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都文艺】作者:尹贤《 风清景美,语近情遥——读《横山避暑四人吟咏集》》总900期2021年249期⑤

请点⤴ 新京都文艺关注公众号!

喜欢常来看看!这里有您更精彩!

(点上面播放按钮可赏听音乐哦)

风清景美,语近情遥

——读《横山避暑四人吟咏集》

作者:尹贤

万龙生先生微信发来《横山避暑四人吟咏集》,好得很!

横山,在重庆市綦江区,不知何时成了避暑胜地,2020年8月,身居“火炉”重庆城的万、王、周、曹四位诗人,被吸引来了。他们一边享受清凉,一边吟咏横山风光,于是有了这个诗集。全集不到三十首诗,数量少,但质量可观。作品以诗人年齿为序。

(一)

首先,是王端诚生生的十四行体整齐式三首。

第一首是《清风场遣怀》,每行九言。场,是川人所称的集镇或街市。清风场想来紧邻横山或在横山之内,写山必写场。人们知道,写诗最好不犯题,即正文不重复与题名相同的词。此诗不然,几乎每节都有“清风”“清风场”的字样,凸显了主题,却不使人嫌重复累赘。

首节交代事由,直入本题:“驾驭着清风登山出游 / 有座清风场新修如旧 / 深深小巷正引我步履 / 沙沙叶语又伴我吟呕”。四句(行),写了清风场的形貌,交代了此行的状况和目的之一—写诗,精炼而意象丰富。“修新如旧”,无铜臭俗气,清风场有清风。“沙沙叶语”,显出清风吹拂的街巷景色,天人和谐,树叶催人写诗,人即兴吟咏。

第二节,不着痕迹地交代此行是为了避暑:“清风场清风徐徐不休 / 是夏天最豪华的享受 / 向山神商借几丝细雨 / 恰好在此与秋天邂逅”。首句写地,次句写人的美好感受,影射到世俗社会。后两句特别精彩。常语不过说这里有时有点小雨,诗人却说什么向“山神”借雨,山神不愿借,而是“商借”,借的是“几丝”,好珍贵希罕的细雨啊。暑热天“恰好在此与秋天邂逅”,多么幸运幸福!

第三节推开来,写场外的大景:“清风场清风阵阵吹透 / 吹向场边秋熟的田畴 / 临别时带走一片清风 / 相伴着同向天涯远走”。强调一下清风在大自然农作物上的伟力,为转写清风在社会官场的意义而过渡。徐志摩再别康桥是“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我”别横山时,却是要“带走一片清风”。

尾节承接上文,收束全篇,显露题旨:“问悠悠我心欲有何求 / 愿公仆人人清风两袖”。上文说那么些清风场、清风,原来为了最后抒怀,表达民心,渴望消除大地上的贪腐,使自然景物融入政治理念。这就完成了题目所示的“遣怀”,无此则“怀”不“遣”。

此诗细腻委婉,意象纷出。第二首《横山赏风》,第三首《横山“星空酒店”戏题》,另出心裁,都能新人耳目。

(二)

龙生先生诗七首。大约有意提倡新诗格律体行数的多样化吧,其中一首是十四行,一首“柔巴依”,其余是八行、十行,或更多。

开头一首《心向横山》,写启程之前。全诗四节,五、五、五、四,共十九行,每行七字(标点在内)。前三节:“在这炎热的地方 / 怎能不向往清凉 / 啊,横山,横山 / 那里有山风习习 / 那里有山泉丁当  // 在这单一的地方 / 怎能不向往多样 / 啊,横山,横山 / 那里有路的盘旋 / 那里有鸟的鸣唱  // 在这逼仄的空间 / 怎能不向往宽敞 / 啊,横山,横山 / 那里有蓝天白云 / 那里有远山如浪 ”。三节句式雷同,重复“ 在这…… / 怎能不…… / 啊,横山,横山 / 那里有…… / 那里有…… ”,这是受了《诗经》和民歌的影响,采用了复沓的修辞手法,语句较短。

复沓,有其特殊的作用。试想,如去其重复,将这15行归并成几行,效果会打怎样的折扣。复沓,同类不同义的几个词语谁前谁后,不是随意而为。此诗,首节必先说原住地“炎热”,由炎热才向往横山有清风、山泉;次节说城市生活“单一”,因而向往横山山路、鸟鸣;第三节说居室“逼仄”,因而向往横山的蓝天白云、远山。以视野和空间而论,三节大致是由小而大、由近而远。

诗的第四节变了:“横山啊横山!为什么 / 没见你就像故交一样 / 横山啊横山!请接受 / 从我心中流出的诗行”。由每节五行突变为四行,并改变了句式、节奏和语势,以热烈的赞美总括前文,结束全诗,余味不尽。

此诗阔大舒放,平易亲切,选择和摄取的景物是典型的、优美的。

他另外一首《题花仙谷》,两节各四行,九言整齐式。首节“在山间这片宽阔缓坡 / 邀请玫瑰海棠们做客 / 当这些花仙翩翩起舞 / 树上的鸟儿纷纷唱歌”。用拟人修辞法,移情于物,物我同乐。第二节锦上添花:“还有个小湖清波粼粼 / 期待加盟的鸳鸯天鹅 / 到那时也许游人如织 / 这片缓坡便不再辽阔”。“加盟的”三字分外有味。树上水里,植物动物,一片生机。其实这可能都是诗人想象之景,当时见的或只是谷、坡,一个“邀请”“期待”,门儿开开,就涌出可爱的花儿禽鸟来了。结尾机巧、幽默,宽阔的缓坡不再辽阔,如古人诗的首尾呼应。令我不解的的是“清波粼粼”,为何不用“粼粼清波”,让“波”做韵脚,两节都是一二四句押韵,不是更显得有规律吗?也可能是作者学律诗八句,第五句不入韵吧。

(三)

周琪女士的作品,是两组关于横山的四行体,每行十二字(标点除外),每首第一、二、四句押韵。前一组《初识横山》七首,写了山风、山路、山林、山里人等;后一组《走进横山·清风场》四首,写了拾禾屋等。她像写绝句一样,一首集中写一事一物,一时所见所感,不见枯窘单调,而是各有风采。

比如《山月》:“第一次发现你离我好近好近 / 好像踮踮脚就能够碰杯对饮 / 我登上清风场又惊又喜地问 / 你是否听见我心跳的声音”。它不仅是写月亮,更表明横山的清幽洁净,碧空如洗,所以才觉得山月离人特别近。“好像踮踮脚就能够碰杯对饮”,比喻妙,既表明近,又表明亲。接着进一步,直呼月亮“你”,问“是否听见我心跳的声音”,像恋人之间的对话,更是亲密。这诗用了口语,“好近好近”、“踮踮脚”、“又惊又喜”、“心跳的声音”等,准确、鲜明、生动,亦俗亦雅。

又一首《山岚》:“刚见你转出山坳将绿畴半掩 / 怎的眨眼间天地就混沌一团 / 我凝望身边若隐若现的树影 / 期待山鸟啾啾着从雾中飞还”。用了口语词如“刚见”“眨眼间”“身边”,又用了文言词“绿畴”“混沌”“凝望”等,二者水乳交融。写山间云雾飘緲流动,说“若隐若现的树影”不难,妙的是尾句“期待”(如万诗的“期待”),就出现了山鸟从雾中飞还,保持全诗画面的完美和动感。“啾啾着”,将象声形容词作动词用,试新,可以。作者作此诗,很可能想到陶渊明的“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可见古典文学对后人的滋养。

再一首《望田舍》:“打开院门,来这稻花香里坐坐 / 背靠着青山,与二三知己小酌 / 可思接千古,也可什么都不想 / 这么坐首,任谷穗在耳边摩㸺”。多么宁静和谐的一幅田园画!这可是作者“望”田舍。如真走进田舍小酌,恐怕不可能有“谷穗在耳边摩㸺”,再说谷穗有芒刺人皮肤也大不舒服。诗人写实而不泥于实,善于想象,可以无中生有。

(四)

曹建红女士作的是《汉语柔巴依三题》、《柔巴依组曲·横山九颐度假区印象》,各三首,每首四行,每行十二字(标点在内)。她的诗,多是前写景,后抒怀,叙议结合。

《清风场写意》:“小院院建在山坳坳的稻田旁 / 望田舍的风铃儿摇着稻花香 / 这里前世行侠江湖的栖身地 / 这里今生可以做梦的好地方”。“小院院”,“山坳坳”,久违了,可喜的口语!使我联想到贺敬之《回延安》的“树根根”“白生生”,多么亲切,散发着泥土的芳香。这里有“风铃儿摇着稻花香”,视觉与嗅觉相通,多美!后两行引发读者联想到许多事象。“今生可以做梦的好地方”,有说不尽的意思,堪称对清风场的最高的评价。“栖身地”是否改为“栖身处”好些,避免与下句“地”重复。

写度假区印象的最后一首是:“水边的鸢尾唱着风中的歌谣 / 草地上有美酒、甜果,你的诗抄 / 生活啊,是如此的幸福与舒缓 / 为什么我们还要去天堂寻找”。先声夺人,开头一句就十分优美。鸢尾,多年生草本,夏初开花,蝶形,蓝紫色,故鸢尾又称蓝蝴蝶。首句如说“在风中鸢尾唱着歌谣”也可以,顺畅无滞,可稍一倒装,“鸢尾唱着风中的歌谣”,略似李白的“飞渡镜湖月”,诗味就溢出来了。第三句说幸福、舒缓是过渡语;第四句作疑问句,“为什么我们还要去天堂寻找”,言止而意无穷。全诗丰富而有光彩,有波澜。仅用草地上的“美酒、甜果”“诗抄”,加上概括性的三四句,就像是显示度假避暑吟咏活动的结束,令人依依不舍,可谓以少少许胜多多许。

以上四友人的诗,都继承了我国古代近体诗的特点优点,言约意丰,语近情遥,含不尽之味。诗人们善于运用语言,使常语出奇,旧语出新,那么有诗意,那么动人,并且抑扬顿挫,悦耳动听。他们很注意押韵。四行一首或一节的诗,押韵处大多合乎我国绝句常规,不押韵的第三句末字平仄与前后韵脚字平仄相反,如建红女士《清风场写意》“平,平,仄,平”。现代灵活变通,可以平仄韵互押,如端诚先生《清风场遣怀》第三节,仍是一二四句押韵,四句末字却是“仄,平,平,仄”。

在这里,想顺便说一句“柔巴依”。四行十二言一二四句押韵的诗,不标出这个诗钵名也是可以的,如上举周琪女士的作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