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是真实的

世界是真实的

作者:李广生

“做真实的教育”是我一直以来的追求,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被我视为座右铭。何谓真实的教育?很难进行准确定义。世界有多么复杂教育就有多么复杂,就像我们对世界的每一种定义都是对世界的偏见一样,真实的教育并不存在于定义中,它会随着我们对教育的理解的深入而清晰。概而言之,真实的世界,完整的生活,真切的体验,是真实的的教育的关键要素。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做真实的教育提供了可能。《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指出:综合实践活动是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本课程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引导学生从日常学习生活、社会生活或与大自然的接触中提出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主题,使学生获得关于自我、社会、自然的真实体验,建立学习与生活的有机联系;学生能从个体生活、社会生活及与大自然的接触中获得丰富的实践经验,形成并逐步提升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所有这些表述都在告诉我们:真实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生命。

学科课程是把知识从生活中提炼出来,去除了各种杂质,成为“纯度”极高的可以用文字、图表、符号表征的原理、定义、公式等。为了更方便的传承这些知识,在教学中为它们创设的情景都是理想化的——具有良好的结构、特定的条件、明确的指向——是人为的而非真实的情景。课堂上我们常说“理想状态下”或“不考虑某某因素”等语言,事实上“理想状态”是不存在的。世界从来没有表现出“理想状态”,它时时刻刻都用现实回击“理想”。为了更好的学习知识、传承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我们确实需要创设“理想状态”。但是,不能总让孩子停留在“理想状态”之中。世界是真实的、生活是真实的,如果从人的发展的角度看待教育,那就必须要开设一门课程,让学生走出“理想状态”,回归到真实的世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承担的就是这项任务。

回到真实的世界,孩子们面对的问题大多是“劣构问题”。何谓“劣构问题”?是指那些初始状态、目标状态、解决方法至少一项不清晰的问题。问题不明确、条件不完备、答案不唯一,是“劣构问题”的主要特点。与之相对应的概念是“良构问题”。关于什么是“良构问题”,一个典型定义是:一般来说,一个良构问题只有一个满意的解决方案。美国知名教学设计专家D.H.乔纳森对“良构问题”“劣构问题”的核心概念做如下的界定:

1.良构问题的特征是:问题是为直接揭示科学概念而人为设计的;对问题界定了限制条件,提供了解决问题的规则和原理;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明确方法和步骤。

2.劣构问题的特征是:问题来源于日常生活或是对真实场景的模拟;对问题缺乏明确的界定,问题的构成存在不可知的部分;难以确定哪些规则和原理是解决问题必须的;难以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需要通过尝试不同的解决方案去寻找最佳的解决办法。

知识的客观性导致我们在教授知识时更善于使用“良构问题”,用标准答案作为评价学习的工具,学习因此成为寻找标准答案的过程。学科课程中设计的实验、活动、问题等一般都是“良构问题”,即有标准答案的问题,通过这些问题的解决可以让学生获得某个学科的知识和方法。通过“良构问题”获得的知识和方法,可以迁移到日常生活情境中,去解决复杂的“劣构问题”吗?为什么会有“高分低能”的现象,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孩子是考场上的英雄,却是生活中的失败者,会做题,但不会做事、不会做人?

有研究表明,在解决“良构问题”上,普通人和专家在能力上几乎不存在差异,而在解决“劣构问题”上,能力的差异才会明显表现出来。教学中教师更擅长把现实生活中的“劣构问题”转化为“良构问题”,表面看是带来学生探索、思考,实际上是重复某种特定的程序,得到一个标准答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师要做的恰恰相反,他们要把“良构问题”变成“劣构问题”,让孩子直接面对真实的世界并获得真实的体验。这也是课程性质对任课教师提出的挑战。

《指导纲要》提出四种活动方式并规定了每种活动方式的关键要素:1.考察探究,关键要素包括:发现并提出问题;提出假设,选择方法,研制工具;获取证据;提出解释或观念;交流、评价探究成果;反思和改进。2.社会服务,关键要素包括:明确服务对象与需要;制订服务活动计划;开展服务行动;反思服务经历,分享活动经验。3.设计制作,关键要素包括:创意设计;选择活动材料或工具;动手制作;交流展示物品或作品,反思与改进。4.职业体验,关键要素包括:选择或设计职业情境;实际岗位演练;总结、反思和交流经历过程;概括提炼经验,行动应用。

文件解决了综合实践活动“做什么”的问题,“怎么做”交给了一线教师。教师首先遇到的挑战是走出“理想状态”回归真实世界,用“劣构问题”实施课程。切忌过度设计、过度包装教学。世界本来就是不完美的,面对真实的世界而开展教学也必须是不完美的。过度设计和过度包装,可以让我们获得一节完美的课,却失去了教育最宝贵的本真,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变了味道。

考察探究类活动,不要给学生过多的限制,让他们大胆的提出假设,对每一种假设都要高度尊重,哪怕实现不了,哪怕最后没有任何成果,探究本身就是成果;社会服务类活动,不要提太多的要求,不要手把手教学生这样做那样做,让他们自己与服务对象接触,理解对方的需求,发挥自己的潜力。做不好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做的太好。;设计制作类活动,千万不要把孩子当成“打工仔”,按照教师的要求和设计制作加工。最大限度的激发他的创意,做什么、怎么做,教师不要喋喋不休的嘱咐学生,哪怕失败;职业体验类活动,教师更不要指手画脚,不要把自己对某一职业的认知强加给孩子,每一种职业都有自己的酸甜苦辣,让他们获得真实的体验、全方位的体验。

教师要努力克服自己对完美的追求,精心设计课程实施,但不要过度设计、过度包装。不要像学科课程教学那样把每一个环节都精雕细琢,把每一个步骤都精心规划。世界是真实的,真实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生命。

长按二维码即可关注

做真实的教育 过原创的人生

阅读原文了解更多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