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路花语|李元洛先生点评高昌诗
【李元洛先生点评高昌诗】
一
听诵《卢沟落日》赠董澍兄
盘空硬韵新雷动,似火丹忱似水情。
慷慨卢沟悲一曲,苍茫华夏怒群英。
贞心凛凛青锋震,傲骨铮铮金鼓鸣。
槛外快男超女热,满江红唱有谁惊?
李元洛先生点评:结句尤佳。
——摘自小楼听雨微信公众号
二
三牛歌
水调歌头·老黄牛
山河随健步,寒暑自从容。泥途深浅平仄,埋首踏清风。不吝晶莹汗血,不计精粗多寡,不改是初衷。射出万千爱,弯得背成弓。
一身正,双角勇,四蹄雄。霜花雪影,道是含笑绘年丰。偏爱金黄想象,珍重青葱细节,遥想韵无穷。满载缤纷愿,驮入锦图中。
水调歌头·孺子牛
弄笛听天趣,曝背立淘娃。无非痴守春讯,胸次茁青芽。旧有乡愁百亩,新唱青山绿水,吟啸一程花。舐犊情偏炽,照影韵方嘉。
晨披星,晚戴月,共生涯。反刍晴晦、犹似童话卧农家。那待鞭催索促,最是全心以赴,美丽着年华。角挂晚晴梦,蹄扣满天霞。
水调歌头·拓荒牛
雷火乾坤胆,风雪倒春寒。荆榛丛莽何惧,森凛历尘寰。几度虻蝇咒念,几度狼狐构陷,几度霸王鞭。百里雷池上,心绕九霄旋。
且移山,且腾海,且开天。长途壮丽,千阕歌引万花繁。好听金蹄轻健,好看星眸明灿,山水展欢颜。画破苍原雪,左右一情牵。
李元洛先生点评:好词!三彩缤纷,咏物而不止于物,诉之意象而无标语口号,难得。惟画破似可易为犁破或犁尽?
——摘自高昌微信
三
赠《致青春——青春诗会四十年》一书的对联
不少心情随彩笔
许多风景在青春
李元洛先生点评:万斛诗情随彩笔,无边风景在青春。高昌之谓也。
——摘自高昌微信
四
赠青春诗会诗友
一马当先万马随,青春舍此更其谁。
心头尔雅应无恙,天下斯文大有为。
寄语《中华诗词》杂志
敢为东风搴一旗,拆红铺绿挺新枝。
律回岁暖春泥沃,正是园丁挥汗时。
李元洛先生点评:端午前夕,得接华章,首先是拜读欣赏,如坐春(夏)风!赐言“指正”,感兄之谦诚,敢不略陈管见以供卓裁而或锦上添花乎?“心头尔雅应无恙”,以反问出之,本有深意,亦可变反为正,易以“诗骚尔雅张高帜”否?又,“拆”字义有多解,其一为打开拆开,唐诗似有“风露拆红紫”之句,但查《汉语大辞典》竟无“拆红”词条,从园丁角度言,似可易为“滋红孕绿”“张红展绿”之类。以上不敢自是,聊供一哂!
——摘自高昌微信
附录:
高昌回呈:“谢谢李老师。我再仔细想想。拆字,用杜牧亭薇拆紫花。想突出花苞瓣瓣开放的瞬间动感。”
元洛先生答复:“我知君意。杜诗或我引唐诗似是客观抒写花之初开的自然形态,君诗为大刊而作,似从园丁滋兰树蕙的主动角度去写更好,拆红可用于其它诗作中而不致割爱。”
高昌回呈:李老师,拆红铺绿挺新枝拟改:
1、摇红铺绿挺新枝。
2、铺红展绿挺新枝。
3、染红吹绿挺新枝。
4、滋红裛绿挺新枝。
元洛先生答复:“2、4更好,2与4中4似更胜一筹!”
备注:最后此句根据元洛先生的指导意见,定稿为“滋红裛绿挺新枝”。
五
人月圆·牵牛花
甜甜喇叭甜甜举,举上小篱笆。牵来碧绿,缠成美丽,点缀人家。
清晨鼓吹,平凡日子,朴实年华。开时简单,凋时快乐,几朵心花。
李元洛先生点评:“素蘤多蒙别艳欺,此花真合在瑶池。无情有恨何人觉?月晓风清欲堕时。”陆龟蒙的《白莲》,是咏白莲的诗中上品,诵之令人口颊生香。……如果说《白莲》是花中的贵族,那么,常见的牵牛花就是画中的平民或草根了。当代新旧体诗兼擅的诗人高昌的《人月圆·牵牛花》:“甜甜喇叭甜甜举,举上小篱笆。牵来碧绿,缠成美丽,点缀人家。 清晨鼓吹,平凡日子,朴实年华。开时简单,凋时快乐,几朵心花。”贵族风神令人神往,草根本色令人亲近。
——摘自《唐诗分类品赏》(中华书局)
六
乡情四韵
料是香椿嫩,乡愁与我期。
归心裁细叶,先上故园枝。
*
月映荷塘美,更深蛙唱催。
呱呱念游子,光腚那娃回。
*
小枣变红脸,长竿手上持。
乡情滋味好,一咬一行诗。
*
天上鹅毛落,思飞少小时。
依稀慈母唤:“堆个雪人儿。”
李元洛先生点评:当代诗人高昌作有《乡情四韵》,今录三首如下:“月映荷塘美,更深蛙唱催。呱呱念游子,光腚那娃回”“小枣变红脸,长竿手上持。乡情滋味好,一咬一行诗”“天上鹅毛落,思飞少小时。依稀慈母唤:'堆个雪人儿’”全写对儿时故乡的回想,口语天然,情深一往。
——摘自《唐诗分类品赏》(中华书局)
七
伊犁天马
振鬣风云起,扬蹄血气腾。
天生千里足,惟盼脱缰绳。
李元洛先生点评:少年时读杜甫的《房兵曹胡马》,只觉风生肘腋,血脉贲张,令人顿生一往无前之慨。年华已老之后多次重读此诗,唤醒的是我青涩而又遥远的记忆。唤醒我的记忆的,还有当代诗人高昌的《伊犁天马》:“振鬣风云起,扬蹄血气腾。天生千里足,惟盼脱缰绳。”他笔下天纵不羁的伊犁天马,是不是杜甫笔下房兵曹胡马的后裔呢?
——摘自《唐诗分类品赏》(中华书局)
八
花朵的感激
(诗略)
李元洛先生点评:道德危机、精神危机、价值危机、文明危机与生态危机,是今日人类公认的五大危机。人类如莎士比亚所说是“万物的灵长”,但绝不应该是人定胜天的“万物的主宰”。对于我们赖以维生与为生的大自然,我们实在应该心怀亲近、心存敬畏,我们当代诗人的笔下,实在应该有表现了另一种思想视野与美好情怀的风花雪月,鸟兽草木。我且引中外两首诗以作观照与比较,一首是当代俄罗斯诗人伊万·费奥多罗维奇·日丹诺夫的《鸟儿死去的时候》:“鸟儿死去的时候,/它身上的子弹也在哭泣。/那子弹和鸟儿一样,/它唯一的希望也是飞翔!”短短四行,有如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绝句,但它发语精警,言短意长,不仅充满张力和令人过目不忘的震撼力,而且有让人味之不尽的关于环保关于自然关于生灵万物的思想美的内蕴。另一首则是当代诗人高昌的《花朵的感激》:“花朵的感激/是从绿叶那里来的//绿叶的感激/是从春风那里来的//春风的感激/是从太阳那里来的//太阳的感激/是从蓝天那里来的//蓝天的感激/是从白云那里来的//白云的感激/是从水那里来的//水的感激/是从源那里来的//源的感激/是从大地那里来的//大地的感激/是从心那里来的//心的感激/是从你那里来的//——我的母亲呵!”全诗语式复沓回旋而又诗意层层递进,没有直白与说教,只有意象的叠加与表现,在反之复之的九曲回唱之后,逼出结尾的含意深长的呼告。出人意料的是读者不知全诗如何收束,在人意中的是“卒章显其志”(白居易语)式的水到渠成,令人竦然而惊,憬然而思。人只有短短一生,地球已有四十五亿年的历史,在中国新诗发轫之初,郭沫若有开创性的名作《地球,我的母亲》,将近百年之后,它在高昌的上述诗作中得到了遥远的另有意蕴的回声。
——摘自《诗美学(修订版)》(人民文学出版社)
九
西瓜地漫笔
(诗略)
八宝山随感
(诗略)
李元洛先生点评: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伊始,格律诗探索的第三次浪潮因时而至。先后出版了一些格律诗选和有关格律诗的研究著作,成立了“中国现代格律诗学会”,许多诗人不满于现行的极端的自由诗之弊而潜心格律诗创作,其中就有老诗人刘章和青年诗人高昌。他们的特点是新旧体诗兼攻,不仅娴于传统诗词,也以新诗写作见胜,同时相约进行“八行体”的格律诗的写作试验,合作出有《白话格律诗》一书。……高昌的八行诗却是另一番面目。从形式而言,他的这类作品在段式上采取的均是“二四二”的诗型,首尾两节句式大体整齐,有时也略有参差,而且各篇首尾两节的字数可以不一,没有一定之规,但中间四行每行的字数却大体为九个字,有时略有增减,但两句与两句却仍整齐划一。押韵的方式则为一韵到底,试举二例如下:
这些西瓜是一些小小的奇迹
率领翠绿的藤蔓在夏天隐居
用自己纯植物的方式
过世上最椭圆的日子
包蕴所有的辛酸和苦涩
珍藏所有的纯朴和甜蜜
草摆向南草摆向北草摆向东草摆向西
是它们清凉了这个火烫的火烫的夏季
不断地有人接到一张车票,
去和死人挤在一个车厢里。
生命就像一只始祖鸟,
飞来飞去全都是历史。
车轨就像一本老皇历,
翻来翻去全都是昨日。
身后追个泪流满面的孩子,
不朽——是这孩子的名字!
——《八宝山杂感》
这是两首题材截然不同而形式相同的诗。前者写的是农村,后者写的是城市;前者写的是自然,后者写的是社会;前者写的是活泼泼的生命之颂歌,后者写的是阴沉沉的死亡之咏叹。咏西瓜地之作我以前曾偶有所遇,但均为自由诗,如此讲究格律且尾句有汉乐府《江南》之遗韵的新格律诗,则得未曾见。至于咏八宝山而直抉生命之悲剧意义而表达所谓“终极关怀”之作,而且出之以如斯之格律形式,则更是发人警醒的空谷足音了。
自由诗与格律诗,是车之两轮,是鸟之双翼,是同一血缘的姐妹花。两轮不可能也不应该有一轮摧折,双翼不可能也不应该有一翼铩羽,姐妹花不可能也不应该有一花萎败。两轮可以彼此互辅,两翼可以比翼齐飞,在诗之广阔的天地里和深厚的故土上,姐妹花当嫣红姹紫并蒂而开。
——摘自《诗美学(修订版)》(人民文学出版社)
十
西瓜地漫笔
(诗略)
李元洛先生点评:我是南方人,而且是南方人中的江南人,年轻时初读汉乐府,在众多的作品中,如同初识自己笑靥如花明眸皓齿的恋人,首先即被《江南》一诗所深深吸引,过目成诵而终生不忘:
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江南啊江南,多么诗意而美好的名字!我真要感谢近两千年前的这位民间先人,他没有留下名字,却为后代的子孙留下了这样一首绝妙好诗,无价瑰宝。江南,从文化地理学而论,它是一个地域的文化的区域,从诗与远方的角度而言,它则不仅是一种地域和文化,更是一种审美的感知与认同。这首先应该归功于《江南》一诗。《江南》一诗的影响无远弗届,从六朝到近现代,咏江南的诗作足可以编成一部卷帙浩繁的专题诗集。时至当代,海峡彼岸的自称为“半个江南人”的名诗人余光中,刚过而立之年就为江南的荷莲奉献了一部专门的诗集,诗集之名就是“莲的联想”,其中多处出现《江南》诗中的“田田”二字,而他作于同期的抒情诗《春天,遂想起》,反之复之一唱三叹的是他少年时就认识的江南,“江南”一词在诗中前后出现共有二十次之多,从中足可见汉乐府《江南》一诗的流风余韵。海峡此岸新旧体诗兼擅的诗人高昌呢,“这些西瓜是一些小小的奇迹/率领翠绿的藤蔓在夏天隐居”,他的《西瓜地漫笔》写的不是莲荷而是西瓜地,但此诗结尾却是“草摆向南草摆向北草摆向东草摆向西/是它们清凉了这个火烫的火烫的夏季”,这种分述“南北东西”方位的抒情句式,不正是汉乐府《江南》诗遥远而又遥远但却仍然血脉相连的遗传,或者说乃古为今用之创造性的转化吗?
十一
虹口公园望鲁迅
又名:远望鲁迅雕像
(诗略)
李元洛先生点评:世界上的事物都在运动之中,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这是艺术的化美为媚的生活依据。一般来说,流动的运动的意象较之静态形象更富于生命感和美感。同时,由于读者的联想不是凝滞的而是流动的,具有运动和流动之美的意象,就更能调动读者联想的积极性,引发他们对生活的动态美的想象,这是化美为媚之所以具有特殊艺术魅力的原因。如郁达夫1917年7月作于杭州的《谒岳坟》:“拂柳穿堤到岳坟,坟头犹绕阵头云。半庭人静莺初懒,一雨阴成草正熏。我亦违时成逐客,今来下马拜将军。与君此恨俱千古,拟赋长沙吊屈文!”岳坟千古,后人凭吊,诗人写得意象飞动,心潮澎湃。唐代李梦阳的《浮江》写的是放舟长江的船行,我的学生何琼华的《踏莎行·冬行江畔》,写的是冬日江边的步行:“江水犹清,蒹葭已老。斜阳白发波心袅。形枯色悴又何妨?千秋绝唱千秋少。冬日风高,堤边花傲。低眉密语青石角:明朝君我接春回,嫣红姹紫齐娇俏!”全词所抒写的所见所闻所感,均紧扣特定的季节和地域,并均以动态的笔墨出之,气韵流走,生机勃勃。又如当代诗人高昌的新诗《虹口公园望鲁迅》:“许多鲜花,围绕先生盛开。/远远地,有个我默默徘徊。//眼睛再添些雷和电,/膝盖再加些铁和钙。/脊梁再少一点媚骨。/心房再减一些尘埃。//然后等待。等待这尊雕像——/慢慢地,向着我缓缓踱来。”鲁迅的雕像是静止的,作者却写得栩栩欲活,除了灵魂的皈依、风骨的向往,在艺术上正是“化美为媚”的以动写静的妙用。
——摘自《诗国神游》(中华书局)
编辑/章雪芳 审核/小楼听雨 校对/冯 晓
点击回顾
书 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