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次失败的买药说起

01

几年前,我还在香港上班的时候,经常会帮朋友带东西,从神仙水到跌打膏,从奶粉到面膜,经常大包小卷的过关。

比较熟的还好,偶尔遇到一些关系一般,又不太识相的,真的是让人恼火。

你们见过这种人吗?我帮你带东西,又不要代购费,你不说请我喝个奶茶就算了,居然还自说自话地把零头抹了。

你倒是省钱了,我的时间精力成本找谁要去?

直接拉黑名单。

但是有一种忙,我特别愿意帮———买靶向药。

因为那背后是一个正在经历痛苦的癌症患者和整个家庭。

我的中学好友,妈妈癌症晚期,饱受折磨,靶向药叫Herceptin赫赛汀,当时一支24500元,能管20天。

那一年,这款药还没有被纳入社保。(后来2017年7月,赫赛汀被纳入医保目录,但也不是100%报销,自费部分大概在每支8000元左右)

同学不忍母亲痛苦,又难以负担高额费用,四处托人寻找当时的印度仿制药CANMAb,价格是赫赛汀的1/3。

然而仿制药毕竟不合规,连带进海关都是问题。

我找遍铜锣湾和和太子附近的药房,被我找到一家有货,但是价格翻了几倍,几乎和赫赛汀持平,失望而归。

其实同学的母亲有重疾险保单,也是我辗转找人帮忙做的。年头早,只做了8万元保额。而我当年也太稚嫩,只想着避嫌,没好意思张口劝同学多做点。

所以后来看《我不是药神》,我在影院里哭到不能自已。

这个坎儿,可能这辈子我也过不去。

这事儿不能提,提一次我哭一次。

02

说实话,我国的医保系统这些年已经很努力了,去年「医保砍价」的新闻,还颇拉了一波好感。

但是,世界上没有完美的医疗体系。

有些对医疗费用的管理规则,原本的目的是为了降低老百姓的压力,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却变成了掣肘。

大家有兴趣的,可以查查「零加成」「药占比」是什么意思。

两个真事儿:

1)我们最近在跟进的一个理赔案例,医院明明有药,但是却不肯开给患者,只能到院外购买。

为什么?因为这个药,医院开得越多,赔得越多。

2)豆瓣上看来的,发生在北京。这人去医院挂号做复查,一个甲状腺彩超,一个乳腺彩超。但是医生说,医保一天只能开一个彩超。

患者说那我自费做另一个吧,再跑一趟挺折腾的。医生也很无奈,说这样也不行,上面会说我们乱收费。

这些问题,长远来看,会慢慢影响医疗资源的分布,从院内转向院外。而某些嗅觉灵敏的投资人和创业者,已经成为了这个领域的先行者。

03

咱们买百万医疗,往往不想那么多,觉得既然不限医保范围,那我又有医保又有百万医疗,住院费用基本就解决了呗。

鲁迅说过,看问题,要动态地看,长远地看。

百万医疗险的出现,也就是这五六年的事儿,仍然是个新生事物。很多细节,保险公司自己也是摸着石头过河。

最开始,百万医疗险大都没有对外购药进行明确的规定。但是在实际理赔中,只要有医院开具的处方,大多数案例也都赔了。

但是,对于保险公司来说,医疗市场不断出现新的药物和治疗方式,医保政策也不断发生变化,面临的理赔压力和经营风险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前几天我写了,「在实际理赔中,百万医疗险对癌症特药的外购,理赔越来越收紧了。新的平安e生保2020版甚至已经把外购药明确加入免责条款。」

目前:

  • 好医保,尊享e生2020有外购药品保障;

  • 超越保则只能保药品清单内的外购药;

  • 微医保没有写明是否保障外购药;

  • 平安e生保续保版2020、平安e生保长期医疗则明确规定不保外购药。

为什么?因为理赔压力太大。保险公司必须先保证自己存活下去,才能保证投保人的利益。
而且,当内购变成外购,又增加了很多难以控制的因素。价格谁来决定?道德风险谁来把控?骗保的辨别成本谁来负担?
这也是为什么连监管都对百万医疗险的续保慎之又慎;

众安的尊享e生,年年可续,但就是不保证续保;

大部分的保证续保或者长期合同,都是5-6年。

最近出现的10-20年的保证续保,只有平安、太平洋这种规模的才做,而且,不但要保留调整费率的权力,你去看看平安20年的长期医疗合同,光免责条款就有足足有3275个字。

(再有人留言跟我说你们公司保证续保到99岁的,麻烦一律给我走远点。请自行去阅读《健康保险管理办法》中对保证续保的规定,没有明确的续保条款和费率调整规则,你产品停售了续个鬼呀。公司教你什么就信什么吗?你们去问问自家讲师和组训,是真不懂还是装糊涂?)

这不仅仅是产品优劣的问题。

收紧,是趋势。

04

但收紧不代表不管了。

这就像重疾险定义的变化一样,重点是规范市场,明确规则和范围

现在的思路,就是把特药这部分拆分出去,单独做个产品。

同时,把保险公司、再保险公司、提供特药服务的第三方管理公司TPA,都拉进来,链接起来,共同制定并完善规则。

药品指定来源,明确价格、保证真实性,想通过外购药薅羊毛的,难咯;

条款控制风险,理赔额度、保障期间、续保条件都清清楚楚,远好过之前百万医疗险的语焉不详。

这个思路,我认可。也希望特药这部分保障,能够像百万医疗险一样,越来越成熟,持续的为老百姓提供保障。

05

那是不是有了百万医疗+特药,就能搞定癌症费用,以及给家庭带来的财务损失呢?

当然不是。

比如说,特药险对赔付期有限制,最长的也只能赔确诊后3年的特药

并且理赔后基本就不能续保了。3年后,买药指望谁?如果有重疾险赔付个50万,能不能再顶个一年两年?

再比如,乳腺结节,只要符合一定条件,重疾险是有机会标准体承保,百万医疗严格一些,基本上是免责承保,而特药险,如果你不能穿刺拿病理证明是良性的,就无法投保。

那么,如果得了乳腺癌,百万医疗险不能赔,特药险又买不上,没有重疾险给你一笔赔偿费用,要靠什么?

再严重一点,我前几天提了一个花700万重建免疫系统的白血病案例。

这种治疗手段,百万医疗能赔吗?普通家庭几十上百万的重疾险保额,够花嘛?

所以,没有什么百分百的事情。

一个人、一个家庭的保障体系,就是一张永远也做不到100分的试卷。

有些人,能力确实差些,但是努力考了个及格;

有些人,能力强,一上来就能考80分,但不满足,搞清楚了哪些分是自己暂时拿不到的,然后在现有的得分范围内,不断的试图把80分再提到90分;

有些人,卷子都不看,光听说做不到100分,啥?坑我!算了,不考了。

还有些人,又觉得努力不划算,吃鸭蛋又不好意思,犹犹豫豫,磨磨蹭蹭。

你是哪种?

这么多年,面对过那么多疑问,我有一个结论:

保险本身有没有问题?当然有,哪个行业没有呢?

但有些问题,不是保险的问题,是认知的问题、逻辑的问题、思路的问题。

思路一变天地宽啊朋友们。

我真真切切的希望,你们当中的任何一个人,都不要成为我心中一个新的坎儿。


👇关哥这儿能办的事儿很多,点开看看啊👇

上一篇:

这个新闻一出,我赶紧加了30万重疾险

(0)

相关推荐