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疗法”如何运用在小组中?以正面管教小组为例
出品 | 社工客(ID:shegongke)
作者 | 谢春华
单位 | 广州市手拉手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叙事疗法是八十年代在家庭治疗领域内兴起的一股力量,代表人物是澳洲家庭治疗员麦克·怀特。它是受到广泛关注的后现代心理治疗方式,摆脱了传统上将人看作为问题的治疗观念,透过“问题外化”、“发现独特结果”、“故事重编”、“外在见证人”等方法,使人变得更自主、更有活力。
正面管教是指不惩罚不娇纵的教育方法,以相互尊重与合作为基础,把和善与坚定并存融合为一体,并以此为基石,在孩子自我控制的基础上,培养孩子的各项人生技能。通过正面管教小组,组员不仅学习育儿知识,社工还挖掘组员的能力,让组员成为自己家庭的“育儿专家”。
本篇文章会以叙事治疗为介入理论,阐述在正面管教小组的运用。篇幅有些长,但都是笔者的实践之后的反思与总结。
(一)小组开始前期——进行需求评估
需求评估是小组必须经过的一部分。运用叙事治疗的理念,在小组开始前,社工接触潜在的组员,有助于更好筛选合适的组员,开展贴合组员需求的小组。
社工会初步了解以下几方面内容,如:1.你参加小组的目的、期望是什么?2.自从当上父母,你如何形容自己?3.自从当上父母,你觉得别人眼中的你是怎么模样?4.假如有一支神仙棒,你会希望改变什么?
(二)小组初期——了解组员的能力、知识
小组初期主要内容是组员、社工之间互相认识,制定小组契约,认识小组等。为让组员更能投入小组中,社工与组员绘画小组目标树,让组员清晰知道参加小组后个人在认知、行为、技巧、态度等方面的改变。
在小组初期,叙事治疗的运用是了解组员成为父母之后的意义及影响,让组员思考应对及战胜育儿难题所需要的能力、技巧、知识及特质。在6节小组中,社工采取画树的方式,让组员意识到“育儿就像是种一棵树”。这棵树包括树根、树干、树枝、树叶、果实5个部分。
树根代表“与孩子相处的经过”,包括:
1. 组员与孩子相处的历史(时间),小组中组员孩子平均年龄为10岁。
2. 组员与孩子相处的感觉,大部分组员认为是“爱恨交加”、“又苦又甘”等复杂的感受。
3. 组员与孩子相处的难忘的经历,主要是孩子照顾生病的组员情况。
4. 孩子对组员的影响、意义,大部分组员都认可孩子给自己生活带来正面影响,如增加组员责任感、幸福感、组员享受到陪伴带来的快乐、安宁等
5. 组员(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所有的组员都认可“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父母先管理好自己,才能管理孩子,父母要做好榜样”。
树干代表“应对及战胜育儿难题的能力、技巧、知识和特质”。
首先,社工让组员分享育儿难题,以及这些难题的发展情况和结果;
其次,社工让组员思考为解决这些育儿难题需要具备什么能力、技巧、知识和特质。如社工通过情景扮演让组员学习“先连接后纠正”、“和善而坚定”、“只做,不说”正面管教的重要核心理念,才能更好地解决育儿难题。
最后,让组员反思这些能力、技巧、知识及特质的来源,例如跟谁学习的、受到什么人的影响。组员A分享,因从小到大被父亲责骂,她认为责骂不利于教育孩子,现在是以平等、尊重的态度与孩子共处。当孩子做功课的时候分心,组员也在一旁看书,从而给孩子起到一个正面效果,孩子做功课会更专注。
社工制作了正面管教工具卡,借助工具卡让组员深入学习管教技巧
(三)小组中期——问题外化,丰富组员的生活故事
进入小组中期,让组员带领小组(社工提前给带领小组的组员培训),社工退出小组领导地位,正回应叙事治疗里面的“退中心化但维持影响力”的理念。社工在正面管教小组中发现,如社工在讲解如表达孩子的感受,组员的理解是“如何安慰孩子”,由组员带领小组,运用其他组员熟悉的语言,反而促使小组会更顺畅,组员之间的分享程度增加,小组凝聚力增强。
叙事治疗强调问题本身才是问题,人不是问题,问题和人分开,人的内在本质会被重新看见与认可,转而有能力与能量反身去解决自己的问题。社工让组员描述育儿问题是如何影响到她们的生活、情绪、家庭、朋辈、社交等。其中,某一位组员困扰6年级的儿子沉迷手机游戏,组员尝试劝告、打骂、说教等无效方法,组员对自我的评价较低。
组员:【我儿子真的很固执,很有问题】
社工:【听得出来你很苦恼,儿子沉迷手机游戏,对你的生活和亲子关系有什么影响?】(将问题外化)
组员:【我感觉自己不是一个好妈妈,不懂得教育好自己的儿子,我现在说什么他都不愿意听】
社工:【你有没有想过摆脱不是好妈妈的评价,让亲子关系更和谐?】
组员:【想,所以我来参加小组,学习正面管教】
社工:【有什么行动、想法的支持下,你会尝试改变这个局面?】
组员:【我亲戚家的孩子,上初中后,跟父母对着干,差点把父母气死,我担心现在不抓紧教育,以后就来不及了。我曾经在图书馆给儿子借了很多他以前爱看的书,也带他去运动,但是效果不佳,他现在只想玩王者荣耀。即使断网,他也会去同学家里玩】
社工:【你儿子除了喜欢玩游戏,有没有一些其他时候,他有自己喜欢的事情?】(例外问句)
在这个分享之后,其他组员建议,父母在解决问题之前,先修复与孩子的关系。社工相信,组员是自己家庭的育儿专家,与叙事治疗的“当事人是自己问题的专家”理念吻合 。
在小组中,社工营造一个安全信任的氛围,有助于组员分享。组员在分享自己育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得到了其他组员的回应和支持,小组的动力逐渐提升。
社工与组员在学习正面管教育儿技巧
小组中期会让组员继续绘画树之树枝、树叶部分。
树枝代表“走出阴霾后的体验”。组员B分享, 在儿子5年级之前,对儿子的学习作业很紧张,儿子出现功课拖延,自己就会情绪爆发,导致身体出现问题(积郁),后来听从了中医的建议和社工的个案辅导 ,学习了【放下】,反而亲子关系更有弹性,组员B表示“父母对孩子抓得越紧,孩子越反抗”。
组员C分享,由于过于担心儿子不能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儿子受到其影响,更加抗拒幼儿园。后来察觉到父母的紧张情绪会无形中给孩子带来压力。
树叶代表“在过程中对你最重要及影响到你的人或事”。组员D在分享中提到,在小组中学习到另外一个组员“只做不说”的育儿方法,减少了说教、唠叨,不打不骂,反而孩子更加合作。社工运用外在见证人的方法问组员D:“如果孩子听到你这么说,孩子会怎么想呢?”。
此外,社工通过在中心公众号、家长微信群、朋友圈等传播小组的学习以及组员的变化,让更多的社区居民成为见证人,从而巩固组员的正面变化。
在小组设计上,社工采取多种形式,让组员意识到教育孩子不仅仅只通过“语言”,有时候行动会更有力量。在小组结束后,社工布置一个家庭作业,让组员想一个【特定仪式】,有的组员采取给孩子写信,有的组员参加小组后经常拥抱孩子增进亲子感情。
(四)小组后期——发现独特结果
小组进入后期,主要任务是强化组员应对育儿难题的独特结果,整合生活故事,检讨小组成效。
透过外化问题,令组员把自己与问题分开,组员更可能发现与饱和的故事互相矛盾的经验片段,从而利用这些重新发掘的片段编写新故事。这些与问题故事相矛盾的经验片段,麦克·怀特称为【独特结果】,包括事件、感觉、意图、思想、行动等,而利用独特结果编写新故事的过程被成为【重写故事】
继续接着上面的例子:
社工:【你能否找到一个例子,你做了什么事情,儿子没有继续沉迷手机】
组员:【我发现儿子对于买菜做饭很感兴趣】
社工在此时也发现,组员的神情放松,儿子并非十分“顽固”,其他组员也建议父母可以从孩子拓展孩子喜欢的事情,从而减少玩手机的时间。
小组中期会让组员继续绘画树之果实部分。
果实部分代表“我对其他人发挥到的影响力及贡献”。组员认为自己对孩子的影响是:以身作则、礼貌待人、给孩子示范友善、放大孩子优点、培养孩子好的习惯、做好孩子榜样,只有自己做好了,孩子才会学好等。社工让组员给这棵树共同起一个名字(叙事治疗理念之命名)。
组员称此树为【成长树】,意味着家长和孩子都要去学习、成长,为了让“树”更好成长,组员认为要“施肥”,如用心培养、控制好自己情绪、帮助孩子树立信心、多陪伴、拥抱孩子、学会等待、少在孩子面前诉苦、树立规则界限、家长要诚实等,这些【独特结果】是组员面对育儿挑战的人生智慧。
最后社工让组员意识到,孩子就像是【成长树】,与父母是分开的,孩子是独立存在的个体,父母的责任是监督和保护,而不是把自己的全部生活都与孩子捆绑。
通过6节小组后,组员共同完成的【成长树】
社工在小组中发现,组员倾向学习育儿的技巧,而容易忽略个人品德修养的提升。有一个组员分享,参加小组最深刻的事情就是学习到社工温和的态度,并能把这种温和的态度运用到与孩子相处上面。
正如香港吴燕卿女士所说,故事治疗其实是一种态度而非技巧。它对于社工来说,首先你要带着尊重的好奇心去进行追问,并相信当事人是自己问题的专家,社工作为局外人,只是跟当事人“拨开云雾”,让当事人的能力、潜力得到发挥,尊重【当事人作为自己问题的专家】的定位,顺当事人的方向而进行治疗问话。
社工写给其中一名组员的治疗性文件,进一步巩固组员投入新身份及喜爱生活故事的决心
叙事治疗需要治疗师保持不知道态度及好奇心,运用当事人熟悉的语言,退中心化但维持影响立场,注意工作员的临床态度——接纳及尊重当事人。社工经常问组员一句话“你是怎么做到的,可以分享吗”,将焦点放在组员曾经的努力,或他内在的知识和力量上,引导他走出困境。
叙事治疗提倡对人的尊重,将问题和人分开,问题是问题,人是人。每个人都是自己问题的专家,每个家庭都是不同,能走到今天,表明有资源在支持他们,社工需要做到的是调动他们内在的资源。
整个小组中,社工注重尊重、好奇心、勇敢提问等原则,让组员做到积极分享,让组员发掘自己的能量,从而成为自己人生故事的主角,而非被束缚在家庭中的一个不能动弹的角色,最后让组员给自己的生命缔造希望,找到自己喜欢的生活故事和身份。
叙事治疗是以后现代主义作为哲学基础,但并不否定知识。正面管教是西方传入的知识,组员文化水平不高,社工通过示范、情景扮演、家庭作业、文字记录等方式将知识变成通俗易懂,巩固组员所学。
本人在学习叙事治疗,也在用叙事治疗的模式介入到家庭教育中,叙事治疗和正面管教都是西方传入中国的,在探索过程中,本土化就显得十分重要了。以上是个人抛砖引玉,未来一段很长时间内,需要不断地深入学习和研究。
本篇文是本人在2018年3月至5月在广州参加香港吴燕卿女士的叙事治疗专题培训的基础上,将叙事治疗的理念运用在个案工作、小组工作中,在此,也特别感谢吴女士带我走进叙事治疗。
你对叙事治疗法有了解吗?欢迎在评论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