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一位不知名诗人,却写出著名的七夕诗,千古传诵

七夕节,起源于上古,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唐宋,是我国民间很重要的一个传统节日。随着历史的发展,我们都知道七夕节被赋予了“牛郎织女”的美丽爱情传说,成为了一个象征爱情的节日。如秦观《鹊桥仙》中的“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不知打动了多少有情之人。

然而我们还需要知道的是,七夕节又称女儿节、乞巧节,祈福许愿、乞求巧艺是其重要的习俗。所谓乞巧,就是指在七夕节这天,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的意思。普遍做法便是对月穿针,如果线能从针孔穿过,就叫得巧,此习俗也是唐宋最为流行。

不过纵观古典诗词,专写七夕乞巧的少之又少。本文向大家分享的,出自唐代诗人林杰的《乞巧》,算是较为著名的一首。其主要内容便是写出了民间七夕的乞巧盛况,“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可谓盛况空前。下面我们便来具体看看林杰的这首《乞巧》: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首先,诗的一二句“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点出了七夕(农历七月初七夜晚)是传说中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的日子。意思是说,七月初七晚上,人们纷纷抬头仰望浩瀚无际的青天,牛郎和织女将渡过银河在鹊桥上相会。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两者的距离之远不用多说,但是他们依然会为了相见彼此努力。所以牛郎和织女的鹊桥相会,也就牵动了人间一颗颗善良美好的心灵,唤起了人们美好的愿望和丰富的想象。虽然我们不知道少年的林杰许下了何种美好的愿望,但是我们却能通过林杰的双眼,一观当时的乞巧盛况。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即每家每户都在对月穿针,穿过的红线恐怕有几万条了。从这两句意思来看,林杰交代的乞巧盛况,不仅简明扼要,还很形象生动。尽管林杰诗中的乞巧盛况现在已经不复存在,但是却给我们留下了无穷的想象空间。

可惜自幼聪慧过人,六岁就能赋诗,下笔即成章的林杰,死时年仅十六岁。好在他留下的《乞巧》,得以千古传诵,才能让我们在今天知道还有这样一位唐代诗人。可以说是唐代一位不知名诗人,却写出著名的七夕诗,千古传诵。最后,不论是祈福许愿、乞求巧艺,还是祈祷姻缘,其实它都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希望,祝愿大家都有一个美好的明天。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