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合

这几天,儿子突然对这个积木感兴趣了。我以前教过他按照形状匹配,把积木一个一个地放入桶里,但是都无济于事。今天,当我把最复杂的那个拱形放入,他似乎一下子着迷了。反复和我抢这个拱形积木,尝试着放进去。可能人就是从这个时期,开始学习着让这个世界闭合,把那些窟窿填补好。我没有刻意去交他,我觉得这是人本能天性的一部分。皮亚杰说,儿童天生就是科学家,是的,这一次,他做这一种形状实验,最后得到一条定律:闭合律。知觉组织倾向于觉察光滑平稳的连续性,而不是突然的中断。我们的视觉会把形状缺少的部分弥补上去,让复杂的图形变得简单。
看看日本公共场所的这个垃圾桶。这种结构上的暗示要远比说教更有效一些。一个行为最接近本能,或者接近我们童年时期的训练,那么这种行为就越容易被学会,也越容易保留更长的时间。这让我再一次联想到我儿子,一开始他会把所有的积木都从那个最大的窟窿里投进去,可是当我前几天测试,让他判断不同的形状从哪个孔投进去,他都能做出准确的回答。慢慢地,正确的投递似乎形成了一种个人的强制,尽管那个正方形口可以把所有的积木投进去,但是他坚持要找到相似的图形。
当然,如果让我来收拾他的积木,我肯定会把盖子取开,管它什么形状,扔进去就行了。对于日本这个公民垃圾分类意识如此强烈的国家来说,一定的物理限制还是必要的,对于还处在垃圾分类初级阶段的中国来说,行为引导还需要东更多的脑筋。
理论标签:知觉闭合;结构引导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