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解读】​从赵州桥“圣人仙迹”谈涉县“鲁班印迹”

赵州桥“圣人仙迹”与涉县“鲁班印迹”
赵州桥上的“圣人仙迹”,有赵县当地人撰文《趣话古桥仙迹》,说驴蹄印、车轮印和柴王爷的膝盖印布置在桥面东侧三分之一处,恰成车道的外控线。它的真正用意是标志车辆上桥后应在线内通行,这与如今的交通标志线没有什么区别。而鲁班手印则告诉人们,万一大桥发生坍塌,手印之处正是木撑的最佳位置,这是出于防御和维护、修缮作的预案措施之一。
鲁班作为能工巧匠,应是行业神的集中典型形象,敬仰之余,人们难免会附会一些东西。涉县太行溶岩和冰臼地貌的典型或非典型印痕,本是“天工”,却都被用于“佐证”鲁班们工艺的无限高超。
招岗后山老师傅岩东壁上的“鲁班手印”太神奇了,要说天然形成,反倒几乎没有人愿意相信,干脆就附会到巧夺天工的鲁班身上了。
至于实际是怎么形成的,今人可以从岩溶地貌形成的角度去考虑。
岩溶即喀斯特(KARST),是水对可溶性岩石(碳酸盐岩、石膏、岩盐等)进行以化学溶蚀作用为主,流水的冲蚀、潜蚀和崩塌等机械作用为辅的地质作用以及由这些作用所产生的现象的总称。由喀斯特作用所造成地貌也就称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了。
招岗后山老师傅岩东壁的“鲁班手印”,不过是可溶性的石灰岩被冲蚀而形成的地貌现象,只是过于神奇,右手,五指形、纹逼真到让人怀疑自己的眼睛,但有点儿过大,两个窗户面积似的,大拇指肚儿内还有同样形状的一个右手印儿——太象了,太不象话了。
理性的人都会会心一笑:岩洞顶部,水流顺壁冲而蚀之,久之成形,老天爷一定是大画家或雕刻大师出身!不然,这个岩洞就是龙门或云岗石窟了。
杨庄“鲁班脚印”,在∪字形山谷底部,还一前一后,一对儿呢!象得太不象话。也是大了些,大簸箩大小。夏季,溪水潺潺,积水深潭,脚印就映在水底了。

点击图片下链接看相关视频:

免费景点:邯郸涉县杨庄的瀑布和鲁班脚印,还有天然大石龟!
懂行的人说,这里的“鲁班脚印”实际上是地质地貌上的“冰臼”。
之所以断定为冰臼,是根据冰臼的形状特征推定。
具体说,观察冰臼,平面上多数呈圆形、近圆形、椭圆形和不规则的形状。
有的象葫芦。所谓“葫芦”,另一种说法,就是这里的“脚印”。
当然,不仅仅有形,还有体。一般深臼是口小肚儿大底平。口部上缘带有缺口(或开口),缺口有大有小,有深有浅。由此,更象实际生活中的脚印。
结语:赵州桥上的仙迹系人工所造却成“仙迹”;涉县太行山中的岩溶、冰臼自然地貌太美了,无以描述,附会到古人鲁班身上,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如此而已。
山雨 辛丑桂月之初 于古沙阳分所
作者简介:张海旺,河北神威律师事务所执业律师,家事团队团队长,研究生学历(西南政法大学法学学士、法律硕士)。学术论文主要有《谢方樽人格论》。业余喜爱地方文化研究,精考据,善长联词赋,颇有古风。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