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禄堂先生晚年三体式有什么奥秘呢?

孙老的这个式子晚年才传出来的,之前传的都是顺掌。下面这张图是靳云亭在《形意五行拳图说》里的照片,就是顺掌。
靳云亭是1916年向孙禄堂拜的师。而孙老直到晚年才把立掌这个式子传给袁伟、支燮堂等少数弟子。童旭东在《谈谈孙禄堂先生的弟子》一文中有这么一段:
“袁伟,山东济宁人。曾习查拳、摔跤。1928年进入中央国术馆后,从郭长生习劈挂。在同年10月举行的国术国考中,袁伟仅通过预试,即遭淘汰。不久,袁同曹晏海一起每周去一次江苏馆,从孙老习艺。孙老见袁伟有一定的摔跤基础,遂命孙振岱教授袁伟摔跤中之绝技--沾衣十八跌,此皆为贴身快摔之法。
同时亲授袁伟形意拳,以助成其整劲初,袁伟不欲学形意,而欲学孙氏太极拳。孙老曰:'观汝之性,非能求道艺者,习吾太极,难以所成。而汝若求武艺有成,可习形意,按吾之法,不需数月可得整劲,即可与汝之劈挂、查拳、摔跤合用。'于是袁伟从孙老习形意拳,先从百日站桩练起。孙老所授之站桩与孙老在《形意拳学》中所摄之三体式不同。孙老所授袁伟的三体式是孙氏三体式,此式乃是孙老二十多岁时从南方云游归来后,根据《易》、《丹》二经之理并结合自身经验所创之桩,得内劲快。该桩孙老向不轻授,直到1929年,孙老决定普传该桩时,才补摄了该桩的拳照。”
那么孙老的这个晚年三体式有什么奥秘呢?科学内家拳认为有三个方面,首先就是把顺掌改为立掌。手掌与手臂成90°角,五指分开。口诀有“平腕竖掌”、“两指挑眉”、“两指挑肩”等。这么做能最大限度地抻拔筋膜,加上松肩、坠肘,可迅速建立两手之间、头手之间的通道;
其次是把重心前移至四六位置,也就是说前脚4,后脚6。前期式子对腿部力量要求太高,站桩时间极短,对后胯的刺激不够。所谓后胯,指腰椎下方的骶髂关节。骶骨里有“阳关穴”,是炼精化气的重要关窍。郭云深讲,明劲是炼精化气。但如果后胯不开,精就化不了气,也就将永远停留在明劲阶段;
再次就是两脚之间的横向间距拉大。老法是讲“前脚跟对后踝骨”,现在是两脚跟互相错开,前脚跟对下来是后脚跟左边的空挡位置。这么做在大周天循环时候自会有妙处。
简单讲,孙老的晚年三体式就是练拳合道的式子。这个式子站好了,再把劈拳打好了,说不定啥时候就悟道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