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孩子叛逆、急躁、难管教…超实用的沟通技巧来了(父母必看)
生活中有一个很常见的现象:
孩子小时候还听爸爸妈妈的话,到了叛逆期和青春期,就开始对父母的话“不服气”,听不进去,甚至常常顶撞父母、什么事都对着干。
很多家长都经历过这样的时期,对“不服管教”的孩子非常头疼,束手无策。 为什么会这样呢?
这是正常的,毕竟随着孩子长大会越来越独立,越来越有自己的思想,这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健康成长的表现。
一方面,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自我意识增强,对事物的认知更加丰富,他会有更多自己的想法和主见。
另一个关键就在于,父母的言行或教育指导,不能让孩子信服,失去了孩子的尊敬与信任。
说白了,就是父母威信丧失。
从这两个关键信息中,我们不得不去思考:“父母该如何和孩子,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进行有效沟通?”
01
很多父母输在了不会好好说话
1、目的性太强
很多时候,父母和孩子聊天,在不经意间往往就变成了说教!
比如:
父母:今天在学校怎么样呀?
孩子:老师讲了很多新知识,但我还没有完全消化呢?
父母:那你还在看电视?赶紧去复习一下今天的课程!
父母:现在竞争这么大,非得催着你才学习吗?
父母:你都这么大了,就不能自觉点吗?
孩子:......
其实,这个世界没有几个人愿意被别人说教,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
每当我们教育意图太过明显的时候,多数情况教育效果会大打折扣!
2、“审问式”聊天
有很多父母,总是喜欢颐气指使地询问孩子:
“你今天在学校乖不乖!有没有学到什么知识?快跟我讲一讲!”
在孩子眼中看来,这更是一种“审问”,父母站在权威最高点,给予孩子天然浓烈的压迫感,跟父母沟通没有乐趣,自然就不愿意开口。
如果父母一直追着问,恐怕孩子肯定会不耐烦甚至发脾气。
我们总认为自己是高高在上的、威严的、不可挑战的,而孩子只能臣服。
但面对青春期的孩子,“审问式”沟通,只能加深他的叛逆。
3、过度唠叨
通过心理学我们知道,孩子接受唠叨的程度是分年龄段的,0--3岁的时候,你尽管和他唠嗑,说得越多越好。
但是进入青春期的孩子,就不一样了。
你越唠叨,孩子就会越叛逆。
耐力好的孩子,能左耳进右耳出,耐力不好的孩子,就只能顶撞父母,出言不逊了或者叛逆不听话。
所谓“杯满则溢”就是这个道理。
4、敷衍孩子
青春期孩子主动找父母聊天本来是值得开心的事情,但有的父母就是不珍惜呢。
比如,孩子在和你聊趣闻的时候,你在刷手机,嘴里回应着“真的呀”、“是不是呀”......
其实根本就不知道孩子在讲的是什么。
这样的父母还算好的,至少还能附和几句,更让人生气的是那种冷漠的父母,根本就不搭理孩子。
孩子的话语和情绪,得不到回应,伤害的不仅是亲子关系,更给孩子心理造成伤害。
02
和孩子聊天,要讲究技巧
1、学会倾听
毫无疑问,每位父母都是爱孩子的,但“爱”有一个重要的前提,那就是发自内心地看见孩子,读懂孩子。
能读懂,就是父母与孩子沟通的第一道屏障。
读懂秘诀在于认真倾听。
一个懂得倾听的父母,才能真切地感受和把握孩子的喜怒哀乐,真正了解孩子在想些什么。
2、懂得示弱
孩子和我们成人一样,心里很希望能被需要的。
这是他们内心成长的欲望。
当我们懂得适时的示弱、有求于他们的时候,他们就会很乐于来帮助我们。
示弱是一种策略,如果事事要强,不仅自己活得累,而且还容易形成距离感,让孩子对父母无法产生亲近感,倒不如适当地示弱,反而会让孩子比同龄人更优秀。
3、调好时间
常有粉丝问我,孩子不愿意和我沟通,是不是因为他正处在叛逆期?
其实我想说,只要你足够细心,就会发现:作为父母和孩子每天必须共同接触的场所---饭桌,绝对是了解孩子的大好时机。
要记住的是,饭桌上和孩子沟通,要尽量避免批评教育或过于沉重的话题。
你会发现所有的问题,都会因为爱而化解。
而爱,只有表达出来,对方才能感受得到。
4、抓住重点
如果你想让你对孩子说的话有力量,有效果,就要讲究方式方法。
父母家长不要总是带着情绪唠叨孩子,更不要不要是抱怨、指责、数落,比如,“自己的房间又不知道收拾!”
当一个人发现自己是在被别人指责批评时,他更加不会愿意去听从的。
说话要抓住重点,比如:“宝贝,你的房间可以收拾一下了。”
当父母的指令具体、干净利落、不带负面情绪,孩子更乐于听,更有执行力,自然省去了无数唠叨。
03
尊重孩子,相信孩子
曾看过这样一句话:“很多父母终其一生都在孩子的心门外徘徊,他们没有找到钥匙,却怪孩子难以沟通。”
深以为然!
所谓“叛逆”,只是父母没有跟上孩子的心理诉求。
当孩子还小,正是需要你陪伴,碎碎念的时候,你嫌烦。
等孩子大了,主观意识萌发,你却总想管控他,排山倒海般压制他。
一步错,步步错。
所以从今日起,从一点一滴的转变做起。
只有我们弯下腰,尊重孩子,相信孩子,听到他心底的声音......
只有孩子真正感到被爱,他们才愿意和我们靠近,敞开心扉。
花开不同时,请我们做父母的静等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