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学论语#5•17【2016-10-23】
#每日学论语#5·17【2016-10-23】
【原文】
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译文】
孔子说:“晏平仲善于与人交朋友,尽管交往很久了,别人仍然尊敬他。”
【微言微感】
晏平仲者,春秋时期齐国人,也就是我们熟知的晏子或者宴婴。
晏子使楚,拒绝走狗洞进城,从而维护了国家尊严。“二桃杀三士”,晏婴丞相用智谋让三个居功自傲,图谋不轨的大力士自相残杀,从而为国锄奸,维护了国家稳定。
但是,记忆中晏婴丞相对孔子并不友好。当年,青年才俊孔丘去齐国谋仕途,得到了齐王亲切接见,并非常赏识,大呼人才难得,一高兴就要给孔丘封地封官。
丞相晏婴紧急求见齐景公,一番劝谏打消了齐王的打算。齐景公不再召见孔子,孔子无奈只好离开另谋出路。
晏平仲是如何说服齐景公不用孔子呢?
晏子听说齐景公要重用孔子,就悄悄求见,对齐王说:“当此大争之世,孔夫子那些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繁文缛节,有什么用?能富国强民吗?能抵御外侵吗?”
就这样,齐景公变卦了。孔子准备在齐国放手大干一场的计划黄汤了。
有人说,这是晏子小气,怕孔子来后遮挡他的风光,故意而为之。
也有人说,齐景公想学习齐桓公做霸主,但是没有齐桓公的视野,没有齐桓公的胸襟,没有真正发现孔子的价值,加上孔子的施政方针对君王也有许多约束,所以才最终选择不用孔子。
但是今天我们看到,孔子对晏子评价很高,充满了敬仰。孔子不知道晏子在齐景公面前说过自己坏话吗?不可能。离开齐国的时候,孔子什么都清楚。晏子不认可孔子,和孔子欣赏晏子,似乎丝毫不存在矛盾。相反,孔子很理解晏子,并告诉弟子说:“君子和而不同。”晏子死后,孔子不吝赞美,说:“救民百姓而不夸,行补三君而不有,晏子果君子也。”
从这里,我读到了孔子的博大。
阻止孔子在齐国施政,是晏子小心眼,妒贤嫉能吗?孔子说:“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关于“久而敬之”,有人说,这是指晏子对别人善始善终,始终保持恭敬,做人有底线,做事有规则。据说齐景公为了堵住晏子的嘴,避免他劝自己节俭,就故意赏赐晏子各种各样的金银财宝。拉拢腐蚀丞相晏婴,享受时候谁也不说谁。没想到晏子油盐不进,多次拒绝接受赏赐,马车不要,豪宅不要,美女不要,黄金不要,搞得齐景公很没有面子,但是心里对晏子更加看重,更加尊重。
还有一种解释说,不是晏子对别人越来越恭敬,而是别人对他越来越恭敬。善与人交是原因,久而敬之是结果。
“吏不畏我严,而畏我廉;民不服我能,而服我公。”晏子做好子自己应该做好的,于是越来越让人敬重。
朋友最容易一见如故,最难的是善始善终。起初,彼此都在伪装,呈现的是豪爽和仗义,展示的都是自己的优点。久而久之,原形毕露,人都是不完美的,而且大多看不见自己的不完美,却苛求别人的完美;于是,计较和猜忌开始出现,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
所以,君子之交淡如水,朋友之间,不要过分亲密,亲密无间,熟不拘礼,理所应当,都会产生应当应分的苛求。距离产生美,还是若即若离最好。也有人说,关系在于走动,朋友在于沟通。不交往,不走动,越来越陌生,哪里还有交情?这就存在着一个度的问题。交情,交情,交流的是真情;交往交往,一定有来有往。不是数量,而是品质。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