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潮州的绿皮三轮

在很多人看来,潮州这座城市的一切,似乎是与外界保持着脱离。这座城市里的人们,按着自身的节奏,慢慢地生活着。

改变,或者说剧烈的改变与这座城市并不贴切,但时代毕竟是往前发展的,所以一些有着特殊记忆的事物也在慢慢地淡出潮州的城市景象里。

比如,曾经穿梭于潮州城各个角落的绿皮三轮。曾经成了潮州的城市印记的绿皮三轮。

曾经最重要的付费交通工具

有多重要?它存在的重要性甚至超过了公交车、的士。

除了走路踩单车开摩托这些自己能解决的交通方式,大多数的市民出门首先会考虑到的就是三轮车。

上街买菜坐它,走亲访友坐它,到医院看病坐它,小学上下学坐它,逛个街坐它,一家子一同出去吃个饭也坐它。

坐位里挤满三个人,不够坐搬两张小凳子踏脚平板上还能再坐上两个人。大街小巷就没它到不了的地方。

潮州什么时候有了绿皮载客三轮车?

长光伯咨询了潮州市博物馆原副馆长、原潮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黄伟中先生,他提供了潮州人力三轮车从人力黄包车发展演变过程的资料:

据民国饶宗颐编撰的《潮州志》记载:潮郡清光绪三十四年已有南北公司创行人力车,到1931年,潮州贡生钟少石在西马路开设“开成”人力车公司,生意红火,这种人力车是由车夫拖拉的二轮车,代替了演袭至清末的舆轿,城乡到处都有“手车”(潮州人对它的俗称),也称“东洋车”或“黄包车”。

《潮州志》还记载:中日战事结束后,政府为提倡人道主义,有废止人力车(黄包车)改行三轮自由车之议。

但由于三轮车价格比较昂贵并未普及。

人力车公司上世纪五十年代公私合营,并入单车三轮车社(合作运输社),三轮车部在汤平路消防队隔壁,单车部则在西门外城基路西侧,至文革期间,仍然如此。改革开放后,单车运输式微,增加潮汕线客车服务,西门单车三轮车社改为西门车站至今。

黄伟中先生回忆说:“1965年起,我每隔一月,就步行至汤平路三轮车社雇一辆绿色漆三轮车去察院衙伯父家载祖母来我们猷巷家食伙头,直至1975年祖母仙逝。每趟好像是几毛钱,三轮就是绿色的。”

现在不少潮州的老照片中还能看到民国时黄包车的影像。

照片来源:越众历史影像馆

但新中国成立后人力三轮的影像却难寻觅。据黄先生的回忆,潮州的绿皮三轮,应该就是公私合营之后开始有的

六七十年代,整个城区也就那么寥寥一二十辆。直到改革开放之后,绿皮三轮车多了起来,到在大街小巷兜圈载客,它的平价及便捷,成了潮州人付费交通工具的首选。

八九十年代三轮车的数量在潮州迅猛发展,城市管理部门也将三轮车进行编号管理,据说当年能在路上看到的最大的编号是枫溪区一辆4999号的三轮车。但据官方公布的数字,最高峰之时,潮州注册的人力三轮车数量有二千多辆。而且还有部分没牌照的私车,潮州的街头或许有着数千辆的三轮车在跑着。

曾经的三轮车夫

满大街跑的三轮车夫们,很多是赶上了下岗潮,拖家带口没法外出打工,也没多少本钱做生意。花两千块钱办了买辆三轮车办个牌照合法载客,当自己的老板是不少人的最佳选择。

为了多赚点,他们早起晚归,烈日下大雨中,没日没夜。别人放假的时候,更是他们活最多的时候。春节期间不止客多,而且客人也会给更多的费用。

有时客多,有时客少,当三轮车夫的收入似乎一直不稳定。

而大多数的三轮车夫一开始的稳定生意是来自学生的包车接送,接送上下学一个月两百。几个读同个学校的同学还能凑一起包车。天天接送,哥哥姐姐长大不用载,继续载弟弟妹妹。

有些每天有规律外出的老人,也会包车。晨运、买菜、老友聚会,一个电话,三轮车夫随叫随,帮老人提重物,扶着到家门成了增值服务。

汽车站、公园门口、医院门口是三轮车最容易等到客人的地方。

特别是医院门口,有弥留之际的病人或是刚去世的病人急需拉回家,车夫老黄说:这种活一趟就能收好几百。拉完之后,红花仙草水把车彻底洗干净,自己身上也洗一遍,然后再美美地休息一两天。因为这一趟能当平时拉几天的活。

2004年潮州市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之后,游客渐渐多了起来,三轮车夫也有了另外一个身份:导游

他们会把游客拉个每个景点走马观花,边走边用潮普讲解。对于潮州古城每个角落每个故事,都能信手拈来,倒背如流。

这些历史典故,大都是车夫们你道听途说,也有的是积极去请教和学习,在聚集点等客的时候,他们还会互相交流着知道的故事,当然也会创造出新的故事。

单单仙佛造桥,在这帮朴实的劳动人民之中,就诞生了从韩湘子与广济和尚到八仙对阵十八罗汉的各种版本。

三轮车夫老李说:你不能指望他们这帮大老粗能有多深常识,只能是“大唔北光小唔北”。

绿皮三轮的困局

公共汽车、的士的存在完全没有撼动绿皮三轮的地位。但网约车及共享工具的兴起,让绿皮三轮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近几年来,共享单车、共享自行车、滴滴出租车等出行工具进入了潮州。

人力绿皮三轮为了生存,违规改装动力,安全性能变差,事故不断。甚至有的三轮车夫肆意宰客、将游客拉至购物黑店赚取回扣,严重影响了潮州的交通及旅游事业。

监管部门也针对这些问题大力整理,大量的违规三轮车被销毁。

绿皮三轮的数量急剧下降,截至2017年底,全市登记在册的客运人力三轮车为661辆。

2019年12月5日,一纸令下,潮州绿皮三轮走上了末路!政府对合法经营的绿皮三轮全部有偿回收,由特许经营单位投入150辆不同造型的红黑金配色的三轮进行运营。

新投入的红黑金配色三轮成了唯一的合法运营人力三轮车。

也就是说,所有的绿皮三轮从2020年开始就没有合法身份了。到此,潮州的绿皮三轮本该划上了句号。

夹缝中生存的绿皮三轮

本该划上句号的绿皮三轮,却还有着那些零星数辆,继续和执法人员躲猫猫。

还在踩着绿皮三轮的炯叔(化名)就是其中一个。六十多岁的他,已经踩了二十多年的绿皮三轮。

九十年代的下岗高峰期,他离开工厂,学骑两三天三轮后,花了七百多元办了三轮车证,就走街串巷的开始骑三轮营生。

2019年三轮车整改,他已经超过了规定的60周岁年龄,不允许踩新的三轮车了。

当阿伯问起,为什么现在已经到退休年龄了,还要出来骑三轮时,“现在还骑得动,就出来兜兜,既可以增加一些收入,又可以锻炼身体;而且人不能太闲,得有事做才不至于退化太快;而且附近有一些老街坊出行还是习惯坐三轮,大家都行个方便和熟悉。”炯叔笑笑说;“几年前客源多,一天下来,赚个两三百并不是难事,现在就不行了,一天下来赚几十或是百出元,有时还一整天空跑,没得赚。”

而且还有些外出工作生活的潮州人,回到潮州时,还会专门找他这种脚踩的绿皮三轮,坐着逛逛大街小巷,寻找儿时的记忆,寻找岁月的痕迹。

再说,现在还有不少不懂得使用网络但还需要外出的老人家,也担心像他这样的三轮车彻底消失之后,再也找不到合适的交通工具。

在长光伯心中

绿皮三轮似乎才是潮州三轮

它是潮州的一个烙印

见证着潮州发展

理应有记录它们的文章

所以

阿伯在潮州绿皮人力三轮

或将消失之时写下此文

或许很快,我们就会说声:

再见,潮州绿皮三轮

好文要等别人转你看?
(0)

相关推荐

  • 【盘点老行业之六十】黄包车

    黄包车,又称人力车,俗称黄包车,在过去交通不发达时,黄包车给人们的出行带来很大的方便. 上期我们介绍过手拉车夫,跟黄包车夫还是有所不同.手拉车夫是运货,黄包车夫是载人,两者虽然协同,但是相互独立. 原 ...

  • 老照片:50年代在北京趴活的人力车夫 靠收入可以养活一家三口

    1874年人力车从日本传入中国,最初被称为"东洋车".在北京最早拥有人力车的是清皇室成员,后来逐渐的被在北京的各国使馆和民众所接受,到民国时候北京城里已经拥有了上万辆的人力车. 在 ...

  • 话说旧京的出行

    明清时期,北京地区居民短途出行多靠步行,一些贵族.官员.富户乘轿子或坐驴马车者居多.说起轿子,无人不知,可分为俩人儿小轿,四人小轿和八人以上抬的大轿等.按用途又分官轿.民轿.喜轿.快轿等.那个时代,乘 ...

  • 景区中的印钞机“交通工具”

    无论景区的门票贵不贵,景区中的交通工具通常都是另外收费的.很多景区中的景点必须通过特定的交通工具才能到达,有些景观也必须在特定的交通工具上才能看到,所以,游客花在"行"上的景区内开 ...

  • 汉口史话 消失的人力车与顽强的“麻木”

    "一个伢的爹,拉包车,拉到巷子口,解泡小溲.警察看见了,三拳头.拉到火车站,丢炸弹,炸死了日本上十万."--汉口童谣 人力车,解放前叫黄包车.商贾的包车很阔气的,车杆两边有吊灯,车 ...

  • 坐三轮车游什刹海风景区,车工师傅持证上岗,服务收费明码标价

    坐车吗您?坐三轮车游老北京,带您在什刹海的胡同里转转吧!坐着人力三轮车游北京城老胡同,最早始于1994年.2008年5月,经过当地政府部门的规范整顿,西什刹海地区的人力客运三轮车胡同游被批准特许经营. ...

  • 逐渐消失的城市人力三轮车

    文|刘祯贵 疫情过后,成都旧书市场逐渐回归正常,开始按约定的固定时间摆摊.爱书人淘书,人气渐旺. 一个周末的凌晨早起,匆匆赶往旧书市场.逛了许久毫无收获,信步走到旧书市场内一旧书店,发现一大口袋装着各 ...

  • 【黄包车•70年】新泰茶栈洋人引进汉口第一辆人力车

    清末民初第一代人力车,1913年美国人克拉普雇人力车游武昌. 19世纪中后叶,中国的城市发展进入工业化和现代化的重要历史时期.长江.汉水交汇之地的华中重镇武汉,作为最早对外开放的商埠之一,城市公共交通 ...

  • 黄包车:中国最早的“出租车”,纯人力驱动,百公里油耗半袋大米

    黄包车记忆 关于黄包车,最早的记忆是在老舍先生的作品<骆驼祥子>中,黄包车作为老北京最显眼的交通工具,方便了一代人的生活,也成为了在城市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仅仅靠着一双腿,就可以跑遍全城, ...

  • 张建 | “耙的”,蹬出自己的事业来

    行脚成都 3991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2015年秋,一天我上班开的车忽然不得发动且是从未遇见过的现象,真是人忙马不快,车辆抛锚也会选在节骨眼上,我只得快步上街打的了. 见我招手的第一辆出租汽车没停,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