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满死

​腹满死:

腹胀多因,肠道内的,产气杆菌增多

建议

口服:健脾丸,丽珠肠乐,黄连素等

外用:十香暖脐膏来贴敷肚脐

联合治疗,效果良好

腹部痞满或满胀

不适、烦恼难堪

虚证多因

脾阳失运

每兼下利腹满痛

而喜温、喜按

苔白,脉缓弱

实症多因

热结胃肠

每见便秘,腹痛拒按

苔黄燥,脉沉实有力

可见臌胀、蛊胀等病

检查:

腹部痞满或满胀

腹有胀满之感

外无胀急之象

当辨其中

虚实寒热:

胀满按之

痛者为实

不痛为虚

胀满而时

能减者为寒

不减者为热

鉴别诊断:

寒湿内聚腹满:

腹部满胀

按之不减

食欲不振

恶心呕吐

大便泄泻

或脘腹疼痛

口渴不欲饮

舌苔白腻

脉弦缓

脾胃虚寒腹满:

腹中满胀,乍作乍止

乍轻乍重,喜暖喜按

或进热饮、热食则舒

神疲乏力,纳呆滞

舌胖淡或有齿痕

苔薄白,脉迟

湿热蕴结腹满:

腹满而胀,脘痞呕恶

心中烦闷,口渴不欲多饮

时时汗出,大便溏泄

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

脉濡数

实热内结腹满:

腹满不减,减不足言

或硬痛,或绕脐疼痛

大便秘结

手足然汗出

潮热谵语

脉沉实,或迟而有力

舌苔黄燥或焦裂起刺

鉴别分析:

寒湿内聚腹满

脾胃虚寒腹满

前者寒邪直中入里

或者久居卑湿之地

或进食冷饮不洁之物

内外相合,寒湿侵犯中焦

脾胃升降失调,发为腹满

后者由于

脾胃素虚

中阳不振

加以过食生冷肥甘

或者过用寒凉药物

以及

大病失调

久病失养

脾胃虚寒

发为腹满

寒湿内聚腹满

因寒湿为阴邪

凝滞中焦则腹满

困阻脾胃

浊阴不降则恶心呕吐

清阳不升则大便泄泻

气机不畅则脘腹疼痛

脾胃不舒则食欲不振

口渴不欲饮,舌苔白腻

脉弦缓均为寒湿内聚之徵

脾胃虚寒腹满

因中虚内寒,非一日可?

故腹满乍作乍止,乍轻乍重

且得暖得按或进热饮热食则舒

中虚则气血生化不足

故神疲乏力

化源不足

则气无力提挈腑

故有内下垂

脾虚则不运

胃虚则不纳

故纳?呆滞

舌胖淡或有齿痕

苔薄白,脉迟

均为脾胃虚寒之徵

二者主要鉴别点在于:

寒湿内聚之腹满,按之不减,

且伴有呕恶泄泻,脘腹疼痛,

舌苔厚腻等症

而脾胃虚寒之腹满,

则喜热喜暖喜按,

且伴有神疲乏力,

内?下垂,舌苔薄白等症

二者虽均为寒

但前者属实

后者属虚

治疗

寒湿内聚者

宜温化寒湿

方选胃苓汤与

厚朴温中汤

合方化裁

脾胃虚寒者

宜温补脾胃

方选理中汤或

厚朴生姜甘草半夏人参汤

湿热蕴结腹满与宿食停滞腹满:

湿热蕴结之腹满?感受外邪

或素嗜厚味、酒酪、五辛之品

脾胃受伤

健运失职

湿热内生不攘而致

宿食停滞之腹满则由于

饮食自倍,?饱失宜,

肠胃乃伤,难以磨?,

食?停滞不化而成

故前者

因湿热交阻于内,气机升降失职

腹满而胀,脘痞呕恶,大便溏泄

热郁于内

心中烦闷

湿热相兼

则口虽渴

不欲多饮

湿热互结

胶粘腻滞

时时汗出

邪仍难解

湿热下注

小便短赤

舌红苔黄腻

脉濡数

均为湿热之徵

后者则因

宿食停滞,气机不畅

所以腹满,且痛且胀

饮食在胃

滞留不化

胃失和降

嗳腐吞酸

厌闻食臭

脾不健运则

大便泻臭如败卵

舌苔厚腻,脉沉滑

为宿食停滞之徵

二者主要鉴别点在于:

湿热蕴结之腹满而胀,且脘痞呕恶,

口渴不欲多饮,大便溏泄,舌苔黄腻

而宿食停滞之腹满胀而痛,

且嗳腐吞酸,口臭,厌食,

大便泻臭如败卵,舌苔厚腻

湿热蕴结者

治宜化湿清热

方选王氏连朴饮

宿食停滞者

治宜消食导滞

方选保和丸

实热内结腹满:

多见于

外感热性病的发展过程

由邪热入里,壅滞肠胃

与肠中

糟粕互结,阻于肠道

大肠传导功能障碍而成

大肠传导受阻

胃肠气机

不能顺降

腹满不减

减不足言

无形之邪热

有形之燥矢

互结于内

腹满胀痛

腑气不通

大便秘结

四肢皆禀气于胃

热炽阳明

故手足?然汗出

里热炽盛

扰乱神明

潮热谵语

舌苔黄燥

或焦裂起刺

均为邪热壅盛

伤津耗液之徵

临床以腹满位于整个腹部

硬胀而且痛,或绕脐疼痛

必兼大便秘结等为特点

其治疗

宜泻下热结

方选大承气汤

总之,腹满一症分:

寒、热、虚、实、食

临床结合:

证、因、

脉、治

的特点

以鉴别

腹部痞满或满胀:

腹有胀满之感

外无胀急之象

当辨其中

虚实寒热

胀满

按痛者为实

不痛者为虚

胀满而时

能减者为寒

不减者为热

缓解方法:

厚朴生姜甘草人参汤、

大建中汤、附子粳米汤

虚而寒者之治也

大承气汤、大柴胡汤、

厚朴七气汤、厚朴叁物汤

实而热者之治也

(0)

相关推荐

  • 厚朴温中汤《内外伤辨惑论》——历代医家对...

    厚朴温中汤<内外伤辨惑论>--历代医家对该方的运用心得 ★李杲<内外伤辨惑论>:戊火已衰,不能运化,又加客寒, 聚为满痛.散以辛热,佐以苦甘,以淡泄之.气温胃和,痛自止矣. ★ ...

  • 9.厚朴温中汤__十二、祛暑之剂

    9.厚朴一温一 中汤 (李东垣)虚寒胀满. (<内外伤辩惑论>) [歌诀] 厚朴一温一 中陈草苓 干姜草蔻木香停 煎服加姜治腹痛 虚寒胀满用皆灵 [组成]厚朴姜汁陈皮各一两(各30g)炙甘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七五)

    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方 厚朴半斤去皮炙,生姜半斤切,半夏半斤洗,人参一两.甘草二两炙.右五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厚朴用三四钱,就不得了了,生姜开三片就好了,生半夏胖子开三 ...

  • 洪涝之时警惕湿邪致病

    洪涝之时警惕湿邪致病 □ 孙世辉 河北大学中医学院 近日,我国华中地区遭遇了今年入汛以来最强降雨,特别是河南等地,大到暴雨十分广泛.在史书中有"夏大水,秋大疫""夏,淫雨 ...

  • 辛丑三之气湿热来袭,贪凉饮冷,身痛腹满呕泻适用这些中医方

    辛丑三之气,自小满日寅初,至大暑日子初,主位太征火,客气太阴土,中见水运,天政所布,湿气降,地气腾,雨乃时降,寒乃随之,感于寒湿,民病身重 ,肿胸腹满,宜治太阴之客,以甘补之,以苦泻之,以甘缓之,乃无 ...

  • 岐黄日历 | 久咳不已,则三焦受之,三焦咳状,咳而腹满,不欲食饮,此皆聚于胃

    原文:久咳不已,则三焦受之,三焦咳状,咳而腹满,不欲食饮,此皆聚于胃,关于肺,使人多涕唾而面浮肿气逆也.<黄帝内经> 解读:咳嗽经久不愈,则使三焦受病,三焦咳的症状,咳而腹满,不想饮食.凡 ...

  • 胸胁腹满胀医案

    2020-05-02 初诊:女,73岁,胸胁腹满胀.嗳气30年,晨起后开始加重,睡前躺下后开始大量放屁,胸胁腹满胀逐渐缓解.发病初期多在春季发病,后逐渐加重,四季皆病.否认反酸.胸腹痛,大小便无异常. ...

  • 《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

    <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胁下偏痛,发热,其脉紧弦,此寒也,以温药下之,宜大黄附子汤".由大黄.附子.细辛三味成方.传统认为本方是温下剂,因为张仲景原文 ...

  • 《金匮悬解》卷十七——腹满寒疝宿食

    金匮悬解卷十七 内伤杂病 腹满寒疝宿食二十五章 腹满.寒疝.宿食,病之相因者也.寒水风木之邪,合而贼土,土湿脾陷,迫于风木之侵,滞塞不运,是以胀满,所谓肾气实则胀者(<素问>语).虽寒水之 ...

  • 《金匮悬解》腹满——实满与虚胀,附子粳米汤

    腹满八 其脉数而紧乃弦,状如弓弦,按之不移.脉数弦者,当下其寒.脉紧大而迟者,必心下坚.脉大而紧者,阳中有阴,可下之. 1 脉数而紧乃弦者,紧乃弦义,紧弦者,俱是阴寒之脉,言弦者,是更虚更寒:脉数而弦 ...

  • 腹满䐜胀

    腹满䐜胀: 腹满 腹满,是一种症状 腹部的痞满或满胀 会使人感到 不适.烦恼 极度的难堪 患病部位:腹部 便秘 儿童腹痛 非溃疡消化不良 腹绞痛综合征 腹泻 功能性消化不良 小儿厌食症 慢性腹泻 腹胀 ...

  • 腹满寒疝宿食消渴小便不利

    腹满寒疝宿食消渴小便不利

  • 《金匮悬解》——腹满与宿食,厚朴七物汤,三物汤,大柴胡汤

    腹满十四 腹满痛,发热十日,脉浮而数,饮食如故,厚朴七物汤主之. 腹满痛,发热十日,脉浮而数者,外感伤寒而表不解,太阳之经郁阳明腑,经腑皆郁.经气不泄,故发热脉浮,腑气不通,故腹满而痛.而饮食如故,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