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来猜一猜,北京时间二十四点整的谜底是什么?
燕
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南方的雨正处于热闹期,淅淅沥沥下个不停。尤其是我们这一带,进入梅雨季节后,整天湿漉漉的,雨总是下不干净,有时一整天,有时下下停停,连空气都湿润的,人也潮乎乎的,有些不好受。更难受的是南方60多条河流发生超警洪水。这,影响我的情绪,也影响我外出散步和锻炼,只能暂时忍受一下。
这时,我老屋的屋檐下,栖居的燕子格外忙乎,飞来飞去忙个不停。也不怕雨水,冲进茫茫的空间,有的来来回回,不停地衔口泥回来,在屋檐下筑起新窝;有的捉来一只虫子,给窝里的燕雏喂食。燕子很勤快,进进出出,常常在我屋前上下翻飞。
几十年前,我在老家务农,燕子就喜欢在大堂前的屋檐下筑窝,我读古诗时就常读到“堂前燕”这样的词语。最有名的要数刘禹锡的《乌衣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短短四句,却极富于想象空间。据说曾博得白居易的“掉头苦吟,叹赏良久”。作者抓住了燕子作为候鸟有栖息旧巢的特点,暗示出乌衣巷昔日的繁荣,起到了突出今昔对比的作用。诗人的感慨更是藏而不露,寄寓在景物描写之中。
后来我与单位的同事到南京游玩,在大巴上大家轮流唱歌,轮到我时,背诵了一首诗,我想起那里有个燕子矶,山石直立江上,三面临空,形似燕子展翅欲飞。于是出了灯谜:“北京时间二十四点整”(打一动物名),有人瞎猜,有人说是燕子吧?为什么呢?“上面是廿,下面是四点,中间是北,是燕字。”我说:“谜底对,思路不对。”夫子庙游玩,在秦淮河旁,我看到了乌衣巷,特意走进去兜了一圈。昔日的盛景不再,好诗却让人难以忘怀。
燕子的故乡在北方,北方色玄黑,因此,古时把它叫做玄鸟。汉字的“燕”是特指家燕。家燕前腰栗红色,后胸有不整齐横带,腹部乳白色。燕子一般在4~7月繁殖。这段时间最为辛苦。家燕在农家屋檐下营巢,与老百姓同居一个屋檐下,朝夕相处。
记得小时候,有点懂事了,就会唱《小燕子》这首歌: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我问燕子你为啥来。燕子说,这里的春天最美丽 。人鸟相处亲密无间。
长大了,看到有许多咏燕子的诗句,如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有“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之句。李商隐有“自喜蜗牛舍,兼容燕子巢”。写得最富诗意的要算晏殊的作品《浣溪沙》中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意境深广,带有美好事物的象征意味。惋惜与欣慰的交织,蕴含对某种生活哲理性的沉思: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
比这些诗句更早的有——《诗经·国风·邶风·燕燕》: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写得很有情感。缱绻的离情,圣洁的感怀。如雨的泪水,寄希望于燕子,传递着心中的思念与悲苦。“燕燕于飞,颉之颃之”,写得很形象,念念不忘。《诗经·邶风·谷风》:“燕尔新婚,如兄如弟”,原为弃妇诉说原夫再娶与新欢作乐。如胶投漆,燕尔新婚,连日哪里拆的开。后反其意,用作庆贺新婚之辞。形容新婚时的欢乐,也作新婚燕尔。出自元·关汉卿《裴度还带》第四折:“状元下马就亲,洞房花烛,燕尔新婚”。后人在办喜事时贴对联:月圆花好百年友,紫燕双飞万代春。燕子成了吉祥物了。
说起紫燕,又称越燕。体形小而多声,颔下紫色,营巢于门楣之上,分布于江南。黄莺鸣翠柳,紫燕剪春风。一个“剪”字描摹了飞翔的动态。我想起老友戴霖军的一首浣溪沙:
词
浣溪沙
“
丝竹江南梦未央,
小桥流水石花窗。
游屐敲处韵悠扬。
紫燕梁间寻旧迹,
村姑院内晾新装。
炊烟袅袅共斜阳。
”
——咏千年古镇前童的词,道出静城宁海悠扬的韵味,紫燕与人共处,小桥石窗新装,溪巷炊烟斜阳,这也是乡间慢城的生活场景,淡中有味,醇里透香,隐隐表露出经过人生历练后的一种安然怡然心态。
如今,燕子来我家,我视之为祥鸟。自古以来,鸟类是人类的伴侣,燕子更与我们亲密相处。这么个小小鸟勤劳能干,又能跨洋越海飞跃数千里,来年仍然返回乡里的屋檐下。燕子,个小能量大,优点多多,早已与我们达成了一种默契。因此,我不赞同“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而高翔”这句古语。
一只燕子每小时飞行约100千米,远远超过大雁的速度;飞行速度是老鹰的2.5倍,燕子每分钟比老鹰多飞行1.05千米。在空中飞翔速度最快的是北京雨燕,它是栖居在城楼高阁上的一种黑色雨燕,每小时飞行可达一百一十公里,是长距离的飞行冠军。看似脆弱的翅膀,真能带燕子飞越沙漠、高山、海洋,来到印度、南洋群岛、南非以及澳洲等地越冬,扎扎实实地一年从事两次跨洲的长程探险。
祥鸟
如今,燕子来我家,
我视之为祥鸟
我佩服小精灵的能耐,也佩服制谜者的巧思。
“
谜面:北京时间二十四点整
谜底:燕子
解读:
北京,古代属燕国的领地;
时间二十四点整,古时属子时。
”
我更佩服古代诗人,把寻常之物写得诗情盎然,又赋予生活哲理,并含有象征意味。
我知道,越是寻常的生灵越难写,大家习以为常了,这需要具备灵动的心智,捕捉那闪光的一刻,竭力再现最美的境遇并拓展人的思维空间。
2017.07.03
ningyang于静城宁海
作者:宁博尚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