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笔记:软卧的尊严

梁东方

软卧和硬座和硬卧都不一样。

软卧列车员在对旅客说话的时候,使用“您”。这是一种非常明确的不一样,不一样从还没有上车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车厢外面站着的一个列车员,不查票只迎宾;里面站着的直接给换卧铺牌,并且告诉您您的铺位在几号包厢。

按照包厢号找到自己的铺位,随手拉上了门。有了这一道门,就有了可以封闭自己的小天地的自由与权利。

软卧卖票似乎也非常人性化,每个包厢都尽量分隔开卖,也就是说只要还有包厢,新来的一起买票的人,不管几人,都尽量去占用空着的包厢,而不是逐一按自然数去凑满已经有人的包厢,直到空着的包厢都有人了为止。

尽管最终很可能还是要与其他三人共用一个包厢,但基本上没有公共场合的那种陌生人互相簇拥在一起时的张力,很自然。一般来说好环境对人有约束、引导、暗示作用;陌生的旅客置身最多仅有四人的包厢,各自也都会文明些,低声、不喧哗,相对较少不戴耳机地外放视频音频。

当然,尽管这与硬座那边的情形已经形同天地、恍如隔世,但也还是能听到走廊里、隔壁乃至隔壁的隔壁服务员和送客上车的人互道再见的声音,

“别的您还有什么需要?”

“没有了,有时间到上海找我们!”

这样的回答在走廊里大声地响起来,字正腔圆,很是高亢。某些人在任何环境里都是高声,她们的高声往往是对旅行焦虑的一种掩饰,在软卧则很可能又是一种兴奋甚或不无夸耀的展示,坐上了软卧的展示。

果然,随后就是自拍的喧哗与上传朋友圈了的沉浸了。

现在,推车叫卖盒饭和各种饮料小食品的,只能隔着门了;自然也没有推销蓝莓的人到软卧车厢——好像也不能到硬卧车厢,他们一般都被限定在硬座的范畴内。相对便宜的座位等级,就直接意味着额外的广告推销的“打扰”;即便如此,价格依然是大多数乘客考虑的硬指标,所以即使硬座满员,硬卧、软卧也经常还是有富余。在价格面前,不享受“您”的称呼,不享受相对安静的环境和相对更有尊严的包厢,人们也宁愿忍受。

不过,人们的心理很怪,高铁二等座比软卧还贵,但是眼都不眨就会买的人还是很多,甚至热门车票、假期车票想买还还买不上;可一趟不是很热门的车次的软卧,却经常会剩下。

这是即如我现在前往的目的地这样乘坐7个小时和18个小时的区别;与通常非交通工具上的的理解不一样的是:同样的目的地,总是坐的时间越长的车次越便宜。

嗯,18个小时,不太短,可以有非常充分的时间来体验和观察一下了:软卧包厢小桌下面有插座,小桌上面有不锈钢热水壶,小桌位置的的窗户上还有一层纱帘,既能看见外面又不至于被外面的光刺了眼,关键是外面看不见你。你因此有了一种隔着窗纱被保护着面对世界的疏离之感,有了戴了墨镜一样的居高临下感。

这样旅途成了观光,有了观光的悠然和不被打扰,有了观光的惬意心态。

到站和开车都不再有事先的骚动与事后的长舒一口气,没有什么感觉就到了一站,又没有什么感觉就已经出发。这样没有有什么感觉就到了就又走了的连续旅途感,甚至会使人突然爱上火车旅行,爱上这种在日常的现实生活里断然不会有的无声无息的旅途感。

这是一种从日常的状态里解放出来的自由自在,是以前只有到了一定级别才会有的享受。因为坐软卧没有拥挤和喧嚣,没有因为各种各样的不确定而带来的惶恐和急躁,基本上有了容纳人的足够空间从而符合人的尊严的乘车感受。

在软卧车厢里,您可以不受打扰地乃至连贯地阅读思考和写笔记。写笔记时、看报纸时也不必在意周围的目光,因为周围的目光很少,而且从一开始似乎就接受了您的看报纸和写笔记的状态。这是一种有了人的尊严的状态,也就是曾经成为社会热词的那种,普遍也普通但是并非谁都有而是要努力让谁都有的尊严。

相比之下,硬卧似乎就还没有摆脱硬座的狭促,只是拥有了可以相对舒适的改变坐姿为卧姿的另一种镶嵌进车厢里的形式,还没有形成这种更高的基本空间尊严保障。好像再也很少有地方能让人这么频繁、这么直观的看到、体会到,如此因为票务等级的不同而直接出现的乘坐感受的差异了。这是钱给人带来的确凿的环境差异的典型场合,花出去的每一块钱的多寡都在物有所值的同时,立刻带来完全不同的感受。

软卧列车中的18个小时稍纵即逝,很快就到了不得不下车离开的时刻。下车的时候,它在感受性上所带来的丰富与享受,甚至已经不逊于即将到达的地方的任何一个景点了。

(0)

相关推荐

  • 传奇的“日本船”

    1993年9月13日 53次 北京-沈阳北 硬卧直特联合票 53.54次(北京-沈阳北)是曾经的四大直特之一,另三趟分别是京沪13/14.21/22.成渝95/96次.这趟列车最早开行于1954年,北 ...

  • 一人软包、多功能座...火车坐席到底有多少种?最豪华的还带独立卫生间!

    火车上有很多"奇奇怪怪"的坐席 估计你压根儿没体验过 他们的名字听起来就很特别,例如: 一人软包,是不是就像个包间? 多功能座,有啥"惊奇"的功能? 今天就带你 ...

  • 火车笔记:软卧的软与不软

    梁东方 一般理解,软卧的软是相对于硬卧的硬而言的,尤其是相对于硬座的硬,那就是更软了.其实主要还不是铺位本身的软硬度,而是说铺位所在的空间,以及每个铺位在空间占有上的多寡.软卧给每一位乘客的空间大于硬 ...

  • 火车笔记:软卧车厢

    梁东方 从候车室开始检票之前排着大队的时候,人们就已经有点争先恐后的意思.等检票的时候就有很多人迫不及待地加塞:从电梯上向下走的时候,有人会嫌电梯太慢,直接冲下楼梯去.虽然手里有票,票上有座位号,但是 ...

  • 火车笔记:关于K233漫长旅程的感慨

    梁东方 在如今还可以兑现的关于公共交通中漫长的旅程的想象中,大约长途运行的绿皮车是唯一的例证了:尤其是那些等级较低,逢站必停.逢车必让的绿皮车. 与大多数人都不愿意坐这样的车,除非万不得已都会花同样的 ...

  • 火车笔记:碗面何以成为火车上的标配饮食

    梁东方 不是谁公布过这一标配饮食,更不是有权威机构的什么认定,碗面之所以成为火车上的标配饮食仅仅就是出自大多数人的实践经验与观察观感.如果不在火车上冲一碗面,你就不能汇入特定环境下的普遍行为的入乡随俗 ...

  • 火车笔记:火车上的人们

    梁东方 长途漫漫,如何度过在火车上的时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人在火车上的表现,往往也是自己真实的人生状态最直观的说明.他们在狭小空间里的几乎被固定住的时间空间里的一切,都互相呈现在对方的目光里.耳 ...

  • 火车笔记:K233的漫长旅程

    梁东方 列车缓缓驶出,驶出水泥森林的城市:四月底的大地上麦田广袤,远山逶迤,白云低浮,正是北方一年之中最好的一段时间.在这样的景象里行驶,越是所谓漫长的旅程越好吧. 石家庄和上海之间相距一千一百公里多 ...

  • 火车笔记:在虹桥火车站放自行车

    梁东方 2010年,曾经骑车到还在建设中的虹桥火车站周围观望,想象这座庞大的火车站建成以后究竟是个什么样子.后来虽然在虹桥火车站下过车,但是因为是站内换乘地铁.大巴或者其他方向的列车而去,所以对于其外 ...

  • 火车笔记:人少的绿皮车

    梁东方 有一种情况是绿皮车,或者叫做普速列车比高铁动车还舒服的,那就是乘客少的时候. 不仅没有人挨人.人挤人,没有无法逃避的促膝而坐,没有下脚的时候必须小心谨慎否则就会碰到别人,而且很多人都可以选择在 ...

  • 火车笔记:你坐到里面去

    梁东方 短途坐普速车,价格只是高铁的三分之一,而时间也只多出来四十分钟.到站还是市中心,而不是远在郊外的高铁站,所以还是很好的选择.不过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感觉普速列车的晚点越来越多,经常不是一趟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