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使用手册1.4
论语使用手册1.4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为什么是三省吾身
2反省时怎么才算是忠与信了
3传不习乎的意思是什么
1.三省并不是每天反省三次,三不是一个确数。
古代的书写载体麻烦(竹简)又昂贵(布帛),所以多数意欲传达的内容,主要靠口口相传。口耳传播要远远多过以文字阅读方式的传播,因此,使用数字来记载言语方便记忆以方便传播也就成了普遍的现象。
例如早期《洪范》一类的经典都有这样的现象。《论语》里面这样的现象也是处处可见。这里之所以会选择“三”,是因为在传统思想中有“数始作于一,终于十,成于三”的观念,《说文解字》里有“以阳为一,合阴为二,其数三”的说法,所以这个三不是一个确定的次数,不是反省了三回,而是反省到那个恰到好处的饱满状态的数。
2.关于忠信的标准有很多,比如说“尽己为忠”。也有说忠信是一个意思,这个不太可信,起码在曾子这句话的语境里如果是一个意思就没必要重复一遍了。
通说是:“忠当以心言,信当以言论”。心无私隐之谓忠,言有准实之谓信。但这里有一点要注意,无论是忠还是信,忠不是只在内心,信也不是只重于言辞,这里的“忠”必须有外显的行才能算是完成了“忠”,而“信”也要有内在的“诚”才可以称得上是信。怎么样算是“忠”了,如何才算是“信”了,这都需要在具体情境之中去加以动态的把握,并不是有一个抽象的四海皆可的有关于忠信的形式标准可以去套用,也不是完全没有标准的和稀泥。
3.“传不习乎”常见的解释是说:你要去向他人传此学问,必须要自己是对这个学问有所实践的。你要教给别人东西,你自己起码已经是身体力行的才可以。传又有“专”的意思,所以“传不习乎”的意思里面还有一层,就是你要传就必须对自己所要传的东西不但有实践层面的“习”,还要有“专”。所谓的“所业既专,习之又久”,才有资格去传。说白了,就是你要是对一件事情没什么专门的研究,没有一定的实践,就不好胡乱教育他人的。而今的世道,若是有人还能持收这样的信条,那真是善莫大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