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文史文物【古文化遗存、青铜器出土点、古建筑】

一、古文化遗存

  全市已发现的古文化遗存,大多数散布在沿江河水系两岸的丘陵山地上。这些山岗遗址,一般距地平面20~100米高左右,地质为红壤或砂质黑土。各县发现的石器有斧、锛、矛、镞、环、凿、锄、刀等;石料是砂岩、板岩,也有遂石和变质岩等。还发现多种纹饰古陶片。全市古文化遗存重点有:

  凤凰山古文化遗存 位于梅县畲江镇,年代为新石器时代至商代,面积约1万平方米。采集石器有斧、锛、刀、镞、凿、戈等;陶片以硬陶为主,纹饰有方格纹、曲尺纹、篮纹、圆圈乳点纹等;还有陶纺轮。

  梅西棺材山古文化遗存 位于梅县梅西石篆村马子嶂,年代约在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商周之间,在方圆10华里范围内,发现9处古人类生活遗址,场积存有比较完整的石镞、石斧、石锛等和饰有回纹、云雷纹、方格纹等陶片。

  长岭岌古文化遗存 位于五华县新桥乡新建村,时代为新石器时代至商周时期,面积约4000平方米。采集有砍砸器、石斧、石锛、石凿、陶网坠、陶碗、陶器座和陶罐等。陶器以硬陶为多,亦有夹砂陶和红色软陶。

  三圳东岭古文化遗存 位于蕉岭县三圳镇东岭村,年代约在商周时期,面积300平方米。采集有石斧、石锛、石镞、石刀、砺石和大量饰有方格纹、水波纹、叶脉纹等陶片。

  龙颈寨顶上古文化遗存 位于平远县长田乡龙颈村,年代约在商周时期,面积约3000平方米。采集有大量的半成品打制石器和大型砺石,有形式多样的牙璋、磨制石锛、镞、矛、戈和碳化稻谷,厚达20厘米,陶片纹饰多样。

  湖乡古文化遗存 位于兴宁县永和镇湖乡村,年代约在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商周,面积约2平方公里。采集有石锛、斧、镞、环,大型双尖叉刀石器和陶器。陶器纹饰有编织纹、双线方格纹、刻划纹、重圈纹等。

  狮子石古文化遗存 位于五华县安流镇半径村,年代约在新石器时代晚期至春秋,面积约4.5万平方米。局部文化层厚近2米,采集有大量石器、陶器残件。石器有锛、镞、砺石;陶器有陶拍、纺轮、釜、罐、钵、器座等,其纹饰有曲折纹、方格纹、叶脉纹,还有少量夔纹。

  潘田田头岽古文化遗存 位于丰顺县潘田镇田头岽,年代约在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商,面积约2000平方米,文化层厚0.7米。采集有石矛、石戈、石镞和大量陶片,纹饰以方格纹、网纹、双线纹为主,少量云雷纹和曲折纹。

  桃源和尚岭古文化遗存 位于大埔县桃源镇老虎坑村,年代约在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商周,面积约3000平方米。采集有夹砂陶罐的圈足、口沿,纹饰有绳纹、刻划曲尺纹、重圈乳纹等;石器有刀、锛、环等。

  除以上古文化遗存之外,还有梅县畲江镇官埔村、凤凰山、松林村、石桥头、罗屋岭,水车镇矮岭、曾田村,梅南镇轩外村,程江镇程一村,松源镇豪岭村、宝坑,桃尧镇张塘村,松口镇荷塘背,瑶上镇白沙岗等古文化遗存;大埔县枫朗镇林屋古文化遗存;丰顺县拱屋盘、圣公洞、汤屋山、务地、园、苏姑山、下寨坪古文化遗存;五华县长岭、羌公岭、湖岭头、八斗种、麻徐铺、双岗寨、营盘岗、东山上岭、塔下山古文化遗存;兴宁县大窝里、鸡栖坑、汤湖、莲池、麻岭古文化遗存;平远县担竿寨、葡罗寨、水口山古文化遗存等等。

二、青铜器出土点

  古树窝编钟 兴宁县新圩镇大村鬼树窝,1984年3月出土战国编钟6件。甬钟正面有乳钉18枚,背面有12枚。大的高53厘米,重14.25公斤;小的高39厘米,重8.25公斤。

  青铜剑 蕉岭县县城体育场附近,1980年初出土青铜剑1枚,属东周时代遗物。剑身分铸,残长57.5厘米,最宽处4.3厘米,有短柄,剑格略成长方形。

三、古城寨遗址

  狮雄山汉代建筑遗址 位于五华县华城镇塔岗村。西汉。面积约2万平方米,文化层厚达1.8米。1984~1985年发掘,发现一组宫殿式建筑遗迹,可能是官府或行官的遗址。出土有大量绳纹板瓦、筒瓦、云纹圆瓦当和各类方格纹带戳印陶器和陶片。省文物保护单位。

  贵人村遗址 位于丰顺县下八乡。隋代。隋代义安郡丞陈洪及其子陈政、孙陈元光均居于此,故称其村名为“贵人村”。村寨依山势砌筑。面积约1万平方米,现存残墙基遗迹。

  马山寨遗址 位于丰顺县汤西镇坪城村。宋代。面积3万平方米,城墙周长约1000米,有主城、附城、城池等建筑。现仍存灰沙结构的古墙基、残墙等。城内出土有刀叉等兵器,在1.78米深土层中挖出厚火砖一批。该城为宋初所建。

  “迷娘寨”遗址 位于梅江区城北乡明杨村。北宋。迷娘寨又称宣娘寨,据传宣娘奉命救援杨宗保、杨文广,被围杨福寨时,扎营于李洋山(即今之迷娘寨)。今寨址尚存残垣。高1.2米,厚0.6米,黄土碎石夯筑。

  桐子坑古城寨 位于丰顺县埔寨镇恫子坑。南宋。帝禺祥兴二年(1279)在此屯兵时所筑。面积1.2万平方米,墙高4米,厚0.3米,城门4个,水井1口。现仍有部分围墙城门残存。

  三河坝古城遗址 位于大埔县三河镇。明代。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设三河巡检司,并筑城。城周长约1500米、高5米,墙基宽3.5米,设918垛堞。有永清、宣和、镇宁、拱极四门。现存镇宁、宣和两门阙和断续城垣100多米。

  三乡烽火台遗址 位于梅县三乡镇。清代。台共有5处。台基有石块垒砌,台垣碎石黄土夯筑,内各有烽火池一口以堆放燃料。其中甲坑村“割田寨烽火台遗址”存有台基,残高1.25米,长4.8米,厚0.51米。

四、古窑址

  梅州市古代陶瓷业的生产情况,在以往的史料和地方志中都没有记载。1982年以后,各县先后进行文物普查,发现了新石器时代晚期至明、清的大量古窑遗址。其中,唐代窑址主要是馒头窑和龙窑,开始使用匣钵。生产的主要器物是碗、碟、壶、钵、缸等,以满釉晶莹似玉的青釉器为精品。宋代陶瓷窑址的数量、分布及烧制工艺水平。远远超过唐代,主要采用龙窑烧制,窑炉温度有了提高,产品从唐代的浑圆厚重、素面无纹,变得薄胎轻巧,并出现印花、刻花等装饰花纹。明、清时期,陶瓷业类型增多,工艺提高,发展更加普遍。

  畲江合子里窑址 位于梅县畲江镇太湖村。新石器时代晚期。发现馒头窑1座,距地面约2米,长2.20米,高1米,宽1米。在窑床中仍有火炭和陶片,饰曲尺纹。火候较低,陶质脆,吸水性大。

  永和板子岗窑址 位于兴宁县永和镇湖乡村。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商。面积约500平方米。1985年已发掘3座长条形和方形穴窑,最长的为2.86米,残深0.38~0.68米;最短的长0.75米,宽0.78米,残深0.60米。出土有短颈高身罐,敞口折身罐,带流口陶壶和石器等。

  石正水口窑址 位于平远县石正镇安仁村水口寨。西周。已发现窑址5座。1974年发掘清理4座,为馒头窑。3号窑残高1.1米,底高1.66米,出土硬陶器以瓮罐类为主,还有盆、豆等;纹饰以方格纹为主,亦有云雷纹或方格云雷组合纹等。陶罐口沿或器身多加绘点彩或条彩。

  畲江牛轭岭窑址 位于梅县畲江镇公和村。春秋。发现竖穴窑1座,长1.9米,高0.6米,宽0.55米。陶片分布范围约100平方米。陶片纹饰以夔纹为主,有云雷纹、方格纹等。

  水车瓦坑口窑址 位于梅县水车瓦坑口。唐代。面积约500平方米,已露出4座馒头窑。1985年发掘2座,窑由半圆形火膛、窑室、烟道三部分组成,窑室底部呈斜坡状,火膛比窑室深,窑尾较窄。出土器物有青釉碗、碟、壶、钵等。胎质厚重,釉色晶莹。

  水车罗屋坑窑址 位于梅县水车罗屋坑,唐代。面积约400平方米。为馒头窑。采集有碗、碟、壶等残破碎片。器形、胎质和釉色与瓦坑口出土的基本相同。

  南口崇芳山窑址 位于梅县南口镇双桥村。唐代。面积约200平方米。为馒头窑。采集有平底碗、杯、钵、碟、四耳罐,器物施青釉。

  松东桃宝窑址 位于梅县松东乡桃宝村。宋代。面积约300平方米。采集有大量瓷碗、碟等残片,未发掘。

  瑶上村窑址 位于梅县瑶上镇瑶上村。宋代。已发现5座龙窑。发掘1座,长约24米。出土主要有印花白瓷碟和四耳罐。碟有双凤花草、双鲤跃水、双鹅飞舞等花纹。全部瓷器均系芒口。

  隍九河村窑址 位于丰顺县隍镇九河村。宋代。已发现4处残窑。现存大量陶瓷器堆积。采集有花瓶、碗、杯、碟、盆等残件。

  明、清时代的古窑址 梅县畲江镇叶田村压粤威;蕉岭县广福镇叶田村梅子坳;梅江区三角镇寮背岭;大埔县高陂镇黄泥坳;丰顺县隍镇溪北村梅岌、潭江镇马头山马鞍山;五华县油田乡新兴村滑圹坳、梅林镇梅南村碗窑坪、油田乡下陶村上陶、下陶村王常楼;平远县石正镇坪湖村、超竹乡长坑径、仁居镇飞龙村白泥径;兴宁县下堡乡永兴村简头寨、叶南乡陶前村古窑址等。

五、古墓葬

  市内的古墓葬,经文物普查,远至商周时期。从出土文物看,战国前的葬俗比较简朴;由南北朝至唐代,厚葬逐渐盛行,选择墓址讲究周围山水地势和景致。宋代以后的古墓葬,一般没有发掘,正式考究的不多,但墓穴建筑造型艺术已比较讲究。以下记述唐以前古墓葬及宋以后名人墓葬。

  结高岭墓群 位于大埔县湖寮莒村。商周。面积约600平方米。采集有石锛、陶罐、大口尊等器物及陶片一批。1984年复查时,发现10多座土坑墓,未发掘。

  下北山墓群 位于大埔县湖寮镇莒村。商周。面积约700平方米。采集有石刀、石锛及陶把壶、陶豆、陶罐、小陶瓶等器物。1984年复查时,发现6座土坑墓,未发掘。

  金星面墓群 位于大埔县枫朗镇王兰村金星面山坡。商周。面积约1000平方米。1983年清理“浮滨类型”土坑墓15座,出土有尊、罐、釜、豆、壶、釉陶器皿、纺轮、石锛、石环等随葬品。

  山仔下墓群 位于大埔县枫朗镇山仔下(仙子下)村。商周。1985年发现多座土坑墓,已清理10座,出土有石锛等石器和釉陶器一批。

  罗城村墓群 位于五华县棉洋镇罗城村。东周。面积约2000平方米。先后在墓区采集一批石器、陶器,其中陶器有釜、壶、罐、碗、钵等,均为硬陶,有的器身有刻划符号。

  宜塘墓 位于梅县梅西宜圹村。战国。竖穴墓。宽130厘米,深约8.80米。出土陶釜1个,饰有篦点、云雷、方格等纹,呈青灰色。

  大墓岌晋墓 位于梅州城区东郊。晋。1954年发掘,为长方形一穴二室夫妻合葬砖墓,墓室长6.4米,左棺室1.43米,右棺室1.5米。出土陶碗、盘、铁匕首、唾壶等陪葬品10件,均施开片釉,呈绿黄色。

  蜈蚣吐珠山墓群 位于梅县程江长滩村。南朝。已清理5座,1座为土坑墓,4座为砖室墓。砖室墓用叶脉纹、方格纹砖砌筑,墓长3.8~5.2米,宽和高各约1米。出土有青釉陶罐、壶、盘、碟、杯等。还有3件直耳盘口铁鼎、残铁刀和铜镜等。

  龙华村墓 位于兴宁县龙田镇龙华村。南朝。1973年清理,为砖室墓。出土有黄釉四耳罐2件,黄釉盘口陶盂1件,三足陶砚1件。墓砖印有叶脉纹、方格纹。

  下寨坪墓群 位于丰顺县汤西镇石湖村。南北朝。面积约4.5万平方米,发现多座砖室墓。采集3件陶罐和一部分几何纹墓砖。罐内分别装有石斧、石锛、双尖叉形单孔有柄石器。

  大墓岌唐墓 位于梅州城区东郊。唐。为长方形单室墓。长4.35米,宽1.75米。出土有陶碗、盘等,均施青绿色开片釉。墓砖饰叶脉纹。

  杨云岫墓 位于梅州城区东郊东厢。宋代。杨云岫,南唐朝议大夫,是杨姓在梅州的始祖。墓为灰沙夯筑。墓碑刻墓主人姓名、出身及诰授。

  定光古佛玉甲墓 位于梅州城区东郊东厢。宋代。郑定光,自幼出家,南唐李后主赐予“古佛”称号。郑为朝议大夫杨云岫营葬,并撕指甲一片,葬于杨云岫墓侧。墓碑刻“定光古佛玉甲墓”。

  宣娘墓 位于梅江区城北李洋山,为宋代杨家女将之一杨宣娘之墓。长8.50米,宽6.10米。墓头悬立“铴福诚民”大石匾。当地又称“仙人墓”。

  蔡蒙吉墓 位于梅县桃尧镇练坑村。南宋。蔡蒙吉为宋宝佑四年(1256年)进士,授迪功郎,德祜二年(1276)抗元被俘,不屈牺牲。文天祥收复梅州时,嘉其志,题谥“忠节”,并亲出祭文。墓为封土堆,灰沙夯筑。现存尚好。

  海瑞岳母墓 位于梅州城区东郊瓜岭。明代。墓式以花岗石砌筑墓门。作屋瓦形,碑芯大。墓道横额有一行“李氏室人”及“孝子凤文立”数字可辨。香台外有一首联:“风木满窝邱,五夜鹃声空泣血;江山开寿域,他年马鬣看焚黄。”落款“子婿海瑞款诀”。

  翁万达墓 位于大埔县三河镇汇城。明代。翁万达,字仁夫,号东涯,揭阳登村(今属汕头市郊)人,嘉靖五年进士。官至兵部尚书。墓为石筑,占地面积30平方米,墓前设墓表、石人、石马、石羊、石豹等雕像。1986年重修。

  洪念九郎墓 位于丰顺县丰良镇布心村。清代。传系洪秀全始祖墓。灰砖构筑,面积700平方米,碑高1.6米,宽0.8米,碑文刻“嘉应州石坑始祖念九郎洪公佳城”。

  五指石万人墓 位于平远县差干乡五指石。清代。清顺治九年(1652年),明武将谢志良(又称平粤侯)拥戴隆武帝在五指石抗清复明,被清兵攻破,谢志良及部属全部牺牲,石林寺和尚请人收拾遗骸,合葬一处,在墓上建九层小塔作为纪念。人称万人塔。现墓存,塔已毁,仅存“混元塔”匾额。

  丘逢甲墓 位于蕉岭县文福岌湖村。墓为灰沙砌筑,高1.4米,面积约500平方米。碑文记载丘逢甲在台湾率义军抗日及其内渡后倡办教育等史迹。

  何如璋墓 位于大埔县湖寮镇莒村。清代。何如璋(1838~1891)。字子峨,大埔县双坑人,进士出身,授翰林院庶吉士、编修,后升侍讲、侍读,为首任中国驻日公使,后任福建船政大臣。墓为灰沙夯筑,面积约30平方米。墓前碑文阴刻墓主人姓名、出身、任官和诰授等。

六、古建筑

  梅州古建筑,具有鲜明的客家地方特色,保存了中原传统文化特征。建筑材料在继承古代夯土的基础上,发展为包括土、石、砖、瓦、木、石灰、油漆、琉璃等建造。建筑组群布局,一般采用纵轴线对称,左、右均衡,错落有序,既美观又实用。沿袭了汉族宫殿式结构布局演变而成的民宅建筑大围屋,最有别于其他民族和民系。

  石寨村围楼 位于蕉岭县北礤乡石寨村。明代。亦称方楼。平面呈四方形,楼为三层,高13.6米,内共有63个单体房间,建筑瓦件别致,达33厘米宽。该楼一隅角楼1座。建筑现存尚好。

  建桥围 位于丰顺县建桥乡建桥围村。明清时期。围灰砂夯筑。平面外圆内方,占地面积15780平方米。环围置有池塘,民房绕围墙砌筑。围中有3街12巷和祠堂3座。祠堂前有嘉庆、道光年间石旗杆5条,旗杆夹2副,均刻有铭文。围设有东南西北门。现存尚好。

  青龙寨 位于五华县安流镇半径村。明清时期。寨平面呈船形。由数十座单体建筑相连,组成二层围封闭式寨场,面积约3000平方米。寨开东、西、南、北门。现存尚好。

  西郊围屋 位于兴宁县城西郊。明代。围屋平面呈马蹄形,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围内主体建筑深三进,硬山顶,现存尚好。

  梨树岗寨堡 位于平远县泗水乡梅畲村。清代。寨平面六角形,为大型石构碉堡式建筑,高三层约10米。

  栗坝围屋 位于蕉岭县广福镇。清代。主体建筑两进深,左右各设两幢厢房。后座为三排呈半月形厢房,环绕成封闭状。建筑为硬山顶,约有200个房间。

  花园楼 位于梅县松北乡下店村。建于清乾隆年间。原名源远楼。因建筑环境清幽,状似花园,故名。主体建筑依山势构筑成三进深。外置围墙环绕,总面积2856平方米。围内共有90个房间,后座为三层楼阁式建筑。

  维新楼 位于大埔县枫朗镇枫朗村。建于清同治元年(1862)。楼平面圆形,3层,高12米。护墙夯筑。仅辟一门供出入。楼内圆天井直径24米。楼内各层置有24间房。

  潭江古民宅 位于丰顺县潭江镇。建于清代,传开圩时名福安圩,现分布在溪西坝、刘屋角、袁屋角等地的10多座四合院或围屋形式的祠堂,建筑保持了客家住房的特点。

  宋湘故居 位于梅县白渡象湖村。屋名“太史第”。面积约300平方米。厅堂有16条圆柱分立两侧,屏风上书“京兆堂”三字,外大门门楣上挂有“太史第”匾额。1984年,由其裔孙修葺。

  将军第 位于丰顺县汤西镇双鹿村。清代。府第为丁日昌家属倡建于清同治年间。因其建筑颇具规模,有“九厅十八井”和“魁龙围”之称。主体建筑由3座并列大屋连成一体,内有74个房间。

  黄遵宪故居 位于梅州城区东郊下市。屋名“人境庐”,建于清光绪九年(1883)。砖木构筑,内有厅堂、七字廊、五步楼、十步阁、无壁楼、卧虹榭、息亭、鱼池、假山和花圃等。占地面积500多平方米。门匾“人境”是日本友人大域成濑温所书。是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丘逢甲故居 位于蕉岭县文福镇淡定村(今改逢甲村)。故居名“培远堂”,建于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是一座典型的围龙屋,占地面积1800平方米。是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张弼士故居 位于大埔县西河镇。屋名“光禄第”。建于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建筑面积2580平方米,为三进四横一围龙的客家围龙屋。

  齐昌学宫 位于兴宁县兴城镇学前路。始建于宋嘉定年间,明洪武四年(1371)重建,清同治十二年(1873)重修。现建筑有棂星门、泮池、大成殿、东西庑、尊经阁等。总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大成殿面宽5间,进深3间,重檐歇山顶,梁架为穿斗与抬梁式混合结构。是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梅州学宫 位于梅州城区凌风路南门。始建于南宋淳佑元年(1241),元贞二年(1296)重修,此后几度修建。由大成殿、东西庑、明伦堂、文昌殿、崇圣祠、魁星阁、棂星门、戟门、泮池等建筑组成。现仅存大成殿、魁星阁等建筑物。大成殴为清代建筑风格,面阔3间,进深4间,重檐悬山顶。

  长乐学官 位于五华县华城镇十字街。始建于明成化五年(1469),正德年间及清同治六年(1867)修缮。现存大成殿、东西庑、池畔等建筑。大成殿面阔5间,进深6间,高10多米,重檐歇山顶。穿斗和抬梁混合式梁架结构。前檐设柱头斗拱4朵,转角斗拱2朵。二层檐设柱头斜拱12朵,置转角垂花4朵。正脊饰双龙双珠瓷塑,前檐卷棚廊置雕刻艺术构件。是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桂岭书院 位于蕉岭县蕉城镇。始建于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光绪年间重修。为三层阁楼式建筑,通面宽约10米,高约15米,面积100平方米。设有学堂、书房等附属建筑。

  东山书院 位于梅州城区东山状元桥畔。清乾隆十年(1745)创建,光绪年间修复。书院由主体建筑、大门楼、两横栋屋组成。主体建筑面宽3间,进深3间,石柱台梁式结构,单檐悬山顶。两横栋屋是砖木结构平房。门楼是民国初期加建的骑楼式建筑。

  埔河文庙 位于丰顺县附城乡双河村。建于清道光年间(1821~1850)。庙平面六角形,为3层楼阁式建筑,高20多米,面积约600平方米。

  潮州会馆 位于兴宁县城西河背。建于清嘉庆十一年(1806)。建筑为四合院式布局,硬山顶、穿斗式梁架结构。梁枋上瓜柱、斗拱等构件均有精细雕刻。

  钟氏宗祠 位于蕉岭县徐溪乡。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屋顶外形,状似龟背。祠堂分上中下3堂,内有10厅9井。清光绪七年(1881)重修。主体建筑为硬山顶,面宽5间,进深3间,梁架为穿斗与抬梁式混合结构。

  罗氏宗祠 位于丰顺县汤南镇龙上埔村。明清。祠深3进,面积1479平方米。主体建筑为悬山顶,梁架结构,大部分木构件雕有龙凤纹饰。

  黄氏宗祠 位于丰顺县北斗石角坝村,清咸丰三年(1853)建,又称逢源楼。祠由头门、前殿、大殿和后楼等建筑组成,面积约1.2万平方米。建筑为硬山顶,梁架结构。

  邹坊文祠 位于平远县仁居镇邹坊村。建于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祠为四层楼阁式砖木建筑,楼平面六角形,攒尖顶,穿斗式梁架结构,外檐饰有斗拱数组。该建筑形制奇特,独具一格,是广东省现存较少见的祠堂类建筑。

  黄塘天主教堂 位于梅州城区西郊黄塘。美国、德国等传教士创建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建筑形制与结构为中西合壁式。

  圣约瑟教堂 位于梅州城区西郊黄塘。建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教堂由圣约瑟修道院、传信大学、女修道院等建筑组成。

  大觉寺 位于梅州城区西区,始建于南北朝梁普通三年(522),清代重建。现建筑仅存前、后大殿和斋堂,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太殿面阔3间,进深3间,重檐硬山顶。

  灵光寺 位于梅县雁洋镇阴那山。始建于唐,原名圣寿寺。明洪武十八年(1385)扩建,易名灵光寺。清代多次修葺。由山门、佛殿、天王殿、罗汉堂、经堂、斋堂和钟鼓楼等建筑组成。其中以建筑在台基上的佛殿最为雄伟,佛殿面宽3间,进深7间,重檐歇山顶。尤其是殿内的“藻井”俗称菠萝顶。结构复杂而严谨,为广东省仅见。是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龙岩寺 位于梅县隆文镇。建于唐代,清同冶年间(1862~1874)重修。寺由山门、景亭、僧舍组成。寺内有一天然大岩洞,占地面积1200多平方米,洞壁遍挂钟乳石。

  英烈庙 位于五华县双华镇大径村。明代。为祭祀敕封英烈相女谢圣仙娘而筑。该庙全为石件构筑。由正殿和拜亭组成。正殿为悬山顶式石建筑,供奉谢圣仙娘石雕塑像。亭为四角攒尖顶式石建筑。现存尚好。是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千佛塔 位于梅州城区东郊,始建于南汉大宝八年(965)。原位于修慧寺,清乾隆九至十一年间(1744~1746)迁东山岌顶。为平面四角,七层仿木结构楼阁式铁塔,高4.2米。塔身各面铸有佛像,各层角柱以莲花分节,并置柱头栌斗。是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元魁塔 位于梅县松北乡铜琶村。始建于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崇祯二年(1629)竣工。为平面八角,九层楼阁式砖石塔,高42米,塔腔为穿壁绕平座结构。省文物保护单位。

  狮雄山塔 位于五华县华城镇塔岗村。始建于明万历四十年(1612)。为平面八角形,九层楼阁式砖室塔,高35.5米。塔腔为壁内折上式,刹为铁铸宝瓶状。现塔尚好。是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丰良文塔 位于丰顺县丰良镇。建于清代嘉庆二十五年(1820),平面八角形,楼阁式七层砖塔,高32.3米,台基周长20.4米,塔腔直径3.2米。因西面基础下沉,倾斜约5度,故俗名斜塔。

  “奕世流芳”牌坊 位于大埔县湖寮镇西坪上村。又名树牌坊。建于清乾隆三年(1738)。为四柱三间三楼木构牌坊,高7米,通面宽5米,该坊木雕工艺精湛,现存尚好。是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丝纶世美”牌坊 位于大埔县茶阳镇学前街。建于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为四柱三间三楼石牌坊,坊额置如意斗拱,坊高12.5米。现存尚好。是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迎薰门 位于兴宁县城南门。明代。城建于明成化三年(1467)。城墙长200米,高6米。原设东、西、南、北4门,现仅存南门(迎薰门),门楼为歇山顶,现保存尚好。

  状元桥 位于梅州城区东山。始建于宋代,清乾隆十一年(1746)重建。为石筑两拱墩柱式平桥,长34米,宽4.8米。原名灵济桥,传因杨思聪考中状元而更名“状元桥”。又传南宋状元文天祥抗元经梅州时过此桥,后人更名以兹纪念。

  曾井 位于梅州城区西门外。宋代程乡县令曾芳所凿。井为石筑,平面六角形,深15米,直径0.85米,栏板刻有“民人汲食,不许洗衣,磨刀有罚,敬之戒之”。南宋成淳七年(1271),建亭井上。明永乐元年(1403),在曾井建祠宇,撰碑文,名“忠孝祠”。

  落汉鸣泉摩崖石刻 位于丰顺县汤西镇南磜村,飞泉岭上。揭岭飞泉悬岩百尺,飞瀑10丈,岩侧有揽胜亭与蓝田书庄。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朱熹访蓝田书庄,见飞瀑壮观,手书“落汉鸣泉”四字榜“揽胜亭”,并镌刻于飞泉岭石壁上,每字约0.5米×0.3米,落款为“朱熹”。

  蔡仙圳摩崖石刻 位于大埔县百侯镇水口溪。蔡仙圳为南宋开禧元年(1205)钱公超所开凿的一条农业灌溉水圳。水圳源头在旧寨松柏坑口石壁上,灌溉百侯镇1000余亩农田。在水圳源头石壁上,刻有钱公超七律诗一首,叙述开圳者的年龄及开圳原因。

  小歇石摩崖石刻 位于梅县雁洋镇阴那山。小歇石在灵光寺前铁桥附近,是天然独立的大岩石。岩石正面阴刻李士淳题诗:“铁桥过去便桃源,石上桃花不记年,寄语中原车马客,风尘暂此一停鞭。”李士淳,梅县人,明末翰林院编修,清顺治二年(1645)潜归隐居。诗左侧有阴刻《石赞》一首,为李焜于康熙壬寅年(1722)作。

  风围水口碑摩崖石刻 位于五华县双华镇军营村。石刻碑高2.85米,宽1.05米,共刻566字。清乾隆三十年(1765),长乐知县审判山林纠纷案后勒石立碑。碑文内容主要是禁止盗砍林木,共护山林,违者严惩。石刻题名横书,正文直书,阴刻,楷书,字体工整。刻文周围镌刻花纹图案。

部分文保单位

1、叶剑英故居 国级 清代 梅县雁洋镇 叶剑英元帅纪念馆

2、人境庐及民居古建筑(含荣禄第、恩元第) 省级 清代 梅州市东山小溪唇

3、千佛塔 省级 南汉 梅州市梅江区东山千佛塔寺 千佛塔寺,梅州市宗教局

4、东江工农兵第一次代表大会旧址 省级 近代 梅州市丰顺县八乡山下在屋坪

5、灵光寺 省级 明代 梅州市梅县雁洋镇阴那村 梅县宗教局  

6、元魁塔 省级 明代 梅州市梅县松口镇铜琶村 松口镇政府、松口文化站管理

7、桥溪村古民居建筑群 省级 明—民国 梅州市梅县雁洋镇桥溪村

8、南华又庐 省级 清 梅州市梅县南口镇侨乡村 潘氏后裔使用、管理

9、棣华居 省级 1918年 梅州市梅县白宫镇新联村 业主后裔使用  

10、联芳楼 省级 1931年 梅州市梅县白宫镇新联村 业主后裔使用  

11、“八一”起义军三河坝战役烈士纪念碑 省级 1964年 梅州市大埔县三河镇

12、“丝纶世美”牌坊 省级 明代 梅州市茶阳镇学前街  

13、奕世流芳”牌坊(节烈坊) 省级 清代 梅州大埔县湖寮镇龙岗 公共、湖寮文化省级

14、张弼士故居——光禄第 省级 清代 梅州大埔县西河镇车轮坪 张氏、西河镇文化站

15、花萼楼 省级 明代 梅州大埔县大东镇联丰 林氏祖屋、大东镇文化站、大埔县

16、泰安楼 省级 清代 梅州大埔县湖寮镇龙岗 蓝氏祖屋、湖寮镇文化站、大埔县

17、兴宁学宫 省级 南宋 梅州兴宁市城镇司前街 兴民中学、兴宁市教育局  

18、两海会馆 省级 清代 梅州兴宁市城镇神光路 兴城镇人民政府  

19、狮雄山建筑遗址 省级 西汉 梅州市五华县华城镇东南塔岗村 五华县文化局

20、狮雄山塔 省级 明代 梅州市五华县华城镇东南狮雄山 五华县文化局、华城镇

21、长乐学宫 省级 明代 梅州市五华县华城镇十字街 五华县文化局、

22、英烈庙 省级 明代 梅州市五华县双华镇大陂村 双华镇

23、丘逢甲故居 省级 清代 梅州市蕉岭县文福镇逢甲村 蕉岭县博物馆、文化局  

24、谢晋元故居 省级 清代 梅州市蕉岭县新铺镇尖坑村 蕉岭县博物馆、文化局

25、石寨土楼(含方楼、楼德楼、郭民宗祠) 省级 明—清 蕉岭县北礤镇石寨村

26、梅江桥 市级 民国 梅州市梅江区 公共、市政公司      

27、大觉寺 市级 清代 梅州市梅江区城西 城西小学、梅江区教育局  

28、梅州学宫 市级 清代 梅州市梅江区凌风路 梅江区文化局  

29、天主教堂建筑群旧址 市级 1938年 梅州市梅江区市委大院

30、曾井 市级 宋代 梅州市梅江区市印刷厂内 市印刷厂      

31、东山书院(含状元桥) 市级 清代 梅州市梅江区东山小溪唇 东山中学、

32、凌风路骑楼式建筑群 市级 民国 梅州市梅江区江北老城区        

33、八角亭 县级 1925年 梅州市梅江区江北老城区 公共  

34、朱云卿故居 县级 民国 梅州市梅江区城西油罗街 业主  

35、罗依塔 县级 清代 梅州市梅江区长沙镇上罗村 长沙镇文化站  

36、大东岩 县级 清代 梅州市梅江区东郊乡龙丰村 业主    

37、定光古佛玉甲墓(含杨姓始祖墓) 县级 宋代 梅州市梅江区东郊乡东厢村栢子岗

38、蓝田书院 县级 清代 梅州市丰顺县汤坑镇 丰顺县文化局、汤坑镇文化站、

39、见龙居 县级 近代 梅州市丰顺县龙岗镇马图西村 饶氏民居、隶属龙岗镇

40、太平寺 县级 明代 梅州市丰顺县汤坑镇 太平寺、附城文化站 1983.4  

41、埔河文庙 县级 清代 梅州市丰顺县附城埔河村口 东海中学、埔河酒厂

42、普济桥 县级 清代 梅州市丰顺县丰良镇 丰良镇人民政府

43、金汤古树 县级 清代 梅州市丰顺县汤坑镇 丁家庙使用

44、丰顺县烈士纪念碑 县级 近代 梅州市丰顺县汤坑镇大山背 汤坑镇人民政府

45、中共东江特委党代会旧址 县级 近代 梅州市丰顺县留隍镇黄礤半坑胡村

46、闽粤赣边一支队司令部旧址 县级 近代 丰顺县砂田镇岳坑村青沟完 杨佑来(屋主)

47、中共丰顺县革命委员会旧址 县级 近代 梅州市丰顺县大龙华镇叶华村 大龙华

48、丰良斜塔 县级 清代 梅州市丰顺县丰良镇棠荆村 丰良镇文化站、

49、笃庆堂 县级 清代 梅州市丰顺县东留镇口埔村 朱氏民居、东留乡文化站、县博物

50、将军第 县级 清代 梅州市丰顺县汤西镇双鹿村 民居、隶属汤西镇文化站

51、龙上古祠 县级 明代 梅州市丰顺县汤南镇新埔园 汤南镇文化站、县文管会

52、万江古榕庙 县级 宋近代 梅州市丰顺县留隍镇宫汶头 留隍镇人民政府

53、红四军进驻马图纪念亭 县级丰顺县龙岗镇马图小学边 马图小学、隶属龙岗镇

54、西岩寺 县级 清代 梅州市丰顺县汤西镇西城马山寨 西城管理区 1993.4 有

55、七娘庵 县级 明代 梅州市丰顺县汤南镇邓屋寨 汤坑镇邓屋管理区

56、志杨革命烈士纪念碑 县级 近代 丰顺县东留镇志杨村 志杨管理区、县文管会

57、梅埔丰革命烈士纪念碑 县级 近代 丰顺县砂田镇 砂田镇政府、县文管会办 

58、雁州塔 县级 清代 梅州市丰顺县砂田镇占头中村 砂田镇人民政府    有

59、丁贤拔墓园 县级 清代 梅州市丰顺县附城镇黎丰山麓 附城黎丰管理区  

60、汤南崇德善堂 县级 近代 梅州市丰顺县汤南镇隆烟管理区 汤南镇隆烟管

61、南礤永福寺 县级 明代 梅州市丰顺县汤西镇南礤村 汤西南礤管理区

62、丰良和平纪念亭 县级 近代 梅州市丰顺县丰良镇普济桥头北 丰良镇人民政府

63、李坚真故居 县级 近代 梅州市丰顺县小胜镇大南东叶畲村 大南管理区东叶畲

64、丁日昌故居 县级 清代 梅州市丰顺县汤坑镇金屋围 丁氏宗亲、县文管会

65、柯化鹏故居 县级 清代 梅州市丰顺县汤坑镇柯屋寨 柯化鹏故居保护小组、

66、留隍天后圣母宫 县级 清代 梅州市丰顺县留隍镇妈宫渡口 留隍妈宫风景区  

67、蓝田书庄遗址 县级 宋代 梅州市丰顺县汤西镇南礤村 南礤管理区办事处、

68、落汉鸣泉(摩崖石刻) 县级 宋代 梅州市丰顺县汤西镇南礤村  

69、作庐 县级 民国 梅州市梅县畲江镇江头村 业主后裔使用

70、爱春楼 县级 民国 梅州市梅县松口镇铜琶村 无人居住

71、张民达故居 县级 民国 梅州市梅县桃尧镇石螺岗 业主后裔使用

72、金山顶(含七贤亭) 县级 清至民国 梅州市梅江区文保路 梅县博物馆、

73、龙岩寺 县级 清代 梅州市梅县隆文镇岩前村 梅县宗教局

74、宋湘故居 县级 清代 梅州市梅县白渡镇象湖村 宋氏宗族

75、邓仲元故居 县级 民国 梅州市梅县丙村镇银场村 业主亲属使用

76、中山公园 县级 民国 梅州市梅县松口镇牛岗塘晒布岗上 松口镇政府

77、蔡蒙吉故居 县级 明代 梅州市梅县松口镇金星村 蔡氏宗族

78、蔡仙圳石刻 县级 宋代 梅州市大埔县百侯旧寨 百侯寨文化站、大埔县文化局  

79、小有洞天石刻 县级 清代 梅州市大埔县湖寮双坑 湖寮镇文化站      

80、大埔老县城 县级 明代 梅州市大埔县茶阳茶阳街 公共、茶阳镇文化站、大埔县

81、三河城 县级 明代 梅州市大埔县三河汇城 公共、三河镇文化站、大埔县文化局

82、中山公园与中山纪念堂 县级 1929年 梅州市大埔县三河汇城 三河中心小学

83、文武阁 县级 清代 梅州市大埔县湖寮县农机厂背 公共、湖寮镇文化站、

84、盘湖庵 县级 清代 梅州市大埔县湖寮双髻山 公共、湖寮镇文化站、

85、广福宫 县级 清代 梅州市大埔县湖寮黎加坪 公共、湖寮镇文化站、

86、灵岩寺 县级 唐代 梅州市大埔县洲瑞南村 公共、洲瑞镇文化站、

87、灵觉寺 县级 唐代 梅州市大埔县西河上黄沙 公共、西河镇文化站、

88、万福寺 县级 明代 梅州市大埔县英雅坑尾 公共、英雅镇文化站、

89、何如璋墓 县级 清代 梅州市大埔县湖寮长新 湖寮镇文化站、大埔县文化局

90、翁万达墓 县级 明代 梅州市大埔县三河汇城 三河镇文化站、大埔县文化局

91、杨赞绪墓 县级 清代 梅州市大埔县大东坪山 大东镇文化站、大埔县文化局

92、谢族黎夫人墓 县级 宋代 梅州市大埔县西河和平 西河镇文化站、大埔县文化局

93、詹学传墓 县级 宋代 梅州市大埔县长治镇长教 长治镇文化站、大埔县文化局

94、吴六奇墓前石雕 县级 清代 梅州市大埔县城影院门前 公共、湖寮镇文化站

95、中共华南分局五级党委旧址——晋寿楼 县级 1949年 大埔县青溪桃林 祖屋

96、中共“南委”机关旧址 县级 1941年 梅州市大埔县枫朗大埔角

97、闽粤赣边区党委会旧址——启明寺 县级 1948年 梅州市大埔县光德上漳

98、青溪交通站——永丰号 县级 1930年 梅州市大埔县青溪青溪

99、吴与言故居——承坤堂 县级 宋代 梅州市大埔县湖寮镇古城 吴氏祖屋、

100、鼓楼与中宪第石牌坊 县级 明代 梅州市大埔县湖寮龙岗 黄氏祖屋

101、锦山古道 县级 唐代 梅州市大埔县三河坪水 三河镇文化站、大埔县文化局

102、文锋塔 县级 清代 梅州兴宁市宁新镇文星村 宁新镇人民政府

103、合水革命烈士纪念碑 县级 1959年兴宁市合水水库 合水镇人民政府

104、墨池寺 县级 宋代 梅州兴宁市刁坊镇墨池村 完成刁坊镇人民政府  

105、联珠塔 县级 清代 梅州市五华县大坝镇坝心 大坝镇

106、古大存故居 县级 清代 梅州市五华县梅林镇优河 梅林镇

107、布美红军标语 县级 1930年 梅州市五华县郭田镇布美 郭田镇

108、烈士纪念碑 县级 1958年 梅州市五华县水寨镇祖狮岭 县文化局

109、风围水口碑 县级 清代 梅州市五华县双华镇军营 双华镇

110、李威光故居 县级 清代 梅州市五华县华城镇黄埔 华城镇

111、喜雨宫 县级 清代 梅州市五华县棉洋镇罗城 棉洋镇

112、矮车塔 县级 清代 梅州市五华县转水镇矮车 转水镇

113、培风塔 县级 清代 梅州市五华县岐岭镇联安 岐岭镇

114、董源桥 县级 明代 梅州市五华县华城镇董源 华城镇

115、龙门第牌坊 县级 明代 梅州市五华县大坝镇七一 大坝镇

116、李江墓 县级 清代 梅州市五华县安流镇低坑 安流镇

117、东征军政治部旧址(曾圣祠) 县级 1925年 梅州市五华县华城镇十字街

118、五华县农民自卫军训练旧址(梅冈寺) 县级 清代 梅州市五华县梅林镇

119、李惠堂故居 县级 清代 梅州市五华县锡坑镇老楼 锡坑镇

120、邹坊文祠 县级 清代 梅州市平远县仁居镇邹坊村 邹坊村委会、仁居镇政府

121、小树庐 县级 民国 梅州市平远县仁居镇城南村 私人所有    完成

122、素庐 县级 民国 梅州市平远县仁居镇南门岗 仁居镇政府、

123、凌风塔 县级 清代 梅州市平远县石正镇潭头村 潭头村委会、石正镇政府

124、毓秀书院、灵水白岭烈士纪念碑 县级 清至现代 梅州市平远县东石镇灵水村

125、大柘烈士纪念亭 县级 现代 梅州市平远县大柘镇平城中路 平远县民政局

126、枫树岗摩崖石刻 县级 清代 梅州市平远县中行镇仲石村 仲石村委会

127、五指石摩崖石刻 县级 清以前 梅州市平远县差干镇五指石 平远县旅游局

128、双桥虹驾 县级 明、清 梅州市平远县仁居镇东门外 仁居镇政府、平远县政府

129、文昌阁 县级 清代 梅州市平远县坝头镇樟演村 樟演村委会、坝头镇政府

130、状元桥 县级 清代 梅州市蕉岭县城蕉岭中学内 蕉岭中学、蕉岭县教育局

131、桂岭书院 县级 清代 梅州市蕉岭县城蕉岭中学内 蕉岭中学、蕉岭县教育局

132、广福古塔 县级 清代 梅州市蕉岭县广福镇 蕉岭县博物馆

133、文福古塔 县级 清代 梅州市蕉岭县文福镇 蕉岭县博物馆、文化局 1985年

134、高思水口塔 县级 清代 梅州市蕉岭县高思镇 蕉岭县博物馆、文化局

135、北礤青云塔 县级 清代 梅州市蕉岭县北镇礤 蕉岭县博物馆、文化局 1985年

136、晋元中学 县级 1914年 梅州市蕉岭县新铺镇 晋元中学、蕉岭县教育局 1985年

137、丘逢甲墓 县级 1913年 梅州市蕉岭县文福镇 蕉岭县博物馆、

138、仓海学校 县级 1939年 梅州市蕉岭县长潭 蕉岭县博物馆、文化局 1985年

139、烈士纪念碑 县级 1956年 梅州市蕉岭县城 蕉岭县博物馆、文化局 1985年

140、逢甲陈列室 县级 1984年 梅州市蕉岭县县城 蕉岭县博物馆、文化局 1985年

141、逢甲纪念亭(碑) 县级 1984年 梅州市蕉岭县城 蕉岭县博物馆、文化局 1985年

142、晋元纪念亭 县级 1986年 梅州市蕉岭县城 蕉岭县博物馆、文化局 1987年

143、晋元纪念碑 县级 1994年 梅州市蕉岭县新布镇尖坑村 蕉岭县博物馆、文化局

144、晋元纪念馆 县级 2000年 梅州市蕉岭县新布镇尖坑村 蕉岭县博物馆、文化局

145......(不完全统计,待续......)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的话,别忘了帮忙点赞、评论、转发和收藏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