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学论语#13.4 2024-06-16 01:42:52 【原文】樊迟请学稼(jià),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wéi)圃(pǔ),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hào,下同)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fú)如是,则四方之民襁(qiǎnɡ)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译文】樊迟向孔子请教如何种庄稼。孔子说:“我不如老农。”樊迟又向孔子请教如何种蔬菜。孔子说:“我不如老菜农。”樊迟从孔子那里出去后。孔子说:“樊须,真是一个只配做小事的人啊!君上喜爱礼,老百姓就没有人敢不恭敬;君上崇尚义,老百姓就没有人敢不诚服;君上讲究信,老百姓就不敢不真诚待人。如果做到了'礼、义、信’这三点,四面八方的老百姓就都会背负子女争先恐后地前来投奔,哪里用得着自己去学着种庄稼呢?”【微言微感】关于“小人”,孔子有一箩筐的论述,而且大多是贬损的。孔子说:“君子喻以义,小人喻以利。”孔子说:“君子群而不党,小人党而不群。”孔子说:“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孔子说:“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孔子说:“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樊迟怎么得罪了老师?为什么会被老师“骂做小人”?樊迟,名须,字子迟。在孔门弟子中,樊迟应该是一个很有影响力的人物。孔子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樊迟当仁不让,必须算一个。樊迟从小贫穷,但读书刻苦,做人勤奋,还会种田。未拜孔子为师之前,他已在季氏宰冉求那里任职。孔子结束14年周游列国回鲁,而立之年的樊迟,慕名而来投靠拜师。樊迟拜师于孔子,是受冉求领导的影响。鲁哀公十一年(前484),齐师伐鲁。冉求率“左师”御敌,樊迟随行。在这次战役中,冉求运筹帷幄,神机妙算,指挥得当。樊迟呢?坚决果断执行冉求的命令,和冉求的合作非常愉快。鲁军以弱胜强,大获全胜,取得齐鲁交战历史性突破。季康子问冉求的军事指挥才能跟谁学的,冉求说是跟孔老师,孔老师无所不能,他学到的只是沧海一粟。于是,孔子一回鲁国,樊迟就请冉求介绍,投奔到了孔子门下。在孔子门下的樊迟虚心好学,积极上进,态度认真,三次请教“仁”,还问老师“知”、“崇德、修慝、辨惑”等等。对于一时搞不明白的,还向子夏等同学求教。当时,孔老师开设的课程有礼、乐、射、御、书、术等小六艺;还有《诗》、《书》、《礼》、《易》和《春秋》等大六艺。除了老师开设的课程,樊迟自己感兴趣的事,也喜欢向孔老师请教。樊迟为什么要请教“学稼”、“学圃”这些事情?这不是“野人”的事情吗?我们首先搞清楚“野人”是怎么回事。周取代殷商之后,为了更好实施分阶层管理,采取了“国野制度”。“野人”对应的是“国人”。通俗说,野人就是农村人,“国人”就是城里人。“野人”身份多奴隶,是给家主种地的,地位低下,生活贫贱,不能接受教育,也被称作“小人”。“国人”有一定身份和地位,可以接受教育,可以保家卫国做职业军人。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写到:理想城邦的公民分为三个等级:第一等级的职业是统治者,其本性为爱智者;第二等级的职业是护卫者,其本性为爱荣誉者;第三等级的职业是生产者,其本性为爱享乐者。三个不同的等级,表示了三种不同的生活方式,分别承担相应的责任,拥有相应的权力。在这里,柏拉图认为:正义就是各个等级坚守职责,各尽其份,互不僭越,确立和谐的秩序。否则,任何越位和缺位都是不正义的,是混乱的制造者。孔子说的“小人”,实际上就是“野人”,也就是柏拉图说的“第三等级的职业”。说到这里,我们不免疑惑:孔子不是“有教无类”的倡导者吗?他怎么看不起劳动人民?孔子所处的时代,就是这么一个状态。周代替商,是社会关系的大变革。商是奴隶社会,奴隶主和奴隶是没有公平可言的。奴隶的地位和牛、马等生产资料是一样的,是奴隶主的私人财产。殉葬都可以用活人,哪里把奴隶当成了人?周代替商,这一现象得到了一定改善。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奴隶”变成了“野人”,“活人殉葬”被废除。但是,“野人”和“国人”的不公平地位一定还是存在的。最明显的,就是“野人”没有受教育权的。“学在官府”,那时候没有私学只有官学,贵族子弟和有身份的士,他们可以大摇大摆到官学上学,毕业后为政当官。而“野人”、“小人”地位低贱,一辈子就是耕田种地,何必上学?学有何用?孔子“有教无类”的意义,一是打破“学在官府”的垄断,二是“野人”、“小人”也可上学了。孔子说:“自行束脩以上,我未尝无诲。”“束脩”就是十条干肉。这里借指学费。拿不起十条干肉,送上捕捉的大雁,自家养的鸡鸭也可,只要想上学,孔子是有求必应。有钱的,多赞助一些学费,孔子来者不拒。南宫敬叔和孟懿子是高干子弟,子贡和公西华是富家子弟,他们的学费估计都不少。曾皙、颜路、冉伯牛等,都是“野人”,子路和原宪是流浪汉,漆雕开是逃亡奴隶,他们的学费就少一些,意思意思就行。但是,我们必须清楚,孔子的“有教无类”,是起点不是终点。孔子办的不是职业学校,而是政法大学。他培养的毕业生,“学而优则仕”,那是要走向上流社会,做管理者的。“为天地立心,为生命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儒家的这一学习宗旨,从一开始就没有变过。孔子要培养的是“仁者”、“君子”、“国士”、“大臣”。孔子学院的毕业生,要在政治上有追求,生活上有原则。孔子学院的学生,要能够辅佐明主,治理百姓,安邦定国,建功立业。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这是领导者必须具备的素养。孔子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这些人才中,当官为政者不计其数:子路、冉求、公西华、子游、冉雍、子羔、樊迟、载我、子夏……孔子说:“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孔子和孔子的弟子,周游列国目的很明确——寻找王道乐土,实施治国安邦。从这个角度来分析,樊迟找孔老师“学稼”、“学圃”,就好像一个乞丐跑到清华大学,找某知名教授请教如何乞讨的秘方。或者说,就像是一个开拖拉机的拉着一个开飞机的请教如何“半坡起步”。这样分析之后,孔子说“小人哉,樊须也!”我们就容易理解了。把孔子的内心话说出来,应该是这样的:“唉,樊迟这孩子,脑袋被门挤扁了吗?到我这里来,放着高大上的'六艺'不学,放着治国安邦的大学问不学,净琢磨这些没出息的种田、种菜的事情,这些还用得着找我学习?随便找个农夫或者园丁不就搞定了吗?”在孔子看来,士大夫的主要任务是使民、牧民,是教化百姓。君子远庖厨。一个当官的不操心政务,躲在厨房研究杀猪做菜,那就是不务正业。那么,樊迟究竟该不该“请学稼”呢?我以为应该。在农业为主的春秋战国,为政者了解如何种庄稼,如何种菜,这应该是为政的基本功课。为政者关心粮食和蔬菜,带领百姓研究水稻如何高产,研究蔬菜如何移栽,神农氏不就是这样的吗?那么,孔子说樊迟是“小人”,是不是错了?我以为也不错。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有限的精力,应该放到最重要的事情上。樊迟在鲁国为政,要立足鲁国当下的实际想事情。鲁国的当务之急是恢复周公之礼,实现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如果能做到这些,则人心安定,秩序稳定,“近者悦,远者来”。否则,不去抓大事,在支末细节上耽误工夫,那就是不务正业,出力不讨好。都礼崩乐坏了,怎么可能发展生产?从孔子骂樊迟,我们反思这样一句话:君子思不出其位。项羽神勇无比,作为统帅不去琢磨政治,而热衷于万马军中斩将夺旗,那是不是本末倒置?明熹宗朱由校心灵手巧,作为皇帝不研究国家治理,而醉心于精雕细刻做木工,这是不是不务正业?同样道理,一个老师不研究如何让学生学习,提高教学质量,而是一门心思写论文、做题课、开讲座,是不是属于不务正业?一个校长不谋划学校发展,而是沉溺于自己给学生上课,这是不是同样不合时宜?角色决定行动。一个人,必须要分清主次矛盾,扣住关键问题,守住自己本分,避免顾此失彼。樊迟学稼留个我们的思考:到哪座山,唱哪个调。人一定要明白:你是谁?你到哪里去?你如何才能到你想去的地方?明白了这些,明确了本分,好钢用到刀刃上,精力聚焦在关键事情上。这才是智慧的选择。 赞 (0) 相关推荐 联题孔门三十贤弟子 联题孔门三十贤弟子 文\张兴贵 [写在前面]原计划为孔门七十二贤(普遍说法)各题联一副,但是,在题完梁鳝以后(正好30人),其他47名孔门贤弟子,就连<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中亦是或仅有生卒 ... 不要替德行有亏的人办事,以免被他殃及。 书海泛舟,人间清欢 大家好呀~ 今天,我们继续来读「儒家经典」,四书里的<论语>. 01. 熬出头,你就赢了 子曰: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 子曰:从我 ... 【传统文化讲堂】《论语》第58.59.60期(附精彩视频) 第58期课程 一.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请益.曰:无倦. 二.仲弓为季氏宰,问政.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曰:焉知贤才而举之?子曰:举尔所知:尔所不知,人其舍诸? 三.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 ... 论语连载(268)《先进篇》第1章,“先进于礼乐,野人也。” 经史合参读经典 日积月累学圣贤 [原文] 子曰:"先进于礼乐(yuè),野人也.后进于礼乐(yuè),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 [原文朗读] [注释] 先进于礼乐.后进于礼乐 ... #每日学论语#13.1【2017-5-14】 #每日学论语#13.1 [原文] 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 请益.曰:"无倦." [译文] 子路问怎样管理政事.孔子说:"想在前头,做在前头,率 ... #每日学论语#13.2 #每日学论语#13.2[2017-5-15] [原文] 仲弓为(wéi)季氏宰,问政.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 曰:"焉知(zhī,下同)贤才而举之?" ... #每日学论语#13.3【2017-5-16】 #每日学论语#13.2 [原文] 子路曰:"卫君待子为政,子将奚先?" 子曰:"必也正名乎!" 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 子曰 ... #每日学论语#13.4【2017-5-17】 #每日学论语#13.4 [原文] [原文] 樊迟请学稼(jià),子曰:"吾不如老农." 请学为(wéi)圃(pǔ),曰:"吾不如老圃." 樊迟出.子曰:&qu ... #每日学论语#13.5【2017-5-18】 #每日学论语#13.5 [原文] 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译文] 孔子说:"熟读<诗经>三 ... #每日学论语#13.6【2017-5-19】 #每日学论语#13.6 [原文]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译文] 孔子说:"当官的自身行为端正,即使不发号施令,老百姓也会按政令行事:如果自身 ... #每日学论语#13.7 #每日学论语#13.7 [原文] 子曰:"鲁卫之政,兄弟也." [白话] 孔子说:"鲁国的政治局势和卫国的政治局势都不怎么好,他们的政局像兄弟一样有相似之处." ... #每日学论语#13.8【2017-5-21】 #每日学论语#13.8 [原文] 子谓卫公子荆善居室.始有,曰:"苟合矣."少有,曰:"苟完矣."富有,曰:"苟美矣." [译文] 孔子谈到 ... #每日学论语#13.9【2017-5-22】 #每日学论语#13.9 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q ... #每日学论语#13.10【2017-5-23】 #每日学论语#13.10 [原文] 子曰:"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 [译文] 孔子说:"如果有人用我治理国家,一年就治理差不多,满三年就会卓有成效.&q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