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商人学习
向商人学习
作者:李广生
教师是不屑于向商人学习的,这似乎与传统的轻商文化有关,在士农工商的系列之中,商人排在了最后一位。
商人对客户体验非常重视,因为他们都清楚,没有良好的客户体验自己将无法生存。他们提高商品质量、优化购物环境、改进销售方式,为的是给客户创造良好的消费体验,从而给自己带来丰厚的利润。利益驱动也是人们瞧不起商人的原因。教师肯定不会承认自己是贩卖知识的人,像商人贩卖商品一样。有人把教育定位于服务,引起一些教师的不满,好像服务会低人一等似的。正因为如此,学生的学习体验、课堂体验并没有真正被教师所重视。厌学通常被认为是学生的原因。商品销售业绩不佳,商人不会责怪客户;课上学习状态不好,教师却要责怪学生。虽然二者有本质的区别,但对于体验的漠视是不容回避的。
学习本来就是苦差事,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诸如此类的观念在教师群体中可谓根深蒂固。我们不得不承认,有些教师不仅不去想办法改善学生的学习体验,还会想办法制造压力和恐惧破坏学生的学习体验。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学习者,这是经过科学证明的观点,但正是教育使他们变成了厌学者。我们能够教给孩子多少知识、这些知识对他们究竟有何益处,都是未知数;但有一点是确定无疑的,如果他们因此而厌学,那教什么、教多少都毫无意义。所以,“生命课堂”倡导教师向商人学习,当然不是学习他们如何谋利,而是学习他们如何尊重客户体验,建设有体验的课堂。
学习有各种各样的定义,在学校教育中人们更习惯于把学习与知识和技能绑定在一起。学习是如何发生的?心理学家曾尝试回答并给出不同的答案,比如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等。近些年,脑科学研究和神经学家也投入到这项工作,一个名为“神经教育学”的学科正在兴起。也许以后他们会给出更精确的答案,但就目前而言,这个定义——学习即体验——代表了大家的共识。没有体验就没有学习。
传授知识、锤炼品格毫无疑问是教师的使命,知识和品格都不是孤立的,它们蕴含于体验之中,所以创造体验、优化体验、深化体验则同样是教师的责任所在。
商人不惜重金改善客户体验,推动商业文明的进步,从而带动整个社会的发展。校园文化、课堂文化的改良也离不开我们对学生体验的尊重和关怀。有体验的课堂实质上就是把人摆在中央的课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重申教育的人文主义价值观,面对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的世界,我们必须要认真反思教育的使命和责任。有什么样的体验就有什么样的教育。基于此“生命课堂”提出建设有体验的课堂。
教育能够给世界带来什么,在一定意义上取决于今天的孩子在课堂上获得什么样的体验和体验到什么。当我们把那些所谓的有用的、重要的知识一股脑的灌输给学生时,如果你接受过这种教育,你一定会知道它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这种体验是否有助于他们今后的学习,还是更有助于眼前利益的获得,这并不难以判断。今天在课堂上他们是学习的奴隶,明天在社会上他们怎么能成为生活的主人?今天我们没有创作机会让他们体验挑战的快乐,明天他们又怎么迎接人生的挑战?如果在学习中他们屡屡感受到挫败的体验,面对现实世界的勇气和信心从何而来?
《铸剑》是鲁迅的一篇小说,改编于古代故事,入选高中语文教材。教师问学生:从这篇小说中你读出了什么,请用一个词概括。学生问老师:您希望我们从哪些方面回答?老师说:心之所向,无问西东。我希望你们不用猜测我的希望。学生课后说:这是一次美妙的阅读体验,我在文字中理解着别人也发现着自己。
教育不就是理解世界和发现自我的过程吗?只有理解了世界才能与世界和谐相处,只有发现了自我才能实现生命的价值。
体验不只是教学方式,更是一种价值观。商人以利益为追求,教育因价值而存在。
长按二维码即可关注
做真实的教育 过原创的人生
点
阅读原文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