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子》卷3民杂诗解因能非择君逸臣劳

《慎子》卷3民杂诗解因能非择君逸臣劳

题文诗:

民杂处而,各有所能,所能不同,此民之情.

君者太上,兼畜下也.下所能异,皆上之用.

大君因民,之能为资,尽包畜之,无能去取.

不设一方,以求于人,故所求者,无不足也.

不择其下,人才故足.不择其下,则易为下,

莫不容;多下,太上.君臣之道:

事事,而君无事;逸乐,而臣任劳;

臣尽智力,以善其事,而君无与,仰成而已.

事无不治,治之正道.人君自任,而务为善,

以先,则是代下,负任蒙劳,臣反逸矣.

故曰君者,为善,下不敢与,君争为善,

以先君矣,皆私所智,以自覆掩;有过则,

臣反责君,逆乱之道.君智未必,最贤于众,

未最贤欲,善尽被下,则不赡矣.若使君之,

智最贤,以一君智,赡下则劳,劳则有倦,

倦则衰老,衰则复返,不赡之道.是以人君,

自任躬事,臣不事事,君臣易位,谓之倒逆,

倒逆则乱.君苟任臣,而勿自躬,正名审分,

臣皆事事.君臣之顺,治乱之分,不可不察.

【原文】

民杂处而各有所能,所能者不同,此民之情也。大君者,太上也,兼畜下者也。下之所能不同,而皆上之用也。是以大君因民之能为资,尽包而畜之,无能去取焉。是故不设一方以求于人,故所求者无不足也。大君不择其下,故足。不择其下,则易为下矣。易为下,则莫不容;莫不容,故多下。多下之谓太上。
  君臣之道:臣事事,而君无事;君逸乐,而臣任劳:臣尽智力以善其事,而君无与焉,仰成而已。故事无不治,治之正道然也。人君自任,而务为善以先下,则是代下负任蒙劳也,臣反逸矣。故曰:君人者,好为善以先下,则下不敢与君争为善以先君矣,皆私其所知以自覆掩;有过,则臣反责君,逆乱之道也。
  君之智,未必最贤于众也,以未最贤而欲以善尽被下,则不赡矣。若使君之智最贤,以一君而尽赡下,则劳;劳,则有倦;倦,则衰;衰,则复返于不赡之道也。
  是以人君自任而躬事,则臣不事事,是君臣易位也,谓之倒逆,倒逆则乱矣。人君苟任臣而勿自躬,则臣皆事事矣。是君臣之顺,治乱之分,不可不察也。

【译文】

民众混杂居处在一起,各人做各人的事情,每个人的专长各不相同,这是民众的实际情况。人君高高在上,对下面各有专长的人材都能兼容并蓄。虽然民众的专长各不相同,但都能为君主所利用。所以,通达的君主把民众的各种专长作为自己治理国家的资助,尽力包容他们,精心培养他们,对他们不随便加以取舍。因此,君主不在一个方面寻求人材,所以君主的要求没有得不到满足的。君主对臣下不故意挑剔,所以各种人材就充足。君主不挑剔臣下,臣下就比较容易做事。臣下容易做事,国家的各种人材就没有不被包容的。君主能包容各种各样的人材,处在下面的人就自然增多。处在下面的人越多,君主的威望就越高。
    君臣之间应该怎样摆正关系呢?臣子要多做实事,君主用不着做实事。君主只要安逸享乐就行,臣子则要不畏劳苦地工作。臣子要尽心尽力把事情做好,君主不要参与具体事务,只坐享其成就可以了。这样国家政事没有治不好的,治理国家的正确道理就是这样。君主如果什么事情都亲自去做,与臣下争着干实事,这是代替臣下担负责任而蒙受劳苦,臣下反而安逸享乐。所以说,君主要是喜欢抢在臣下之先干实事,臣下就不敢抢在君主之前去做事,结果臣子都把自己的聪明才智隐藏起来。如果一旦有了失误,臣子就会出来责备君主,这是导致臣子背叛君主、国家出现祸乱的根源。
    君主的聪明才智,不见得比群臣高明多少,凭君主不怎么高明的才智,要治理好国家,用善来完全覆盖下面就不够了。假使君主的才智是最高明的,仅凭君主一人的力量让群下百姓富足,也是相当劳苦的。劳苦过度就会身体疲倦,身体疲倦就会衰老,身体衰老就无法履行职责,这样就会又回到老百姓得不到富足的老路上。因此,君主如果事事都亲自去做,臣下就会什么都不愿干,这样君主和臣子的地位就容易颠倒,这就叫作倒行逆施。国家出现倒行逆施,社会就会出现混乱。君主如果放手把具体实事都交给臣下去做,而不必自己亲自动手,那么臣下就会尽职尽责,这就理顺了君臣之间的关系。国家得到大治或大乱的分界就在这里,这是不能不明察的

(0)

相关推荐

  • 【第59期】音频学《论语·八佾篇第19章》孔子答鲁定公之问的侧重点在哪里?

    音频学<论语·八佾篇第19章>孔子答鲁定公之问的侧重点在哪里? 3·19  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

  • 论语: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3-19)

    鲁定公十三年,孔子55岁,时任鲁国大司寇.鲁定公常与孔子谈论君臣之礼.后由于孔子的主张不能推行,于是周游列国14年. 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 ...

  • 欲为君尽君道,欲为臣尽臣道

    译文.赏析 / 严勇.音频 / 张佳 译 文 想要做君主,就要尽君主的责任:想要做臣子,就要尽臣子的责任. 赏 析 这是孟子讲君臣之道的一句话. 孟子说:"圆规和曲尺,是方与圆的准则:圣人的 ...

  • 韩非子037难一第三十六

    [一] 晋文公将与楚人战,召舅犯问之,曰:"吾将与楚人战,彼众我寡,为之奈何?"舅犯曰:"臣闻之,繁礼君子,不厌忠信:战阵之间,不厌诈伪.君其诈之而已矣."文公 ...

  • 《淮南子》卷14诠言训诗解14君逸臣劳无为道体

    题文诗: 舜弹五弦,之琴而歌,南风之诗,以治天下. 周公殽臑,不收于前,钟鼓不解,以辅成王, 而海内平.匹夫百姓,百畮一守,不遑启处, 无所移也.君以一人,兼听天下,其日有余, 而治不足,使人为治.君 ...

  • 《尸子》卷8治天下诗解2至治因贤君逸功多

    题文诗: 故文王见,太公望也,一日五返;桓公之奉, 管仲者也,列城有数.此之所以,国甚僻小, 身至秽污,为正天下.郑简公也,谓子产曰; 饮酒不乐,钟鼓不鸣,寡人之任;国家不乂, 朝廷不治,与诸侯交,之 ...

  • 《列子》卷2黄帝诗解1至治非求真情自然

    题文诗: 黄帝即位,十五年喜,天五戴己,乃养正命, 娱其耳目,供其鼻口,憔然肌黣,其昏昏然, 五情爽惑.又十五年,忧国不治,竭其聪明, 尽其智力,营百姓亦,焦然昏然.黄帝喟曰: 朕过淫矣,养己治物,其 ...

  • 《慎子》卷8逸文诗解7得常者济圣使民寿

    <慎子>卷8逸文诗解7得常者济圣使民寿 题文诗:吾未生时,焉知生乐?今吾未死,焉知死之, 为不乐也?生不足使,利何足动?死不足禁. 害何足恐?明死生分,达利害变;目观玉辂, 琬象之状,耳听 ...

  • 《慎子》卷1威德诗解1使民自助得助博王

    <慎子>卷1威德诗解1使民自助得助博王 题文诗: 至天有明,不忧人暗,辟户牖焉,必取己明, 则天无事;至地有财,不忧人贫,伐木刈草, 必取己富,则地无事;圣人有德,不忧人危, 百姓准上,而 ...

  • 《孔子家语》卷30五刑解诗解1制度知止明丧祭民孝朝聘明义乡饮酒礼明长幼序

    题文诗: 冉有问曰:古者三皇,五帝不用,五刑信乎? 孔子对曰:圣人设防,贵其不犯;制五刑而, 不用所以,为至治也.凡民之为,奸邪窃盗, 靡法妄行,生于不足;不足也者,生于无度. 人无度则,小者偷惰,大 ...

  • 《慎子》卷8逸文诗解6至法不阙至公至义

    题文诗: 鹰也善击,然日击之,疲无全翼;骥也善驰, 然日驰之,蹶无全蹄.万钟之禄,能辞于朝, 而拾一金,于无人地;百节之礼,谨于庙宇, 而驰一容,于独居余.盖人情故,狎于所私. 不肖者不,自谓不肖,而 ...

  • 《慎子》卷8逸文诗解5法合人心依法而治

    <慎子>卷8逸文诗解5法合人心依法而治 题文诗: 小人食力,君子食道,先王之训.故常欲耕, 天下人食,然一身耕,分诸天下,不能人得, 一升之粟,不饱可知.欲织而衣,天下之人, 然一身织,分 ...

  • 《慎子》卷8逸文诗解4君明臣直政治惟义

    <慎子>卷8逸文诗解4君明臣直政治惟义 题文诗:桀纣天下,四海皆乱,关龙逢者,比干不与, 谓之皆乱,乱者众也;尧舜天下,海内皆治, 丹朱商均,不与辅焉,谓之皆治,其治者众. 君明臣直,国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