜空中一颗璀璨的彗星,瞬间光华万丈,继而悄然陨落……,留给人们无限惆怅情思。
珐琅彩瓷器在胎质的制作方面是非常讲究的。胎壁极薄,均匀规整,结合紧密。清代珐琅彩的鉴别首先要先看瓷胎,瓷胎细薄,修胎规则,完整无缺,大多为小件,超过一尺大的都少见。
雍正时期珐琅彩瓷主体面貌给人以古色古香的印象,但依旧有部分传教士负责设计烧造所依据的样稿。造办处的传教士一般是由两广总督从粤海关送到京城,而分散在各作坊内工作。
如果清代珐琅彩瓷器被买方损坏,自然包赔,但价格会有商量,货主也会作出适当让步,但不会低于成本价,破损清代珐琅彩瓷器归买方所有。作为货主,切记黑心要天价,良心是生存之本,人在做,天在看。
清代珐琅彩瓷因珍 稀而名贵,近年来在国际拍卖市场上的价格扶摇直上,人们对此趋之若鹜,各种层次的赝品也铺天盖地而来。到底应该如何鉴别珐琅彩瓷呢?专家建议鉴别珐琅彩瓷要注意以下几个特征:一、瓷胎:瓷胎细薄,修胎规则,完整无缺。二、造型:多为碗、瓶、烟壶之类的日用小件瓷和动物摆设品,超过一尺大的都少见。三、底轴:为纯白轴,不偏青也不偏黄,轴面光滑洁净无疵,堪称“白璧无瑕”。四、珐琅彩色:色极鲜艳且柔和,很少为纯色,而为粉彩型藕荷色。色种多,同一物上可出现七八种颜色,多可达十多种。五、色料特点:每一图案均由多种色料调配而成。其料彩表面光滑有玻璃质反光感,有时还可反射蛤蜊光,十分美观。釉料均凸出底釉略高出一毫米左右,有明显的立体感,闭眼用手摸可明显感觉到。这一现象用肉眼看不出,这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特征。六、绘画与纹饰:多为工笔画,画工精致。如康熙的珐琅彩大多为色地,有花无鸟;雍正的珐琅彩彩料更为丰富;乾隆时期出现了粉彩瓷和珐琅彩瓷之间的作品。七、款识:康熙时期落款为“康熙御制”四字楷书,加双方框。雍正时期的款识也有两种方式,一为仿宋体,一为楷书体,均由四字组成外加双方框,仿宋体是“雍正年制”,楷书体是“雍正御制”。乾隆的款识只有“乾隆年制”四字双方框形一种,乾隆有蓝料也有褐色料款。
相传历史上在我国江西瓷都左近,曾有一产胡姓人家,世代烧瓷为生。他家的瓷制品因 为精巧得到了百姓的欢送,也就惊扰了官府。乾隆南巡时他的臣子将胡姓制瓷献给皇上,得到皇上大大赞誉。大臣想让胡姓人进宫专为皇上和皇宫制瓷。 由于种种缘由姓胡的不愿意进宫,于是大臣们在宫里特设一个窑,依照胡姓人的烧制办法烧制出了精巧的珐琅彩瓷器。为了表宫里与民间的不同,也为了显现这种瓷器的出处,有人就将“胡”字拆开,将专为宫中烧的这种珐琅彩瓷器叫做 “古月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