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归原处好处多
【第58期】让孩子学会学习系列(35)
物归原处好处多
故事新品:乱扔东西是个坏习惯
贝贝有个坏毛病,用过的东西经常随手一扔。所以每天都要问妈妈:“我的积木放哪里了?”“我的画笔怎么又找不到了?”妈妈天天围着他转,不是帮他找东西,就是帮他收拾残局。
一个星期天,贝贝在家里玩,不一会房间就被搞得乱七八糟:铅笔躺进了被子里,积木撒了一地板,还有不少钻到了床底下、写字台下,各种各样的图画书铺满了写字台、床上、鞋柜上……
星期一早晨,要上幼儿园了,贝贝想起今天有图画课,就慌忙去找。“彩笔哪儿去了呢?昨天我还画画来呢!”贝贝和妈妈将房间翻了个底朝天,也没有找到!
那一天,老师让小朋友们画画的时候,贝贝只能等别的小朋友画完,才借来再画。一整天,贝贝心里难受极了!
物归原处好处多
对一个人来说,养成“物归原处”习惯,其益处不仅止于保持物品有序,存取方便,提高生活效率,更是一种秩序性、完整性思维,它对孩子一生的学习、生活都有着深刻的影响。
◆ 金、木、水、火、土、地球等行星之所以能绕太阳运转,是因为它们有着各自的轨道,才不会相互碰撞;我们之所以能生活地球上,是因为山川河流各有其道,一旦河流改道,山川移动,就会给人类带来毁灭性灾难;我们生活的这个社会更是如此,单就汽车行驶来说,如果人们不遵守交通规则,那就会车祸频现……人类生活,唯有遵循大自然规律和社会秩序,才能自由幸福!因此,人类社会整个的进步史,就是探寻、发现然后应用自然规律和社会秩序的历史!唯具有秩序思维的人,将来才可能获得生活的自由与幸福,也才可能产生探究自然规律、社会秩序的愿望,才可能获得事业的成功!
物归原处,就其实质来讲,是所有东西的一种有序摆放。一个人平时能做到物归原处,就会在脑中形成规律和秩序意识,凡事就不会盲干和蛮干,循着事物的纹理做事就会减少麻烦,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 物归原处可以让孩子建立起“事件完整性概念"。很多人做事马虎,虎头蛇尾甚至没尾,其根源在于头脑中“事件完整性概念”之弦的缺失。
任何一件事都会有开头——过程——和结果三个阶段。不过一件事情开头后,在其过程的实施中,会有很多中间性结果,如果人们对最终结果没有明确的概念,就会被中间结果所迷惑而迷失方向,把事情的中间性结果当成事件的结束,做起事来当然就会有头无尾。
物归原处是事情完整性的最具体体现。将一个物品从原处拿离是事件的开始,中间的使用是过程,将物品放回原处是最终结果,这是一个事件完整的循环之圆,事件的起点即是终点,让物品回归原处才标志着一件事情的圆满结束。
一个人若是从小就形成了物归原处的习惯,就会在脑中形成“事件完整性概念”,做任何事情时,就不会在过程中间为零乱的、五花八门的结果所左右,都会始终朝着目标前进,将事情做完。
物归原处当从小做起
物归原处当从小做起。小到什么时候,孩子刚刚会跑能自己做事的时候。
◆ 一次去一个朋友家做客,朋友的儿子刚满一周岁,刚学会跑,步履蹒跚。我们去了,朋友就忙着沏茶,我们坐定刚喝几口茶,朋友的儿子拿着茶叶盒摇摇晃晃走到我们面前,还不太会说话,拿着盒子朝我们不停地晃。我明白了,他是要给我们杯中放上茶叶。朋友起来要阻止,我说:“你看孩子多懂事,这么小就学会了待客之道,不要打击他的积极性!”我帮他打开盒子,从中取了几片茶叶放进碗里,小家伙高兴的朝我笑,然后又拉着我的手给其他人放。放完了,朋友要“抢”回盒子,小家伙却不肯松手,朋友冲他说,“都放了茶叶了,别拿着了!”我说:“你的茶叶盒原来放在哪里?你让他放回原处!”在朋友的指点下,小家伙又抱着茶叶盒摇摇晃晃走向电视墙下的电视柜,把茶叶盒放在原来位置,又往里推了推,然后胜利般地冲我们笑起来……
◆ 实际上,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物归原处应该是人的一种本能意识。因为人对外界事物的认识,首先要确定其位置,以后对该事物的所有的判断,都是建立在该事物原位置基础上的,事物的原位置才是它“应有的位置”。如果事物有了移动,在人的潜意识中,只有回归原处,才会产生一种完成感、稳定感和安全感。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物归原处是不需要专门培养的,关键是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把这个本能给培养丢了!
◆ 怎样培养丢的?主要原因就是我们家长以为孩子小,对孩子做事不放心,干预过度甚至包办代替所至。
小孩子能做什么事?无非就玩玩具。君不见大部分家长都是将玩具给孩子拿到眼前,玩完后大人收拾。也就是说,孩子从小只体验了事件的中间过程,没有事件开始、更没有事件结果(尾)的体验,时间长了,孩子就算知道从哪里拿(开始一件事情),也不会想着再放回原处了(没有了结果或结束的概念)!
因此,要想让孩子养成物归原处的好习惯,当从宝宝刚刚开始欲自己独立做事的时候起。这个时候培养,就像前面说得朋友的儿子对茶叶盒的拿放一样,是很自然的事,只需要稍加引导。这样形成的物归原处概念,对孩子来讲是原始的,是植根于心底的,会牢牢固化在孩子的心中,成为孩子的一种下意识行为。
◆ 当然,随着孩子的慢慢长大,孩子对事件的专注力会集中在事件的过程中,更加之很多时候,孩子被一件新事情比如新玩具所吸引,也可能会忘记将旧玩具物归原处,这时候,家长稍加提醒,孩子就会完成。
◆ 还有一点,家长当注意,自己要做好孩子的榜样,让家中物品始终保持一种有序状态。特别是家长有疏忽、孩子提醒的时候,家长第一千万不要怪孩子多事;第二,要接受批评立马改正;第三对孩子提出表扬,肯定固化孩子物归原处的思想。
结语:物归原处不是一件小事,它不仅是物品摆放有序的问题,更是孩子的一种思维方式,影响决定着孩子做一切事情的能力和效率!
孩子从小养成的习惯会成为人的下意识动作,成为他一生中的自然行为。
如果一个人小时候没有形成物归原处的习惯,等到大了,就算意识到这样做的好处,有意识地去做,不但会造成巨大的思想负担,很多时候,更是积习难改了!
(敬请关注平湖一柱,精彩教子宝典更在下期……)
本文为平湖一柱原创首发作品,转载请务必标注来源,违者必究。
分享教子心经
成就精彩人生
敬请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