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学论语#18.5【2017-10-22】
#每日学论语#18.5
【原文】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译文】
楚国的狂人接舆唱着歌从孔子的车旁走过,他唱道:“凤凰啊,凤凰啊,你的德行怎么退步了呢?过去做错了已经无可挽回,未来的还来得及补救。该停下了,该停下了。今天的执政者无可救药了!”孔子下车想同他谈谈,他却快步避开,孔子没能和他交谈。
【微言微感】
读到这里,我想起了李太白的诗: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李白说的“楚狂人”,历史上并无准确的姓甚名谁,是叫“接舆”狂人吗?是奉楚国国君之名,来接孔子师徒的人吗?
不可而知。
李白自喻楚狂人,敢于对“至圣先师”的孔圣人大不敬,这和他的文化背景有关。李白最喜欢的是庄子的《逍遥游》,庄子的洒脱,李白的多才,让李白敢于狂言诳语:天神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对李白来说,富贵和权位,似乎如探囊取物,如果他愿意,就手到擒来,只是他”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尽开颜“,所以,他敢于戏弄大太监高力士,国舅杨国忠,让他们在朝堂为他捧砚脱靴。
李白是没有使命感的,他只是想用才华换权贵,失意之后,就更加庄子化,寄情山水,追求自由自在了。
李白和孔子见过的其他隐士,如“荷蒉者”、“长沮”、“桀溺”,有类似之处,他们都觉得孔子太傻,苦哈哈四处流浪,说什么天下苍生,说什么王道乐土,能管就管,管不了何必强管?
谁理解你啊!
一心追求权贵的人,是难以理解孔子的,因为他们为了富贵是可以放弃人格尊严,放弃原则天良的,孔子做不到。孔子不受气,道不同不相为谋。不对脾气,给再多的钱都不伺候。孔子离开季桓子,离开卫灵公,拒绝阳虎、公孙不扭、佛肸(bì xī)的邀请,都是因为他的原则和面子。
一心只为逍遥的隐士,也是难以理解孔子的,因为他们愤世嫉俗,自由第一,哪管什么天下苍生和万古留名?他们看孔子放着好好地逍遥日子不过,到处热脸贴人家冷屁股,到处被排挤打压,几乎无立足之地,很是不屑于顾。他们讽刺孔子,戏弄孔子,很不理解孔子的执着。
楚狂人接舆的话,还是比较客气的——
你这个自视甚高的“圣人”,不是说凤凰非梧桐树不落吗,只有凤凰挑梧桐树,哪有梧桐树挑凤凰吗?何必着急八荒,自降身份,上赶着贱卖自己啊?
你的聪明智慧呢?你的高尚德行呢?难道连这个道理都不清楚吗?强扭的瓜不甜,上赶着不是买卖。何必呢?
往者不可谏。这些诸侯,这些当官的,已经把事情糟透了,大厦将倾,病入膏肓,如之奈何?何必勉强?
你看看当下这些掌权的,当官的,有哪一个是可以辅佐的?别费力不讨好了,该干嘛干嘛吧?
孔子想讨教讨教,人家扭头就走,该说的已经说明白,多说无益,何必多说。
孔子的伟大,就在于明知不可为,而一直努力追求。隐士或许才高八斗,或许智慧超群,但是又有什么用?
知识是用来做事的,能力是用来创业的,本事是用来造福的。一身绝学,无用武之地,无后继之人,又有什么意思?
我们记得李白,是因为他的诗篇广为流传;我们记得孔丘,是因为他们的思想源远流长。那些是世外高人呢?那些隐士奇人呢?
还是横渠先生说得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人活着,总要做些什么?来世上走一遭,总要给后人留一点念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