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士榘上将回忆济南战役

一、济南大捷体现高超指挥艺术

1948年下半年,解放战争已进行了两年多,整个战争形势朝着更有利于我的方向发展,中国人民解放军已由解放战争开始时的一百二十万人增至二百八十余万人。部队的战斗力,特别是城市攻坚的能力显著提高。解放区空前 巩固和扩大,山东境内,除济南、青岛、烟台等少数城市外,大部分已解放。

蒋介石反动军队的总兵力,则由解放战争开始时的四百三十万人,减少到三百六十余万人,正规军已不足二百万人,而且许多部队是被歼后重建的,许多兵是抓壮丁抓 来的。部队士气低落,装备落后,战斗力很差,内部矛盾加剧。此时,蒋介石被迫一方面采取“重点防御”的方针. 妄图据守战略要地,争取时间,以恢复其军事实力。另一方面则更多地出卖主权,换取美援和美式装备,以便反攻。

济南,又称泉城,是山东省省会,位于津浦、胶济两条铁路交会处,北依黄河,南靠泰山,是蒋介石赖以支撑 华北和山东残局的战略要地之一。它由守敌王耀武所部三个师九个旅另三个保安旅共约十一万人防守。敌军以内城、外城和商埠构成环形基本防御阵地,以城郊一百多个支撑点组成外围阵地。筑有永备型和半永备型的坚固工事。包 括飞机场在内的西守备区为设防重点,由整编九十六军军 长吴化文指挥整编八十四师及其军区独立旅、保安第四旅、 青年教导旅、青年教导总队等担任守备。在守备区(包括南门千佛山阵地)由第七十三师及保安第六旅等部防守,另 以保安第四旅等部守备齐河、长清、洛口、王舍人庄等外 围阵地,以第十九旅和三十七旅为总预备队。蒋介石计划 在济南遭我攻击时,以王耀武所部十一万人固守,以配置 在徐州地区的主力第二、第七、第十三等三个兵团二十三 个旅约十七万人随时北援解围。

1948年7月,华野我军在外线赢得豫东大捷,在北线攻克兖州后,中央军委和毛泽东主席曾多次发电华野,指示和磋商攻济打援问题。根据中央军委指示精神和当时情 况。华野拟定了三个作战方案上报军委:(一)集中全力转到豫皖苏及淮北路东作战;(二)以必要兵力阻援,集中主力攻占济南;(三)攻济与打援同时实施,但有重点地配备 与使用兵力,分两个阶段作战。中央军委于8月12日复电华野,指出:9月作战,预计结果有三种可能。第一,打一个极大的歼灭战,既攻克济南,又歼灭第五军等大部分援敌。 第二,打一个大的但不是极大的歼灭战,既攻克济南,又歼灭一部分但不是大部分援敌。第三,济南既未攻克,援 敌亦不好打,形成僵局,只好另寻战机。对战役指导思想 和作战方针,军委倾向于攻城打援、协作分工,以达到既攻克济南又歼灭一部分援敌之目的,即采取第二个方案,争取上述第二项结果。随后,中央军委又多次强调,此役关系基大,必须集中华野全力,指出作战目的主要是夺取济南,其次才是歼灭一部分援敌。并同意将苏北兵团大部由 两淮北调到鲁南参战。但在兵力部署上,指示不应以多数 兵力打济南。对战役的发展,可能有三种情况:一是在援 敌距离尚近之时攻克济南;二是在援敌距离已近时攻克济南;三是在援敌距离已近之时尚未攻克济南。要首先争取 第一种可能,其次争取第二种,再次应有办法对付第三种。 攻济部队应以山东兵团全部,再加西线兵团一部组成,首 先置主力于西面,集中优势兵力攻占飞机场,断敌空援,尔后依战况发展将主力用于最利发展的方向。打援、阻援部 队应位于正面,即在运河以东之邹县、滕县和运河以西之 巨野、嘉祥地区,并在此处构筑几道防御工事,以阻击与歼灭援敌。

为策应华野攻济作战,中央军委又指示中原野战军进行有力配合:以一部兵力割歼平汉线中段之敌;以一部兵力攻徐州东南部外围之敌;另以几部兵力向徐海、徐蚌、商兰之地发动破击,造成攻徐之势,以牵制徐敌使不敢北援。

中央军委和毛泽东主席作战指导思想和作战方针越来越明确清晰,作战部署亦愈加科学缜密。华野前委扩大会议纵队领导同志认真学习后,倍受鼓舞。很快下定攻济打援的决心,制定岀具体的作战计划,于8月31日上报中央军委,并于9月2日获得批准。

华野以总兵力的百分之四十四(约十四万人)组成攻城集团。分别由第三纵队、第十纵队和鲁中南纵队一部组 成攻城西集团;由第九纵队及渤海纵队组成攻城东集团;以 两广纵队及渤海军区部队在冀鲁像军区部队配合担任扫清外围之敌的任务;以第十三纵队为总预备队,以上各部由山东兵团统一指挥打援阻援方面,以第四纵队、第八纵队及冀鲁豫军区独立第一旅、第三旅组成阻援集团,于 金乡、巨野、嘉祥地区,利用已构筑好的坚固阵地,阻止可能由鲁西南地区北援之敌。以第一、二、六、七、十二纵队和鲁中南纵队一部以及中野第十一纵队,组成打援集团,由华野司令部直接指挥,于战役发起前,进入津浦路兖州、邹县段两侧,待援敌进至邹县以南地区时实施突击。 各地方武装则积极对付散敌,并封锁敌人,破敌交通,扰敌后方,牵制敌人兵力,配合主力作战。

1948年9月9日至13日,我各攻城部队隐蔽地向济南开进。15日夜,东集团于行进间攻占龙山镇、三官庙。16 日晨,西集团以一部兵力包围了长清城,主力进至长清东 南之朱村、.讲书院地区。这时,王耀武刚从南京归来,他根据情报判断我主攻方向在西面,即令其总预备队第十九旅调至飞机场以西之古城方向,将第五十七旅由张夏、樹山等地撤入市区,准备增援西郊。

9月16日夜,济南战役正式打响。17日,我西集团之第十纵队攻占了藤槐树屯、筐李庄、杜家庙。第三纵队攻占了琵琶山、双庙屯、陡沟桥。这两个纵队分别向飞机场 等要点逼近。鲁中南纵队攻占了仲宫、双山头、雀马庄。两广纵队及野司警卫团攻歼了长清之敌。齐河守敌弃城南逃, 该城为我冀鲁豫军区部队占领。我东集团渤海纵队一部围攻王舍人庄等地之敌,主力迅速西进,攻占了卧牛山、祝 店、辛店等地区。渤海军区部队攻占了鹊山、洛口。第九 纵队一举攻占了敌人自以为至少能坚持半个月的济南东部屏障茂岭山、砚池山、回龙岭等要点,给敌人以极大震动。 17日晚,王耀武恐战线过长被我割歼,便放弃外围防御地 带。乘敌收缩之机,我迅速向敌外围主阵地猛攻,乘胜攻克窑头、甸柳庄等地。

9月18日,我西集团第十纵队攻占古城、常旗屯,歼敌一部,继续向玉府河以东发展。第三纵队攻占仁里庄、玉 皇山、簸箕山等地,歼敌第八十四师一部,并以炮火控制 了飞机场,迫使敌人中断了空运,使守城敌军陷于混乱,军心动摇。与此同时,鲁中南纵队占领了党家庄、岳而庄。第十纵队也以一部北攻,占领了石方峪和康而庄。

9月19日晚,面临覆灭命运的敌整编第九十六军军长吴化文,在我强大的军事压力和政治攻势下,率部三个旅两万余人,举行战场起义。我西集团乘势疾进,于20日拂晓全部占领了商埠以西、以南阵地。东集团也攻占了燕翅山和马家庄,主力直逼东城垣。至此,我已扫清敌外围据点,从四面完成了对济南市区的包围。

我军高速度的进攻和吴化文的起义,迫使王耀武考虑 弃城突围,但蒋介石却令其坚守待援。中央军委和毛泽东主席及时电示:“为预先准备在我军攻入城内,王耀武率其死党突围而出分路逃窜时,全歼该敌勿使漏网起见,你们应在其主要逃路及次要逃路,近距离及远距离,布置多层堵击力量。'并指出除由正规部队负责外,应布置各通路之 地方部队及民兵节节堵击。华野前委遵照电示,即令攻城兵团迅速向商埠和城垣攻击,并布置兵力防敌突围;同时 重点研究和调整了歼击徐州北援之敌的作战方案和有关部署。

9月20日下午六时,我西集团各纵队同时向商埠实施突击,多路突破敌阵地,向纵深发展。当天,东集团各部继续肃清城外残敌。

9月21日,第三纵队歼灭了据守伪省党部的青年军教 导总队一部后,包围了第二绥靖区司令部守敌。第十纵队一部自商埠以北之无影山突入宫扎营,歼敌一个团,继而 突入商埠东部。第十三纵队及鲁中南纵队分路向东北猛插, 歼灭了省立医院守敌一个团。战至黄昏,完全切断了商埠 敌人的退路。

9月22日,经过激战,商埠守敌被我全歼。与此同时,我东集团在炮火及坦克支援下,也肃清了城外敌人地堡群, 逼进城边。为了不使敌人有喘息机会,我攻城各部于22日晚十八时三十分,在强大炮火掩护下,分路向敌外城发起攻击,经连续炸破,勇猛突击,迅速拿下了外城。

9月23日十八时,我攻城兵团积极准备内城攻坚战, 在炮兵进行一个小时的火力轰击后,各部队立即对内城发 起攻击。王耀武督其残部拼命抵抗,战斗异常激烈。我第 九纵队由东门南侧突破,一个连登上城头,但因桥被打断, 后续部队上不去,血战一个小时,牺牲很大。我第十三纵队第一零九团两个营突破城防后,遭敌连续反击,经过两 小时激烈争夺,仅两个连突入内城,突破口亦被敌重占。第三纵队因所占阵地遭敌空袭和炮火袭击起火,又受电力公司驻敌火力侧射,突击西门未能成功。在此紧急关头,我攻城集团首长冷静分析敌我双方情况,认定我们虽困难但敌人更困难,决心重新组织突破。各级领导干部积极调整 部署,动员部队,集中火力于主要方向,于24曰二时二十五分,再次发起猛攻。九纵队七十三团经反复攻击,终于突破成功,占领了城东南角。24日拂晓,第九纵主力与渤 海纵队一部突入城内与敌巷战。第十三纵队在一0九留入 城的两个连队的接应下,也于24日拂晓突入城内与敌巷战。第三纵队随十三纵队方向入城,向纵深发展。

我突入内城后,按预定计划,东西对进,直插纵深。守敌虽然顽抗,终因抵不住我强大攻势而节节败退。王耀武见大势已去,化装潜逃。战至24日黄昏,我军全歼内城守敌,攻城战斗胜利结束,济南宣告解放。马鞍山、千佛山守敌分别于25和26日向我投降。

中共中央在给华东人民解放军的贺电指出广祝贺你们 解放济南歼敌十万的伟大胜利。你们这一勇敢、果敢、敏捷的行动……证明人民解放军的攻坚能力已大大提高。胜 利影响已动摇了蒋介石反动军队的内部。这是两年多革命 战争发展中给予敌人的最严重的打击之一……”

中央贺电充分肯定了济南战役的伟大胜利及其重大影 响。济南战役的胜利,就其意义而言,它沉重地打击了敌 人的重点防御计划,使华北、华东两大解放区连成一片,为尔后我军发起的淮海战役的战略决战,创造了有利条件。就 其指挥来说,它生动地体现了毛泽东军事辩证法科学思想 的威力,体现了我军的高超指挥艺术,在中国人民解放军 的作战史上留下了光辉的篇章。

济南战役的伟大胜利,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总结:

第一,攻城与打援的辩证统一。毛泽东同志在《关于济南战役的电报》中指出:“目的与手段应当联系而又区别”,还说“此役作战的目的,主要是攻取济南,其次才是歼灭一部分援敌。但在手段即在兵力部署上,却不应以多数兵力打济南。”既然作战目的是攻取济南,就应当在兵力 部署即在作战手段上集中兵力打济南,为什么“不应以多 数兵力打济南”呢?其中包含了辩证法的道理.

如运用辩证法普遍联系的观点分析济南战役的敌情, 便可发现,济南是国民党的战略要地,若济南不保,则徐州将变为前哨,中原难保,南京也将受到威胁。所以蒋介石十分重视济南,严令第二绥区王耀武率十万重兵不惜 任何牺牲进行坚守,并将配置在徐州的主力兵团二十三个旅约十七万人准备北援。在此情况下,如我只看到守敌十一万,而无视援敌十七万,或只看到援敌十七万,而看不到守敌十一万,以及他们之间的联系,则是对敌情分析不 全面,由此而决定的作战部署也不会是正确的。

作战目的与手段密切联系,又有区别。济南战役的作战目的是攻城和歼灭守敌,阻援和歼灭一部援敌是次要目的。因援敌较守敌多六万,而且是主力,如我以多数兵力打济南,以少数兵力打援敌,则因援敌众多而阻不住,以致援敌逼近,使攻济时间不能保证,攻济势难成功。故打援虽为次要,但却是重点,应将多数兵力放在打援上,才 能保证实现作战目标。这既是目标和手段的一致性,也是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在军事上的具体体现。

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我打”与“敌援” 之间就相互制约。若我真打济南,敌人可能真援;若我不真打,敌则不一定真援。如我以两个纵队攻济,而以十多个纵队打援,则易被敌人看穿而不会真援,使我既难以攻城,又不易打援;如我集中多数兵力攻济而置援敌于不顾, 一旦敌人全力来援,则将使我陷入被动甚至危险境地。可见,我按照真攻城和真打援的方针去部署兵力,不管敌人是真援还是假援,我军都将处于主动地位。实践已经证明, 虽经蒋介石再三催促,援敌因我打援兵团严阵以待而迟迟不进。敌之增援计划终成泡影。我军则很快攻克了济南,取得了战役的胜利。

事物总是发展变化的,作战运动尤其如此。为此,充分估计到战役的发展变化,做好应急准备是完全必要的。以多数打援、少数攻城的部署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当阻援、打 援发展顺利,歼敌甚多,援敌无力,而攻城尚未得手时,可 从打援方面抽调兵力加强攻城。即使攻城已有把握,但尚不能很快解决战斗,而援敌则因被阻难以突击前进时,也 可从打援方面抽调适当兵力加强攻城。这样,就使我军能争取主动,万无一失。

第二,军事攻势和政治攻势的协调一致。在济南战役 两军对垒麋战正酣之际,有一条看不见的战线同时进行着 激烈的战斗,这就是济南市委地下党配合我华野攻城部队对敌军所进行的政治瓦解工作。在重点争取西北军出身的九十六军军长吴化文起义的工作上,做得尤其成功。

吴化文作为杂牌军一直不为蒋介石所信任,并驱使他与我军作战,以借我军力量将其消灭或削弱。而他多年与我军交锋,屡屡败阵,也认识到我军的厉害。我地下工作人员就抓住他这种特点,不断向他宣传党的政策,动员他弃暗投明。在当时我军攻城的压力下,1948年8月4日,他 曾派人与陈毅军长联系,“表示如条件成熟,即可配合解放 军行动,解决济南问题”。

在政策攻心的同时,再加上强大的军事威摄,这是促使吴化文向我转化的重要条件。因此,当9月18日晚九时和十一时,我主力部队先后两次发起攻击,歼其一个营之 后,吴见大势已去,终于率部二万余人起义,从而为加速战役进程,减少伤亡以及保存城市设施和人民生命财产作出了贡献。

吴化文能转向人民,政治攻势是必要条件,但没有强大的军事攻势,政治攻势的效果还是有限的。政治攻势只有和强大的军事威慑相结合,才能产生最大的效应,促其内因发生根本转变,由起义的可能性变为现实性。

第三,指挥我军和调动敌军的一致。战场情况瞬息万 变,战争指挥者善于利用敌人的失误所造成的空间差和时间差,使得指挥我军和调动敌军得到统一,这不仅是战争指挥艺术之高超,也是夺取胜利的重要一环。济南战役之初,当我西兵团于9月16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扫清肥城、平阴,包围长青,主力直逼敌飞机场时,王耀武判断 我主攻方向在西面,为保机场,慌忙调整部署,令其总预 备队两个旅西援。敌人这一调整,恰与我东面攻城有利。于 是我东集团乘势猛攻,一举占领了敌人的东城屏障茂岭山、砚池山两个主要据点。此时王耀武又认为我主攻方向在东面,慌忙中急令部队东调,这又造成我西兵团进攻的有利形势。18日,我三纵、十纵等部以炮火控制了飞机场,并占领机场以北地区,断敌空运。敌人两次失误所造成的空 间差,使我军东攻西击,得心应手,仅以两天时间就完成 了对济南的四面包围。在攻城战斗中,我军又紧紧抓住敌 人失误所造成的时间差,大大加速了攻城战斗。9月22日,我军经过激战攻克商埠后,王耀武判断我军需经三、四天 才能完成攻城准备,遂令加修工事,调整部署,以便顽抗。 为不使敌人稍有喘息,22日下午六时,我攻城集团自东西 两翼便发起了对外城的进攻,激战至23日下午,即攻克外城,直逼内城,只用了一天时间。这时的王耀武认为我军连战疲惫,至少要准备三、五天才能攻内城。正当敌人调 整部署,准备最后挣扎时,我军于攻克外城的当晚即发起 了对内城的总攻,战至24日下午,也仅一天时间便攻下内 城,解放济南。华野前委、山东兵团和各攻城集团首长能多次利用敌人判断失误,以奇兵攻其不备这也有赖于我军 指战员具有不怕疲劳、不怕牺牲、连续作战、勇往直前的 战斗作风。人民军队的这一特点,是与人民为敌的任何军 队所没有的。

第四,野战军和地方武装、基干民兵与广大人民群众 的整体协调。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军上下目标一致,与人 民群众血肉相连,由此而形成的野战军、地方武装,民兵 与广大人民群众的紧密结合,是人民战争的最典型特点,也 是人民军队最伟大的力量源泉.济南战役自始至终体现了 这一特点。我军“解放济南府,活捉王耀武”,“打下济南城,解放全山东”这两个口号响彻山东乃至华东大地,动员了全体军民。战役初期,苏北、江淮、豫皖苏、冀鲁豫、 鲁中南等军区武装,纷纷岀击徐州机场、陇海铁路,骚扰 徐州之敌,积极配合我打援集团,阻敌北援。在攻打内城的战斗中,华野前委、华东军区根据中央军委指示,命令 各军区地方武装和基干民兵作重点配置,以截击北逃之敌。

华东解放区广大人民群众,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组织领导下,掀起空前的参战支前热潮。仅鲁中南、渤海、胶东 三个地区,和华北解放区,就动员了五十万支前民工,一 万四千副担架,一万八千辆大小车辆,共筹粮一亿零四万斤,并筹集了大量的构筑工事的器材,设立了几百个转运 站。山东各地民工,不仅胜利完成了筹粮、筹物、修桥补 路,运送军械、弹药、副食的任务,并积极参军参战,.涌 现岀许多“武状元村'、“参军模范村”。当时送子、送夫、 送弟参军的景象十分动人。民工也勇敢参战,著名的“济南民工连”,百分之九十八的民工光荣立功。广大人民群众, 布下的天罗地网,威力无比,搞得敌人攻无门退无路。济南守军最高头目国民党中央执委、山东省政府主席兼第二 绥靖区司令官王耀武,和第二号人物绥靖区副司令官牟仲玲等人,均在乔装打扮,逃岀济南城后,被我地方武装和 民兵抓获。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同志提出“坚决、彻底、全部、干净”地消灭敌人的方针,就是建立在人民战争基础上的。只有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才能做到“彻底、全部、干 净”地消灭敌人。事实证明,野战军与地方武装、基干民兵和广大人民群众系统协调,组成一个整体,正是一种攻 无不克、战无不胜的最强大的战斗力量。

第五,战役中我军战术与技术的有机结合,也是取得胜利的一个关键性因素。济南战役是一场艰巨的攻坚战。战 前我根据淮海战役、开封战役攻坚的经验,向攻城部队提 岀两点要求:一是纵深配备,梯次前进。就是要以雄厚的 兵力,纵深的配备,在战斗中造成梯次进攻,使敌人无力 反击,使我军持续前进,这样才能插入敌人的心脏。二是 连续爆破,连续突击。攻城战中主要是搞好爆破,爆破必须具有连续性,如果炸开一个口子就停下来,势必给敌人 以喘息和修整阵地的机会,使我们要二进宫(攻),就会失掉战机。

总之,我军民作战的勇敢无畏,和中央军委指挥艺术的卓越巧妙,是济南战役胜利的根本原因。这次战役在我 革命战争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四十多年后的济南市,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人民生活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耸立在市区的解放图,正是济南和山东人民用以纪念济南解放者的。我作为华野前委成员和战役指挥者之当然永远不会忘记,在此战役中, 第三纵八师师长王吉文、第十三纵三十七师政委徐海珊等二千九百三十名将士英勇献身。他们是我党我军的优秀将 士,是人民的忠实儿子。正是由于他们的牺牲和奉献,才 赢得人民的解放和幸福。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这 种牺牲和奉献精神,仍然是我们事业成功和胜利的基本条件。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