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寿拔高了诸葛亮

陈寿拔高了诸葛亮      胡觉照

——诸葛亮怎样登上了神坛(一)

刘备死后,诸葛亮集军、政、财、文大权于一身达十二年之久,已经形成十分突出的个人崇拜,另有三个因素使个人崇拜得以深化。

一是庞大的国家机器对民众的严密控制。只有九十四万人口的蜀国,官吏竟有四万多,军队十五万,平均23.5人养一个官,并负担近四个士兵,在后方生产第一线的,只能是妇孺老幼了。民众供养了庞大的国家机器,庞大的国家机器反过来成为悬在民众头上的利剑,以妇孺老幼为主体的西蜀举国,难以形成反抗力量。

二是对外战争转移了民众视线,不满情绪容易转化为同仇敌忾,原本就不能代表自己的民众,更将战争的胜利结束,丈夫、儿子安归故里的希望,一古脑寄托在诸葛亮身上。

三是严刑峻法的威胁。诸葛亮将严刑峻法贯彻始终,使得百姓不满情绪只能藏匿于胸腹无法沟通,高压之下出舆论一律,出赞词颂歌。久而久之,这些虚假的赞词颂歌,就成了西蜀全体国民普遍的思维模式。这不仅仅是推理,有史实可以佐证。其子诸葛瞻任尚书仆射,才能平平,诸葛亮死时年仅八岁,不久即加拜为军师将军。蜀国民众因为怀念心中的神圣诸葛亮,也就喜爱其子诸葛瞻的“才思敏捷”了。朝廷每有一善政佳举,虽同诸葛瞻没有关系,但都会展转相告说:“这是他的主张呀”。(原文为“蜀人追思亮,咸爱其(指瞻)才敏,每朝廷有一善政佳事,虽非瞻所建倡,百姓皆传相告曰:'葛侯之所为也。’是以美声溢誉,有过其实”(见《三国志·诸葛亮传》)。

陈寿出生于益州巴西安汉县(今四川南充市),生于公元233年,诸葛亮死时年仅两岁,从学于蜀国典学从事谯周(相当于现在的教育部副部长或部长助理),出仕后任观阁令史。陈寿父亲曾是马谡参军,身份当是高级军官。军人的思维较为单纯,以建功立业,封妻荫子为目标,故崇尚战争,不可能认识到诸葛亮治国方略的错误。其父的认识必然影响到陈寿,优越的家庭环境,使陈寿无法了解到战争带给下层民众的深重苦难;陈寿的后辈身份和低微官职,自然生活在诸葛亮阴影之下;更加之诸葛亮死后,蒋琬、费祎、姜维等解决不了宦官黄皓的专权与胡作非为,陈寿也因不肯曲意阿附黄皓而屡遭贬黜,从而对诸葛亮就有了更多的崇拜与怀念,容易忽视其过失而追念功勋。所以在传记中发生了诸多偏颇,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其一,诸葛亮时代,西蜀是典型的战时经济体制,它的特点是一切服务于前线,一切都为了战争,民众的疾苦生死无暇顾及。然而在所有人的传记中,只字不提民众遭受的战争苦难,只字未提蜀国人口急骤下降的事实及原因,对第一次“北伐”中,前方将士7000多人的叛变;对第四次“北伐”中,牺牲和被俘10000多将士,《晋书·宣帝本纪》中记述得十分明白,而《三国志》却加以隐瞒。

其二,在记述诸葛亮治蜀德政时,结论性语言过多也过于抽象,并没有实例作支撑。这同书写其他人传记的手法颇为不同,也违背了治史的证据原则。显然,陈寿有着拔高传主的主观意向。

其三,为了塑造诸葛亮忠臣形象,陈寿立传有曲笔。在诸葛亮、诸葛均兄弟二人何以去隆中躬耕一节,陈寿曲笔下写了:叔父诸葛玄带着他二人去豫章(今南昌)接任太守职务,后来朝廷改派了朱皓,诸葛玄就带他二人去荆州投靠故旧刘表。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兄弟二人躬耕陇亩,隐去了南昌民众杀掉诸葛玄这一事实。

其四,为塑造忠臣形象,陈寿对诸葛亮有亏臣节的内容都隐瞒不书,好在后世从它处还能窥见一斑。自西汉王莽受九锡封公以来,九锡已成为权臣荡向皇位的秋千,是一个短暂的过渡态;如果说皇帝是蛾,受九锡之人则是蛹,是明日皇帝。诸葛亮在答李严书中,明白无误地说道:“若灭了魏国,杀了曹叡,将皇帝迎回故都,我和你们一同升官,到那时候,虽十锡都可能接受,况乎九耶!”南征回成都之后,仅以不足挂齿的功劳,诸葛亮已欣然接受了五锡,即:“金斧钺一具,曲盖一,前后羽葆、鼓吹各一部,虎贲六十人”。(见《三国志·诸葛亮传》裴松之注释)。同曹操比较,诸葛亮显得性急了许多,这些有亏忠臣形象的重大内容,陈寿在《三国志》中一概隐去。

陈寿对诸葛亮的拔高和隐瞒,已将传主推到了近似完人的地步。

关于后人指斥陈寿因家父被诸葛亮处以髡刑(剃光头发)而挟嫌报复事,是不攻自破的恶意中伤。陈寿在《三国志·诸葛亮传》中,将街亭失败的责任分剖得十分明白:“马谡背离诸葛亮的调度安排,做出了一系列错误的决定和部署”(原文为“谡违亮节度,举动失宜”)。其父是马谡参军,马谡的错误,同其父自然联系在一起。此段史料充分证明,陈寿不仅无报复之嫌,而且有自认父亲之短的美德。

(0)

相关推荐

  • 诸葛亮和曹操一样吗(三国演义与三国志)

    一看题目您就应该知道了,上一段说的那个三国年间两位拒绝接受九锡的人物其一是诸葛亮. 说正文之前,先说说诸葛亮这个姓氏.诸葛亮他们家祖上在山东瑯玡诸县居住,那会儿他们不姓诸葛,而是姓葛.后来他们举家迁往 ...

  • 诸葛武侯的“身后事”

    近来多写三国故事,引来朋友颇多议论.一日,有位朋友特意致电给我,对我讲述了一番诸葛亮病逝后并未得到后主刘禅厚待的事情.这个话题并不新鲜,其中争议也确实值得费些笔墨. 蜀汉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病 ...

  • 临难死义的诸葛瞻

    罗贯中笔下的诸葛瞻与史书的记述大体相当.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出兵武功,其间写信给诸葛谨,称"瞻今已八岁,聪慧可爱,嫌其早成,恐不为重器耳."(<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

  • 揭秘:蜀汉丞相诸葛亮为什么会被万世敬仰?

    诸葛亮为什么会被万世敬仰?我们从西晋史学家陈寿写的<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可以窥知一二,在相对真实.公正的史料中以及裴松之加入的些许注解资料里,我们会被诸葛亮身上所散发出的诸多优良品质而 ...

  • 陈寿为何贬低诸葛亮,现代学者击破谎言,原来陈寿蒙冤千年

    <三国志·诸葛亮传>中,陈寿在文中最后评价:"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指出诸葛亮连年发动战争,却不能成功,原因在于不善将略,没有应敌之才. 唐朝 ...

  • 曹操评价诸葛亮天下奇才。陈寿说诸葛亮长于...

    曹操评价诸葛亮天下奇才. 陈寿说诸葛亮长于内政,善统军事. 大唐军神李靖说诸葛亮攻必克,守必固. 房玄龄说:临机决胜,在平原地带,能够机变制兵,以步制骑的,这辈子也只知道一个诸葛亮. 唐太宗李世民:俺 ...

  • 陈寿认为三国最厉害的八位谋士:郭嘉、诸葛亮、法正无一上榜

    所谓谋士简单点说就是出谋划策和临阵军机决断之人,他们是主公身边军略上最重要的助手:三国时期不仅名将辈出,谋士也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冒出,历史上还没有哪个时期如同三国这样拥有如此之多谋略出众的谋士,他们的存 ...

  • 陈寿称诸葛亮不通军略,李世民君臣却不服,随后做了一件事!

    <晋书>(唐朝编修)讲述晋朝的兴亡,上至三国时期司马懿早年,下至刘裕废晋帝自立(420年),以宋代晋.但在这本史书中,对三国志的作者陈寿描述,却让人非常费解.在<晋书·陈寿列传> ...

  • 陈寿与诸葛亮有恩怨,《三国志》对诸葛亮的评价,算是客观的吗?

    陈寿在<三国志>中评价诸葛亮,治戎为长,奇谋为短. 首先陈寿是晋国大臣,也是晋国臣子史官身份评判诸葛亮,过于赞扬诸葛亮蜀汉,等同于贬低西晋,而且会被理解为含沙射影讽刺,晋国得国不正,这是抄 ...

  • 曲笔问题:陈寿对诸葛亮有偏见是真的吗?

    国家人文历史 2021/01/24 12:02 文|刘勃 <晋书·陈寿传>篇幅不长,却记录了陈寿的两个重大劣迹. 第一是向丁仪.丁廙的后代索米的事件.丁氏兄弟在曹魏有盛名,陈寿找他们的后人 ...

  • 陈寿掩盖诸葛亮身世,500年后真相大白,怪不得刘表瞧不上诸葛亮

    大图模式关于诸葛亮的身世,<三国志·诸葛亮传>中说的很清楚,就是一名门之后,兼官二代.那么为何刘表不请诸葛亮出山,难道看不起诸葛亮?500年之后,唐朝一本奇书,揭开诸葛亮的真实身世 大图模 ...

  • 《三国志》作者陈寿与诸葛亮

    <三国志>作者陈寿与诸葛亮 陈寿,四川南充人,出生于公元233年.陈寿出生时,身为蜀汉丞相的诸葛亮还在世,还在研制木牛流马.陈寿与诸葛亮几乎处于同一时代,甚至可以说是诸葛亮事迹的目击证人. ...

  • 正史中,诸葛亮到底有多厉害?看看司马懿、陈寿如何评价

    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虽然是按照三国时期的历史作为参照编写,但书中的内容和真正的历史并不高,其他都是作者罗贯中想象出来,或者是借用古代的案例强加进去,给读者营造刘备集团的无数光环.而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