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天的背后
聊天的背后
聊天的意思大致可以解释为闲谈。两个人、几个人、甚至一群人,熟悉的、不熟悉的、甚至陌路新逢,站着、坐着、或躺着、或是有站有坐有躺,漫无边际,随心所欲,山南海北,七嘴八舌,是为聊天者也。东北人的唠嗑,北京人的侃大山,四川人的龙门阵,都是此意,聊天乃通用之谓。
聊天一词的由来,似乎和谈天说地有关。缘何以“天”名之,而不谓之“聊地”?天在上,地在下,天为虚,地为实,聊天嘛,就要聊点云山雾罩的,不着边际的,脱离现实的,没有根据的。“其言必行,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是聊天,至少不是普通人的普通意义的聊天。
然而我宁愿相信,聊天一词以及这种现象的背后,还有更深的意蕴,或更有意思的东西,值得挖掘。天,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至高无上的地位,儒释道三家均有敬天之传统,就连以天下为家、万民为子的皇帝老儿,也只能自命为天之子,即天子,在重要的日子,要举行祭天之礼。民为君之子,君为天之子,难怪老百姓要称天为“老天爷”呢。天道、天意、天命,都是不可逆料和不可逆转的。苍天之下,包括人在内的万物,惟有听命是从,惟有用哀婉的祈求,才能换来垂怜和宽恕。如此神圣之物,竟可作为百姓的谈资,竟可以之譬喻无拘无束之闲谈,可见中国的老百姓,还是有点风骨的——天都可以谈,还有什么不在话下!
国人要敬的实在太多,敬天、敬地、敬鬼神,敬祖宗,还要敬父母、敬大人、敬兄弟姐妹、敬朋友同僚,就连夫妻之间,最好也要相敬如宾。只一个敬字,就把中国人弄得畏首畏尾,胆战心惊,活得很累,很拘谨,见谁都点头哈腰、满脸堆笑,恐怕一不留神,对谁失敬,而引火烧身。古人见面,双手抱拳,作揖行礼,口称“失敬,失敬”,估计与此有关。许是压抑的久了,束缚的多了,自然就会生出反抗的意识,如同物理学中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一旦有机会,或是积极的捕捉机会、努力的创造机会,扎堆,聊天。肆无忌惮的、口无遮拦的、神乎其神的、热火朝天的,聊上一阵子,上至国际形势,下至家长里短,过过嘴瘾,发泄一下。除此之外,别无任何实质性目的,所获之信息,也是真假参半,但心情会莫名其妙的疏朗起来。有的人聊天归来,精神抖擞的样子,像赚了大钱,或有了喜事一般。国人备受诟病的这一陋习,并不都是素质的原因,实乃宣泄内心压抑之举,可叹,亦可怜。
越是在陌生的环境、跟熟悉的朋友,或是自以为安全的地方,聊天的声音越大,话题越广,聊得越深入,越无所忌惮,越加的旁若无人,聊着聊着,就没有了底线,或触及了红线,或同事反目,或朋友失和——这是人所共知的,并且已经飘洋过海,成为外国人眼中的中国人的符号。你若仅以为他们的素质不高、修养不够,那就是太不了解中国文化。这其中,确有粗俗之辈,亦不乏谨小慎微之人,换个环境,他们可能噤若寒蝉,可能讷言谨行,可能温文尔雅,可能谦谦君子。套用一句过气的网络用语:他们聊的不是天,是寂寞。提高国民素质,不只是国民个人的事情,改造社会文化,也是重要的一方面。大家可聊的、能聊的、敢聊的多了,也许就不再热衷聊天。
聊天的确很有意思,不仅聊的过程有意思,聊的背后,那些被“天”隐藏起来的东西,也很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