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必看电影,你要感谢的不止是老师

人生中,并不只是学业上的老师才可称作为老师。他还可以是我们的父母、恋人、朋友,可以是生活的本身,甚至还可以是我们的敌人或者所经历的挫折等。经师易得,人师难求。四部电影,四种不同的人生“导师”。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

父母是孩子最初的启蒙老师。他们对孩子的影响是最深的人。就像电影《教父》中的维托,他自身散发的独特人格魅力给大家树立了榜样,他的行为影响了很多人特别是他的小儿子迈克。他会在言语行动中潜移默化的指导着迈克,这些都为迈克在日后成为新一代教父做好了铺垫。所以,迈克的“老师”便是他的父亲。

迈克为人理智,做事有谋略,深受维托的喜爱,维托一直把他视为家族的继承人。然而作为黑手党首领的儿子,迈克从未想过要加入父亲的事业,他想过普通人的生活。明白儿子的想法之后,维托并没有强迫迈克,他尊重儿子的意愿,并送他上大学,体验普通人的生活。但在父亲遇害后,彻底改变了迈克的观念。

迈克在酒馆杀死仇家的段落是全片的转折,也是迈克命运的转折点:迈克走进厕所拿枪,餐厅里两人的反应,运用交叉蒙太奇。迈克从厕所出来到杀完人仅用了13个镜头。特别引人注意的是他举枪之前用了推镜头,这个主观镜头使人们走进他的主观意识,迈克从一个不喜好黑帮争斗的人变成教父,这是关键的一场戏。

迈克开枪时导演用了几个近景镜头叠加,发射的子弹数量并不多(3发),但多让观众注意的是迈克的反应。在讲话进行中实施枪杀,并不像其他影片中的人物举起枪,让观众等着开枪的那一刻。导演加入了“低顶棚”也称为电影中的第五面墙,这使得原本紧张的气氛变得血腥恐怖。导演这样的精心安排并不是为了单纯的寻找视觉刺激,而是想在潜意识里刺激观众,这是意识中的暴力。

社会残酷的现实迫使迈克从一个不愿参与“家事”的爱国青年转变成草菅人命的教父的。但在这其中是他的父亲在大事中为他指引道路,言传身教中改变了迈克的命运。迈克也从他父亲的身上学到了“不要让外人指导你在想什么”,要学到“不抽空陪家人的男人不是好男人”,更学到了“和敌人做朋友”等处世之道。

“妈妈常说生活处处有奇迹”

在《阿甘正传》中,先天条件不足的阿甘,之所以能坚强乐观地面对生活,就是源于他母亲对他的爱、相信以及传导,阿甘的成长进步来自母亲浓浓的深情。天下的母亲,往往都是孩子最早的老师,一个好的母亲胜过一百个教师。

母亲靠出租房屋来维持母子生计。得知儿子是一个身体畸形的低能儿时,母亲并非没有遗弃他反而设法让他带着指甲走路来矫正脊背。当阿甘被街坊邻居和同学取笑、排斥,甚至被公立学校拒之门外的时候,是他的母亲告诉他,他跟身边的所有人一样他与他们之间没有什么区别。也正是这朴实的话语唤起了阿甘脑中仅存的自信,使他相信自己不是傻子,因为妈妈说过只有做傻事的人才是傻子。

影片中的经典台词,“妈妈常说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块是什么味道”“妈妈总是说,你得丢开以往的事才能不断前进”。这从侧面描绘阿甘母亲对生活依旧怀揣美好愿景,具有乐观积极的心态以及聪慧睿智的丰富形象,导演通过这一形象的构建,满足了对阿甘母亲崇高美德的赞扬与呼唤美国精神回归,同时阿甘继承了母亲执着坚强的的性格特征,对母亲交给他的人生道理的一成不变地照搬贯彻。

就这样阿甘不去考虑下一块巧克力是酸还是甜,只是丛容的去应对和接受。他从不强求和奢望什么,只是用自己的憨厚和纯朴直接来触碰这个世界。让我们在抛去偏见和虚荣后,看到了一个远离这个社会许久的品质:诚实、守信、质朴、真诚等。导演正是用阿甘和其母亲的精神传达,达到了其所想表现的艺术形式,表达了创作主体和欣赏主体对影片的思想感情。

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由于新保守主义、社会粗俗化以及霸权主义的异军突起,好莱坞据此推出了大量关于渴望回归原始、抵触现代文明以及推崇低智等影视作品,美国媒体俗称“反智电影”,而《阿甘正传》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阿甘的故事带来了神奇的效果,让美国人心灵受到了极大震撼,也开始自觉反省本国和个人的历史,完成了这部电影的使命,因此艺术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影响社会。

山河不在重,重在与知己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心灵捕手》中主人公威尔在现实生活中长期被摧残,经历了无尽的磨难从而封锁自己的内心。长时间的拒绝和别人谈话,生活中也是一副使人厌恶的样子。威尔的挚友尚恩就是看到了他同自己的过去一样,感同身受,一直寻找机会接近威尔试图同他交流,最终找到了与之心灵相通的途经,解开了威尔自我封闭的枷锁。所以威尔的“老师”便是他的挚友。

毫无疑问,影片的中心和亮点在于威尔和尚恩“心灵角力”的过程。他们之间共有8次交谈,信任的逐渐建立是两人心灵碰撞的核心,这几次交谈是威尔人生自我重塑与追寻的关键所在。特别是在第五次交谈以后进入影片的高潮阶段。尚恩打破了威尔的自卑心理,使其崩溃,让威尔封闭已久的内心得到释放。后三次的交谈是尚恩尝试直接碰撞心灵枷锁的过程,他单刀直入的询问威尔有没有灵魂伴侣,而这个问题正是威尔最揪心也是最难熬的问题,引发了他强烈的宣泄情绪。

威尔这个自卑又装腔作势的男孩其实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但总是牵绊着童年阴影。在这样的双重压力下不堪重负的他需要一个理解他的人,使他释放掉内心沉积已久的杂物。尚恩连续九句的“不是你的错”是强有力的催化剂,威尔终于嚎啕大哭,自卑和伪装都在这一刻崩塌。

影片的主线是威尔从最开始阴暗狭窄到最后充满希望的内心世界,带领着整部影片的基调从灰暗到春意盎然。威尔从尚恩的身上学会了“跟随你心的方向”,“人要为自己活着,跟着自己想要的东西走,听从心灵的安排”“捕捉你心灵最真实的声音,告诉自己,你是主宰你自己的神灵”等生活的真正含义。

在美国所有的励志电影中,人物内心的独白是不可或缺的,它既能生动形象地表达人物内心的想法又能烘托当时的氛围。电影《心灵捕手》将难于展现的心理描写外化为人物的内心独白。影片借助不同的角色、不同的生活背景和人生阅历:有的专注于名利,有的沉溺逝去的爱情,有的浑浑噩噩的过着一生,通过这些特殊的经历和心理反映着不同的社会阶层和心理需要。其实这实质上是一场人与人的心理战争,却表达出同一种情感——对爱的渴望。在严重的心理障碍面前,尚恩让威尔感受到了世界给予他的爱,让他重新找回存在感。从内心独白中我们可以发现,他重新确立了人生目标,让他的价值得以体现,最终取得了不朽的成功。

时间是最好的试金石

时间是教会你一切的良师。在《本杰明·巴顿奇事》中从老活到小的本杰明,他一生中经历过许多奇妙的事情,但最奇妙的莫过于他在时间的打磨下,对人生有了更好的理解。所以对于本杰明来说,时间便是他最好的“老师”。

你可以像疯狗那样对周围的一切愤愤不平,你可以诅咒命运,但是等到了最后一刻,你还是得平静地放手而去。整部影片的叙事缘由都是围绕这句台词渐进。影片里的本杰明以满脸皱纹的老头出现。他待在养老院却以成长的而渐行年轻的方式目送着每一个平静的辞世者。他如同阿甘一样,没有过多地思考生命。但在他迟钝的思维里却清楚的知道人生的每一出戏都是以同样的方式闭幕——死亡。

影片中本杰明所处的空间场所变换较多,基本呈现开放式。这些开放性的空间直接推动叙事的进程蕴含深层次的含义。影片设计了较多关于“生死”的物理空间,如:本杰明的生母因难产而死;养老院孤单的老人们正等待着死亡的来临;老年的黛茜怀里搂着本杰明如同婴孩般安静的闭上眼睛等等。每个物理空间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相互连贯,空间场所的频繁变化使叙事达到高潮,并随着空间变换步步推动叙事的进程,从各个层面推进故事情节的发展,统一于电影主题对死亡的意义探索的主题,将生死提高到哲学层面。

影片设置一个重要的物理空间“养老院”,一个死神经常光临的地方。本杰明在这里得到救治、养育和成长,思考生命的意义,从这里扬帆起航开启其奇特的人生旅行。接近生命的末端时,本杰明在这里与相爱的人牵手走过余生。养老院蕴含生命的终结,无论怎样的起伏,海浪总归于平静。那些关于“存在”的诉求,在影片没有抑扬顿挫的声调里被完全的消解。本杰明也在时间中学会了:生命是独特的,人生的意义不在于时间的早晚,它需要我们独自去体会,只要勇敢去尝试并持之以恒,我们的人生终将圆满,死亡也变得微不足道。

迈克的父亲,阿甘的母亲,威尔的挚友,本杰明的时间,重点是影片中的精神,是否能让你在历经悲欢离合时,多一点力量和勇气,继续朝着能够发挥自己最大价值的方向走下去。优秀不会与生俱来,我们从懵懂无知到大彻大悟,少不了我们的引领者和启迪人。

《四味毒叔》是由策划人谭飞,剧评人李星文,编剧汪海林、宋方金、史航五人发起的影视文化行业第一垂直独立视频表达平台。欢迎有个性、有观点的导演、制片人、编剧、演员、经纪人、评论人、出品人等前来发声,或脱口秀,或对话,观点不需一致,但求发自内心。“说” 责自负,拳拳真诚在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