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笔记:刷手机坐地铁
梁东方
把火车搬到地下,有这样的最初的设想的人的疯狂,其实是一点也不亚于文学家阴暗地将未来的人类描绘成生活在地下的耗子的想象的。而这种疯狂的技术主义想象真地就成了现实,而且成了后来这多少年的社会发展中日趋成熟经久不衰的城市时尚。
只因为地铁适应了人类生活在人口越来越集中的城市里的空间需要,为日益拥堵的城市提供了一种几乎可以说百分之百会准时的可靠交通方式。在汽车时代里,稍微大一点的城市都有从一端到另一端的无力感:不仅用时不可估量,而且抵达的过程充满了一次次等待,这使得本来地理距离并不遥远的两点之间的人际关联、面对面联系,很难实现充分的确定性。在这样的情势下,地铁是一种最现实的可靠方式;至于早就在设想的飞行,直升飞机或者陆天两用汽车的飞行方式,则因为航道与载客量的问题而依然难以真正落地。
在曾经很长一段历史中,北方城市里只有北京有地铁——天津的地铁是后来才有的,而且通车里程非常有限。北京的高大上的一种最直观的表征就是它的环形的2号线和一条线的1号线地铁。那时候的地铁是单一票价,一张比公交车略高一点的车票可以随意在地下坐地铁走到最远的一站,甚至再坐到另外一个方向最远的一站。
以这样参观心态来专门坐地铁来感受来享受的人,其实是大有人在的。开始是本地人,后来就主要是外地人了。儿子小的时候到北京,离开的时候已经到了北京西站了,他突然提出要求想去看看地铁。于是又专门到军博下到1号线里坐了一站地,然后又掉头返回军博。算是儿子第一次见识了一下什么是地铁,以及地铁的乘坐流程。不期然之间,成了他的那次北京之行的重大收获。
人类对于崭新的技术,尤其是实用类的交通技术的兴趣具有一种天然的爱好与兴味,不单是求知欲旺盛的孩子这样,成年人也一样不乏乐此不疲者。不是总有一批紧跟手机的更新换代而换手机的人吗,除去时尚炫耀的成分之外,他们对于新技术的使用的持久兴趣,自然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如今北京的地铁越修越多,外地的地铁也从无到有,有越来越多的城市加入到了地铁城市的阵营之中。不过北上广深这样的地方即便是在地铁领域里,依然还是有自己领先的因素:不单是四通八达的通车里程,更有最新的刷手机上车的技术应用。
在北京乘地铁的方便之中始终有一种不方便就是需要买票,这句话听上去十分荒唐,其意思其实是说买票的时候因为排大队而耽误时间的麻烦。在以前单一票制的时候,一律都是一个价钱,买票还省些时间,后来改成了按照历程买票,就需要以自己的目的地车站为准花不一样的钱买不一样的票了。尽管有了自动售票机,但是因为零钱问题那也不总是很方便,还是脱离不了人工售票。人工售票就需要跟售票员说好去几号线的什么什么站,这在熟悉地铁的本地居民来说不难,但是对于初来乍到的人就有相当难度。往往是一边看着地图一边试着说出那总也说不出的站名来。这就使得每个人买票的时间都延长了。
虽然可以事先买卡,可以持卡直接乘车,但是买卡却也不容易,退卡就更难了。为此还专门出现了退卡的黑市,到处都有收卡的小广告。是针对人们不愿意花时间去那几个仅有的退卡点去退押金的普遍现象,私人见缝插针地收卡再去退卡的买卖。在这样的买卖里,卖卡的乘客自然是要损失一部分押金费用的。
历史终于进入到了可以刷手机进站的这一天。开始的时候是总能得风气之先的南方城市,上海广州深圳先与大牌的手机支付类的品牌进行合作,在地铁刷卡机前,只要打开支付码即可刷手机进站,出站的时候再同样刷一次,自动结账。
北京的地铁终于也选择了一种手机支付方式,现在终于也在各条线路装备了刷手机的设备:一个略略高企的喇叭形状的玻璃罩后面是亮亮的扫描眼,只要把手机里的二维码对上去,就会有嘀的一声,与此同时进站出站的闸门也就打开,可以通过了。
而这一切的前提,就只是在手机上安装这种地铁指定的支付方式即可。这比现场买票或者去交付押金买卡,都具有显然的优越性。其快捷方便利索省时的特点,尽显技术进步的优势。让人实实在在地体验到了技术进步改变人类生活这句话的在自己这里的最具体含义。
任何技术的进步都会带来文化上的改变,支付方式上的这种现代化变化,让人告别了排队的耗时耗力,告别了说不出不熟悉的地名的尴尬,还提高了行动的自由——你只要还没有出站就可以随时改变主意去往任意临时想去的一站。这是对人的自由度的限制的一次释放,是又一种不被干涉的自由的好感觉的所由来处。
在人口总数和人口密度越来越高的现代生活里,这样公共生活中的属于个人自由的释放,是对“人类发展反而限制了人类个体的自由”的悖论的一次小小反拨,其价值和意义,其可弥足珍惜之处,怎么说都不为过。
不禁这样设想:未来,会不会有刷一种支付码,就可以乘坐和使用包括共享单车、公交、地铁、火车、飞机等等天下所有公共交通工具的可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