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笔记:如何对待他人

梁东方

人是群居动物,从小到大都有一个如何对待周围的人、如何对待他人的问题。我们观察婴儿之间的自然反应的话,就会看到人和人之间从最初的凝视和感兴趣到很自然的推打之间几乎是没有界限的。自己和他人的概念就在这样的互相感受之中逐渐建立了起来,对方会争抢或者损害自己的利益的防范意识是一种动物本能层面的感知感受,这直接决定了人们最初的他人与自我的概念的确立。在这一阶段,与其说是防范他人,不如说主要是为了确立自我的概念和边界,明白在这个世界上什么是我。

在他人那里看见自我,这个本质实际上会伴随我们很长时间,乃至很多人已经成年也依然还是会看重他人对自己的看法,这个他人很多时候不是某些具体的人,而是整个人类社会;好像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在全体人类的视觉非视觉的监督之下。

我们一旦感受到来自某个人明显的敌意的时候,因为完全没有来由,所以往往首先想到的是其所在的阶层,学历和经历、从事的工作性质上的区分等等外在因素上与自己的不同,并由此上纲上线为阶层之间的本能冲突。

但是稍加观察就会发现,他的敌意固然是冲着你以及包括你在内的你的这种工作性质和人生经历的人的,可同时也是冲着与他同样经历和工作性质的人的。

怼所有其他不是他自己的人的人,这可能就是他的生存逻辑。固然,这个逻辑在他面对领导的时候无效。说白了,他是在对所有不是领导的人做发泄式的人格表现而已。

被低级本能挟持,貌似粗拉拉,一切以自我发泄为主,其实又非常精致地计算了自己的粗拉拉的成本。该收的时候就收,该低三下四的时候绝对低三下四。这是这种人可恶也可怜的写照。

更高级的大脑总是更倾向于和平。因为哲学观和俯瞰世界的角度使他们从容,使他们能够很洞悉一切地与包括对手在内的万事万物交流,哪怕对方处于一种冷漠的不礼貌的嚣张的甚至张牙舞爪的状态。

更高级的大脑是因为看透了世界和人生,才有了高远宏观的哲学观念,也不会拘束于一时一地一个人的态度等等。

与这一类因为后天的学习和领悟而有了哲学观的人不大一样,世界上还有很多多情而且柔和的人,智商一般也是比较高的,即便他们没有后天学习的机会,但是先天的就有着善根。他们可能是因为多愁善感而软弱的,甚至是委曲求全而懦弱的,但是天生的善良是他们最耀眼的闪光之处。他们的善意,正是自然地引导他人也以同样的善意回对他们的情绪线索。

暴力取胜是低级动物的简单思维的表现和结果。粗暴和简单相伴,持续的暴力行为往往意味着头脑发育上的某种疾患,甚至是智力上的某种障碍。达不到这种级别的其实还是大多数,大多数人的漠然之中有人性的自私的本能,也有气血不足生命力不旺盛的苍白甚至枯萎。这样的衰弱使他们面对一切都乏味无趣没有热情。

修改他人,让他人和自己一样,和自己想让他们成为的样子一样,是一些人不由自主的霸权表现,这其实也是一种原始本能。

有一种有点公权在握管几个人的人,这样修改的欲望会在会议上的以很“蛮横”的方式发挥出来,对于下属的、被管理方的近于歇斯底里的控制甚至“刁难”,更多的也许不是出于什么人性的阴暗,而还是这种要将所有的他人都修改成与自己完全一致的人的持续冲动:别人不爱打乒乓球那是不行的,因为我爱打;别人说话太慢是不行的,因为我说话快;别人没有毕恭毕敬那是不行的,因为我对我的上级就是毕恭毕敬……

当然,一般没有公权在手的人,试图修改的一般都是自己的家人和朋友,因为其他人他也很难施加影响,也无力施加影响。

在能施加影响的家人和朋友的范畴里,他们的这种原始本能往往会自然而然地在诸多细节上表现出来,成为和其他人产生矛盾与龃龉的源头。因为任何试图修改他人的努力,对于成年人来说几乎都是徒劳的,而把被别人修改成和自己一样的非理智也极其令人厌恶。

这一点在夫妻之间、在父母子女之间、在朋友之间,屡见不鲜。容忍的限度一旦被突破,最后的结果就只能是埋下苦果,甚至关系破裂。

有意识地克服也许每个人身上都存在的对他人的修改欲,不是用语言暴力、行为暴力,而是用行动、用爱、用默默的方式去影响他人,尤其是影响你可能最想改变的家人和朋友,这是理智在人类身上的光辉的显现。

而如果能承认这个世界其实必然是由多样性组成的,包括家人和朋友也不能完全和你一致的现实,你与他人的关系的和谐度也许才会真正得到提升。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