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别再相信“熟人好说话”

人到中年,别再相信“熟人好说话”了。

你以为熟人更靠谱,殊不知,却正在被熟人“杀熟”,而且是甘心情愿,

你认定的“熟人”,或许只是一厢情愿。

不管是在流光溢彩的大城市,还是冷清落寞的小县城,很多人有一种“熟人”情结。

于是乎,买东西要去熟人的店铺,吃饭要去熟人的餐馆,剪头发做美容要去熟人的会所,就算价格并不便宜,但基于长期“合作”,也不屑于再去“砍价”,甚至还觉得是沾了“熟人”的面子,享受了老顾客的种种优惠。

由此延伸开来,那些工作上的熟人,不管是公事还是私事,也就少了几分难看的脸色,少了几分揶揄和客套,处理得干净利落。

甚至判断一个人人脉是否丰厚,熟人多不多就是一个很直观的标准。

可熟人真的就这么好“使”吗?越是经历得多的人,越是会给出否定的答案。

外出创业十余年的表妹告诉我,在人生地不熟的大城市,一开始谁都不认识,就只好按照规定和标准去建厂房,去建立生产线,让产品符合产业标准,看起来很难。但后来产品畅销市场,有了名气之后,跟很多部门也就熟络起来,他们时常来检查,有时有带着别的客商来考察,看起来给足了面子,但同时给予企业的各种硬性要求反而越来越多。

一旦某项指标不达标,该罚款的要罚款,该停产的要停产。熟人不但不会帮着说好话,还会充当“揭老底”的人。

由此,表妹说,所谓的“熟人”,说到底,就是一种利益互换的关系,只有双方都得到了想要的利益,熟人关系也才会稳定下来。否则,熟人翻脸,不亚于“釜底抽薪”,能够让对方在快速发展的路途上不得不按下“暂停键”。

打破“熟人”偏见,你会发现一个多彩的世界。

越是在一个开放的城市,越是认同规则的价值,熟人能够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少。

打个比方说,同样是购买米、油、肉、蛋等生活物资,在小县城或许好几年都在同一个代销点购买,时间长了,还能让对方送货。但在大城市,人们为了节省时间,或许更倾向于从网络上购买,商品会被直接送到家里来,只要品质有保证,商家是不是熟人根本不在考虑的范畴。

由此可见,一个人想要打破对于熟人的“偏见”,一方面取决于个人认识水平的高低,另一方面还取决于所在城市的开放程度。越是商业化水平越高的地方,越是充满了公平竞争的意识,在同等购买力的情况下,人们通过货比三家,能够选择到自己心仪的物品。

想要充分体验到这种不受熟人约束的社交自由,就需要让自己不断成长,敢于突破自己所在的舒适区,朝着理想的舒适区,去努力。

如果你对当下的“熟人”圈子已经感到厌倦,甚至深受其扰,其实是你的内心有了一个想要挣脱当下的强烈愿望。

熟人圈里的任何话题,在你看来,都是滑稽可笑的,都是无病呻吟,甚至认为那简直是在浪费生命。那么,就坚定你的想法,用坚实的行动去实现新的突破吧。

人到中年,不盲信“熟人”,要信任自己。

电影《大鱼海棠》中有一句经典台词“命运掌握在你自己手上。”在这短短的一生,我们总是在面临着不同的抉择,通过这些抉择,一步步走向自己想要的人生。

看起来,我们会受到外界的很多影响,在某些时候,也会随波逐流,也会人云亦云。但能够让我们成为自己的,或许就是一次与众不同的选择,从而,把我们和大多数人区分开来。

新年伊始,我的嫂子就个和哥哥大吵了一架,起因就在于哥哥辞去了公职,从事规划设计工作二十多年的他,跳槽去了一家私人企业,年薪六十万。但对于一直在公司上班的嫂子来说,赚多少年薪,都不如一份旱涝保收的稳定工作更可靠。

两人一个多星期没有讲过一句话,爸爸妈妈为此操碎了心,还使唤我这个小姑子来当“调解员”。到打心底里佩服哥哥的选择,也很是理解嫂子的担心,最后,各自给他们打了个电话,一方面是鼓励哥哥坚定地走自己选择的路,一方面是安慰嫂一切都会越来越好。

因为,哥哥和嫂子都是那种认定了目标,就头也不回的人。哪怕他们遇到失败和挫折,我也相信,他们都能用自己的办法扛过去。

既然,人到中年,还能遇到超越自我的机会,为什么不拼一把呢?

人生到了一定的年纪,赚钱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事情了,实现心中的梦想才是。而如果两者有重叠,把梦想可以当成一份事业来做,那是多么有趣的人生啊。

人到中年,“熟人”代表着过去,是自己一个人生阶段的总结。

日子继续往前赶,真正厉害的人,懂得让自己接触新鲜事物,结交新的朋友,实现新跨越。

不要因为熟人的不认同、不认可,而轻易地打消一个新的念头,很有可能,那就是另一个成功的开始。

作者:如风轻似云淡。

您的幸福,我的祝福。

图片源自网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