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妈最关心的“自闭症孩子重复他人问话怎么办?”有了最全攻略

言语和语言发展,对于自闭症孩子来说是最重要也是最难的障碍。很多星爸星妈反映,孩子也会简单的发音,但是在与他人对话的时候,总是喜欢重复别人说话。

比如,有人问自闭症孩子小刚,你叫什么名字?

孩子就会说,你叫什么名字?

对方答:我叫小明。

孩子小刚也会说:我叫小明。

显然,这是不对的,也犯了对话中重复的问题。

于是,很多星爸星妈就开始着急,经常的辅以“恐吓”与“贿赂”逼迫孩子学发音,不再重复对方说话。其实,自闭症孩子总是重复对方说话,并不是他们故意或者刻意为之,只是,他们无法意识到这一点,同时,对于星爸星妈来说,也在有意无意间犯了很多错误。

这些错误包括,孩子没有听清对方的语言,爸爸妈妈不仅不断的重复指令,还加入了新的词汇,语言理解难度增加,造成孩子更加听不懂,起不到辅助的作用。

其次,角色错误,破环互动。有些对话中,本身是朋友和孩子之间的对话,但中间爸爸妈妈介入到对话中间,破坏了老师和孩子的互动关系。在父母的介入中,无形将对话关系由老师儿童转变成了家长儿童。

家长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对话。

通俗地说,就是在语言沟通、交流过程中,你来我往的一种说话方式。在与孩子沟通中,尤其是前期,干预者也多是提问者。很多时候,对话能力也是一项很重要的训练内容。平时一般用到的问句形式有:

一般疑问句:这是什么?

正反疑问句:这是不是什么?

是非疑问句:这是什么吗?

选择疑问句:这是A还是B?

其次,家长要分析孩子重复问话的原因。主要包括:

1.习惯性地仿说;

2.不理解对话形式;

3.不理解对话中的角色;

4.不理解对方所问问题的意思;

5.句子太长,孩子听觉广度能力弱。

更进一步来说的深层原因就是:

1.习惯性地仿说。仿说练习时多种形式:仿说、对话等。

另外,对话中提示的人不参与对话,也就是说 提问的人不要提示,孩子说答案这就牵涉到第二个问题。

2.不理解对话形式。

①一直是仿说,听指令说或复述形式,孩子接触你来我往这样的交互式语言方式少;

②一是在生活中有问句的形式,可能是因为注意力的问题、问话难度太大的问题或是孩子没有养成回应别人话或指令的习惯;二是孩子没有参与过完整的对话形式;

3.不理解对话中的角色。

对话中,如果问话的人也是提示的人,孩子把问话和对话都记住了,但是不知道这两句话应该是不同的人说的。

4.不理解对方所问问题的意思。

①孩子能力弱;

②孩子是视觉学习型,单靠听,听不懂,需要加上手势结合情景;或是孩子是听觉学习型,回答问题是套路式的,按他熟悉的方式问,会回答,不按他的套路问或是用类似的词问,孩子就不会回答了。就是视、听、思、口不统合,需加强统合能力;

③词汇积累不够,统一情景或事情,用不同的词问,孩子就不懂了。或是认知能力弱(形状、颜色、数字、所属等);

④问问题时所用词太抽象;

⑤过早用人称代词,尤其是在只有两人时,练习对话不要用你、我和孩子对话。要用名字称呼对方,否则孩子会重复乱用;

⑥用语不简洁,孩子抓不住重点,就重复前半部分或后半部分。

针对孩子重复,有哪些解决方法呢?

要在自然环境中设置教导者,模仿者,引导者等角色环境。让孩子通过不同角色的教导,模仿和引导,学会自己对话,不再重复和说对了及时奖励,说错了及时纠正。

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方面。

1.习惯性的仿说

①仿说练习要多种形式。陈述式仿说、问答句式的仿说;

②提示回答问题的人不参与对方,所站位置也要在孩子身后。

2.不理解对话形式

①平时养成让孩子回应他人的习惯,不管答的对不对,让孩子感受完整的对话形式;

②接触不同的句式,用不同的句式或语音和孩子沟通,也可以分角色给孩子演示对话过程。

3.不理解对话中的角色

其中,第2、3两项其实都是对前期干预不当的纠正,如果一开始我们就干预得当,这两项出现的可能性就会少很多。

①对话中,提问者不要提示孩子答案;

②干预时,提示着要把握好时机。

4.不理解对方所问问题的意思

①能力弱:加强认知理解能力,从每一个生活细节中加强;比如对名词、动词、形容词的所属关系;

②视觉学习型:先说再加手势,养成听的习惯,再把听到和看到的统合在一起。听觉学习型:先确保孩子看的基础上,在有视觉提示的前提下提问;

③词汇积累不够:

A.生活中多积累、泛化,积累词汇。

泛化要恰当,对一个场景或一件事先用一个词描述,掌握后再用不同的词来描述;

B.提高认知能力。

④用词太抽象:用词直观→抽象,让孩子明白这个抽象词具体指的是什么,提问内容要符合孩子能力水平,认知理解后再问。先接受性理解,再提问;

⑤不要过早用人称代词:

用人称代词一般要 2、3岁以后(能力),中等程度的孩子也要在4岁以后才能用

可先让孩子理解,用名字称呼自己和别人,慢慢再用你、我称呼自己和对方。

例:理解性,不用人称代词回答。

这是小刚的杯子吗?——这是你的杯子吗?

回答时用人称代词,但问句中没有人称代词。如,这是谁的?

⑥用语不简洁,让孩子抓不住重点:用语要简洁明了,例:去拿妈妈的杯子。

5.句子太长,孩子听不完整

①加强听觉广度练习;

②适当的时候断开句子,分开说,让孩子听得更明白;

③根据孩子的能力水平,斟酌用词提问;

④从简单句到复杂句;

⑤选择疑问句中,找两个差别大的物品让孩子选,尽量做到心、说一致。

五、对话练习的原则

1.先理解,再提问;

2.多旁白,少提问;

3.提示者不参与对话;

4.用语简洁明了;

5.根据孩子能力水平提问;

6.结合场景;

7.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8.不要让孩子背答案,一定要在理解的前提下提问;

9.辅助要及时、恰当。提示时机:思考之后、出错之前;

10.不要临时抱佛脚,功夫用在平时,注意生活中的练习、积累;

11.提问前要吸引孩子注意力,让孩子注意到我们所说、所指。

孩子的言语和语言发展是伴随着认知一起发生的,不可能在没有具备认知能力的基础上就学会发音,只有重复发音和语言是无法认知的。

不让自闭症孩子重复别人问话,做到自己会认知,从而掌握发音,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和家长与老师的耐心。

【蜗牛世界观】

普及自闭症知识,助力星儿快乐成长。

携手国内知名自闭症康复机构和自闭症领域专家及特教团队,致力于打造自闭症儿童及特需儿童信息资讯服务平台,为中国千万星儿家庭提供最实用的自闭症康复知识,政策解读、视频及音频和图书资料精选。

新浪微博:自闭症星联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