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安山文学】郑信平||洞藏老酒(散文)
洞藏老酒
作者:郑信平
主编:非 鱼
周五,早上,应该说是凌晨,天还没亮,醒来打开手机,看到上饶旅游群里有红包,随手点开,随喜,好运。这是玉山三清湖凤凰洞洞主周玉发老总发的。周总是新人入群,旅游人都性格开朗,爱热闹,于是,照老规矩,新人入群,要见面红包奉上,热闹热闹下,多少大小随性。
俗话说吃人嘴软拿人手短 ,既然点了人家的见面随喜包,就得关注关注嘛。何况看名字就挺吸引人的——“洞藏酒”。
酒是祖传的爱好,自我太公的爷爷(即福建迁来的开山祖)始,一直到现在的一百多个郑氏后代,没有几个和这佳酿不亲近,讨厌嫌弃它的。
但,洞藏酒,是什么酒呢?其滋味又如何?是如何洞藏的呢?技术标准是什么?一系列的疑惑,因没接触过洞藏酒,自然而生。
高低档的瓶装酒、农村老家的自吊谷烧玉米烧高粱烧甚至荞麦烧、绍兴老酒、上海石库门、乃至老妈冬天自酿用棉被密密实实包裹才发酵的糯米酒,我都喝过。就是这所谓的洞藏酒,原谅我的孤陋寡闻,倒是第一次听说,没喝过,由此好奇心更重了。
我们乡下有人吊了谷烧,用陶制酒坛装盛,坛口用沙袋封堵,再用湿黄土层层糊涂,最后将整坛酒埋入地底下,若干年后起坛开喝,听说味道不错,酒香扑鼻。但这种酒我没喝过,一则那时家里粮食短缺,填肚子都成问题,哪来多余的拿来吊酒。等我工作后家里条件慢慢好起来,老爸又老了,不愿挖洞藏酒了,何况我们那没有人这么埋土里藏过酒,偶有的倒是将酒坛藏在红薯窖里,一两年后再喝,也不见得变得怎么样啊,不过尔尔。
人们大凡对于传言的稀奇古怪,耳闻之后迫切想亲见,你我皆然。对于埋土的酒有耳闻后更是想亲喝,对于会喝酒的人来说,可就是没喝过,以致我到现在还对此有遗憾呢,老想尝尝所谓的“地底封坛酒”。
想必洞藏酒应该与老家地底下封坛酒一样的吧,所区别的就是阴凉度不同导致的口感吧,我想。但两者没法子对比,一个都没入过口,怎么对比呢,前提都不存在嘛。
于是,点开周总的微信资料,准备浏览浏览其对洞藏酒的详细介绍。可以说,满怀希望地点开,带着疑惑地看,两分钟都没到就看完了,什么也没介绍到,等于没看,颇多失望与遗憾地离开。
但探索的心是永不止的,此乃人之常情,何况是这么个吸引人的东西啊。只有到网上搜索了。什么叫洞藏酒?洞藏酒的好处是什么呢?我们埋土里这种酒叫什么?两者怎么对比?等等,都一并看看吧。
我们都知道,白酒的品质决定于好原料、好水源、好工艺。工艺决定其风格,而贮藏方法、环境、容器和时间则直接决定其品质。酿者都知道好水酿好酒的道理,洞穴所在,一般都是幽林深处,青山涵碧水,酿酒用的好水自不必说,工艺技术和原材料,都可人为所致,唯有储藏,必得须有好的地方才行。时间一定,容器同样,储藏的环境是关键。
洞藏,对于原酒的保存和后天的老熟、生香具有独特作用。天然年代久远的洞穴恒温恒湿,有不可多得的微生物群,这种微生物反作用于酒体,使酒在自然静态环境中自然升华,其过程是缓慢又均匀的。
经过洞藏,酒的辛辣味及不良气味逐渐消失、减轻,酒体变得更加细腻、丰满、温润、柔顺、醇和,香味也协调,酒体也更清澈爽净,会出现陈酒的独特风味,这就是洞藏加速了新酒的老熟进程,正所谓酒在洞里存放一年相当于洞外存放三年。
酒是会呼吸的。盛酒的陶坛,壁上有许多毛细孔,透气性好,酒液既不会渗漏,又可以与空气接触自由呼吸,酒的杂质释放的更加完全,而原酒中有益的香味物质却能较好地保存下来,并且乙醇损耗少,大大有利于白酒的老熟与出香。
网络查询后得知,我们挖土藏的酒叫土藏酒,还有个高雅的名字叫“女儿红”,也即在女儿刚出生时就吊酒土藏,等到女儿长到18岁出嫁时,起土开喝,味道好极了,又体现了诚意。现在婚姻法是女20岁结婚,又多藏两年,想必更佳了。
地窖和洞穴虽都具有冬暖夏凉的自然特性,但酒的土藏和洞藏还是有区别的,原因就是自然洞穴和挖的土洞环境不一样。自然洞穴一般都空旷,洞内空气可流通,而地窖则空间狭窄,完全处于闭风状态;洞的四壁是石灰岩为主的岩石,不会黏腻湿滑,而地窖是土里开挖,四壁皆是土壤,阴冷潮湿是常态;岩石储水含水适度,更适合各种微生物生长,而土壤粘性高,所含之水难于渗透,不利于微生物的生长。
酿酒洞藏,我想应该是从无心到有意的过程。我们都知道,酒的历史是“有饭不尽,委余空桑,郁积成味,久蓄成芳,本出于此,不由奇方”。野外喝不完,带回居住的洞穴,一时遗忘,等若干年后想起,再找出来,喝时就滋味大大不同了,这个可能不是没有,而是肯定有过。于是,再刻意为之。我国早就有酿酒藏洞的先例了,有据可考最早的洞藏酒,是在山东鲁山脚下出土的西周时期洞藏酒,距今已是2900多年了,这是中国目前现存最早的酒,被史学界意为“中国酒王”。
古已有之,今人则更会发扬光大了,何况现今的白酒市场竞争激烈,工艺都已成熟,原料世界范围内皆可调来,唯有在各自独特的先天条件上下功夫了,这个各自先天便利的自然山洞,它处无法移植复制。现今的洞藏酒,也确实搞得风风火火了,但愿不要雷同。
一切要以实践为准,没喝过洞藏酒,倒胡说了一大通,就此打住。还是以昨天在旅游群里的话语结尾吧。
“习惯性思维,也手贱。于是,顺着思路,在群里随手编几句话,送给周总,算是己意达了,至于恼人碍人,一概没想到。见谅。
其实,我觉得,周总可
从酒色上,与常态比,从瓶外瞧,就有勾眼之诱惑,如……;
从酒香上,近闻,未开瓶,香已入眼,开瓶,香则入脑浸肺,心肝脾胃肾皆已醉;
从酒味上,入杯,咂舌之感若……,满碗,顺喉而下若……;或者豪爽的,干脆托底,则有……;性急的,直接对吹,必是……;
从酒性上,慢饮浅斟,若茶之品,方能体会洞藏之“洞”意在,……
再配上些陶醉图。
再来个养生保健大功效,用上中医五行的一大套,说这个洞藏酒是“藏之名山”,出自仙人之饮的泉源,顺了人体的小阴阳,合上了宇宙大周天,有……
最后来个广告语:“喝了洞藏酒,三碗五碗照常走。喝了洞藏酒,永保身心十八九。”
(2020年12月26日夜)
插图/网络
作者
简介
郑信平,江西玉山人,四川大学毕业,哲学博士,曾在乡镇、县级政府任职,挂职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现为中部某省地级市公务员,从事金融口工作。喜藏书、阅读,也喜动笔。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