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读之三十一:《系辞上传》第三章古义另译
原文: “彖者,言乎象者也;爻者,言乎变者也。”
译文:《彖辞传》的卦辞,是依据卦象、爻象来解释卦义(不涉及爻义),并裁断其吉凶的。:《小象传》的爻辞,解说的则是六十四卦各爻的爻位的变化;阴阳爻的变化;阴阳之位的变化。(对所占得之卦,依据阴(小)阳(大)学说,既要通过把握卦辞,来正确理解处于不同位置的爻辞;也要通过把握不同位置爻辞的变化,来正确理解卦辞。)
原文:“吉凶者,言乎其失得也;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无吝者,善补过也。”
译文: 此处之吉凶、悔吝、无咎,是六十四卦及其各爻中最常见的断占之辞。本章就是通过对这些最常见的断占之辞的解释,表达《周易》的一个基本思想:趋吉避凶,迁善补过。
吉凶,本义当是善恶之意,讲的是人事变化中循道顺德的行为即得、背道逆德的行为即失的道理;悔吝,本义当是悔恨、悔过和恨惜、遗憾之意,讲的是人们的心态思绪,无论是悔过还是恨惜,都是因其在动机和行为中存在的、并被自己忽视的、各式各样的偏差引起的;无咎,本义当是完美无缺、万无一失、没有灾患之意,然而人之行为及其心态,缺失难免,关键是要善于对其缺失有悔恨之心,并从行为中切实改过自新!
原文:“是故列贵贱者存乎位,齐小大者存乎卦,辨吉凶者存乎辞,忧悔吝者存乎介,震无吝者存乎悔。”
译文:此处之“贵贱”,决非常人所说的“富贵贫贱”或“官贵民贱”,而是说当位即贵,失位即贱。阳爻居初、三、五阳位,阴爻居二、四、上阴位,称当(正)位;反之,阳爻居阴位,阴爻居阳位,称失(不正)位。当位之爻,象征事物发展合乎规律;失位之爻,象征事物违背规律。通常以此裁断吉凶(贵贱)。但并非绝对,尚须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如应位(和)与不应位(不和)的爻位分析理念,应位指每卦中上下两经卦的初与四位、二与五位、三与上位是相应的。相应的两位上必须是阴阳爻配对,称之“有应(和)”,方为吉(贵),如两位上的爻均是阳爻或阴爻,称之“无应(不和)”,则为凶(贱);如得中与失中的爻位分析理念,此处之“中”,即中位,它是指六十四卦每卦的二、五爻位,二位为下卦之中位,五位为上卦之中位。象征事物处于合理稳定状态。它往往决定卦的吉凶趋向。如六二爻(阴爻居二位),九五爻(阳爻居五位),既处中位,又是当(正)位,故称“中正”,当然是大吉大贵了;如相承(顺)与不相承(逆)的爻位分析理念。上下爻之间的比邻关系,亦往往影响爻义的吉凶。上爻对下爻而言,谓“乘”;下爻对上爻而言,谓“承”。上爻是阳爻,下爻是阴爻,称之阳乘阴,或阴承阳,这种比邻关系为顺,为吉;反之,阴乘阳,或阳承阴的比邻关系,则为逆,为凶;如爻位发展阶段说,初位象征事物发展的初始阶段,二位象征事物稳定成长阶段,三位象征事物由下至上、由内至外的关键阶段,四位象征事物发展进入高级或拓展的阶段,五位象征事物发展获得显著成效或身居高位的阶段,上位象征事物发展到出现“拐点”(旧过程的终点、新过程的起点)的阶段。总之,爻位间的变化,决定了爻义的吉凶贵贱,且对卦之吉凶有重大影响!
何谓“齐小大”?朱熹注释为:“齐,犹定也。小,谓阴。大,谓阳”。依此思路,“齐小大者存乎卦”,可初译为:确定卦的性质孰阴孰阳,要看卦形的构成。这是因为,八卦是三爻卦,从卦形构成来看,由下位爻中位爻和上位爻组成。乾卦,下中上三位均是阳爻(一),称纯阳卦;坤卦,下中上三位均是阴爻(--),称纯阴卦。震、坎、艮三卦共同点是只有一位阳爻,均属阳卦。巽、离、兑三卦共同点是只有一位阴爻,均属阴卦。阴卦为小卦,阳卦为大卦。六十四卦分别由两个三爻卦重叠组成,按阴阳说分类,六爻卦乾、震、坎、艮的上下(外内)卦均由阳卦组成,六爻卦坤、巽、离、兑的上下卦均由阴卦组成。剩下的五十六卦,其上下卦的组合方式,可分为上阳下阴和上阴下阳两类。卦性阴阳(小大)与卦形构成的关系,还体现在原卦内含的“交〈三、四、五爻组成的上卦)互(二、三、四爻组成的下卦)卦”中;还体现在原卦因变爻而形成的“之卦”中。按阴阳学说来解释各卦卦义(当然包括其爻义),因其上下(外内)卦(包括交互卦、之卦)阴阳(小大)组合方式不同,卦义亦自然各异了!
如忧虑所占人事时,出现“悔”、“吝”等裁断之辞,还不如在采取相应行动之前,心存正念、排除邪念,即具迁善补过之心;事中,循道顺德而为,知几察变,及时纠偏,慎言慎行;事后,即使曾占到过“悔”、“吝”之辞,仍会得到逢凶化吉的结果。
变有咎为无咎的关键,是要常存悔恨自已过失之心,并时有及时补正自已过失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